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储量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计算公式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用能。
对于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是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
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是指根据已知的煤炭地质勘探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煤炭矿区的煤炭储量进行估算和预测。
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计算公式是进行煤炭资源储量预测的基本工具之一,下面将介绍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一、煤炭资源储量预测的基本原理。
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是通过对煤炭矿区的地质勘探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数学模型,对煤炭的储量进行估算和预测。
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煤炭矿区的地质勘探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煤层的厚度、倾角、产状、品位等地质参数;其次,建立煤炭资源储量预测的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最后,对煤炭资源的储量进行预测和估算,得出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结果。
二、煤炭资源储量预测的计算公式。
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计算公式是进行煤炭资源储量预测的基本工具之一。
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地质参数的计算公式,另一种是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公式。
1. 基于地质参数的计算公式。
基于地质参数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煤炭矿区的地质勘探数据,利用地质参数进行煤炭资源储量的估算和预测。
常用的地质参数包括煤层的厚度、倾角、产状、品位等。
基于地质参数的计算公式一般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地质参数的统计分析,得出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结果。
2. 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公式。
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建立煤炭资源储量预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煤炭资源储量的估算和预测。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地质统计模型、地质数学模型、地质统计学模型等。
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公式一般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地质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得出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结果。
三、煤炭资源储量预测的影响因素。
煤炭资源的储量预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勘探水平、统计方法等。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二)煤层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及其确定煤层有厚薄,开采的煤层点要有个厚度指标,将煤层厚度的可采边界点连起来,即成为某煤层的可采边界线。
线内的煤层可采,线外的煤层不可采。
可采见煤点之外工程见煤情况有两种,一是无煤,一是有煤但不可采。
确定最低可采见煤点的方法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种。
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如在巷道内可直接观察2.内插法《煤层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及其确定之内插法》3.有限推断法《煤层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及其确定之有限推断法》4.无限推断法《煤层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及其确定之无限推断法》煤层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及其确定之内插法标签:矿产资源煤炭煤炭资源煤炭储量计算内插法煤层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及其确定2.内插法在一个见煤点可采,一个见煤点不可采时可采用此方法。
1)解析法图2-8-7解析法确定煤层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示意图1 一见可采煤层钻孔;2—见不可采煤层钻孔;3—欲求的最低可采厚度值的点;4一见可采煤层钻孔的连线;5—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假设钻孔1见煤厚度为m1大于最低可采厚度,钻孔3见煤厚度m’小于最低可采厚度。
要求在钻孔1、3之间求出煤层最低可采厚度m#的位置,求出钻孔1与最低可采厚度点之间的距离(I的长)。
如图2-8-7所示。
式中,l为见可采煤层钻孔到最低可采厚度点之间的距离;L为见可采煤层钻孔到见不可采煤层钻孔之间的距离;m1为可采煤层钻孔煤厚;m3为不可采见煤钻孔煤厚;m2为最低可采厚度。
用此法可以求出许多最低可采见煤点的位置,用平滑曲线将其联接起来,就可得到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
(2)图解法(图2-8-8)图2-8-8 图解法有两个钻孔见煤,A钻孔可采,B钻孔不可采,求两钻孔间最低可采见煤点的位置。
先选用一定的比例尺将AB两点联起来,从A点垂直向上作直线AC,并以相同比例尺使AC的长度等于A点见煤厚度与最低可采厚度之差。
