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家 知识归纳整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16
中国近代音乐家●萧友梅:1884~1940年,(字思鹤,又名雪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成就: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他致力于教学和办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撰写了大量的音乐理论文章,多部音乐教科书,影响较大的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和声学纲要》《和声学》《普通乐学》,著述有《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对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积极作用。
创作作品:萧友梅的音乐创作主要为描写自然景色、学校生活的抒情歌曲,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歌曲都配有钢琴伴奏。
创作歌曲90多首,部分歌曲风格接近群众性的进行曲有《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等。
三部合唱有《新雪》、《问》、《晚歌》、《南飞之雁语》等。
器乐作品有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大提琴曲《秋思》。
合唱曲《別校辞》(女生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理论著作《旧乐沿革》(是我国第一部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使用的中国音乐史教材)。
●黎锦晖:1891~1967年,(湖南湘潭人)艺术家、儿童歌舞音乐作家——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创作作品: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较著名的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这是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黎锦晖最成功的一部儿童歌舞剧)、等,儿童歌舞表演曲中《可怜的秋香》、《神仙妹妹》、《好朋友来了》、《寒衣曲》、《欢乐歌》、《谁和我玩》等影响最大。
中国近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中国近代音乐史简答论述题:一、学堂乐歌(P46~51)对建立新式学堂、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1)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向青年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和“辛亥革命”后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新生等。
3、其次,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4、还有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5、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的学堂乐歌在当时数量极少。
(2)艺术特点:1、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活五线谱记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称之为“单音歌曲”。
2、最初,这些学堂乐歌大多采用日本歌曲曲调进行填词,后来,学堂乐歌就逐渐改为主要选取欧美的歌曲进行填词。
二、李天华的音乐创作(P112~118)刘天华写了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一首丝竹合奏曲,以及一套二胡练习曲(共四十七曲)、一套琵琶练习曲(共十五曲)。
代表作: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
二胡曲《良宵》给作者带来了短暂的希望和信心,是他的内心油然滋生出汩汩欣欣暖流。
也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即使处于逆境的重压下,他们也没有完全消极颓丧,他们对未来光明的前途仍有着乐观幻想。
刘天华的代表作:《光明行》、《空山鸟语》艺术特征:1、刘天华这些作品中,一方面他有意识保留了为我国民族音乐所特征的“多段来缀”的结构特点和以“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延展原则,另一方面,他又大胆吸收了西洋乐器结构的原则2、关于乐曲音调的调式、调性、旋法等方面,刘天华也是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作品的音调建立在我国各种以五声性调式为特征的各种调式基础上,同时在不同作品里也大胆吸收了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七声调式,甚至还运用了上下半音运动的装饰性旋律进行3、关于乐曲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处理方面,以及与此相关的对待记谱法的改进,刘天华也是既坚持使自己的音乐能体现出我国自己的韵味,能适应一般的习惯用法,同时又根据内容的需要大胆引进一定的西洋音乐节律的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方法。
较为重要的中外音乐家及作品一、中国音乐家及作品1、郑律成:(生于朝鲜)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延安颂》、《绿色的祖国》、《我们多么幸福》。
2、瞿希贤:作曲家。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任光:作曲家。
《彩云追月》、《渔光曲》。
4、刘炽:《我的祖国》(《上甘岭》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5、张文纲:《我们的田野》、《牧羊女》、《忆江南》。
6、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7、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8、黄自:《旗正飘飘》。
