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励志演讲稿转型从零开始开讲啦第4期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6
大家好!我是邓亚萍,一个曾经站在世界乒乓球巅峰的中国运动员。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故事和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动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回首我的运动生涯,仿佛就在昨天。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对乒乓球就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我心中,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励志故事,希望能激发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一、勇敢追求梦想我的童年充满了对乒乓球的热爱。
每当放学回家,我都会拿起球拍,在小区的球场上挥洒汗水。
那时候,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世界冠军,只是觉得,只要努力,就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记得有一次,我在比赛中失利,心情十分沮丧。
父亲走过来,轻轻拍拍我的肩膀,说:“亚萍,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敢面对,勇敢追求梦想。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不懈。
二、勤奋刻苦,永不止步乒乓球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运动,要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在训练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勤能补拙。
每天,我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到训练场,进行体能训练和基本技术练习。
每当教练布置任务,我都会超额完成,力求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
有一次,我在比赛中受伤,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在康复期间,我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锻炼身体,争取早日重返赛场。
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让我在伤病中重拾信心,最终重回巅峰。
三、团结协作,共创辉煌在乒乓球的世界里,单打独斗固然重要,但团队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在我的运动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在俱乐部,我都努力与队友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共同为球队的目标而努力。
2000年,我退役后,开始担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我深知,要想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必须注重团队建设。
邓亚萍的励志人生励志故事邓亚萍的励志人生励志故事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邓亚萍的励志人生励志故事,快来看看吧。
邓亚萍的励志人生励志故事童年的邓亚萍,由于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破志做一名优良的运动员。
然而她个子矮,四肢粗短,基本不合乎体校的请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需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固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纯熟,基础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换成了铁拍。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如许难能宝贵!这岂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蒙受宏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能够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粗茶淡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练习的父亲,有时疼爱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因为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竞赛中取得集团跟单打两项冠军。
运发动时代进入国度队后,邓亚萍都是逾额实现自己的训练义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伸到11时45分,下战书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锁训练划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常常误了时光,她就本人泡面吃。
在队里训练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仍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像连珠炮一样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精打细算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天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润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活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材良多部位都有伤病。