同样从B 点垂直向下作直线BD,也用相同的比例尺使BD的长度等于最低可采厚度与B点见煤厚度之差。
单个煤棚储量计算公式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而煤矿储量的计算对于煤炭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煤炭储量的计算中,煤棚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煤棚储量计算公式是指用于计算单个煤棚中煤炭储量的公式,它可以帮助煤炭生产企业合理评估煤炭资源的储量,为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煤棚储量计算公式通常是通过对煤炭的物理性质和煤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煤棚储量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煤炭储量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参数。
煤炭的储量通常是以吨为单位进行计量的,而煤棚的储量则是指在煤棚内部的煤炭总量。
在进行煤棚储量计算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 煤层的厚度(H),煤层的厚度是指煤炭在地质层中的厚度,通常以米为单位进行计量。
2. 煤层的面积(A),煤层的面积是指煤炭所覆盖的地表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进行计量。
3. 煤炭的密度(ρ),煤炭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煤炭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为单位进行计量。
在了解了这些基本参数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计算煤棚的储量了。
煤棚的储量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煤棚储量 = 煤层的厚度(H)×煤层的面积(A)×煤炭的密度(ρ)。
通过这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计算出单个煤棚中煤炭的储量了。
当然,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例如煤炭的含矿量、煤层的倾角和煤层的厚度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煤棚储量的计算产生影响。
除了单个煤棚储量的计算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来计算整个煤矿的储量。
通过对煤炭的物理性质和煤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出整个煤矿的煤炭储量,为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的来说,煤棚储量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煤炭生产企业合理评估煤炭资源的储量,为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煤炭有效可采储量计算公式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储量的估算对于能源规划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的有效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开采的煤炭储量,其计算公式是煤炭资源量乘以采矿率。
煤炭资源量是指地质勘探和评价得出的煤炭储量,通常以亿吨或万亿吨为单位。
采矿率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以实际采出的煤炭占总储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煤炭的有效可采储量计算公式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有效可采储量 = 煤炭资源量×采矿率。
其中,有效可采储量的单位与煤炭资源量的单位相同,通常为亿吨或万亿吨。
采矿率是一个在实际开采中不断变化的参数,受到技术、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计算有效可采储量时需要对采矿率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预测。
煤炭资源量的估算是煤炭勘探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统计和地质预测等。
地质勘探是通过地质勘探工程来获取煤炭储量信息,包括地质钻探、地质测量、地质化验等技术手段。
地质统计是通过对已知煤炭储量的统计分析来推断未知煤炭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数理统计、地质统计学等技术手段。
地质预测是通过对地质条件和勘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地质理论和经验来预测未知煤炭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推断、地质预测模型等技术手段。
采矿率的估算是煤炭开采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计算、实际测量和统计分析等。
理论计算是通过对煤炭开采工艺和条件进行分析和计算来推断采矿率的方法,主要包括采矿工程学、矿山设计学等技术手段。
实际测量是通过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煤炭产量和矿床储量进行测量和监测来确定采矿率的方法,主要包括矿山测量学、煤矿生产技术等技术手段。
统计分析是通过对历史开采数据和煤炭资源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推断未来采矿率的方法,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
煤炭的有效可采储量计算公式是煤炭资源量和采矿率两个重要参数的乘积,其计算结果直接影响到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因此,对煤炭资源量和采矿率进行准确的估算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剖面法
储量计算方法
(四)剖面法
该方法是用勘探线剖面图进行储量计算的一种方法,根据勘探线是否平
行,又可分为两种方法:
1.平行剖面法
即相邻两剖面相互平行的条件下计算储量的方法。
(1)以相邻两剖面之间所控制的煤层体积作为块段。
