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图习题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23
A B C0 t 1 20 t 2 温度/℃ g 40溶解度全国中考化学汇编之溶解度曲线1.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B.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 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一定能得到b 的饱和溶液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 度(填“>”、“=”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 2℃时,把100g 乙物质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 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3.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4.请根据图7中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____℃时,A 、B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 t 2℃时,100g 水中溶解_ gA 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 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
(3)将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 _。
5.(5分)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______。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___ ,无溶质析出的是 __ 。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和溶液,将它们混合并搅拌均匀,会发生下列哪种情况()A.溶液变成淡黄色B.溶液变成白色浑浊C.溶液变成淡红色D.没有任何变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浓度与溶剂的质量无关B.溶解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沸点与溶质的种类有关,与溶液浓度无关B.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溶质的种类无关C.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和溶质的种类都有关D.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和溶质的种类都无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降低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降低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降低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降低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相等B.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无关C.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升高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低B.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的浓度越低C.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D.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的浓度越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升高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升高1.下列选项中,对于“10%的食盐溶液”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2.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3. 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4.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5.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 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6.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 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答复:〔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参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是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把t1℃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浓度〕大小关系。
〔6〕假设把混在a中的少量b除去,应采用___________方法;假设要使b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假设要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去,最好采用___________。
稳固练习1、图2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液度曲线,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t1℃时,12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20B. t2℃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C.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D. 当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时,可以用结晶方法提纯KNO3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以下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N→M:先向N中参加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参加适量固体A甲 乙溶解度 g 0 t 1 t 2 温度/℃3050 20 40 10 C .从M→N :先将M 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D .从M→N :先将M 升温再将其蒸发掉局部水3、图1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室温时,将盛有a 、b 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
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参加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图24、t ℃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 ,蒸发去15g 水后,析出晶体6g ,又蒸发去10g 水,析出6g 晶体,再蒸去10g 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 .4gB .6gC .10gD .15g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A 物质的饱和溶液100g 、200g ,假设各蒸发5g 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6、如图3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A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到t 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B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在t 1℃时,A 的溶解度等于C 的溶解度〔D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7. 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参加KNO3固体,那么以下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专题训练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B.a2℃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80g溶液C.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将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最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C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t2°C时,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D.将t1°C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B.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7.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1、图 1 分别为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 1(1)A、B、C 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 __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 ________;(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______;( 3)A 物质在 35℃时的溶解度为 ________,B物质在 0℃时的溶解度为 _______。
2、右图是 X、Y、Z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X溶液B.Y 溶液C.Z 溶液 D .X、Y 溶液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A.a 点 B .b 点C.c 点D.无4、现有 a、b 两种物质在 t 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 2℃,a 溶液有晶体析出而 b 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 b 晶体。
则能表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5、图 5 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 ____t1____ ℃时, A 和 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 t 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 物质的溶解度 ____大____(填“大”或“小” );(2)当 A 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 __降温 __ 、__蒸发溶剂 ___、 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________.(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____.(3)t 2℃时, 100 g 水中加入 20 g a 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 物质 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 ________℃.7、右图是 a 、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 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中学化学溶解度图像问题
1. 1
溶解度曲线的定义
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随温度一定而一定,这种变
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
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
线。
溶解度曲线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少部分物质会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降低。
2. 2
曲线是一个一个坐标点连接而成,因此,利用坐标点,就能读出该固体
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并通过曲线变化读出固体物质溶解度随
温度变化的趋势和快慢
3. 3
例题
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2)M点表示
(3)当℃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当℃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
(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 4
(1)通过图像趋势,能看出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M点是曲线a和曲线b的交点,说明在该温度下a和b的溶解度相等
(3)通过曲线比较溶解度大小时,只需看曲线的上下位置,60℃以后,a曲线高于b曲线,因此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b的溶解度,同理可得另外的结论
(4)读图,37℃时物质a对应的纵坐标是30,则物质a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30g(溶解度的单位是g 切忌不能遗忘)
而80℃时a物质溶解度为85g,通过溶解度定义可知,100g水中最多溶解85g物质a就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50g水中只能溶解42.5g 物质a,因此,4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 (5) 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1.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将 t 1℃时 b 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 将 t 2℃时 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溶液质量不变C.t 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 t 2℃时 a、 b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以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C. 分别将 t 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 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 以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 甲>乙>丙B.甲=乙=丙C.甲 =乙>丙D.丙>甲=乙4.(多项选择)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t 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 1℃时, 30g 甲加入到50g 水中最多可得70g 溶液C.t 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为不饱和溶液D.t 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 (多项选择)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图。
20℃时,进行了以以下图所示的实验,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 溶液和 C 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 B 溶液和 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 B 溶液与 E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同样6.(多项选择)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t 2℃时将 50g 甲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足搅拌后获得 100g 甲溶液B.t 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 分别将t 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 分别将 t 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所示。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经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集中在信息的整合与运用上,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失分点。
就近几年中考化学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试题,将归纳如下。
一、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1、概念有四个要素:一是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二是溶剂的质量是100克(没有特别说明时,这里的溶剂一般指水),三是要达到饱和状态(不饱和溶液的状态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性质),四是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2、考查溶解度定义时往往有如下一些不正确的说法:①、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5克(没有指明温度);②、在20℃时,100克水里溶有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没有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③、在20℃时,10克水里最多只能溶解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溶解度要求溶剂的质量是100克,应把水的质量换算成100克,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④、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没有单位)二、溶解度曲线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应该把握的要点。
如图,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点的信息:①、溶解度曲线中点的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同。
如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在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上的各点表示该物质不但是饱和溶液,且该溶质还有剩余;溶解度曲线以下的各点,都表示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③、交点的含义:表示在同一温度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含有15g甲B.t1℃时甲的溶液和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D.将130g 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B.3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4.(2018•嘉定区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C.20℃时,50g水中加入20 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6.25℃时,向下列4只均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10 gB.②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C.4只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③④D.增加KCl固体能将K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KCl的饱和溶液7.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分数相等,且都等于20%B.30℃时100g水中可溶解25g甲物质C.升温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0℃时,甲有晶体析出,乙无晶体析出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C.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溶液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是b9. t1℃时,将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B.烧杯②中上层清液一定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t1℃时将烧杯①中溶液倒入②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②中一定还有固体剩余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二.计算题(共1小题)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40℃的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的溶液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3)20℃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填选项字母)A。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1。
(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2。
(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
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3。
(2017重庆B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 30℃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 g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4. (2017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B。
t1℃时,在50 g水里加入 15 g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 g溶液C。
t1℃时,往180 g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 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D. 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5。
(2016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 b > cB。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
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6. (2015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