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案例) PPT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12
Technology Forum︱346︱2017年1期 城市轨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张 义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摘 要:我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城市一体化在不断的推进,国民的收入也在稳步的提升。
但相应的城市的交通则随着机动车与行人数量的日益增多而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的解决此类事件就成为了如今的一大难题。
而发展轨道交通与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将会对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途径。
如今的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中,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趋势,相关的部门需要积极的做好地下空间开发的工作与规划,要进行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并要对地上与地下空间的协调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估。
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经验,针对目前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开发利用展开深入的讨论,以期待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帮助与见解。
关键词:城市轨道;地上空间;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1-0346-01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状况很严峻,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中的机动车的数量也呈现出了激增的态势,往往为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与出行。
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方案的提出,将会针对此类问题有了一个很好的解答。
此类方法的原理就是通过挖掘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关联性,根据其自身的特性与功能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的双重开发,已达到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率、促进城市商业发展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目的。
1 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现状与前景 1.1 未来二十年我国的城市概况 (1)未来二十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很有可能突破九亿大关,巨大的人口压力对交通事业也是一次空前的挑战。
(2)未来二十年我国的城市一体化将会进展到一个峰值的水平,城市建筑面积有望达到300亿平方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可利用空间的面积将会越来越小。
六个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项目初探一、公园悦府1、项目概况项目所在的平西府车辆段隶属地铁8号线,位于昌平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北侧。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融合了住宅、商业、交通枢纽等多元化复合型物业而被打造成一体化城市综合体,使其成为区域的宜居示样板。
图1:平西府车辆段上盖物业项目效果图2013年1月18日,市根底设施投资和京投置地联合体一举拿下玉渊潭乡地块和昌平东小口地块,分别是地铁6号线慈寿寺车辆段和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用地。
平西府车辆段项目处于地铁8号线、13号线、昌平线三轨交汇的位置,多轨道路网纵横,交通便利。
2、物业构成项目作为集合“公交枢纽+公租房+住宅+商业+公寓+公园+教育〞,和16.5米三个标高,分别为落地区、咽喉区和上盖区。
项目住宅涵盖上盖区域9栋11层与22层住宅楼,西贴区域5栋8层住宅楼〔去除3层底商〕,落地区域7栋14-27层住宅楼与29层公租房住宅楼;项目配备6万平方米办公和商业配套,包括2万平方米集中商业、千米特色商业街、多元化商业与写字楼,项目商业涵盖西贴区域3层底商,上盖区域局部4层综合体,P+R楼,3层的,落地沿街商业与街商业;平方米的社区私属中央公园,配备有篮球场和儿童游乐区域,满足了不同年龄层业主的休闲娱乐需要。
此外,项目自身配备专属幼儿园与学校,教育体系较为完善。
图33:平西府车辆段物业分布项目住宅产品名为公园悦府,主力户型为80-90m²2居、100-125m²3居。
一期于2014年5月开盘。
目前,项目一期和二期已全部售罄,三期于2018年2月25日开盘,均价58500元/m²,推售楼栋为27层产品,两梯四户,主力推售产品为:约87m²2居,112-135m²3居。
截至2019年5月12日,公园悦府项目累计销售突破100亿元。
二、徐泾天空之城1、项目概况万科天空之城即徐泾车辆段项目位于青浦区徐泾镇,是由万科集团与申通地铁联袂打造的全新地铁上盖综合体〔17号线徐盈路站〕,车辆段呈东西方向,东侧为徐盈路,西侧为徐乐路,南侧为诸陆西路,北侧为崧泽大道,项目采用世界主流的TOD〔轨道交通主导〕模式,依托虹桥轨道交通枢纽,住宅、商业、办公、体育公园、幼儿园多重业态共融共生。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国际化趋势与中国的发展战略(摘要)?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国际化趋势(一)、欧洲(1)、英国伦敦的经验: 大力发展城市地铁1845年,英国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从此,大城市、特大城市围绕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建设了大量的地铁。