开讲啦 2012——20142012-08-27「开讲啦」(第001期:陈坤)主题:人生路,莫慌张2012-08-28「开讲啦」(第002期:李少红)主题:人生加减法2012-08-29「开讲啦」(第003期:冯仑)主题:理想丰满2012-08-30「开讲啦」(第004期:邓亚萍)主题:转型从零开始2012-08-31「开讲啦」(第005期:郎朗)主题:指尖上的青春2012-09-05「开讲啦」(第006期:王潮歌)主题:那么,我是谁?2012-09-06「开讲啦」(第007期:杨利伟)主题:与责任对话2012-09-07「开讲啦」(第008期:葛剑雄)主题:读书永无毕业2012-09-08「开讲啦」(第009期:赵启正)主题:我向世界说明中国2012-09-09「开讲啦」(第010期:王石)主题:坚持与放下2012-12-11「开讲啦」(第011期:冯小刚)主题:温故知幸福【张泉灵代班主持】2013年2013-01-01「开讲啦」(第012期:成龙)主题:没人能替你奋斗2013-01-02「开讲啦」(第013期:李昌钰)主题:不可能的可能2013-01-04「开讲啦」(第014期:俞敏洪)主题:相信奋斗的力量2013-01-05「开讲啦」(第015期:黄怒波)主题:苦难是一种财富2013-01-06「开讲啦」(第016期:李兰妮)主题:好好活着2013-01-07「开讲啦」(第017期:陈一冰)主题:人生总有不完美2013-01-08「开讲啦」(第018期:黄西)主题:不完美,怎么了?2013-01-09「开讲啦」(第019期:秦怡)主题:我是“90后”2013-01-10「开讲啦」(第020期:李立群)主题:青春经不起等待2013-01-11「开讲啦」(第021期:刘岩)主题:梦想不凋零2013-01-12「开讲啦」(第022期:龚琳娜)主题:寻找真实的路2013-03-23「开讲啦」(第023期:严歌苓)主题:如果生活没了文学2013-03-30「开讲啦」(第024期:田惠萍)主题:不再让你孤单2013-04-06「开讲啦」(第025期:陈羽凡)主题:若你不行,没人能行2013-04-13「开讲啦」(第026期:胡海泉)主题:人生·无关选择2013-04-29「开讲啦」(第027期:王健林)主题:再坚持一会儿2013-04-30「开讲啦」(第028期:周杰伦)主题:你可以不平凡2013-05-01「开讲啦」(第029期:王力宏)主题:梦想造就软实力2013-05-02「开讲啦」(第030期:沙祖康)主题:做独一无二的自己2013-05-03「开讲啦」(第031期:徐静蕾)主题:青春,未完待续2013-05-04「开讲啦」(第032期:郑晓龙)主题:我们不赶时间2013-05-11「开讲啦」(第033期:廖智)主题:不抵抗,就能盛放2013-05-18「开讲啦」(第034期:陈可辛)主题:你被改变了吗?2013-05-19「开讲啦」(第035期:杨振宁&莫言&范曾)主题:科学与文学的对话2013-05-25「开讲啦」(第036期:王伟忠)主题:创意要感谢经历2013-06-01「开讲啦」(第037期:郑强)主题:你为什么读大学?2013-06-15「开讲啦」(第038期:田连元)主题:随遇而安,也是一种人生2013-06-22「开讲啦」(第039期:黄豆豆)主题:为自己争取机遇2013-06-29「开讲啦」(第040期:徐小平)主题: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2013-06-30「开讲啦」(第041期:李连杰)主题:人生就是一场寻找2013-07-01「开讲啦」(第042期:范徐丽泰)主题:你真的尽力了吗?2013-07-02「开讲啦」(第043期:文章)主题:越幸运,越努力2013-07-03「开讲啦」(第044期:罗志祥)主题:走好你的下坡路2013-07-04「开讲啦」(第045期:吴晓波)主题:我懂你的焦虑2013-07-05「开讲啦」(第046期:任泉&董明珠&王潮歌&张亚勤)主题:我和未来有个对话2013-07-06「开讲啦」(第047期:林志颖)主题:做一个梦想实现家2013-07-13「开讲啦」(第048期:赖声川)主题:走别人不走的路2013-07-20「开讲啦」(第049期:董明珠)主题:对自己狠一点!2013-07-27「开讲啦」(第050期:林清玄)主题:不怕人生的转弯2013-08-03「开讲啦」(第051期:陈果)主题:你好,好奇心!2013-08-10「开讲啦」(第052期:丁俊晖)主题:没有不努力的天才2013-08-24「开讲啦」(第053期:王澍)主题:叛逆的征途2013-08-31「开讲啦」(第054期:李健)主题:时间会为你证明2013-09-07「开讲啦」(第055期:方文山)主题:越平凡,越有选择权2013-09-14「开讲啦」(第056期:巴兹·鲁曼)主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2013-10-01「开讲啦」(第057期:林志炫&王潮歌)主题:少年的世界——未来,我是谁?2013-10-02「开讲啦」(第058期:蔡依林&吴晓波)主题:少年的世界——成长的烦恼2013-10-03「开讲啦」(第059期:冯喆&盛中国)主题:少年的世界——远行的梦想2013-10-04「开讲啦」(第060期:阿信)主题:当我和世界不一样2013-10-05「开讲啦」(第061期:科比·布莱恩特)主题:如果你永不畏惧2013-10-06「开讲啦」(第062期:李亚鹏)主题:心有所愿,行而成立2013-10-07「开讲啦」(第063期:毕淑敏)主题:别给人生留遗憾2013-10-12「开讲啦」(第064期:海清)主题:人生路,我们都是新手2013-10-19「开讲啦」(第065期:滕华涛)主题:停下来,做点无用的事2013-10-26「开讲啦」(第066期:赵小兰)主题:永远不要将门关上2013-11-02「开讲啦」(第067期:李玉刚)主题:做一朵迎风盛开的花2013-11-09「开讲啦」(第068期:萧敬腾)主题:给青春一个出口2013-11-16「开讲啦」(第069期:黄海波)主题:如果能,就别凑合2013-11-23「开讲啦」(第070期:张杰)主题:磨难是最好的礼物2013-11-30「开讲啦」(第071期:高希希)主题:故事里的事2013-12-15「开讲啦」(第072期:刘德华)主题:给世界一个微笑2013-12-22「开讲啦」(第073期:刘劲)主题: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2013-12-28「开讲啦」(第074期:郑欣淼)主题:人生是一次次的偶然2014年2014-01-01「开讲啦」(第075期:刘德华)主题:给世界一个微笑【新版】2014-01-02「开讲啦」(第076期:肖恩·巴蒂尔)主题:被嘲笑的梦想2014-01-04「开讲啦」(第077期:周润发)主题:心平常,自非凡2014-01-05「开讲啦」(第078期:吴建民)主题:世界的变化与中国2014-01-11「开讲啦」(第079期:萨顶顶&常石磊)主题:风格自有一种力量2014-01-18「开讲啦」(第080期:徐冰)主题:创造力从哪来?2014-01-25「开讲啦」(第081期:徐帆)主题:较劲才有福气2014-02-15「开讲啦」(第082期:郭涛)主题:放下身段就对了2014-02-22「开讲啦」(第083期:陶晶莹)主题:我不完美,但我很美2014-03-01「开讲啦」(第084期:廖凡)主题:坚持不是件惨烈的事儿2014-03-08「开讲啦」(第085期:章金莱)主题:每个人都是“孙行者”2014-03-15「开讲啦」(第086期:陈州)主题:我找到了幸福2014-03-22「开讲啦」(第087期:汪涵)主题: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2014-03-29「开讲啦」(第088期:王刚)主题:每一次转角都是命运2014-04-06「开讲啦」(第089期:蒋雯丽)主题:你可以不认命。
