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0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9.5一、(36分)1.B(A“必须”错,原文说“‘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C“任何一个阶层”错,原文是“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同时原因分析错;D因果关系错,原文是转折关系)2.B(“正反对比”错)3.A(推断错,原文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4.D(“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而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两者内涵不同)5.B(强加因果,从原文看,“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对象,并非“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的原因)6.示例:①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
②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回田园心性。
③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
(6分,每点2分)7.C(“引发了作者对过去童年生活的回忆,内心很失落”错)8.①开头的照片是老人脸部形态的客观呈现,结尾的微笑则是奶奶看了旧日照片后满足幸福的表现,以及看到我因理解她而流泪的欣慰。
②开头时“我”对奶奶的认识较肤浅,更多地看到了她的表象;有了深刻认识后,真正走进了奶奶的内心。
(共6分,每条3分)9.①突破时空局限,多方位划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立体。
②将历史与未来交织穿插,突出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使作品内蕴更丰寓。
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艺术感染力更强。
(共6分,每条2分)二、(34分)10.C11.B(正确次序是“伯、仲、叔、季”)12.B(“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错)13.(1)文武官员们因为没有协助剿匪,并且没能断绝岸上奸人对海盗的帮助,害怕获罪,(就)都诬陷李长庚。
(共5分,每句1分,通顺1分)(2)我怎么能这样做呢?长久以来,我把海船当作我的住宅,发誓与贼人同死,不与他们共生!(共5分,每句1分,通顺1分)14.D(张诗的前两句是叙事,不是直抒胸臆)15.①郑诗把池岸边的菊化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写出菊花的高洁、清幽,表现了自己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2019.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頫、董其昌一派入手,不是不好,只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
粱启超这番基于书法气质所下之论断颇有见地。
“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
何为“丈夫气”?《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丈夫气”,即是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
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健气于一体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雄健、雄强之气的一种拟人化表达。
这其中,书卷气尤为重要,没有书卷气的“丈夫气”,常是一种狂怪之气、粗鄙之气和莽夫之气,去书法之本质远矣。
“丈夫气”是书法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
客观来讲,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有阳刚雄强之美,也有阴柔妍媚之美。
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当代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我们经常会看到汉简书法、石刻书法上的长撇大捺或最末一长竖笔,划破长空,震撼人心。
要知道,这种艺术精神,并非出自文人贵族之手,而往往出自普通书吏。
可见,在汉代,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朝代之处。
最新2019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3)试题+答案--全国通用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群”与“众”密切相关,“群”本身就有“众”或“众多”的意思。
《国语·周语》讲:“人三为众。
”正是由于“群”与“众”相近,所以形成了“群众”组合词,代表“许多人”“众人”。
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
例如,《荀子》:“群众不能移也。
”进入20世纪,“群众”与“人民”“大众”等基本同义。
先秦儒家不乏“众”的论说,某种意义上发展了一种“众论”。
孔子的“众论”极富特色、涵意深刻,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
在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则主张爱众。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对民众的爱。
为此,孔子对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
对于孟子来说,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众同乐”。
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而在“与人乐乐”中“与少乐乐”又不如“与众乐乐”。
体现了爱民众的责任担当。
二则强调济众。
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者能够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广泛地给予人民以好处,又能接济广大的民众,不仅属于仁者,甚至就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
孔子这里对仁的诠释,包含着对仁者爱民济众的政治道德要求。
三则倡导得众。
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不但指明了“仁”为“爱人”和“知”为“知人”,而且阐明了真正的智慧之人应当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收敛.(liǎn)着.急(zháo)陨.落(yǔn)越俎.代庖(zǔ)B.雏.形(chú)惬.意(qiè)拮据.(jū)面面相觑.(qù)C.玄.虚(xuán)慰藉.(jí)炽.痛(zhì)戛.然而止(jiá)D.绮.丽(qǐ)蓦.然(mò)哂.笑(shěn)义愤填膺.(yīng)【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C项中应是慰藉(jiè)炽痛(ch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象,周老师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B.先生在讲座中旁征博引,还不时夹带数种语言,这使得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这个季节,正是花红柳绿,春意阑珊....,诗人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D.烟花三月,江都南水北调公园内,市民纷至沓来....,品味满园的春色,乐享悠闲的幸福生活。
