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基训答案 -
- 格式:pptx
- 大小:19.95 MB
- 文档页数:18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课后基础训练(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A. 质量B. 速度C. 力D. 时间2.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A. 米/秒B. 千克C. 牛顿D. 焦耳A. 匀速直线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C. 匀速圆周运动D. 静止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的速度是10m/s,那么它的加速度是()A. 2m/s²B. 5m/s²C. 10m/s²D.20m/s²5. 下列哪种物理现象是利用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A. 瀑布下落B. 电梯上升C. 弹簧被压缩D. 电灯发光6.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速度B. 力C. 加速度D. 路程A. 米B. 秒C. 牛顿D. 焦耳8. 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A.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同C.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反9. 下列哪种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A. 自由落体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竖直上抛运动D. 水平直线运动10. 下列哪个物理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 速度B. 加速度C. 质量D. 力二、判断题:1.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不变的。
()3.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5.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7. 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8. 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与其重量成正比。
()9. 一个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10. 物体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
八下物理基础训练参考答案八下物理基础训练参考答案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八下物理基础训练的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加速度为零。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加速度为零。
2.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所以位移等于10m/s × 5s = 50m。
3. 一个物体以10m/s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速度是多少?答:速度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所以速度等于10m/s² × 5s = 50m/s。
4.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加速度为零。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加速度为零。
5. 一个物体以10m/s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所以位移等于10m/s × 5s + (10m/s² × (5s)²) / 2 = 250m。
6.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所以位移等于10m/s × 5s = 50m。
7. 一个物体以10m/s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速度是多少?答: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所以速度等于10m/s + 10m/s² × 5s = 60m/s。
8.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后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加速度为零。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加速度为零。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1.物体物质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 kg t g mg3.(1)3×1023×108(2)25 2.5×1074.属性形状状态位置5.水平台上零刻度线平衡螺母中央刻线左镊子右6.kg g t mg7. 0.1 100 8. 70kg 9.水平右52.4 10.B 11.C12.C 13.质量14.偏大偏小15.左增加78.4g16.A 17.D 18.C 19.A 20.右 3.221.(1)游码归零,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①用手拿砝码②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托盘(3)应向右盘内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4)47.422.(2)细棍两端能平衡。
在热水中浸过的瓶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鼓起来,但质量不变。
(3)细棍两端不能平衡。
因为扎破气球放走了一部分空气。
(4)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质量。
第2节密度1.体积物质比值 2.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特性3.ρ=m/V kg/m3g/cm34. 1.0×103 1.0 0.9×103千克每立方米体积为1立方米的冰的质量是0.9×103 kg5.铁的密度比棉花大(或单位体积的铁比单位体积的棉花质量大) 铁和棉花的质量一样6.体积质量密度7. 4.6 8. 1.67×1039.C 10.D 11.C12. 8kg 0.8×103kg/m313. 7 不是14. 150 250cm315.C16.A 17.A 18.D19.B 解析:氧气瓶使用前,氧气质量m=ρV=10 dm3×2.5 kg/m3=10×10-3m3×2.5 kg/m3=2.5×10-2 kg=25 g 氧气瓶使用后,剩余氧气质量m2=m-m1=25 g-5 g=20 g 剩余氧气密度ρ′=m2V=20 g10 dm3=20×10-3kg10×10-3m3=2 kg/m3。
物理(8年级下)答案第六章 电压 电阻一. 电压1.伏特;伏;V ;kV 、mV 、μV2.家庭用电,220V ;一节干电池,1.5V3.并;大于4.L 1;1.1V5.F ;E (或D );D (或E );C (或B )6.D7.B8.C9.测量L 1的电压,电路如图1 10.A 金属棒为负极,B 金属棒为正极 11.电路图和实物图如图2 ⑴量程选择偏大 ⑵正负接线柱接反 12.略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1.5;1500;220;0.22;1000000 2.相同点:电流都是“+”进“-”出,使用前都要调零,且被测值不能超出仪表的最大测量值。
不同点:电路符号不同,与被测电路连接方式不同,电流表不能直接接电源,电压表可以直接接电源。