邓亚萍的成功励志故事邓亚萍的成功励志故事邓亚萍,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下面小编整理了邓亚萍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阅读!人们总说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
邓亚萍的命运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
2010年国庆节前夕,昔日“乒乓女王”、37岁的邓亚萍完成了人生又一次华丽转身——正式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正厅级女干部。
三年内完成“三级跳”在众多转型从政的女运动员中,邓亚萍无疑是最成功者之一。
邓亚萍的“当官”跟她的很多前辈不同,她并不仅仅是担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的职务,早在两年半前就她已经进入了国家机关,担任的职位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厅局级干部)。
一年后,邓亚萍又正式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短短三年内,邓亚萍完成了“三级跳”。
13年前,24岁的邓亚萍带着4枚奥运金牌退役,此后她用了整整11年时间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同时,在求学期间,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鼓励和帮助下,邓亚萍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进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点,后来她又两度成为北京申奥大使、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任职、担任北京奥组委官员……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退役后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从商的,有从政的,有进演艺圈的……然而,邓亚萍选择退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当长的时间,已经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大满贯;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在退役后适应社会,很想去读书。
从退役选择读书来看,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是一个笑到最后的人,人常讲的两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邓亚萍励志演讲稿:转型从零开始(开讲啦第4期)2017-06-06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觉得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能够分享我的人生的一些经历。
我今天的演讲的这个题目是:转型从零开始。
有一位老者曾经问我说: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讲:我父母,拿出了一间屋子,专门作为一个荣誉室,把我所有得过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这个屋子里头。
”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了过去。
”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想这句话。
因为作为一个运动员的转型,是很困难的。
快要退役的时候,就在考虑我退役以后怎么办呢?是继续当教练呢?还是像你们一样,走向社会?我如果说不当教练的话,我会做什么?我能跟你们去竞争吗?我认为我竞争不过你们。
所以从那时候决定要去读书,要更好去完善自己,选择了去读清华大学。
刚刚进清华的时候,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
当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跟我的老师也很坦率地讲:我在清华没有办法上来就跟大课,没有这样的水平,尤其英语的课程。
”清华老师问我,他说:你的英文什么水平?”我说是零。
”他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先试试吧!”我能想起来的二十六个字母,大小写一块混着写——也没写全二十六个字母。
这就是我清华的第一堂课。
那么老师也明白我是什么水平了,是吧!一切从头开始,我不认为说:你不会。
这个问题就把你吓倒了!因为任何事情,你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再逐渐地去感悟和提炼这个成功的规律,一定是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当时我自己也很纳闷说:我这个打球也不是不动脑筋,因为乒乓球不动脑筋你是赢不了球的,对吧——它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运动项目。
但是为什么读了书了,学了点英文,就大把大把掉头发呢?我说这个问题,只能留给科学家去研究了。
那么,清华读了一段时间,我被中国奥委会推荐到国际奥委会,由萨马兰奇主席任命,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个成员。
第一次去开会,让我极其地受刺激!因为所有的委员,都是可以讲英文、法文,唯独我一个带着翻译去。
【关键字】励志故事邓亚萍的奋斗故事邓亚萍的奋斗故事邓亚萍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事迹激励着后来人。
童年时期: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开讲啦各期演讲主题篇一:开讲啦演讲稿赚钱和幸福——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开讲啦》第161期的励志演讲稿我们说起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增长,研究gDp(国内生产总值),其实就是研究钱,研究各种价值、各种价格等等。
它是跟很多变量或价格有关系,但是真正经济学的深层次的变量,就是在它背后研究的基本东西,就是幸福和痛苦,这是人类的感受,绝不仅仅限于金钱。
那么钱究竟是什么东西?一个票子本身,不是一张纸、也不是一个硬币,它是衡量其他产品价值的中介物,可以用它来换各种东西。