两相邻剖面之间所控制的某一煤层的体积等于该煤层在两剖面上面积的平均值乘以两剖面间的距离,体积乘容重即为储量。
各相邻剖面之间煤层储量之和即为某一煤层的总储量。
但到煤层边部或勘查区边部,有些特殊情况应给以考虑。
图2-8-16 余切图尺
首先,在煤层边部,有时只有一个剖面控制,延伸不到第二个剖面即尖灭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煤层尖灭的特点作适当处理,如可作楔形体求
得,即煤层在剖面上的面积乘以该剖面至煤层尖灭点的距离,再除以2 乘以容重。
其次,勘查区边界不一定正好是勘探线,在这种情况下,煤层只有一个剖面控制向外延伸,但不尖灭。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煤层向外延伸的形态特征给以适当处理。
(2)以一个勘探线剖面及其两侧影响范围的煤层作为一个块段。
块段的储量等于该剖面上煤层断面面积与该剖面左右两剖面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再乘以煤的容重。
各块段储量之和即为总储量。
煤炭储量计算新标准1. 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各地广泛应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煤炭资源的储量,制定和更新相应的计算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煤炭储量计算的新标准,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2. 传统煤炭储量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在过去的煤炭储量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经验公式和统计推算的方式。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估算出煤炭储量,但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传统方法的计算依赖于有限的数据样本,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煤炭资源的实际情况。
其次,传统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煤炭资源在地质条件、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差异,导致储量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
3. 新标准的制定背景为了克服传统煤炭储量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制定新的计算标准迫在眉睫。
新标准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因素:地质条件的多样性、采矿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制定新标准的目标是提高煤炭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新标准的框架结构新标准的制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储量计算的基本原则、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计算模型和方法的选择等。
具体的框架结构如下:4.1. 储量计算的基本原则新标准需要明确储量计算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科学性、公正性、可比性、可持续性等。
这些原则将为煤炭储量计算提供指导,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新标准应明确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采集数据的来源、采集时的条件和要求、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步骤等。
合理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是保证储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
4.3. 计算模型和方法的选择制定新标准时需要选择适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
这些模型和方法应考虑到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采矿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以提高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新标准的应用案例为验证新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提供一个应用案例。
以某煤矿为例,对其煤炭储量进行计算,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煤炭储量可开采量计算公式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它在工业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
煤炭的储量和可开采量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指标,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煤炭资源的评价和规划中,需要对煤炭储量和可开采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计算。
煤炭储量和可开采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地质条件、矿床类型、矿床规模、采矿技术和经济条件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煤炭储量和可开采量的计算公式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煤炭储量可开采量计算公式。
煤炭储量可开采量计算公式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煤炭储量的计算和可开采量的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煤炭储量的计算公式。
煤炭储量一般通过勘探和测量来确定,其计算公式为:煤炭储量 = 煤层面积×煤层厚度×煤层平均密度。
其中,煤层面积是指煤矿的面积,煤层厚度是指煤层的厚度,煤层平均密度是指煤层的平均密度。