9、刘天华: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病中吟》等。
10、阿炳(华彦均):三首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三首琵琶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11、马可:《白毛女》、《南泥湾》。
12、蔡元培: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院。
13、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外国音乐家及作品二、巴罗克时期1、巴赫1685—1750 (德)音乐之父,复调大师,创作领域、风琴曲、钢琴曲、大小提琴曲、长笛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
作有两卷本《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G弦上的咏叹调》。
《马太受难曲》《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B 小调弥撒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赋格艺术》等2、亨德尔1685—1759 (德)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音乐风格最突出的是宏伟性和戏剧性。
一、名词解释:1. 新音乐: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
2. 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指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 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
4. 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
其代表剧目有《邓霞姑》,《洛神》,《宇宙锋》以及由他编演的《木兰从军》等爱国戏。
他发展、创造了新腔,与青衣的“花衫”行当相融合。
这种新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
同时他对京剧的伴奏音乐也有改革(加入了二胡和月琴)。
他的表演艺术被誉为可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西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抗战八年蓄须辍演,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5. 周信芳:浙江人。
曾编演了《宋教仁》和《四进士》等爱国剧目。
他的表演风靡南方,世称“麒派”。
6. 富连成班:由萧长华,叶春善等人在北京主持。
其存在的四十余年间培养出了大批经过传统京剧艺术教育的演员。
为京剧艺术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7. 评剧: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河流而成。
1935年定名为评剧。
其代表剧目有《杨三姐告状》。
8. 越剧: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的嵊县一带,故名。
起初是男演员组成的“的笃班”。
后入上海发展改称绍兴文戏。
1936年后,女班盛行,时称女子文戏,约在此时开始以“越剧”为名。
近代以来的代表剧目有“雪声剧团”的《祥林嫂》。
9. 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三弦书”等合流而成的。
是歌唱性较强的说唱曲种。
以乔清秀的“乔派”和董桂芝的“董派”为代表。
10. 江南丝竹:是中国的传统器乐丝竹类的重要乐种。
原先主要流行于苏南、浙江一带,近代在上海获得大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成为全国著名的乐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黄自答: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
1924年赴美,先后在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学习音乐,1929年获音乐学学士学位。
同年归国,1930年起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并兼教务主任。
1935年发起创办上海管弦乐团。
1938年病逝于上海。
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
音乐教育方面,他承担的许多音乐理论课程在中国属第一次开设,培养出一批专业作曲人才;音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广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音乐理论方面则有论著《和声学》、论文《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以及多部音乐教材留世。
2、《玫瑰三愿》答:艺术歌曲。
龙七词,黄自曲,作于1932年,发表于1933年出版的《春思曲》。
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憧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
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冼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
此曲堪称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
3、贺绿汀答: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湖南邵阳人。
自幼受民间音乐熏陶,1923年考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
1927年创作《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
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
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作品比赛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