不管你追求多大幸福,起码的一点,你必须生存,你必须活着,你必须有饭吃,你必须有房子住,你必须有衣服穿,这就回到了人的基本需求。
不要小看赚钱这件事情,我们gDp(国内生产总值)从三十多年前的150美元,到现在的8000美元,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就是我们大家努力赚钱的结果。
没有这么多企业家,没有这么多农民工,没有我们每个人去斤斤计较、去利用每一个市场机会,我们不会走到今天。
所以不要批判赚钱,不要把赚钱当作一个下九流的事情。
但是反过来讲,赚了钱不一定就很幸福。
我就讲一个经济学比较矛盾的事情,人类的进步、幸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的劳动时间不断减少,闲暇不断增加。
而人类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在于闲暇的增长,在于它生产力提高,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赚那些基本的钱,就可以享受同样的幸福。
闲暇是不包含在gDp(国内生产总值)里边的,是没法用钱来衡量的。
你赚的钱是同样的,但是你花了更少的时间去赚的钱,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幸福的。
那么我们现在的努力奋斗,也是为了我们的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享受我们自己,享受拿钱买不来的一些东西。
幸福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幸福是一件社会的事情。
基本的道理就是关于差距的问题、关于攀比的问题。
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事情,还不在于你贫穷;最让人不幸福的,是你贫穷,而你看着别人很富有,你这种差距使你更不幸福。
转型从零开始自从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的人生重新翻开里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
我也要将我的人生重新书写,因为我知道转型可以从零开始。
站在新的起点,我是那么的激动,又是那么神往、、、、、、十年寒窗苦读,那段路程是那么刻骨铭心,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能考上大学,我们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我们乘风破浪,我们搏击沧海,就是在尖酸刻薄的挖苦中我也不会寂寞孤单彷徨,在荆棘密布的迷雾中我不会做无力的悲叹和逃亡;这都是为了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有梦想。
虽然我只考上了个不起眼的二本,但我依然抬头,微笑,望着天,憧憬着我的大学生活,憧憬着我的梦想。
我想我该是收拾起回忆了,当我踏进那曾经只在我梦中出现过的大学校园时,心情是激动的,这里将是我青春的主旋律,或许这里没有我想象的殿堂那么大,那么美,那么豪华,但走进这里,让我不经意的想起两个词:干净,清新。
我承认我的大学不是那么好,但在这里我依然可以学好多的东西,我们物理老师曾经说过:差距是从上大学开始拉大的,有的人虽然上了名牌大学,但他或许在里面不学无术,有的人虽然只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但在里面他想方设法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使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因此我想不管你上的是什么样的大学,最后的成功关键还要取决于自己。
邓亚萍在《开讲啦》那个节目里曾经说过这样几句话:“明天的失败不代表后天不会成功;实力是赢得尊重的唯一法宝;要有归零的决心,一切从零开始;要想到,我要从零开始,要保持一个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坚强的心”对啊,不是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吗,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们要像邓亚萍说的那样,不管你现在的学校怎么样,一切都从零开始,要保持一个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心,一切都还可以重新开始,不是吗?转型从零开始,邓亚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了:1983年,10岁的小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边读书、边打球。
1986年,13岁的邓亚萍荣获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在此期间她打败了国家队种子选手和世界冠军戴丽丽而一战成名;第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
开讲啦邓亚萍演讲稿:转型从零开始导语:开讲啦邓亚萍演讲稿:转型从零开始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觉得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能够分享我的人生的一些经历。
我今天的演讲的这个题目是:转型从零开始。
有一位老者曾经问我说:“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讲:“我父母,拿出了一间屋子,专门作为一个荣誉室,把我所有得过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这个屋子里头。
”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了过去。
”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想这句话。
因为作为一个运动员的转型,是很困难的。
快要退役的时候,就在考虑我退役以后怎么办呢?是继续当教练呢?还是像你们一样,走向社会?我如果说不当教练的话,我会做什么?我能跟你们去竞争吗?我认为我竞争不过你们。
所以从那时候决定要去读书,要更好去完善自己,选择了去读清华大学。
刚刚进清华的时候,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
当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跟我的老师也很坦率地讲:“我在清华没有办法上来就跟大课,没有这样的水平,尤其英语的课程。
”清华老师问我,他说:“你的英文什么水平?”我说“是零。
”他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先试试吧!”我能想起来的二十六个字母,大小写一块混着写——也没写全二十六个字母。
这就是我清华的第一堂课。
那么老师也明白我是什么水平了,是吧!一切从头开始,我不认为说:你不会。
