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3
高一生物必修一病毒知识点病毒是一种微小的寄生生物,它们无法独立生存并进行自我复制,必须依附于宿主细胞才能完成自身的生命周期。
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病毒的了解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病毒的结构、感染方式、繁殖方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方面,深入探讨高一生物必修一的病毒知识点。
一、病毒的结构病毒是由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微生物结构。
一般来说,病毒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核酸(包括基因组和复制所需的辅助基因、调控基因等)、蛋白质外壳(也称为壳或衣壳)和尾部纤维(某些病毒具有)。
病毒没有细胞壁和细胞膜,也没有细胞器和代谢机制。
二、病毒的感染方式病毒感染是指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食物或水传播等方式进入人体。
其中,空气飞沫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例如感冒病毒就是通过打喷嚏、咳嗽时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其他病毒如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则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此外,某些病毒还可以通过动物和昆虫进行传播。
三、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寄生式和裂解式。
寄生式繁殖方式是指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自身复制。
病毒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核酸合成酶来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并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而裂解式繁殖方式是指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破坏宿主细胞的结构,使其溢出成熟的病毒颗粒。
四、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病毒是引起许多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病毒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可以引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一些病毒还可以导致慢性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此外,病毒还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关,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
因此,加强对病毒的研究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起来,病毒是一种微小的寄生生物,它们无法独立生存并进行自我复制。
病毒的结构包括核酸、蛋白质外壳和尾部纤维等部分。
病毒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病毒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学家们在更广的领域展开了对病毒的研究,进而发现了病毒与人类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医学领域??一方面,病毒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病毒也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课题,使得他们在研究中不断的进步,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从另一个层面上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病毒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健康与发展密不可分。
关键词病毒人类关系一、病毒病成因生理学奖获得者勒得伯格说过一句森然凛冽的话:“对人类在这个星球的继续统治构成最大而唯一威胁的是病毒。
”[1]1、环境因素人类癌症的15%是直接由病毒导致的,可以说是除了烟草之外的第二大致癌因素。
至于在病毒传染性疾病方面我们最常见的是流感,尽管流感似乎并不怎么可怕一般多喝水.撑几天就过去了。
但是从艾滋病到目前最为猖撅的非典型肺炎病毒的狰狞面目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我们的梦境.似乎是要提醒我们人类?这个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要破坏人类的似乎很完美的机体,并不一定需要像人类自己发明的大规模自杀性工具--核武器那样的高度复杂的玩意,作为最简单的生物病毒就够了。
由于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常也造成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和都市化 ,是导致新的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开发 ,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加剧自然环境必然受到影响 ,使人类接触到一些以往很少遇到的虫媒和带病毒动物而遭受感染病毒性传染病的。
西方国家 18 世纪开始到 20 世纪快速工业化,都市化为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近几十年世界上许多地区还在重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覆辙 ,正是目前发达中国家传染病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2] 。