同年开始为进步影片配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赴前线宣传,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
1943年抵达延安。
大特点:格局学西美育教体传民。
学堂乐歌:美育教育,旋律多以欧美日本中国填词,西洋音乐形式新乐器养成唱歌习惯乐谱乐理普及。
送别体操兵操祖国歌春游中国男儿黄河勉女权。
西方传入:宗教圣咏赞美诗,五线谱康熙简谱日本传入,教堂学堂。
李叔同:音乐美术话剧先驱弘一法师春柳社中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音乐传习所,音乐文化事业的开拓者美育开拓者。
丰子恺:李叔同的学生,画家文学家音乐美术教育家,编写音乐常识音乐入门逝世十大音乐家。
沈心工:近代学堂乐歌主要作者音乐教育家。
曾志闵:组织贫儿管弦乐队。
刘天华:民族器乐作曲家改革家音乐教育家中国二胡音乐奠基人。
国乐改进社,保民族特色,吸收西洋因素。
城市小调:结合社会现实生活根据民间曲调或自己即兴创作的反映现实的歌曲,苏武牧羊满江红金陵怀古还有下流的十八摸知心客。
说唱类:华北地区的大鼓天津时调相声南方的弹词。
老生周信芳坚持传统但不墨守成规唱腔质朴刚健富于激情。
四大名旦:程砚秋青衣以腔就字,富于音乐性。
荀慧生感情生活与艺术自然真实。
尚小云文武并重。
梅兰芳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落神。
评剧:河北莲花落和东北蹦蹦合流,剧作家成兆才,李金顺白玉霜(李桂珍)新凤霞,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刘巧儿。
越剧:浙江的笃班,绍兴文戏,袁雪芬,西厢记梁祝哀史祥林嫂。
楚剧:湖北花鼓戏,哦呵腔,高月楼,葛麻。
吕剧:山东东营,时殿元,郎咸芬李岱江,王汉喜借年小姑贤。
黄梅戏:湖北与安徽交界大别山采茶调与怀宁民间艺术结合,严凤英王少舫,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
豫剧:河南梆子,常香玉陈素真,穆桂英挂帅程婴救孤花木兰。
聊斋俚曲:自己创作唱本配时调淄川方言说唱,耍孩儿呀呀油玉娥郎哭皇天等45个曲牌,《求骂》。
专业音乐:运用西洋传统或二者结合的技法,选取西洋的常用体裁,题材广泛,反映现实生活爱情自然景色,体裁主要有交响乐管弦乐艺术歌曲电影音乐。
萧友梅:留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教务主任,国立音专校长,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专业音乐教育开拓者,《卿云歌》新霓裳羽衣舞哀悼进行曲。
中国近代音乐家介绍及音乐术语中国近代音乐家介绍贺绿汀:(1903—1999)1931年入国立音专学习作曲。
在电影歌曲、独唱曲、合唱曲等方面都有各体流传,是近代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作曲家。
代表作有《嘉陵江上》、《游击队歌》、《垦春泥》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和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等。
华彦钧:(1893—1950)又名阿炳,25岁双目失明,以卖唱、奏乐为生。
他采用江苏民间音乐材料写成的代表性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二泉映月》一曲成为流传国内外最著名的中国二胡曲并被改编成多种器乐曲。
萧友梅:(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会”。
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博士学位。
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作,主要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
黎锦晖:(1891—1961)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韵研究会”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致力于普及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活动,提出“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从“训练儿童”做起。
他的歌后边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
代表作《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小小画家》等。
马思聪:(1912—1987)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也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青年马思聪主要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他的音乐创作以小提琴音乐流传最广。
他的《摇篮曲》、《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符》、《牧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是中国近代小提琴音乐的重要财富。
李劫夫:(1913—1976)中国作曲家。
原名李云龙,曾用名李捷夫。
“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建国后历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最新整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3,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4.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5.冼星海在30—40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8.30—40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基础. 12.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 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14.京剧在北方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16.周信芳的表演富于激情,世称麒派.17.