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选择题及答案套
- 格式:docx
- 大小:44.70 KB
- 文档页数:19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论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A. 抽象的概念B. 客观存在的实体C. 思维的产物D. 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B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形式逻辑规律、辩证逻辑规律、数理逻辑规律D. 经验规律、科学规律、哲学规律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②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辩证法的规律;③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强调哲学应当服务于社会变革。
2. 什么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现象,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并说明它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实践观强调了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2. 论述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并说明它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答案: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分析矛盾的各个方面,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大学马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神答案:B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D.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 B, D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
()答案:正确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它们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六、案例分析题10.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动分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历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绪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人的本质在于()。
历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党校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答案:B2.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A. 形而上学B. 唯心主义C. 对立统一D. 机械决定论答案:C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
A. 纯粹的思维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科学实验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系统性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人的情感答案:A, B, C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对/错)答案:错7.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被动的。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普遍联系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则是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9. 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味着任何理论或观点的正确与否,都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能够产生直接的、可以感知的结果。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从而确定理论的真理性。
五、论述题10.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人民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它帮助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政策和措施。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中国人民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B )的历史观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D)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C)①多数人选择的道路②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③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④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道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9、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D)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抽象的否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0、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公务员马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哲是我国哪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A. 马克思B. 毛泽东C. 习近平D. 王石正确答案:C2. 马哲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阐述为什么原理?A. 统一原理B. 对抗原理C. 发展原理D. 矛盾原理正确答案:D3. 马哲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的核心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唯物辩证法正确答案:D4. 马哲强调哲学要跟上生产力的发展,要密切联系哪个领域?A. 科学技术B. 政治C. 经济D. 文化正确答案:A5. 马哲提出的最高哲学范畴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物质决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请判断以下马哲哲学思想的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 马哲认为,哲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思维、关于抽象的一般规律性的学问。
对/错2. 马哲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全面发展的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
对/错3. 马哲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谛,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错4. 马哲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对/错5. 马哲的哲学思想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在实践中改造世界。
对/错正确答案:1. 对2. 对3. 对4. 对5. 对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 马哲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什么?答:马哲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是全面发展的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关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2. 马哲对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看法是什么?答:马哲认为哲学与自然科学相辅相成,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而自然科学则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事实依据。
3. 马哲对于辩证法的理解是怎样的?答:马哲认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斗争,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马哲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阶级基础是(D)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农民阶级的产生和发展D.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C)A. 实证主义B. 唯心主义C.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B)A. 科学性B. 实践性C. 革命性D. 批判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A. 物质性B. 精神性C. 多样性D. 统一性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知性D. 客观实在性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B)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客观世界的反映D. 社会的产物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C)A. 绝对不变的B. 相对变化的C.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 人的主观感觉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自然的D. 实践的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A. 社会基本矛盾B. 阶级斗争C. 英雄人物D. 人民群众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历史条件,其中包括(ABC)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C. 科学的发展D. 文化的繁荣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ABC)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CD)A. 实践性B. 唯心主义C. 革命性D. 科学性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具有以下特性(ABD)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多样性D. 可知性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以下特性(BCD)A. 物质的产物B. 人脑的机能C. 客观世界的反映D. 社会的产物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A. 事物内部的矛盾B. 事物之间的矛盾C.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D. 事物的绝对静止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人的意志B. 地理环境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下哪项不是实践的特点?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主观性5.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性B. 辩证性C. 革命性D. 神秘性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A. 政治制度B. 法律规范C. 宗教信仰D. 物质生产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以下哪项不是阶级斗争的表现?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文化斗争D. 个人斗争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B. 社会地位C. 自我实现D. 社会贡献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 知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C.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问题D.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10.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1-5 B C D D D;6-10 D C D A 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具有能动性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阶级斗争D. 科技进步13.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特点?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主观性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些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条件?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 社会关系的合理化C. 人的全面发展D. 个人财富的积累1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A. 教育B. 劳动C. 社会制度的改革D. 个人努力答案:11 ABCD;12 ABC;13 ABC;14 ABC;15 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 唯物论B. 唯心论C. 辩证法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唯心主义D. 阶级性答案:C3.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A. 黑格尔B. 费尔巴哈C. 马克思和恩格斯D. 康德答案:C4.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A. 历史唯物主义B. 自然辩证法C. 辩证唯物主义D. 实证主义答案:D5.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A. 阶级性B. 唯物主义C. 实践性D. 理论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客观存在7.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__。
答案:矛盾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______。
答案:生产力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______。
答案:反映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______。