这个公式是一个简化的计算公式,实际的煤炭储量计算可能会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比如煤层的倾角、断层和构造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煤炭可开采量的计算公式。
煤炭可开采量是指在煤炭储量中可以被开采出来的部分,其计算公式为:煤炭可开采量 = 煤炭储量×开采率。
其中,开采率是指在煤炭储量中可以被开采出来的比例,其数值一般在0.5-0.8之间。
开采率的大小受到煤炭的品位、矿床的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除了上述的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对煤炭储量和可开采量的计算产生影响,比如煤层的赋存形式、煤的品位、矿床的地质构造、采矿技术和经济条件等。
因此,在实际的煤炭资源评价和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模型进行煤炭储量和可开采量的计算。
总之,煤炭储量和可开采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矿床规模、采矿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计算,才能更好地指导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等高线法
储量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法
这种方法是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求出两相邻等高线间的面积,再计算储量的方法,根据求面积方法不同,又分两种情况:
1.直接计算法(如图2-8-13)
图2-8-13 等高线法计算储量示意图
即根据已知数据,直接计算储量,其公式如下:
式中,Q 为两等高线间煤炭储量,I 为两等高线间中线长度,可用曲线仪或
曲线尺测得;b 为两等高线间的水平投影长度(平距);h 为等高距;m 为煤层平均厚度;d 为煤层平均容重。
这一方法因其按等高线分水平计算和统计储量,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矿井设计和开采部门的需要,计算方法也较简单,精度较高。
适宜于稳定或较稳定煤层而且构造有明显变化的地区。
2.平均倾角法
该方法主要是想弥补直接计算法中对煤层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工作比较繁杂的缺陷。
相邻两等高线间煤层的真面积等于该面积的水平投影与两等高线间煤层平均倾角的正割的乘积是这一方法的实质。
推导后的计算公式为:
Q = B x secα x M x d
式中,Q 为欲求两等高线间煤炭储量;B 为两等高线间煤层的水平投影面积; α为计算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倾角;M 为计算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厚度;d 为计算块段内煤的平均容重。
对于倾角大于60。
的急倾斜煤层,储量计算必须在煤层立面投影图上进。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
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三量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关于储量计算的一般概念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
一、关于储量计算的一般概念
(一)储量计算的一般含义
煤炭储量计算就是计算煤的储量数。
由于煤是固体,成层状埋藏在地下,因此计算其数量的通用公式就是:Q = SxMxd 式中,Q 为储量;S 为面积;M 为煤层厚度;d 为煤的容重或称体重。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煤的储量即煤的面积、煤层厚度和煤的容重的乘积。
关于储量单位要相互统一,如储量为吨(t),则面积为平方米(m2),厚度为米(m),容重为吨/米3 ( t/m3 )。
但煤的储量数一般比较大,一般为万吨,那么相应的面积为万平方米,厚度与容重不变。
(二)储量计算的一般要求
(1)此处的储量为煤的原地储量,而未考虑在开采过程中的损失,也不考虑在洗选和加工方面的损失。
(2)工业指标是指原地储量的工业指标。
(3)储量计算有深度要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技术能力,储量计算垂深,对拟建大、中型矿井的井田,一般不超过1000m,只适于建小型井的地区一般不超过600m,老矿区的深部不超过1200m。
(4)每一煤层储量计算范围必须在勘探区之内。
(5) 一般情况下,分水平开采的井田应分水平计算储量。
采用平硐开拓的井田应分上山、下山分别计算储量。
露天开采应分剖面计算储量。
原则上应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储量计算。
(6)煤的种类不同时,应分煤种计算储量。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二、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一)计算面积的确定根据储量计算一般要求及通用公式,计算储量时所使用的面积有如下几种:(1)当煤层倾角小于15。
时,可以直接采用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⑵当煤层倾角在15。
~60。
时,就需要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所测定的水平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cosa式中,S为真面积;S '为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a为煤层倾角。
(3)当煤层倾角大于60。
时就需要将煤层立面图(即立面投影图)上量得的立面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 sina式中,S为真面积;S”为在煤层立面投影图上测定的立面面积;a为煤层倾角。
(4)急倾斜煤层,其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很大,直立倒转频繁,这就需要编制煤层立面展开图,在其上测定的面积,可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以上种种方法均需要从图纸上测定面积,如何测定,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求积仪法利用求积仪测定面积是煤炭储量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过去经常使用的求积仪一种是带有可变臂杆的定极求积仪,一种是固定臂杆的定极求积仪。
而现在又有了精度更高,使用更为方便的求积仪。
每一种求积仪都带有详细的说明书,对其原理和使用说明不再赘述。
⑵透明纸格法。