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的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18.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了《山河恋》大大扩大了越剧的影响.19.近代新产生和成型了不少新的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弦子书”基础上产生了西河大鼓等.20.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和三弦书等合流而成.21.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原名为唱琵琶或唱月琴.22.骆玉笙创造了抒情宽阔的骆派,对近代京韵大鼓艺术给予较大影响.23.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琵芭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24.20—30年代何柳堂创作广东音乐《饿马摇铃》,《赛龙夺锦》;吕文成创作《平湖秋色》,《步步高》;严老烈创作《旱天雷》,《连环扣》等作品.25.古老琴乐的社团活动在近代最著名的是“今虞琴社”.26.近代声乐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即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27.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展端.28.20年代出现许多填词配曲的反帝爱国歌曲,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四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29.30—40年代的儿童歌曲,着力于儿童与救国,儿童与时代的关系,显示了中国儿童思想的新变化.30.40年代在解放区出现了许多采用传统民歌填词的优秀歌曲,著名的有如安波根据陕北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31.张寒晖在40年代采用陇东传统民歌填词的作品是《军民大生产》《边区十唱》32.1943年刘炽编曲的《翻身道情》是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33.独唱歌曲是近代编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代表,其中肖友梅的《问》,《南飞之雁语》最突出.34.30年代聂耳的救亡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占有突出地位.35.赵元任独唱歌曲的题材突出反映了“五四”精神,《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这类题材中影响最大的作品.36.《春思曲》是黄自为音乐会独唱歌曲创作的精心之作.37张曙的代表作《日落西山》的艺术风格与形式是创作方面均有独到之处.38.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是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39.中国的多声部合唱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40.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作曲的《海韵》.41.贺绿汀作曲的《垦春泥》是近代无伴奏合唱的代表作.42.黄自作曲的《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43.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是《扬子江暴风雨》.44.任光的代表作是《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45.黄自的合唱作品以《抗敌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46.刘雪庵的独唱歌曲《红豆词》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47.30—40年代有不少新的二胡曲问世,如陆修棠的《怀乡行》,《孤雁》,《风雪漫天》;刘北茂的《汉江潮》,《漂泊者之歌》,《前进操》,《小花鼓》等.48.近代出现许多中国乐器合奏曲,其中以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最为著名.49.30—40年代中国乐器合奏音乐具有大众文艺的倾向.50.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51.安波在秧歌剧方面的代表作是《兄妹开荒》,《七月里在边区》.52.《秋子》的音乐是按《西洋大歌剧》的形式设计的.53.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是江文也的作品.54.冼星海在巴黎创作的《d小调奏鸣曲》是现代最早在国外上演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之一.55.谭小麟的《弦乐三重奏》是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56.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57.江文也的成名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58.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剧》的创作,著名作品如《可怜的秋香》.59.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式作品《白毛女》创作于40年代中期.60.1912年音乐课被列为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目之一.61.1904年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音乐教材出现了62.中国最早的一本期刊音乐小杂志是由李叔同在日本独力编印出版的.63.人民教育家陶知行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暁庄学校.64.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65.青主于二,三十年代出版《乐话》,《音乐通论》两本音乐专著.66.