特别是非洲国家 ,由于经济落后 ,再加上连年战乱 ,人们为了生存大量砍伐热带雨林、造田盖房 ,也是新的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出现的原因。
另外全球化的影响使病毒性传染病迅速出现全球效应,全球化也是近年来非常时髦的术语,它意味着在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领域中,传统的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被打破。
从微生物角度谈一谈病毒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病毒作为一种微生物,是无法在大自然中独立存活的。
所以它的生存方式,就是寄宿在动物的体细胞里,借助细胞内的一些物质活着,然后不断复制自己,感染更多的细胞。
但对人体来说,病毒入侵会改变或破坏细胞的功能。
如果病毒得不到控制,就会导致人体的机能受损,甚至死亡。
当然了,病毒没有那么容易在人体内撒欢。
与病毒斗争几十亿年,我们早就进化出了一个能够抵抗大多数病毒的免疫系统。
科学家曾说,人类统治地球最大的威胁是病毒。
但尽管如此,人类的生存却不能没有病毒。
而且我们习惯了把病毒看成灾难,但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病毒也是地球生态系统里的重要一环,在自然界,病毒无处不在。
海洋、土壤、空气里,连下雨时落下的每一滴水里都带着病毒。
而病毒的存在,对地球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气候调节、所有物种的演化都至关重要。
我们呼吸到的氧气,就有大约十分之一是病毒的功劳。
正常人的身体里,也存在着数不清的病毒,它们的数量比细菌还要多。
但这些病毒却起到了调节人体内微生态的作用。
它们会感染细菌,使得人体内的细菌不会泛滥成灾。
而人体也不会因为这些病毒、细菌而出问题,因为它们已经和身体的免疫系统达成了平衡。
人类的进化,也曾得益于病毒。
在几十亿年前,人类祖先还是海洋里的单细胞生物时,就已经和病毒打得不可开交了。
数不尽的斗争过程中,病毒与地球生物形成了奇妙的协同进化关系。
在过去的岁月里,病毒不断迫使着人类的细胞做出改变,帮助细胞适应了不同的环境,也因此塑造了人体超强的适应力。
甚至部分病毒的DNA还融合进了人类祖先的DNA,形成了对人类进化有益的基因。
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5%的基因组,其实是逆转录病毒基因。
可以说,如果没有病毒,人类就不会有今天的强大。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危害人类的健康(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人类对病毒的防治和利用(疫苗)。
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病毒本身并没有什么危害,只有寄生在人和动植物细胞内,才能对人体和动植物体造成危害,引起人类的疾病,危害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
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人们可以利用病毒的某些特性来为人类造福。
如人们可以根据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特性,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瘸,还可以利用病毒制成疫苗来预防由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
聊聊⼈类与病毒的关系聊聊⼈类与病毒的关系陈砚平随着新冠病毒所致的疫情在全国散布开来,病毒这个词语现在是变得家喻户晓。
其实,能引起⼈类瘟疫的病毒只是极少极少数,完全没必要⼀说到病毒就恐慌。
⼀、概说病毒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物群体,其数量⼤约是细菌总数的10倍。
有专家做过研究,每天都有8亿个左右的病毒落到每⼀平⽅⽶的⼟地上。
有⼈推测,这些病毒来⾃对流层和飞机飞⾏的⾼度之间,也就是说天空中有⼤量病毒环绕着地球作洲际旅⾏。
这些全球传播的病毒⼤多数是随着浪花散播到⼤⽓中的,还有⼀部分通过沙尘暴进⼊⼤⽓。
病毒是很特殊的⽣命形式,它只有进⼊了相应的细胞⾥以后,才开始表现出它的⽣命⼒。
进⼊细胞以后,它征⽤细胞的⽣产线⽣产⾃⼰的部件,并在该细胞内组装新⼀代病毒,组装完之后,摧毁这个细胞,数以千计的⼦代病毒倾泻⽽出,⼜去攻击旁边的细胞。
所以有⼈把病毒⽐作是细胞内的寄⽣⾍。
细菌在适宜条件下,⼆三⼗分钟就能繁殖⼀次,纯理论计算,⼗⼩时后数量可以超过10亿(实际上是达不到的),够快的了吧!然⽽病毒繁殖速度⽐细菌只快不慢。
有⽂献说,⽬前已经发现超过150万种具有对⼈体致病能⼒的病毒。
也就是说,病毒性疾病应该⽐细菌性疾病多得多,但⼈们的感觉是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多,这⼀⽅⾯是因为病毒个体实在太⼩(上千个⼤个病毒挨个排成⼀排也就是⼀根头发丝那么粗),实在是不易检测到;另⼀⽅⾯只有极少部分病毒引起的疾病能引起⼈们的关注,绝⼤部分病毒引起的疾病⼈们要么症状轻微,要么⽆法⾃我感知症状(如⽪肤上常见的扁平疣、瘊等)。
可以推断,不少⼈类的顽症、慢性病的病因最终可能都与病毒感染有关。
病毒性疾病可以急性发病,病情凶险,传播快。
所幸这类疾病极少,如禽流感、⾮典和这次的新冠病毒。
病毒性疾病也可以是隐匿起病、慢性病程,病程甚⾄可以长达⼏⼗年,如⼈们现在认为长期的易疲劳感就与慢病毒感染有关。
有些病毒既可以急性起病,⼜可以慢性致病。
如⿇疹病毒,急性发病就是我们熟知的⿇疹,慢性发病就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可以在⼗年或⼆⼗年后症状才显现出来),所幸⿇疹病毒的慢性病变很少见。
病原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病原微生物是一类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
然而,病原微生物并非完全是人类的敌人,适当的细菌和病毒对人体也有益处。
本文将深入探讨病原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一、致病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有些细菌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如脑膜炎、肺炎、痢疾等。