3.C 4.D 5.甲图中测量L 1的电压,乙图中测量L 的电压,电路图如图3、 图4所示 6.⑴电流表和电源;⑵灯泡两端电 压(或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⑶灯泡两端电压和流过灯泡的电流 7.D 8.(1)可能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取一西红柿,控制铜片与锌片插入深度,改变金属片之间的距离,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电池共4种;⑵锂电池,较小的体积自重下,能放出较大的电能三、电阻1.硬币、铅笔芯、小刀片、铁丝;2.电流;阻碍;欧姆;欧;Ω;k Ω;M Ω3.0.008;4.把5Ω的导体接入电路时,灯光较亮;电阻越小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5.D 6.C7.A 8.C 9.⑴D ;⑵温度越低,电流越小,使用寿命越长 10.⑴a ,c ;⑵导体长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长度越长,电阻越大;⑶影响蒸发的因素;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⑷①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②见图5 11.(1)螺旋状,增大导体的长度(2)“瓦”数大的灯丝较粗。
四、变阻器1.长度;变阻器 2.最大电阻为2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3.一些金属和合金,当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远距离输电、超大型 电磁铁、磁悬浮列车 4.D 5.D 6.B7.B 8.⑴最大 ⑵见图6、图7 ⑶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本章检测题1.D 2.A 3.A 4.C 5.B 6.C 7.B 8.B 9.C 10.D 11.形成电流;电源 12.并;“+” 13.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导体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训练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练习册】(a组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不一定有电压b.某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c.自然界中,有的动物本身就可以产生电压,用来自卫d.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一定是不相同的.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源两端电压为零b电灯两端电压为零 c开关两端电压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在选择电压表的量程时,正确的是()a.尽可能选择大一些的量程b.选用大小不同的量程测量,测量结果同样精确c.经试触后被测电压不超过小量程挡,应选用小量程进行测量第2题 d.试触时电压表示数为2.8v,选0-15v的量程更好些4、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用电压表能测出灯l1两端的电压的是()5、要直接测定灯泡l2的电压,在下列几种电路中正确的是: ()6、某同学在用电压表测电压时,选用了“+”“3”接线柱,读数时却误按照“+”“15”接线柱来读,得到电压值为13.5 v。
则实际值为: ()a. 4.5 vb. 2.7 vc. 3.5 vd. 1.5 v7、在图甲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
两只电压表指针位置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电压分别是: ()a.4.8 v 1.2 v;b.6 v 1.2 v;c.1.2 v 6 v;d.1.2 v 4.8 v.第1页8、小新同学做“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闭合开关后发现指针摆过了刻度盘的最大刻度的位置,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a.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导线对调连接 b.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改接为大量程 c.断开开关,将电源的正、负接线对调连接d.断开开关,将电压表改接为小量程 9、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3v,v2的示数为6v,则电源电压为()a.3v b.6v c.9v d. 12v10、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当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则此时l1、l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a.3v和7.5vb.1.5v和4.5vc.3v和1.5vd.1.5v和3v11、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l1和l2串联,甲、乙、丙三只电表应依次是:()a.电流表、电流表、电压表 b.电压表、电流表、电压表; c.电压表、电流表、电流表 d.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期末复习基础训练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为了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约有1000个),以下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 量出将这些垫圈叠起的总厚度L和一个垫圈的厚度l,L即为垫圈总数IB. 量出将这些垫圈叠起的总厚度L和十个垫圈的厚度l,10L即为垫圈总数IC.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和一个垫圈的质量m,M即为垫圈的总数mD. 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和十个垫圈的质量m,10M即为垫圈的总数m【答案】D【解析】AB.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可采用.所以AB两个选项的做法不符合题意;C.一个垫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无法直接测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和十个垫圈的质量m,10M即为垫圈的总数,方法可用,此选项符合题m意。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m cm mm2.(1)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2)实现没有与刻度尺面垂直(3)刻度线放斜了3. 27.2cm 25.2mm4.2.75cm 2.6cm5-9.DCDBD10.把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线圈的匝数,并测量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用线圈的总长度除以项圈的匝数,即可得细金属丝的直径。