这个问题就把你吓倒了!因为任何事情,你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再逐渐地去感悟和提炼这个成功的规律,一定是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当时我自己也很纳闷说:我这个打球也不是不动脑筋,因为乒乓球不动脑筋你是赢不了球的,对吧——它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运动项目。
但是为什么读了书了,学了点英文,就大把大把掉头发呢?我说这个问题,只能留给科学家去研究了。
那么,清华读了一段时间,我被中国奥委会推荐到国际奥委会,由萨马兰奇主席任命,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个成员。
第一次去开会,让我极其地受刺激!因为所有的委员,都是可以讲英文、法文,唯独我一个带着翻译去。
重塑自我,砥砺前行:邓亚萍的转型经验与演讲稿分享2021年10月24日,小学生现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问嘉宾——前奥运会乒乓球冠军邓亚萍。
邓亚萍以她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她在困境中如何重塑自我,砥砺前行,并且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心路历程,激励小学生们拥抱未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邓亚萍,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前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
她曾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世界杯乒乓球赛上获得女单冠军,并在1992年和1996年两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
除此之外,她还刷新了不少纪录,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乒乓球王后。
但是,邓亚萍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
1997年,她感觉身体适,经过检查,她被告知患上了严重的荨麻疹和关节炎。
医生告诉她,以她现在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继续训练和比赛。
这一消息对邓亚萍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她从小就喜欢乒乓球,从五岁起就开始练习,她的一切都与乒乓球息息相关。
于是,她选择了医生的建议,退出了乒乓球队。
这一决定对邓亚萍来说可谓是痛苦无比。
患上关节炎的她需要每天服药,如果一旦漏掉一次,她的关节便会炎症加重,她感觉到她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骁勇善战的自己了。
她开始茫然无措,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她完全失去了所有的信心和动力,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了希望。
但邓亚萍没有轻易放弃。
在磨练中,她开始思考自己过往的经历和未来的目标,她逐渐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人,她能够通过学习和发掘,在生活中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邓亚萍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公益。
她发现,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带给更多人,同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社会,拓宽自己的视野。
邓亚萍开始致力于公益事业,她带领团队走遍全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名言“养育一个孩子,就是成就一个家庭;养育百万个孩子,就是成就一个国家”。
她的行动感染了许多人,目前,她已经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邓亚萍乒乓球公益基金,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体育培训、人文关怀等多项服务。
演讲稿:邓亚萍的转型之路,如何重新出发?!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邓亚萍的转型之路,如何重新出发?邓亚萍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元老级别运动员,也是乒乓球运动史上的传奇人物。
她在竞技生涯中多次夺得奥运金牌,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位传奇。
然而,对于邓亚萍来说,成功并不代表一切。
在结束自己的乒乓球生涯之后,她开始着手投身篮球界。
这是一条新的道路,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邓亚萍的篮球之旅并不顺利。
起初,她在训练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尤其是在赛场上经常会感觉自己不够敏捷,无法跟上对手的步伐。
这时,邓亚萍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训练自己,积极寻找突破口。
在这一路上,邓亚萍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
她曾经陷入过极度的自我怀疑和迷茫之中,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
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坚持,她明白,一旦放手,一切就都结束了。
最终,邓亚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在篮球场上,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开始发挥出惊人的天赋和才能。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她不仅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也成为了一名篮球教练。
在邓亚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非常特别的精神,那就是,即使面对困境,她也从不放弃。