这些细菌通过分泌毒素或侵入宿主细胞破坏人体组织,导致疾病发生。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引起皮肤感染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会导致肠道感染等。
2. 病毒:病毒是一类不完整的细胞,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病毒感染常引起发热、咳嗽、肌肉疼痛等症状,并可导致严重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例如,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人体上呼吸道细胞,引起呼吸道炎症。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某些真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感染、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例如,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阴道感染真菌,会导致女性阴道出现瘙痒、分泌物增多等不适。
4. 寄生虫:寄生虫指寄生在宿主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的生物。
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伤寒、疟疾、包虫病等严重疾病。
例如,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体,引起高热、寒战等寄生虫感染症状。
二、有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除了致病微生物外,人类身体内还存在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对维护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1. 肠道微生物: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居住着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这些肠道微生物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促进肠道蠕动,调节免疫系统等。
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紊乱与肠道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关。
2. 皮肤微生物: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屏障,上面定居着各类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它们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维护皮肤的屏障功能,调节皮肤的PH值等。
有研究表明,某些皮肤微生物还可以与宿主互动,调节免疫反应。
病毒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病毒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是:病毒是人类进化的推手。
病毒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病毒与人类之间的协同进化,从人类起源开始,一直是紧密相连的。
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持久斗争是人类演化的关键推动力,甚至于可以说,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
早期哺乳动物祖先,利用基因组中多余的病毒片段,借助共生的逆转录病毒演化出了胎盘。
而其他的共生病毒,又帮助我们从一团细胞最终变成了成熟的胎儿,并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尔后顺利地呱呱落地。
换句话说,若不是借助病毒蛋白质的话,就不会演化出最初的有胎盘哺乳动物,更不会有后来的人类。
其实,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40亿年前从病毒起源的。
我们跟病毒之间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病毒是我们既不想要但又离不开的“老朋友”。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学家们在更广的领域展开了对病毒的研究,进而发现了病毒与人类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医学领域——一方面,病毒给人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病毒也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课题,使得他们在研究中不断的进步,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从另一个层面上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病毒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健康与发展密不可分。
【关键词】病毒人类关系一、病毒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virus(病毒)”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
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二、病毒在医学工业中的应用病毒在医学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灭活的病毒可用于免疫动物生产抗病毒血清,也可作为灭活疫苗用于病毒疾病的防治。
病毒的培养可用于筛选所需的抗病毒药物。
病毒生物合成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药物抗病毒机制的深入了解,进而合成和筛选疗效高和毒副作用小的抗病毒药物。