§1.2 运动的描述1.静止运动地球云太阳2.飞船地球3.乙4.静止向东行驶(速度比甲车慢)5.C6.A7.(1)山的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船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2)数的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3)竹排的运动是以青山为参照物,青山的运动是以竹排为参照物8.(1)甲向东运动,乙向东运动,但比甲车慢(2)甲静止,乙向西运动(3)甲向东运动,乙向西运动§1.3运动的快慢1.(1)乙乙跑过的路程(2)102. 约2.93.骑车人运动的速度大于跑步人运动的速度,骑车人速度为13.3m/s(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4-6.B、C、ABC7. s=vt=10m/sX500s=5000m=5000m-4500m=500m所以,s车8. s=vt=1500m/sX2.5s=3750m9.(1)前2s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从第2s到第5s小车是静止的(3)小车在7s内走过的路程总计6m§1.4测量平均速度1.25 32. 4 33.104.AC5.B6. D7. 6m/s8. (1)v=s/t (2)小(3)4 1 3 (4)大9.不妥当,因为在实验中探究的是小车下滑全过程的速度变化,小车在中点是有一定速度,不能设定为0,故不妥当。
本章检测题P13一、1-6ACBAAD 7、静止地球8、燕子9、1mm 1:1000 000 0 695Km 10、100.4211、(1)用细线绕车轮一周再把细线拉直并测出长度(2)米尺、秒表、v=s/t (3)3m/s 12、A B 2.20/2.2113、骑车者比跑步者晚出发10s;骑车者的速度大于跑步者的速度;14、表示小车通过隧道行驶的速度最大不超过40km/h t=s/v=0.55km/(40km/h)=0.01375h 15、高0.21h 37.2km/h第二章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2、振动介质固体3-6、C C A C7、(1)人们面对面讲话却听不到对方的声音(2)汽车在马路上按喇叭,行人却听不到(3)在公园游玩也听不到鸟鸣等8、306m9、(1)液体可以传播声音(2)固体可以传播声音§2.2声音的特性1-8.ADACD DBC9.(1)丁的音调最高,丙的音调最低:空气柱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声的音调越低。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2.摄氏冰水混合物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13. 35℃~42℃0.1℃4. 37℃三十七摄氏度5.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6.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7.量程分度值若低于最小刻度线则无法读数,高于最高刻度线温度计会损坏,不能及时读数8.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9. 7.5℃9℃18℃-4℃10.A: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正确C: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D: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11.BAFCDE12.乙缩口39.513. 30 14.D 15.A16.A 解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在受冷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所以,大家可以认为,体温计的示数只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7.D 18.B19.(1)热水质量(2)20 39 52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3)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0. 35℃56℃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1.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3.固态液态液态固态 4.凝固熔化 5.0 0 相同的6.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7.(1)乙好,乙装置海波受热均匀(2)为了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3)48 吸收保持不变28.不熔化熔点吸热9. 70BC 10.B 11.A 12.(1)10 (2)48 (3)10 (4)4 (5)22 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开始计时的初温是10℃,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了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熔点48℃,熔化时间从第4min到第14min共10min;晶体完全熔化后,又加热了4min,温度又升高到70℃。
8年级上册物理基础训练答案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自主导学1.km m dm cm mm μm nm m2.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3.1正确放置刻度尺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到最小刻度下一位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要注明单位4.停表5.避免错误错误基础练习1.11.25 1250 1.25x109 22502.5x108 375 4500 4150 2.52.15.31cm 18.22cm3.对准物体的一端0~6cm 1cm 3.44.C5.D提高练习6.1mm 3.68cm 3.6cm 0.08cm7.C 8.A 9.B 10.B 11.B 12.C 13.180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自主导学1.辅助工具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基础练习1.1﹕107 695km2.85 累积法3.400m4.D5.D提高练习6.7.6m第2节运动的描述自主导学1.位置2.参照物参照物相对基础练习1.运动运动静止运动2.B3.C4.B5.D提高练习6.船山7.B8.D9.A 10.D 第3节运动的快慢一自主导学1.快慢路程时间2.m/s km/h 1m/s=3.6km/h3.直线速度4.平均速度基础练习1.5 722.303.B4.C5.C提高练习6.A7.C8.D9.C第3节运动的快慢二自主导学2.回声火车过桥爆破基础练习1.2.A提高练习3.甲丙乙4.加速直线匀速直线5.15 93.36.骑车者与跑步者都做匀速运动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的速度要快7.C 8.B 9.B 10.C 11.24 12.229.5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自主导学1.刻度尺秒表基础练习1.0.752.0.17 0.25 0.20 哪一段路程提高练习3.160.00 220 3s/t 0.94.1质量2在光滑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滚下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0.1cm 3.80cm2.15 183.地面西山4.路程时间速度二、选择题5.B6.B7.D8.C9.B 10.A 11.B 12.C 13.A 14.D 15.B16.A 17.A 18.C 19.D 20.D 21.A 22.D 23.B三、实验题24.1刻度尺秒表2v=s/t 3变速4v2四、综合应用题25.200s26.8.1m/s27.42min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自主导学1.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声波真空2.快快340基础练习1.B2.A3.C4.A5.D6.B7.C8.C9.C 10.C 提高练习11.A 12. 3 钢管13.介质345 14.C 15.B 16.