她知道,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邓亚萍的精神都是值得借鉴的。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时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这时,我们不能因为容易而去选择放弃。
相反,我们需要将这些困难和挑战看作一种锻炼,一种让我们成长和变强的机会。
我们需要像邓亚萍一样,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突破口,积极面对困难,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境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己的更多目标和追求。
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
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契机,将自己的才能发扬光大。
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我们持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使命。
让我们一同迈出邓亚萍所走过的转型之路,实现新的出发!谢谢大家!。
关于运动员邓亚萍的励志故事运动员励志故事: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关于她的报道、新闻已有“充栋”之规模,她的故事、经历也为众多人耳熟能详。
我们只简单地赘述如下: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身高1.50米。
5岁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
运动生涯中共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3个),并连续两届获得4次奥运会冠军(1992巴塞罗那女子单双打,1996亚特兰大女子单双打)。
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最长的女运动员。
乒乓球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是在1988年,在当年中国军团获得的5枚奥运会金牌里,乒乓球就占了2枚。
四年之后的1992年,中国乒乓球队统治力更强,邓亚萍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邓亚萍的成就非他人可以比拟,她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之一,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最喜欢看她的比赛,在给她颁奖的时候会亲切地拍拍她的脸颊,还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以后,退役的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体育界的代表,邓亚萍和杨扬、高敏等奥运冠军一起赶赴灾区,参加灾后心理救援。
其实,邓亚萍的自身经历就是个励志的榜样,她因为身高的原因在刚开始练球时被挡在体校大门之外,但喜欢乒乓球的她并没有过早放弃,在父亲的带领下,她勤学苦练,绑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十几年的苦练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势,并改变了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她退役之后的道路,在学业面前,她依然没有退缩,从26个英文字母到现如今的北京奥组委官员,邓亚萍在乒乓球之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邓亚萍励志演讲稿:转型从零开始(开
讲啦第4期)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觉得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能够分享我的人生的一些经历。
我今天的演讲的这个题目是:转型从零开始。
有一位老者曾经问我说:“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讲:“我父母,拿出了一间屋子,专门作为一个荣誉室,把我所有得过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这个屋子里头。
”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了过去。
”
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想这句话。
因为作为一个运动员的转型,是很困难的。
快要退役的时候,就在考虑我退役以后怎么办呢?是继续当教练呢?还是像你们一样,走向社会?我如果说不当教练的话,我会做什么?我能跟你们去竞争吗?我认为我竞争不过你们。
所以从那时候决定要去读书,要更好去完善自己,选择了去读清华大学。
刚刚进清华的时候,可以说还是很自卑的。
当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跟我的老师也很坦率地讲:“我在清华没有办法上来就跟大课,没有这样的水平,尤其英语的课程。
”清华老师问我,他说:“你的英文什么水平?”我说“是零。
”他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先试试吧!”我能想起来的二十
六个字母,大小写一块混着写——也没写全二十六个字母。
这就是我清华的第一堂课。
那么老师也明白我是什么水平了,是吧!
一切从头开始,我不认为说:你不会。
这个问题就把你吓倒了!因为任何事情,你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再逐渐地去感悟和提炼这个成功的规律,一定是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当时我自己也很纳闷说:我这个打球也不是不动脑筋,因为乒乓球不动脑筋你是赢不了球的,对吧——它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运动项目。
但是为什么读了书了,学了点英文,就大把大把掉头发呢?我说这个问题,只能留给科学家去研究了。
那么,清华读了一段时间,我被中国奥委会推荐到国际奥委会,由萨马兰奇主席任命,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个成员。
第一次去开会,让我极其地受刺激!因为所有的委员,都是可以讲英文、法文,唯独我一个带着翻译去。
别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翻译总是慢半拍,对吧。
等到下边开完会以后,在大家交流的过程当中,你总隔一个人。
别人想跟你交流的时候,也觉得很困难。
这个极大地刺激了我:我无论如何也应该把英语先拿下!