先将绘有间隔1cm平行线的透明纸蒙在待测的平面图形上,如图2-8-5,整个欲测图形的面积即等于若干小梯形面积之和,每一条被欲测图形所截的横线长度,为梯形的横中线,其高为1。
整个欲测图形面积实际等于被截的每一横线长度之和。
被截的每一横线的长度,可用尺子直接量得,也可用曲线仪测得。
这样求得的面积,再根据平面图的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
图2-8-5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图2-8-5 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使用本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在用透明格纸蒙欲测图形时,必须注意使图形两端的条带宽度接近或等于0.5cm;其二,为了检查测定结果,可变换透明格纸的位置,再测定一次,两次测定值的误差不超过2%寸,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二、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一)计算面积的确定根据储量计算一般要求及通用公式,计算储量时所使用的面积有如下几种:(1)当煤层倾角小于15。
时,可以直接采用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⑵当煤层倾角在15。
~60。
时,就需要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所测定的水平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cosa式中,S为真面积;S '为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a为煤层倾角。
(3)当煤层倾角大于60。
时就需要将煤层立面图(即立面投影图)上量得的立面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 sina式中,S为真面积;S”为在煤层立面投影图上测定的立面面积;a为煤层倾角。
(4)急倾斜煤层,其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很大,直立倒转频繁,这就需要编制煤层立面展开图,在其上测定的面积,可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以上种种方法均需要从图纸上测定面积,如何测定,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求积仪法。
利用求积仪测定面积是煤炭储量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过去经常使用的求积仪一种是带有可变臂杆的定极求积仪,一种是固定臂杆的定极求积仪。
而现在又有了精度更高,使用更为方便的求积仪。
每一种求积仪都带有详细的说明书,对其原理和使用说明不再赘述。
⑵透明纸格法。
先将绘有间隔1cm平行线的透明纸蒙在待测的平面图形上,如图2-8-5,整个欲测图形的面积即等于若干小梯形面积之和,每一条被欲测图形所截的横线长度,为梯形的横中线,其高为1。
整个欲测图形面积实际等于被截的每一横线长度之和。
被截的每一横线的长度,可用尺子直接量得,也可用曲线仪测得。
这样求得的面积,再根据平面图的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
图2-8-5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图2-8-5 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使用本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在用透明格纸蒙欲测图形时,必须注意使图形两端的条带宽度接近或等于0.5cm;其二,为了检查测定结果,可变换透明格纸的位置,再测定一次,两次测定值的误差不超过2%寸,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煤矿常用计算公式汇总煤矿是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下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矿的计算公式是煤矿经营管理的基础,能够帮助煤矿进行生产管理和经济决策。
下面将介绍煤矿常用计算公式。
1.煤炭资源量计算公式:煤炭资源量(万吨)=储量(万吨)×回收率其中,储量是指煤炭地质储量,回收率是矿藏利用率。
2.煤炭储量计算公式:储量(万吨)=赋存体积(万立方米)×含煤率(%)×容重(t/m³)3.煤炭产量计算公式:产量(万吨)=出矿量(万吨)-损耗量(万吨)其中,出矿量是指煤炭从矿井或采场运出的数量;损耗量是指煤炭在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损耗。
4.煤炭运输费用计算公式:其中,运输距离是指煤炭从矿井或采场到目的地的距离;运输单价是指单位煤炭运输距离的费用;运输量是指具体的运输数量。
5.煤炭销售收入计算公式:销售收入(万元)=销售量(万吨)×价格(元/吨)其中,销售量是指实际销售数量;价格是指单位煤炭的价格。
6.煤炭成本计算公式:成本(万元)=采掘成本(万元)+运输成本(万元)+其他成本(万元)其中,采掘成本是指矿井或采场的采掘成本;运输成本是指煤炭从矿井或采场到目的地的运输成本;其他成本是指除采掘和运输外的其他费用。
7.煤炭生产效率计算公式:生产效率(吨/人·年)=产量(万吨)/员工数(人)/年工作小时数其中,员工数是指从事煤矿生产的员工数量;年工作小时数是指一年中员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
8.矿井或采场产能计算公式:产能(万吨)=可采薄煤层厚度(米)×采煤工作面长度(米)×采煤工作面工作时间(年)×日产量(吨/米/m²)×采面数其中,可采薄煤层厚度是指矿井或采场所在地的煤层厚度;采煤工作面长度是指采煤工作面的长度;采煤工作面工作时间是指矿井或采场每年可开采的时间;日产量是指采煤工作面每天单位面积可开采的煤炭数量;采面数是指煤矿现有的采煤工作面数量。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二、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一)计算面积的确定根据储量计算一般要求及通用公式,计算储量时所使用的面积有如下几种:(1)当煤层倾角小于15。
时,可以直接采用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2)当煤层倾角在15。
~60。
时,就需要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所测定的水平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cosa式中,S为真面积;S’为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定的水平面积;a为煤层倾角。