王光祈在比较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与《东方民族之音乐》两本书.67.最早一部通俗性理论读物是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6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9年.69.1950年《人民音乐》{月刊}在北京创刊.70.195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的《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一辑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1.第一部新秧歌剧是《兄妹开荒》.72.1955年3月19日,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比结果揭晓:傅聪获得第三名和演奏玛祖卡最优奖.73.1956年9月,刘诗昆在布达佩斯参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同时获得《匈牙利狂想曲》演奏特别奖. 74.大型图片本的中国音乐史著作《中国音乐史图鉴》于198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5.近代新民歌多数依旧曲调填新词,或依旧曲略加改编而成.76.新民歌如反对军阀政府的《坚持到底》,《五更调》.77.新民歌直接反映工农革命斗争的《北伐曲》,《五一劳动节》,《沙基惨案》.78.近代民间歌舞较具影响的种类如秧歌,花鼓,厂灯,采茶等.79.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80.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有:天韵社,大同乐会,今虞琴社,上海月研究会等.81.近代比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属于传统器乐爱好者的业余组织.82.华彦均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83.近代填词歌曲中,曲调选自日本乐歌和欧洲歌曲的如沈心工的《竹马》,李叔同的《送别》.84.20年代,黎锦晖在其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中,把采用传统民歌,戏曲音乐予以改编.85.30年代,冼星海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86.30年代,任光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渔光曲》,《打回老家去》;麦新创作的是《大刀进行曲》.87.“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开幕.8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时,吕骥任主席.89.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末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 90.中央音乐学院开始筹建于1949年,成立于翌年.9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的遗作于1950年送回国内.92.《人民音乐》{月刊}创刊时主编是缪天瑞.93.华彦均于1950年12月4日因病逝世.94.1950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虎纹大石磐.95.歌剧《小二黑结婚》首演时,主演为郭兰英.96.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在北京成立.97.1960年5月10日,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98.首届“羊城音乐花会”于1962年3月在广州举行.】99.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编磐等乐器124件.100.中国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律学家杨荫浏因病于198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二,单项选择:1,专业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③二十年代2,劫夫词曲的作品是.④歌唱二小放牛郎3,辛亥革命至20年代,京剧在北方著名武生是.①杨小楼4,辛亥革命至20年代,京剧在南方的著名剧社“南通伶工学社”的领导人是.②欧阳予倩5,使评剧在北方轰动一时的重要剧目是.③杨三姐告状6,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四川清音的著名女艺人是.①李月秋7,弦管艺术中以最为艺人们所重视.③指谱8,华彦均创作的二胡曲是.③二泉映月9,沈心工曾根据日本军歌《码号进行曲》的曲调填词而创作.①竹马10,30—40年代根据《跌倒算什么》的曲调填词的作品是.②坐牢算什么11,由麦新作词作曲的作品是.④大刀进行曲12,《到敌人后方去》的作者是.④冼星海13,40年代,向隅创作了.①红缨枪14,30—40年代,贺绿汀创作的儿童歌曲如.③谁说我们年纪小15,麦新创作的儿童歌曲是.②马儿真正好16,独唱歌曲《卖布谣》是由创作的.④赵元任17,30年代青主为谱曲创作《我住在长江头》.③宋词18,黄自曾为辛弃疾的词谱写作品.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19,赵元任根据明末民谣创作.①老天爷20,30年代冼星海为田汉话剧《复活》而创作.③茫茫的西伯利亚21,任光为《迷途的羔羊》创作.④月光光歌22,任光创作的中国乐器合奏曲是.②彩云追月23,黄自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是.③怀旧24,陈田鹤创作了歌剧.①荆轲25,《何日君再来》的作者是.④刘雪庵26,《金蛇狂舞》吸收民间乐曲及锣鼓节奏序列,创造了热烈红火的气氛.②倒八板27,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的作者是.①江文也28,中国新歌剧最初尝试创作的作品是.④观音29,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是.③麻雀与小孩30,40年代中期,刘璜作剧,张肖虎作曲的歌剧作品是.①松梅风雨31,歌剧《岳飞》大胆采用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剧中以乐器为主体.