目前世界上有地铁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有44个,城市99个,线路总长约5900km,还有许多正在进行地铁线路的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
(2)、法国巴黎的经验:废弃矿穴资源的利用与立体化城市法国巴黎最早的地下空间开发为废弃矿穴的再利用。
利用几个世纪之前挖掘的废弃矿井布置城市下水道、共同沟、防空防灾设施,并1890年成功用于巴黎世博会中国馆与印度馆的设置,取得了轰动效应。
巴黎城中心地区的雷亚诺中央广场改造实行立体化再开发,把贸易中心改造成一个综合功能的公共活动广场,在强调保留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同时,开辟一个以绿地为主的步行广场,为城市中心区增添一处宜人的开敞空间;与此同时,将交通、商业、文娱、体育等多种功能都安排在广场的地下空间中,形成一个大型的地下城市综合体。
?巴黎的另一个成功案例为拉德芳斯新城的立体开发。
在拉德芳斯的地下,建立了庞大的地下道路系统。
将到发交通与通过式交通一并安置在道路地下。
地面全部绿化、广场,俨然一座公园式的城市,人行环境舒适安全。
(二)、北美(1)美国波士顿的经验:道路的地下化波士顿中央大道,经历了由高架道路到地下道路的地下化过程。
这个工程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工期最长、资金投入最多的市政工程,验证了城市道路及高架道路的地下化趋势。
(如下图所示)?(2)加拿大的经验:蒙特利尔的地下城市加拿大蒙特利尔由于寒冷的气候,居民地面出行多有不便。
又依靠1972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开发了大规模的地下综合体。
如今蒙特利尔已经建成了世界最长的地下步行系统。
(三)、亚洲(1)日本东京的经验:共同沟共同管道,又名综合管廊,或者共同沟,最早形成于法国巴黎。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案例——以天津市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工程为例一、工程背景天津市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是天津市滨海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位于滨海西站附近,工程主要包括地下两层连续多跨箱型结构,总建筑面积约为23266平方米。
该工程主要为天津市轨道交通B1、Z2、B3线提供预留地下通行区间、接收地铁盾构机。
工程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为建设公共区域部分,二期为地铁线路的线间距过渡及盾构施工预留。
二、施工难点1. 工程位于繁忙的交通枢纽,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期间需保证周边交通的顺畅。
2. 工程地质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3. 工程主体结构为地下两层连续多跨箱型结构,施工精度要求高。
4. 施工过程中需克服疫情、汛期、劳动力短缺、原材料紧张等诸多困难。
三、施工措施1. 针对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项目团队合理规划施工场地,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期间不影响周边交通。
2. 针对地质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问题,采用降水施工技术,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3. 针对施工精度要求高的问题,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4. 针对疫情、汛期、劳动力短缺、原材料紧张等问题,项目团队积极与政府部门、供应链企业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确保施工资源充足。
四、施工成果天津市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工程,在克服种种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成果。
工程于2022年12月顺利完成中板施工,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继续推进装饰装修施工及机电安装工程,确保项目高标准履约。
五、项目意义天津市津秦客专滨海站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标志性项目,对改善天津市滨海新区交通条件、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的顺利施工,将为天津市轨道交通B1、Z2、B3线提供预留地下通行区间、接收地铁盾构机,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的城市品质,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体验。
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路为例摘要:现代城市发展和建设多强调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现状或规划的轨道交通线位为主要发展轴,在轨道站点周边分类分层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复合使用城市用地。
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路为例,探讨基于轨道交通建设,开发大型城市副中心的策略问题,以期为此类开发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策略概述:龙华区位于深圳市原特区外,地处深圳市地域中轴,北邻光明区,东连龙岗区,南接福田、罗湖、南山区,西靠宝安区。
人民路位于龙华区中部龙华超级商圈规划区域范围,是商圈的南北中轴线,全线长约5km,两侧多分布为住宅小区,传统的临街商业氛围浓郁。
1.人民路周边现状问题分析1.1片区路网级配结构不合理,次支路密度不足以规划龙华超级商圈为研究范围,范围内现状支路、次干路供给不足,主次支路结构倒挂,次支路路网密度远低于深圳市标准规范;路网失衡导致大量中短距离交通出行由人民路等主干路承担,各类型交通流相互干扰,造成人民路常发性道路拥堵,人民路现状道路为双向4车道,道路通行能力严重不足。