【答案】D【解析】【详解】A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
使用不恰当。
B项,不知所云: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
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
使用不恰当;C项,春意阑珊: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使用不恰当;D项,纷至沓来:意思是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使用恰当。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潍坊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三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没语病的一项是()A . 你是否用心地揣摩过《像山那样思考》一文里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情感?这是你获得与作者同样感动的关键。
B .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善于从诸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一切出版物中获取新的知识。
C . 暴雨袭来,姚城告急!部队官兵紧急支援,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转移受困群众,清扫灾后垃圾……等等。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D . “菲特”台风带着温润的水汽进入大陆,云系撞上南下的冷空气后,形成了很长的降雨倒槽(“倒槽”可以理解为一条水汽通道),余姚很不幸,恰位于这个降雨倒槽云最厚实区域对应的地方,这是特大暴雨集中的成因。
2. (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与宝玉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楼梦》)B . 孔子赞扬自己的弟子子路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C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已有28岁的刘备与张飞相遇,与之到酒店喝酒、攀谈,这时,又见一大汉入店,刘备又邀他同坐,问其姓名却是关羽。
三人志同道合,便在桃园结拜为兄弟。
(《三国演义》)D . 爱斯梅拉达以杀人罪被判处死刑,次日,爱斯梅拉达被押赴刑场。
卡西莫多出其不意地从圣母院教堂顶上飞身而下,救起爱斯梅拉达,把她抱进教堂。
(《巴黎圣母院》)二、综合题 (共1题;共4分)3. (4分) (2019高三上·南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当前异彩纷呈的节目市场中,游戏竞技、户外游历和生活体验等娱乐化的节目常常占据着荧屏。
相比之下,着眼于严肃主旨的节目品类显得有些________。
潍坊市2019年高考模拟训练试题语文(四)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l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l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揣摩./模.样糕.点/闭门羹.咀嚼./咬文嚼.字B.点缀./啜.泣谛.听/并蒂.莲演.绎/寅.吃卯粮C.颤.动/颤.栗淳.朴/胆固醇.赡.养/瞻.前顾后D.奇葩./扒.手奖杯./一抷.土供.需/觥.筹交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震撼聪慧摇篮曲以警效尤B.打烊招募联锁店莫衷一是C.卫冕羸弱打寒噤层峦叠嶂D.零晨冻馁啃老族开诚布公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羊年春节,旅居海外多年的三叔回家过年,父亲焚琴煮鹤....,把能备办的好吃的东西全都拿出来,尽心招待。
B.空气污染与人类的健康休戚相关....,关注空气质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是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C.中国的反腐制度已经比较健全,若因为执行力不够而再制定新的落实制度,无疑是叠床架屋....。
D家风家教的唤醒和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徽....的措施,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5两题。
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价值观。
价值观就像方向盘,方向正确,□□坚持行走,距离目标□会越来越近;反之则会南辕北辙。
价值观的培养应从阅读开始,读什么和怎样读是两个根本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次填入文中方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终身绝对只要就B.终生决定只有才C.终生决定只要就D.终身绝对只有才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的句子,没有语病且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对经典名著进行价值阅读,培养青少年爱国、敬业、诚信等一生受用的品质,既是怎样读的本质,又是读什么的答案。
2019年全国大联考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新课标Ⅲ卷)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呈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治家、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
郑家几百年间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墨罢官,让“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
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
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168条,放在今日,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
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族人不得“私藏”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
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治国必先齐家。