空气强第2节声音的特性自主导学1.高低振动的快慢高2.强弱振幅3.音调响度音色4.20000 20基础练习1.B2.A3.D4.A5.C6.A7.B8.D9.B 10.C 11提高练习12.D3 .D第3节声的利用自主导学1.回声定位声呐2.能量基础练习1.A2.B3.D4.D5.D6.D7.D8.B9.A 10.750 提高练习11.1高于20000赫兹2能量3真空不能传声43000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自主导学1.分贝dB 损害健康人耳刚好能听见2.1声源处安消声器2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基基础练习1.A2.A3.D4.C5.C6.C7.A8.C提高练习9.B 10.A 11.B 12.声源处减弱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A2.C3.A4.B5.D6.C7.C8.C9.D 10.A11.C 12.B 13.B 14.B 15.D 16.D 17.D 18.B 19.D 20.B二、非选择题21.20 能量真空不能传声22.振动响度音调4Hz 不能23.1能2逐渐变小或听不到声音3不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空气真空24.瓶子和水音调降低25.空气锣面停止了振动26.固体快27.超声波能量次声波28.4s 660m29.牛30.1A B C2A D F380 1.02 E G H31.1“烟”是以光速传播的,计时员看到“烟”所用的时间极短;而“跑”声是以声速传播的,计时员听到“跑”声所用时间较长。
2022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A3. B4. D5. C6. A7. B8. D9. C 10. D二、填空题答案1. 60 km/h2. 小于 1 N3. 10 J4. 动能5. 对称轴6. 670 m/s7. 没有 8. 摩擦系数 9. 3三、计算题答案1. 9000 J2. 150 cm3. 3.0m/s^2四、简答题答案1. 物体在释放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向下的运动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g。
2. 物体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物体在斜面上的分解力包括垂直于斜面的重力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
3. 机械能守恒的两种情况:一、只受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的自由落体运动;二、只受弹簧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的弹性振动。
4. 内燃机工作原理:混合气在汽缸内被压缩后着火,燃烧释放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驱动发动机工作。
5. 水淹泵的原理:水流经进水管进入泵轮,泵轮旋转将水推到出水管中,出水口处形成高速水流,在离开出水口后水流速度减慢,增加压力形成喷流状,水流持续推动了被淹物,达到水淹消防的效果。
五、解答题答案1. (1) NM的计算公式是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将F=2N,m=0.2kg代入求得加速度为a=10m/s^2。
(2) 初始速度为v0=12m/s,加速度为a=10m/s^2,时间为t=2s,运用v=v0+at计算得到末速度为v=32m/s。
(3) 由Δs=vt+1/2at^2计算得到位移为Δs=44m。
因此,物体总的运动时间为4s。
2. 观察图像可知,AB段为匀加速运动,BC段为匀速运动,CD段为匀减速运动。
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可得,在AB段,初速度v0=0,末速度v=20m/s,加速度a=4m/s^2,因此,t=5s,s=50m;在BC段,s=100m,速度v=20m/s,时间t=5s;在CD段,初速度v=20m/s,末速度v=0,加速度a=-4m/s^2,因此,t=5s,s=50m。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1.振动2.物质介质3.介质传声不能4.波声波5.介质的种类温度340m/s课堂练习1、.振动空气和水2、.振动空气3、.17004、.A5、.C 6.C课后巩固1.振动翅膀空气2、.固体气体3.(1)振动(2)大于(3)真空不能传声4.固体固体5、340 不能 6.C7.B8A9.实验器材:音叉、铁架台、乒乓球、细线;设计实验:将乒乓球用细线悬吊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实验现象:乒乓球明显地跳动起来;结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总结:音叉的微小振动小球明显地跳动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前预习1.高低高低2.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赫兹(Hz)3. 20~20000高于20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4.大小大小5.材料结构课堂练习1、.音调快2、.音调频率3、440 蚊子蝴蝶4、大响度大响度跟振幅有关5、B6、.C7、C课后巩固1、振动音调2、响度真空不能传声3、音色4、次声波5、物体的振动音调6、D 7.B 8 C 9 B 10 .空气音色8、.响度真空不能传声9、.音色10 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音调变高11.(1)A B C(2)A D F(3)80 1.02第3节声的利用课前预习1.信息能量2.声呐探测B超诊断(答案合理即可)3.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体外碎石(答案合理即可)4.听信息5.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课堂练习1、振动能量2、.诊断疾病检测零件内部是否有裂纹清洗物体3、A4、C5、B课后巩固1、人耳听不到2、传递能量传递信息3、30004、.D5、.A6、A7、略8、(1)459m(2)远处的风暴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传播速度比风浪速度快得多,引起气球的振动,因而被人察觉到。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前预习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3.分贝(dB)为单位4.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5.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课堂练习1、声源2、.分贝30~409070503、.B4、B5、.B6.开放性习题,答案合理即可。
八年级下册物理基础训练答案沪粤版1.开门时,人们用力在门边缘处推比在门中部处推更容易推开门。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____有关。
[填空题]空1答案:作用点2.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若将此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8N的力拉它,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不考虑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填空题]空1答案:4空2答案:83.月球对其附近的物体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
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______kg,重为______N。
(g=10N/kg) [填空题]空1答案:90空2答案:1504.斯诺克比赛中的运动员在击球时。