我第一次去英国留学的时候,是在98年。
因为国际奥委会要在葡萄牙开一次会,当时由中国奥委会建议说:一定
要在上面有一个发言,帮助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稿子,也就一页纸。
这一页纸当时对我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根本不认识。
怎么办呢?当时就在英国,请了一个私人老师。
我请这个老师把它录下来——他讲话,然后录下来。
然后我完全按照他讲的,完全地模仿、学习。
然后把这个内容,用字典全部翻译出来、标上音标,然后就跟着老师讲的录音带,一遍遍地学。
就这一篇纸的讲话,也不超过五分钟,大家猜猜我学了多长时间?多少?三天啊?你太高估我了!一个月?谁说的?没错!我真的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学习这篇讲话。
最后到了里斯本开会的时候,正好是老萨(萨马兰奇)主持会议,他以为会是翻译上,结果我开口就开始用英文讲。
我一开口讲英文,老萨(萨马兰奇)就笑了,然后一直笑到我最后把这篇讲话讲完。
最后呢,他说:“邓,才学了三个月的英文,能够有今天这样的一个发言,我们大家应该给她祝贺鼓掌!”
所以好多人问我:“转型你害怕吗?”我说:“有什么好怕的呢?因为从一开始生下来,你就不会,你不是通过一点点地学习吗?”所以等于说:今天的成功,不等于明天的成功。
但明天的失败,也不等于你后天不可以成功!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经历过程当中,虽然很艰辛,也很困难。
但是,好像还有一点点信心,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地笨。
笨也是笨,刚才同学讲三天一篇五分钟的讲稿。
没错,你们能三天,我就得用一个月。
我想以勤补拙、笨鸟先飞。
这个事儿,大家
是公平的,对吧?你聪明,我多干点,咱俩可能也能扯平。
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候:是不是你真的比我聪明?那倒不一定了!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
因为清华拿完学士学位,英文是我的专业。
随后又到了诺丁汉大学,攻读了一个硕士学位。
信心来了,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到剑桥,去读一个博士学位。
但刚有这个想法以后,我周边的所有人: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老师,包括老萨(萨马兰奇),统统说别去读。
为什么?他们觉得太难了,说:“你名气这么大,你万一读不成,这多难看啊!”我觉得,这都是在为我考虑。
但是我觉得:我这辈子机会来了,我干吗要等下辈子?所以,我仍然非常地坚持去读剑桥。
我就读的这个系是land economy,翻译过来叫土地与经济系。
在中国,可以这样讲,在申办奥运会。
当时XX年,正开始我们要去筹措大量的资金——就是要做大量地市场开发,能够减轻我们这个国家的负担,利用更多的市场资源,能够帮助我们办好奥运会。
所以,我就积极地参与了这个部分的工作。
走访了大量跨国的一些ceo(首席执行官),包括他们的一些主导做市场开发的marketing(市场营销)。
这方面的这些人,以及让我最后的博士论文定位在了什么呢——《奥林匹克品牌的商业价值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奥林匹克的品牌商业价值?大家知道,奥运会讲的是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
但是,是什么一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奥林匹克运动这么蓬勃发展?是商业的模式。
因为在奥林匹克运动当中,大家不要简单地看作这是一个体育的比赛。
其实,奥委会对每一次奥运会的各个项目,都会进行严格地评估,通过多个参数、多个指标,来评估和排序这二十八个项目。
哪些项目是最不受欢迎的,那么就要淘汰这个最不受欢迎的项目。
而是应该引进现在年轻人,最喜欢的项目进入到奥运会。
因为他们知道:抓住年轻人,是抓住了未来!抓住了未来,奥林匹克运动才能更好地蓬勃发展!所以,不要讲一个奥运会,它都是以用户为导向,那更不要说今天的互联网。
在我没进入这个行当之前,我拜访了多位这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老师,还有我们业界的大牛。
包括李开复、张朝阳、马云、曹国伟,可以说没有一个我没有拜访到的。
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确确实实给了非常多的建议和意见,以及也泼了非常多的冷水。
因为我们毕竟还很年轻,我进入这个行当时间也不长,可以说就是一个学生,要向老师,要向大牛们去学习。
因为我相信:你只要肯低头,找到老师、找对人,他一定会教给你他最宝贵的经验!
所以,我想呢,我今天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ceo(首席
执行官),我想最重要的,是定战略方向。
其次,找到跟你同甘共苦,能够创业奋斗的一批精英,然后带领大家勇往直前。
所以,我想在人生的道路当中,其实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就是要不断地归零。
我们要有归零的决心,不要抱着:我曾经在非常好的学校学习过的想法,是吧,我已经不得了了。
但是你要肯放下,肯归零。
要想到,我要从零开始,要保持一个勇往直前、拼搏向上的一种精神。
在拼搏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困难。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有忍耐力!你的忍耐力有多强,你的成就就有多高。
你的承受力有多大,你的成功就会有多大!
谢谢,这些就是我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