从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来了。
《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必须要有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
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心中充满杂念,带来治理困境。
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
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本环节。
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与工夫,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
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可能带来的孤独、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
这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
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
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
治家的经验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
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生存结构中,“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有据,维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
潍坊市2019年高考模拟训练试题语文(五)注意事项:l.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跟贴.(tiě) 弱冠.(guàn) 闷.葫芦(mēn) 若即.若离(jí)B.更.名(gēng) 骠.勇(biāo) 根状茎.(jīng) 方枘圆凿.(záo)C.蓦.然(mò) 混.浊(hùn) 电饭煲.(bāo) 间.不容发(jiàn)D.着.魔(zháo) 矜.持(jin) 夹.生饭(jiā) 经.史子集(jīng)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古松千丛迎后裔,□□□□□□□。
清明时节,汾河东畔,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隆重举行:公祭仪式上,洪洞县县长恭诵的祭文甲凝练,感情真挚;民祭活动充分展现了四海华人崇宗尊祖、敦亲睦族的传统美德,乙大槐树“根祖”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歌舞祭充分展现了大槐树“根”的理念、“根”的丙和古槐后裔的恋“根”情怀。
2.在文中甲乙丙处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简捷及其内涵 B.简捷以及内含C.简洁以及内涵D.简洁及其内含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明月万里送故人B.心香一炷祭祖槐C.祖槐一株祭扫多D.年年祭扫先人墓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自主预习、自主探究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切不可越俎代庖....,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来解决一切问题。
B.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房价渐趋平稳,商品房市场一度出现了不瘟不火....的局面。
C.孩子成长是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家长、老师苦心孤诣....的教育必不可少,但我们也必须要明白,给孩子一片天,让他们勇敢地接受岁月的洗礼。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贤时代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潍坊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这本书的语言拒绝晦涩难懂,尽量用极简的表达,图文并茂,______________。
这样的极简表达,____________--___画龙点睛式地给出了可以让孩子轻松记忆的要点,也给老师或家长留足了“发挥”空间……上下对比,左右参照,中华历史,世界时空,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指点江山”的快意。
兴亡更替、社会生活、空间地理、世界视角,是《中国通史》墙书构筑的四维史观,读者可以从四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________________历史,()。
“兴亡更替”偏向于政治,“社会生活”偏向于_________________,“空间地理”偏向于大江大河、明山秀水,“世界视角”偏向于纵向对比……这其中,“世界视角”是比较有意思的,通过这个视角,可以轻易地找到同一时间线上的东西方在发生着什么,比如1763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去世;2年后,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0年后,纪晓岚开始编纂《四库全书》;13年后,美国建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A . 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B . 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C . 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D . 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手段。
依托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但何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促进治理升级、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智慧城市,这些基本问题仍然需要深入探究。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
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
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
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构建一个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人性化城市。
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
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实践证明,智慧城市不仅在推动城市产业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能在人、物理空间、人工智能方面发挥组合效应,带动政府各部门、城市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是“有产无智”。