比赛前台球静止在球台上,台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_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击球后,球离开球杆仍能向前运动是由于球____________的缘故,球的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球受到____________的作用。
[填空题]空1答案:平衡力空2答案:具有惯性空3答案:摩擦力(阻力或力)5.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_________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____重力。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 [填空题]空1答案:小于空2答案:等于6.推土机装有宽大的履带,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斧头、菜刀具有很窄的刃,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空1答案: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空2答案:增大压强7.边长是10cm的正方体,重30N,沿(固定不动的)斜面匀速下滑,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是15N,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_,压强大小为____________。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1.折射会聚发散2.中间边缘边缘中间3.不变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两5.④⑤⑥①②③6.会聚焦距7.凸透会聚8.9.B 10.D11.会聚主光轴折射焦点12.短强13.图略表面弯曲程度大的凸透镜,焦距较短14.叶子上的水滴相当于小凸透镜,使太阳光会聚,灼伤了植物叶片,于是出现了枯点15.大小16.A 17.如图18.如图19.红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20.(1)凸透镜、白纸、刻度尺、手电筒(2)手电筒发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用白纸在另一侧找到一个最亮(最清晰)的点,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光心的距离(3)手电筒发出的光不够平行,凸透镜的光心位置不准确等21.(1)凹透镜能使平行光发散。
(2)凹透镜作近视眼镜片,安装在家门上作观察孔。
(3)猜想——实验——得出结论——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凸透镜远近倒立缩小实2.凸透镜近远倒立放大实 3.改变光的传播方向4.凸透镜非常近正立放大虚5.是由实际光线能不是由实际光线不能6.凸会聚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答案合理即可)7.凸倒立缩小实8.B 9.B 10.B 11.D12.正立放大虚凸透镜13.凸透倒着放大实14.D 15.A 16.D 17.A18.金属环慢慢从水中取出后,环内蒙上一层水,且水面呈凹面,这就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用它观察报纸上的字,字变小了;当慢慢向环内滴水时,环内的水面会凸起,成了凸透镜,所以用它观察报纸,字放大了。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1.凸透镜成像不同可能与物距大小有关物体距照相机镜头远,所成像小;物体距幻灯机镜头近,所成像大2.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光具座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烛焰、光屏的中心调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焦距3.尽量远光屏清晰大小正倒物体(蜡烛) 凸透镜像(光屏) 凸透镜4.e a a或b c或d5.B6.C7.光具座焦距同一高度上光屏8.同一高度上倒立缩小实照相机9.A 10.C 11.C 12.C 13.D14.15.【提出问题】放大缩小【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结论与应用】(1)大长(2)远离缩短第2课时1.物距成像性质像距应用u> 2f倒立、缩小、实像2f>v>f照相机u =2f倒立、等大、实像v=2f2.小于 6.A7.焦点二倍焦距焦点8.实虚倒两正放大同9.减小增大10.一倍焦距11.B12.A 13.C 14.D 15.A16.(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⑴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2、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⑵声音的传播: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②真空不能传声⑶声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3、声速:⑴定义: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反映的是声音传播的快慢。
⑵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②声速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出容易听到。
4、回声:⑴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产生的。
⑵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秒⑶回声传播的时间低于0.1s,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
这就是所说的“拢音”。
⑷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测海底深度,山与山间距离等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5、人耳的构造:⑴外耳: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外耳,主要有:耳廊、耳道两部分。
⑵中耳:主要有耳膜、三条纤细的耳骨:锤骨、砧(zhen)骨、镫骨。
耳骨(又叫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⑶内耳:耳蜗、半规管(共三条)6、鼓膜是怎样工作的:人耳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像鼓的鼓膜一样的弹性膜,即可绷紧,也可伸展。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B. 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C. 力的存在离不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答案:C)2、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弹性形变:A. 泥巴被踩扁后不能恢复原状B. 弹簧被拉长后能恢复原状C. 塑料尺被弯折后断裂D. 木棍被折断(答案:B)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 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D.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且在不同地点测量同一物体,结果相同(答案:D)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推一个物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推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A. 