1.2片区公共交通覆盖率低,公交接驳运力缺口较大范围内在营轨道线路仅有地铁4号线和地铁6号线,现状轨道站点仅6座,站点500m覆盖率仅为53%,相较深圳市其他市级商圈差距较大,其中福田中心区轨道站点500m覆盖率为92%,罗湖金三角片区为85%;范围内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主次干路,人民路作为主要的公交走廊,公交路权优先不足,缺乏公交专用道,公交服务效率低下,吸引力不足。
1.3慢行交通建设滞后,沿线道路供不应求慢行交通核心客群主要来自于片区内部,慢行出行需求较高,慢行系统不连续未成网,服务品质有待提升,部分次支路存在人行道破损缺失、人行道过窄、施工占道、停车占道等现象,影响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人民路沿线仅一座立体过街设施,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点多。
2.发展契机2.1多条轨道线路规划建设依据深圳市轨道远期规划,龙华超级商圈未来将汇集3条地铁线5个地铁站,一是在营4号线,二是规划25号线和6号线支线南延线,其中25号线在人民路上设有龙华公园站、龙华站、丰润站,6支南延线在人民路上设有龙华站和工业路站,在营龙华站将成为4号线、6支南延线及25号线的三线换乘车站。
论文THESIS1362018.20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文/上海轨道交通十四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马忠政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郭思铖本文从地下交通衔接、土地集约化利用及与周边物业开发相结合等方面,论述和分析了14号线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情况,提出了地铁线路地下空间利用的相关建议。
工程背景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是上海新一轮建设规划中重要的市区级线路,作为新一轮建设规划中唯一的8A 大编组线路,车站土建规模相对较大;部分车站存在富余空间,具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力。
开发原则设计理念轨道交通站点设计应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统筹考虑,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同周边商业区、交通枢纽、居住区的关系,利用地铁建设打造城市综合体,实现与城市肌理的有机接驳。
轨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结合周边规划,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设计要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按商业建筑标准进行消防设计,开发建设需确保地铁正常运营的安全需求。
涉及结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尽早确定开发方案,明确地铁与地块项目的界面划分和责任范围,不应影响地铁建设正常推进。
涉及结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尽可能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减少施工工期和施工时的相互影响。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尽可能贯通周边地块的地下空间,配合区域交通规划,实现地区商业的互联互通。
开发案例根据上述原则,14号线根据各站点不同情况,在地下空间开发中采用了多种协作模式。
结建模式(如表3)基本覆盖了大多数开发和结建项目,较好的满足了地铁和周边结建项目的需求。
其中豫园站案例提供了地铁建设与地块开发进度差异较大时的一种建设思路。
14号线豫园站位于上海豫园西北角人民路北侧下方,站位北侧现状为吉安里、吉如里老式住宅区,整个地块作为旧改项目,已完成收储并拟进行地块开发。
由于14号线豫园站主体和大量附属进入北侧地块,形成对地块土地占用。
而北侧地块位于市中心核心地带,土地收储成本高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拟规划超高层建筑。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Shanghai Metro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刘纯洁2017.1123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与运营1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问题与思考上海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运营线网概况•在建线网概况•网络客流特征(1)运营线网概况运营长度617公里工作日日均客流量1065万乘次运营线路15条运营车站367座上海排名第一,纽约(532公里)排名第二上海排名第三,仅次于纽约(469座)、巴黎(386座)。
2016年客流量33.97亿乘次上海排名第二。
北京(36.59亿乘次)、纽约(26.81亿乘次)。
(1)运营线网概况络形成的地下空间近500万平方米l地下线网长度约400公里,约占总线网长度的2/3l地下车站共272座,约占运营车站总数的3/4(2)在建线网概况p 其中8号线三期、17号线、9号线三期将于2017年年底通车试运营在建项目5号线南延伸段13号线三期8号线三期14号线9号线三期东延伸15号线10号线二期17号线13号线二期18号线p 共10个项目,216公里,140座车站(1)在建线网概况l在建轨道交通地下空间总面积约为200多万平方米l在建地下线路长度约174公里,约占在建线路总长度约80%l在建地下车站共119座,约占在建车站总数的85%地下线(3)客流特征p 客流总量持续快速增长•1993-2003年11年间,日均客流量增长100万乘次,至111万乘次。
•2004-2007年4年间,日均客流量增长100万乘次,至222万乘次。
•2007年之后,网络化形态基本形成,日均客流量年均增长76万乘次,目前日均客流近1000万乘次。
2年2年4年2年2年1年半2017.6200320072009201120132015 199310年(3)客流特征p 客流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平峰高峰• 客流时间分布不均衡:线路高峰高断面客流量是平峰时段客流量的3倍左右。
• 客流空间分布不均衡:高峰高断面满载率大多超过100%,但全线平均满载率基本处于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