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
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
二是“有智无慧”。
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
山东潍坊高三三检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关于《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2.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关于《诗经》的分类?A. 风雅颂B. 诗赋比兴C. 楚辞汉赋D. 先秦散文3.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关于《水浒传》的主题?A. 农民起义B. 忠义豪杰C. 儒道思想D. 历史变迁4.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5.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关于《西游记》的主题?A. 佛教修行B. 道教修炼C. 儒家思想D. 忠孝节义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清朝贵族生活的小说。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2019.5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粱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额、董其昌一派入手,不是不好,只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
梁启超这番基于书法气质所下之论断颇有见地。
“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
何为“丈夫气”?《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丈夫气”,即是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
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健气于一体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雄健、雄强之气的一种拟人化表达。
这其中,书卷气尤为重要,没有书卷气的“丈夫气”,常是一种狂怪之气、粗鄙之气和莽夫之气,去书法之本质远矣。
“丈夫气”是书法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
客观来讲,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有阳刚雄强之美,也有阴柔妍媚之美。
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当代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我们经常会看到汉简书法、石刻书法上的长撇大捺或最末一长竖笔,划破长空,震撼人心。
要知道,这种艺术精神,并非出自文人贵族之手,而往往出自普通书吏。
可见,在汉代,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朝代之处。
汉代之后,从曹魏到北周,书法艺术几乎都表现为一种阳刚伟岸之象,可谓“丈夫气”十足。
山东潍坊2019年5月高考考前适应性练习(三模)(语文)word版语文2018、5本卷须知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一卷(共36分)【一】(15分。
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船舷.(xián)恫吓.(hè)喝.(hè)倒彩喁.(yú)喁私语B、模.板(mó)确凿.(záo)豁.(huò)免权不足齿数.(shǔ)C、遒劲.(jìng)馄饨.(dun)补给.(jǐ)舰处.(chǔ)心积虑D、供.(gòng)认行.(háng)伍压轴.(zhòu)戏削.(xiāo)足适履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璀璨钉书机劳燕分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B、返聘三部曲黄发垂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遴选过渡期得隆望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D、行迹佼佼者为人处世己所不与,勿施于人3、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那无法遗忘的容颜,无法的经历,那埋藏在心底的深深思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久也可不能不记得。
②黄昏的小镇显得格外,特别少见到人影,只是间或听到几声狗吠,小雨点打在二人的伞上,奏出寂寞的调子。
③记者从市招生考试办公室获悉,我市有5万7千名考生参加2018年夏季高考,比2017年减少近4千人。
A、湮没萧条大概B、淹没萧索大概C、湮没萧索大约D、淹没萧条大约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个人年轻时有没有崇高的理想,对他一生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往往具有说一不二....的作用。
B、对庸俗文化渗透蔓延所带来的危害绝不可司空见惯....,必须加强教育引导,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舆论阵地。
C、随着行业的进展,家政服务员要通过专业培训才可上岗就业,而目前我国高学历、高技能的保姆依旧凤毛麟角....。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2019.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曾提到,学书法,不宜从赵孟頫、董其昌一派入手,不是不好,只是不容易学,易导致笔力软弱,无“丈夫气”。
粱启超这番基于书法气质所下之论断颇有见地。
“丈夫气”固然不是书法所有之必须,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精神气质。
何为“丈夫气”?《孟子》有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丈夫气”,即是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有毅力、不忸怩、不矫饰。
书法的“丈夫气”,则是融书卷气、金石气、士大夫气、雄健气于一体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雄健、雄强之气的一种拟人化表达。
这其中,书卷气尤为重要,没有书卷气的“丈夫气”,常是一种狂怪之气、粗鄙之气和莽夫之气,去书法之本质远矣。
“丈夫气”是书法的大格局、大气象、大境界的精神表征。
客观来讲,书法之美并无优劣之分,有阳刚雄强之美,也有阴柔妍媚之美。
然而,阴柔妍媚之美虽是书法的一种气质,当代书法艺术却不能仅停留于此,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书风,绝不能缺少昂扬的精神气度。
我们经常会看到汉简书法、石刻书法上的长撇大捺或最末一长竖笔,划破长空,震撼人心。
要知道,这种艺术精神,并非出自文人贵族之手,而往往出自普通书吏。