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 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C. 速度逐渐增大D. 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答案:B)5、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湿衣服晾干C. 露珠的形成D. 水结成冰(答案:C)6、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 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 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小D.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答案:D)7、下列哪个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A. 小球受重力作用竖直下落B. 用手将弹簧拉长C. 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D. 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答案:B)8、关于浮力的产生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的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B. 物体受到的浮力是由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产生的C. 物体受到的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力产生的D. 物体受到的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上表面的压力产生的(答案:A)9、下列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力大小相等,它们就是一对平衡力B. 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就是一对平衡力C.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就是一对平衡力D.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它们就是一对平衡力(答案:D)10、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给自行车轮胎加气,胎内气体压强变小B. 向桌上的空杯加水,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变大C. 人站立时抬起一只脚后,人对地面的压强变小D. 人在站立时抬起一只脚后,人对地面的压力变大(答案:B)。
使用前需读!:这份答案是2012年版的,可能大部分题目跟现在不一样了。
但是课前预习都是差不多一样的。
一些题号打乱了。
另,选择题最好不要直接写,经过思考后再看看答案。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03109刻度尺2.秒s小时分钟h min603600停表3.选取合适的测量工具量程分度值磨损紧靠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测量值真实值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5.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6. 3.307. 338.48.(1)1 cm 2.4(2)1 mm 2.409.C10.B11. 337.5 2.5012. 17.28cm17.82cm13. 1.614. 18.3cm18.30cm15.D16.C17.bdac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 5018.①不同尺子的准确程度不同②不同的人估读结果不同③引起误差既有测量工具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19.(1)停表(2)1、4、5(3)s l(4)测量多次摆动的时间,取平均值第2节运动的描述1.运动静止相对物体位置的变化2.标准参照物3.参照物不一定4.相对地面5.云6.静止7.电梯地面8.地面位置9.汽车变大相反10.D11.运动静止相对性12.地面(或河岸)地面(或河岸)13.静止运动长途汽车14.C15.B【解析】首先确定题中描述的运动对象,然后分析该物体相对于其他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16.B【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是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
17.D【解析】从烟囱中烟的飘动方向确定出风在向左吹,根据a车上旗帜的飘动方向分析出a车有三种可能:静止、向右运动或者向左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根据b车上旗帜的飘动方向分析得出b车只能向左运动。
物理八下基础训练答案人教版一、选择(1—8为单选,9、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1、下图所描述的力,有对物体做功的是()2、如图所示,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拉同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3<F1<F2B、F1<F2<F3C、F2<F1<F3D、F3<F2<F13、如图(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甲<F乙B、F甲>F乙C、η甲<η乙D、η甲=η乙4、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嘴里B、打针时,把药液注入肌肉里C、瘪进去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烫一烫又能恢复原状D、当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5、把密度为0.6×103kg/m3重为12N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A、漂浮,F浮>12NB、漂浮,F浮=12NC、沉底,F浮<12ND、沉底,F浮=12N6、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7、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使它静止在空中8、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它绕地球以椭圆轨道运行,近地点离地面高度为439千米,远地点离地面高度为2384千米,如图所示,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势能减小,动能增大B、势能增大,动能减小C、势能增大,动能不变D、势能增大,动能增大[9、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木块分别浸没入水中,则它们所受浮力()A、铜块的大B、木块的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10、下列事实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B、书包背带做得宽大而厚实C、用细线来分割皮蛋D、将铁路轨道铺设在枕木上1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用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B、额外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C、总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