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也进一步拓展了病毒在医药研究和生产领域的应用范围。
例如:通过大规模培养宿主细胞,接种定向构建的重组腺病毒,可获得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生物药物。
同时,可将所需的蛋白质目的基因克隆到病毒基因组中,获得的重组病毒感染大规模培养的宿主细胞,在病毒的增值过程中则大量表达目的基因产物,从而制备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
人类与病毒的进化关系在人类的漫长进化历程中,病毒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它们不仅起到了挑战和威胁人类生存的作用,更是推动人类进化的一股力量。
从人类疾病的早期历史到现代医学的重大挑战,病毒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复杂而动态的进化之中。
一、人类与病毒进化的起源病毒被视为生命的争议至今未解决,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关其进化起源的线索。
研究表明,病毒起源于数亿年前,它们潜伏在古代细胞中,共同进化、共同繁殖。
据说,一些病毒甚至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的三叠纪时期。
二、病毒与人类的长期互动病毒和人类的互动由来已久,科学家们认为,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始于人类出现之前。
在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病毒始终是一个干扰和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古人们对病毒的感知集中在诸如龙病、黑死病等大规模瘟疫的爆发上,而现代医学则逐渐认识到了病毒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三、病毒推动人类进化的力量虽然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但它们也推动并促使了人类的进化。
病毒的突变和变异给人类免疫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压力,人类逐渐进化出了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
而人类的饮食、生活和生产方式等方面也受到了病毒与细菌的影响,这些变化又带来了新的进化方向。
四、人类与病毒的现代进化关系尽管人类的免疫系统迅速反应和快速适应病毒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现代病毒仍然屡屡向人类发起挑战和攻击。
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病毒的暴发引发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并成为了人类在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治方面的重大挑战。
人类逐渐意识到,加强预防控制和协作研究对于应对新型病毒和提升人类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人类与病毒的进化关系中,病毒作为进化的力量始终存在着。
尽管其在人与病毒之间超长时间的互动中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不断存在,但是病毒也在推动人类进化的同时,促使人类不断发展出应对病毒的新手段和方式。
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人类逐渐找到了与病毒共存、互惠共存的新路径,进化关系中的病毒因此也成为了人类征服疾病、提升健康的驱动力。
唯物辩证法分析病毒和人类之间的关系800字感悟唯物辩证法为了彻底根除“非典”病毒对人类的侵袭和防止其对人类未来多年的困扰。
防治“非典”、根除“非典”必须从“源头”抓起,这也是解决“非典”疫情的关键所在。
那么,根本源头在哪里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凭空就出现了“非典”疫情呢?我们说,关键不完全在于“病毒”上,而是人本身。
人本身免疫力的破坏和下降是造成各种新型病毒出现和其作用于人体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里包括滥用药物、居家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改变,而滥用药物是最大祸根。
所以说不提高人体素质,不增强人体免疫力、不排除伤害人体的各种破坏因素,光靠研究病毒,消灭病毒,查找病源体,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天天讲辩证法,也常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辩证法”,那么在“非典”认识、防治与治疗上也要讲“辩证法”,也就是说,要辩证分析看问题,这样复杂的、难解的问题就行会迎刃而解。
从唯物辩证观点看问题,任何病毒和细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大气本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毒、细菌和微生物,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并且互相制约,在这里,每天有死亡,每天有新生,每天也有创新和合成,这也是生物链的一部分,谁想人为彻底消灭掉某种细菌或病毒的存在,都是不容易办到的,(人类以前战胜过的许多疾病、病毒,如天花、霍乱之类,也是指人类自身免疫力增强产生抗体,使病毒不再作用于人体了,并不等于该病毒在世界上消失了),这是微观世界的奥妙。
这些有的被人们发现、认识和利用,有的还没有被发现,也有的还正在发现和利用中。
次不容颠倒,重点不容偏移,这样人类在各种病毒面前就有永久的主动权,否则,就病毒而言,空气是流动的,一切细菌和疫毒都是空气中肉眼看不见的细小微粒,那也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单纯阻止帘气中病毒流动的想法是不容易办到的,这些都提醒人们制止“非典”疫毒,还是要从人本身这个源头抓起,至于控制人口流动,设卡设哨,检查过往行人,总不能长期下去,这些也告诉人们要从人体素质这个源头抓起,否则在病毒、疫情面前,人们就是被动的,丧失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