(3)当煤层倾角大于60。
时就需要将煤层立面图(即立面投影图)上量得的立面面积换算成真面积,换算公式为:S = S” / sina式中,S为真面积;S”为在煤层立面投影图上测定的立面面积;a为煤层倾角。
(4)急倾斜煤层,其产状沿走向、倾向变化很大,直立倒转频繁,这就需要编制煤层立面展开图,在其上测定的面积,可直接用于储量计算。
以上种种方法均需要从图纸上测定面积,如何测定,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求积仪法。
利用求积仪测定面积是煤炭储量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过去经常使用的求积仪一种是带有可变臂杆的定极求积仪,一种是固定臂杆的定极求积仪。
而现在又有了精度更高,使用更为方便的求积仪。
每一种求积仪都带有详细的说明书,对其原理和使用说明不再赘述。
(2)透明纸格法。
先将绘有间隔1cm平行线的透明纸蒙在待测的平面图形上,如图2-8-5,整个欲测图形的面积即等于若干小梯形面积之和,每一条被欲测图形所截的横线长度,为梯形的横中线,其高为1。
整个欲测图形面积实际等于被截的每一横线长度之和。
被截的每一横线的长度,可用尺子直接量得,也可用曲线仪测得。
这样求得的面积,再根据平面图的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
图2-8-5用曲线仪和透明方格纸测量面积使用本方法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在用透明格纸蒙欲测图形时,必须注意使图形两端的条带宽度接近或等于0.5cm;其二,为了检查测定结果,可变换透明格纸的位置,再测定一次,两次测定值的误差不超过2%时,取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储量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公式,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和计算。
对于自然资源储量的计算通常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矿床特性、勘探程度等。
一般来说,储量计算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计算和定量计算两种。
定性计算是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的了解,进行判断和估算储量的方法;而定量计算则是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1.储量估算公式: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这是最基本的储量估算公式,适用于大部分资源的储量计算。
其中,面积是指矿区的有效面积,厚度是指矿床的厚度变化范围,含量是指矿石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回收率是指从矿石中提取出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百分比。
2.矿石储量计算公式:矿石储量(Reserves)= Ore量(Ton)×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 平均密度(Density)这个公式适用于矿石储量的计算,其中矿石量是指矿床中矿石的总量,含量和回收率的含义与上述公式相同,平均密度是指矿石的平均密度。
3.煤炭储量计算公式:煤炭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碳量(Carbon)× 回收率(Recovery)/ 煤炭特征常数(Coal constant)这个公式是适用于煤炭储量计算的公式,其中面积和厚度的含义与上述相同,含碳量是指煤炭中含有的可燃烧碳的百分比,回收率是指从煤炭中提取出可用的煤的百分比,煤炭特征常数是根据煤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实测数据计算得出的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储量计算只是对资源量的估算和计算,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资源量。
由于地质勘探的难度和成本,矿床中一部分资源可能被遗漏或无法探明,因此实际开采的资源量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
煤炭储量计算
矿井总储量=能利用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
能利用储量=工业储量+远景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设计损失量
1.矿井总储量是指: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经过钻探、巷探、物探及地质填图等手段,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储量。
2.工业储量是指: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矿井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3.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预计可以开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4. 设计损失量是指: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选用不同的开拓方式和不同的采煤方法,以及为保证开采安全等因素,在煤矿开采设计中规定允许永远留在地下的那部分储量。
包含永久煤柱储量、预计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量及开采损失量之和。
5. 远景储量是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由于地质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井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储量。
6. 暂不能利用储量是指:煤层的厚度、质量不能满足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很困难,经济效益特别差的暂时尚不能开采利用,但在将来可能开采利用的储量。
可采储量:Q采=Q工- q s 或Q采=( Q工-P)(1-n)K
Q采—可采储量;Q工—工业储量;q s —设计损失量;
P—永久煤柱储量;n-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K-设计采区回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