可见,在汉代,任何一个阶层,只要稍识字者,包括女性和一般工匠,都不乏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朝代之处。
汉代之后,从曹魏到北周,书法艺术几乎都表现为一种阳刚伟岸之象,可谓“丈夫气”十足。
东晋时帖学已经完善成熟,书风则为之一变,开启了南朝风雅,帖派书风追求的是一种飘逸之美、潇洒之美、妍媚之美。
但帖学书风在运笔上过度强调点画二端的表现,容易产生浮浅平滑、飘浮空怯等弊病,其雄豪之气逊于汉魏。
到唐朝,雄强阳刚的书风重新被崇尚。
到了清代,碑学开始兴盛,碑派书风追求的是一种质朴之美、刚健之美、雄强豪放之美。
碑学的拙朴、倔强、瘦硬特点,促生了金石书风。
金石气使书法呈现出阳刚之美,书法审美产生巨大变革。
但碑学书风厚重的结体容易失之荒率粗糙、狂肆怪野,为了克服碑学书风的弊端,有人提出了碑帖结合的方法。
曾国藩曾说:“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
”碑学固可以救帖学妍媚之弊,然仍需以帖学之妍雅救碑学粗鄙之弊。
书法审美总是在一种正反合的历史轨迹中前行,但不论如何发展,书法的“丈夫气”都极其重要。
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都体现在这一时代的主流书风之中。
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伟大时代,需要一种大丈夫的担当精神,尤应要倡导与时代精神相符的阳刚大气的书风。
(摘编自朱中原《书法要有“丈夫气”》,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丈夫气”是充满雄健、雄强之气的阳刚博大的精神气质,是书法必须提倡的。
B.“丈夫气”是一种拟人化表达,作为书法格局的精神表征,融多种气质于一身。
C.“丈夫气”使得汉代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能拥有一种强烈的书法艺术表达冲动。
D.“丈夫气”在书法中至关重要,因为书法审美总是在正反合的历史轨迹中前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中引用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来引出书法“丈夫气”的内涵。
B.文章第四段对碑学与帖学进行正反对比,指出二者相互弥补才能克服弊端。
C.文章梳理书法气质的变化,明确了“丈夫气”在书法史中多居主流的事实。
D.文章论述了时代精神与主流书风的关系,指出当今书法尤其需要“丈夫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文中梁启超的论断看,赵孟頫、董其昌一派的书法是缺乏“丈夫气”的。
B.书卷气是克服书法“丈夫气”中狂怪、粗鄙和莽夫之气等缺点的重要因素。
C.东晋时期帖学的审美追求使得这一时期书风表现出的豪迈之气逊于汉魏。
D.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变革时代,不仅书法,所有艺术创作都应符合时代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自《现代农业科技》)材料二: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
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
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
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三: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
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
这种平衡机制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
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
”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
“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2018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3A级景区村庄。
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未来》)4.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B.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C.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D.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B.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C.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6.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有怎样的文化价值。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昔日之光夏笳在熙熙攘攘的车站广场,我突然看见一幅脸部特写照片从大屏幕上闪过。
那是一张老态尽现的面孔:深褐色的、布满各色斑点的皮肤,像是某种风干的兽皮皱缩在一起;眼窝、嘴角、面颊,连同太阳穴都深深凹陷下去;从微微张开一道缝的眼眶中,几乎看不到什么光亮,也很难辨识出表情。
我呆呆地停下脚步站住。
那是奶奶,我认得出,却又与记忆中的样子如此不同。
我掐着手指算了很久才算出,奶奶今年应该是106岁了。
屏幕上依旧闪动着一张又一张面孔,配以字幕和解说词:抗战胜利80周年,最后的老兵,国家荣誉奖章……于我而言,这些数字、地点与事件总显得些许陌生,仿佛一张过于庞大繁复的蛛网,向历史纵深处无边无际地蔓延。
我读到这些字句时从来不会想起奶奶,不会想到那个从路边小贩推车上购买拐枣的老太太,是地主家的小姐,是一位将军。
我买了一张车票,坐上高铁回老家。
车厢里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我按下座位旁边的按钮,几道薄薄的光幕从上方落下,将我包围其中。
我在光幕上轻敲几下,寻找关于奶奶的资料。
文字和图片一段段在光幕上流淌,奶奶这一生的故事都随时间之河顺流而下。
资料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篇小学生作文,题目是“写给爷爷奶奶的一封信”。
我费力辨认那些歪七扭八的字迹,突然意识到这篇作文正是我自己写的。
继而,我看到了自己多年前的一份写作提纲: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年迈的奶奶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打盹。
梦中她告诉战友们,战争已胜利,他们期盼的那种和平生活已经来临;她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些不可思议的新奇玩意儿——高楼、高铁、无人飞机、小汽车……或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胆怯吧,我怕自己无法设身处地体认奶奶经历过的那些岁月,也无力把握那些过于宏大的历史图景,能够把握的只有距离我最切近的生活场景,譬如奶奶颤巍巍行走的步态和苍老的容颜,譬如院里的葡萄架,譬如拐枣在舌尖黏稠的甜味。
光幕上出现一扇漆黑的大门,门上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老兵不朽”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