答案:标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答案:错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答案:正确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正确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答案:正确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辩证法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7.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19世纪3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②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③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资本论》等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马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分在于是否承认( A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更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C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5.运动是物质的( A )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根本属性是(D)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7.空间的特性是( C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物质是( 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10、两条根本对立的相识路途是( C )A、可知论与不行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C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敬重规律是取得胜利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胜利的条件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A、个人主动性的发挥B、集体才智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3.唯物辩证法认为,冲突的转化是冲突双方依据肯定条件朝着( A )A.各自对立面转化 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 D.逐步消逝的方向转化14.“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以下哪个时期?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来源是?A.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启蒙思想D. 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B. 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C. 理论性、科学性、革命性D. 实践性、理论性、革命性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人民群众答案:C二、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 B 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 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A. 阶级斗争规律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C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A. 反映论B. 辩证法C. 实践论D. 唯物主义答案:A 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解放的途径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建设C. 政治革命D. 科学发展答案:A 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A. 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B. 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C. 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的哲学体系D. 既包含社会科学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哲学体系答案:C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唯物论以物质为唯一真实存在,唯心论以意识为唯一真实存在B.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 唯物论强调实践基础,唯心论强调观念基础D. 唯物论注重经验验证,唯心论注重逻辑推理答案:A3.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答案:B4. 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而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这是因为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B.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C. 事物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D. 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答案:B5. 人的历史是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哪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否定?A.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B. 唯物史观C. 概念史观D. 唯意识史观答案: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人世界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活的总和。
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通过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状况。
2.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分别简要阐述其含义。
答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质量、量、形态转化、因果关系等。
- 矛盾:指事物内部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揭示矛盾。
- 质量:指事物性质的内在特性,主要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B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C )A. 古希腊哲学B. 近代欧洲哲学C. 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B )A. 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 D.奥地利 C. 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自考马哲历年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对立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对立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系统性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包括()。
A. 自然观B. 历史观C. 认识论D. 价值论答案:ABC三、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特征是指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四、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可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激励人们不断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特征及其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
它强调对事物的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反对主观臆断和迷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是()A.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B. 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C. 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D. 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B.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C. 封建主义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D.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民运动的兴起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社会主义C. 辩证法、阶级斗争、社会主义D. 辩证法、剩余价值、社会主义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A. 揭示世界的一般规律B. 指导人类改造世界C.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D. 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重要意义。
2.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A5. B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主张用哲学武器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服务。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自然科学的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基础。
红色选项表示答案。
50—79 珺花已经找好答案啦~~经过反复多次修改,现在的答案是:已经以某一位善良老师给的答案为准了~~1、(2008年考研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4、(2009年考研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5、(2005年考研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6、(2006年考研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纯粹偶然的现象C、人的主观错觉D、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2、(2010年考研题)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产物C. 抽象概念D. 人的感觉答案:A3.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形而上学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个人意志B. 经济基础C. 政治制度D. 文化传统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D. 认识的唯一目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过程包括()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直接认识D. 间接认识答案:A B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体现了()A.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的绝对从属性C. 社会意识的相对从属性D. 社会意识的绝对独立性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一切现象的基础。
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推动社会的发展。
10.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7套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10分)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可区分为A.复杂性部分质变B.非爆发式部分质变C.阶段性部分质变D.不完全部分质变E.局部性部分质变2.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于A.它制约着人们的活动B.人们的自觉活动在它面前无能为力C.它无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实现D.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E.它是不可认识和不可驾驭的3.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A.世界处于什么状态B.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D.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E.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E.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A.它是多样的B.它是唯一的C.它是绝对的D.它可以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认识E.它是客观的6.规律是事物或现象之间的A本质的联系B.必然的联系C.内在的联系D.稳定的联系.E.客观的联系7.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是不可正确认识的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认识的基本路线是从精神到物质E.绝对精神产生万物8.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A机械运动B.物理运动C.化学运动D.生物运动E.社会运动9."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根据这个诊断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A.完全等同的B.相互包含的C.相互依赖的D.相互渗透的E.相互转化的1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将矛盾双方联结为一体,使对立面在同一体中得到发展B.与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C.使事物矛盾双方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D.使事物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以发展E.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目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C 2.C 3.C 4.D 5.D 6.D 7.C 8.B 9.B 10.C 11.A 12.D 13.D 14.B 15.B 16.D 17.B 18.A 19.A 20.C21.A 22.D 23.D 24.C 25.C 26.C 27.A 28.D 29.B 30.C31.A 32.C 33.A 34.C 35.B 36.D 37.D 38.C 39.D 40.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10分)1.C E 2.A D 3.C E 4.A B 5.B E 6.A B C D E 7.A C D 8.A B C D E9.B C D E 10.A C D E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实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国家属于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意识形态3.认识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A.科学家们不断的创造发明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4.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客观力量的推动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5.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各自对立面转化 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 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6.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A.客观世界B.实践 C.经验 D.学习理论7.阶级和阶级斗争现象是A.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B.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C.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D.一切社会的永恒现象8.哲学基本问题是指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9.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10.假象是指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12.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A.引力场、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欧氏几何学D.相对论13.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的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D.世界是可知的15.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A.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它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6.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17.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群渊语) 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C.理在事先(朱高语)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18.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 C.揭示客观规律 D.创立科学理论19.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1.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A.是不确定的 B.是确定不变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是不可捉摸的22.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 B.产品分配不均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23.一个青年能够成才,是由个人的主观努力,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