②民族32,30年代末,陈歌辛创作了融歌剧,舞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乐剧③西施33,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是①李叔同34,李叔同在1905年曾编印一册供学校教学用的②国学唱歌集35,李叔同出家后创作④清凉歌集36,1919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创办③音乐杂志37,陶行知于1939年在重庆郊区创办学校.②育才38,肖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于1927年在上海建立.①国立音乐会39,是杨荫浏的著作.①中国音乐史纲40,肖友梅称为“中国的舒伯特”.①赵元任41,30年代初,江文也创作管弦乐作品.③白鹭的幻想42,在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江文也的管弦乐作品获二等奖①台湾舞曲43,被誉为“中国之莺”的是②周小燕44,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根据我国民间音调创作交响诗③北平之印象45,梅兰芳被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波摩那学院授予博士荣誉学位.①文学46,《近世西洋师大音乐家》是由译著的.③丰子恺47,《瞎子阿炳全集》于年出版.④1952年48,1964年杨荫浏著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①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49,《人民音乐》创刊时主编是.④缪天瑞50,1950年在天津成立.③中央音乐学院51,1954年,中央音乐民族研究所在成立.①北京52,中国最古老的大套曲之一《弦索十三套》开始由出版.②人民音乐出版社53,广州音乐学院创建于年.④1957年54,中央音乐学院院址于1958年由迁往北京.①天津55,东方歌舞团成立于.②1962年1月56,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因遭“文革”迫害,冒险出走于.②1967年1月57,美国“航行者”太空船发往宇宙,船上带着一张录有中国琴曲的唱片.④流水58,全国首批音乐博士生指导教师是等.③杨荫浏59,广州音乐学院被命名为“星海音乐学院”.①1985年12月60,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学家因心脏病于1987年5月20日在美国费城逝世.②马思聪三,多项选择:1,肖友梅在1919年左右出版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P2121今乐初集3新歌初集2,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救亡歌咏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出现等歌曲 1大刀进行曲2游击队歌3长城谣3,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是 1内蒙组曲2牧歌4西藏音诗5摇篮曲4,民国初年至30年代的主要演员有1花莲舫2李金顺5白玉霞5,越剧语音基本上采用.P2301浙江官话4中州音韵6,近代有大发展的传统器乐是1广东音乐2弦管5江南竹丝7,“今虞琴社”的主要骨干是P242①查阜西③张子谦④吴景略8,聂耳创作的具有广泛影响.P260①大路歌②开路先锋③码头工人9,张曙的代表性歌曲创作是P291①打豺狼②丈夫去当兵⑤日落西山10,贺绿汀为电影创作了歌曲①乡愁②十字街头③马路天使④都市风光11,著名作曲家都曾是黄自的学生.P325①贺绿汀③江定仙④陈田鹤12刘雪庵的等歌曲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P327①红豆词②飘零的荡花③春夜洛城闻笛13,二胡曲等均是刘天华创作的P332①良宵②空山鸟语③病中吟④光明行14,刘天华创作的琵琶曲有如等337①大浪淘沙②歌舞引③改进操15,马思聪是近代最具影响的P353①小提琴演奏③作曲16.冼星海创作的交响乐有.○1民族解放交响曲○2神圣之战17.30年代的探索期,格局出现多种体裁形式,○1正歌剧○2秧歌剧○4歌舞剧○5音乐剧18.先后出现的新秧歌剧有A兄妹开荒○2牛永贵负伤○3一朵红花○5夫妻识字19.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将多种戏剧的表现手法和因素揉和在一起,如.P388○1河北民歌○2秦腔○3陕北道情○4河北梆子20.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中影响较大的有○1沈心工○2李叔同○3曾志斋21.借景抒情是李叔同编创乐曲的主要手法,作品.春游.西湖.春景.送别22.李叔同出家前所写的部分歌曲中带有明显伤感色彩落花送别悲秋晚钟23.中华美与会是由等发起的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 ○1吴梦娘○2丰子恺○5刘质平24.国立音专时期曾培养出不少杰出的音乐人才钱仁康○2陈田鹤○3丁善德25.卫仲乐灌输的民族器乐唱片中,收有歌舞引○2飞花点翠○3阳关三叠○4光明行○5妆台秋思26.阿炳所演奏的二胡曲留存至今.○1二泉映月○3寒春风曲○4听松27.阿炳的演奏遗音得以保留下来,是由音乐家等录音的.P487○1李劫夫○2曹安和○5杨荫浏28.全国首批音乐博士生导师是两位专家,教授○1杨荫浏○5廖辅叔29.1985年2月,中央歌剧院在北京演出歌剧卡门指挥○1郑小瑛○4高伟春30.1988年6月3日,为纪念马思聪逝世周年,等单位在北京音乐厅联合举行“马思聪交响作品音乐会”.○1中国音协○3中央乐团○4中国音乐学院四,判断改错:1,20世纪新音乐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新民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学堂乐歌2,赵元任的歌曲创作是民歌的仿制品,也是欧洲艺术歌曲的翻版.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创作方法.3,瞿秋白曾既作词又作曲,作品名字叫《奋斗歌》.《赤潮曲》4,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乐器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器乐5,祁莲芳在“俞调”的基础上吸收广东音乐因素形成了弹词艺术中最纤柔,悠缓的“祈调”.6,广东音乐在近代获得迅速发展,丘鹤俦在“五四”时期编的《弦歌必读》,《琴学新编》较完整地记录,介绍了早期广东音乐作品和情况.7,弦管艺术是一种合奏音乐,以音乐性,叙事抒情兼长,在传统音乐中有着独特的风韵.幽雅古朴,徐缓委婉8,肖友梅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构松散,采用中国民间音调创作而成.严谨欧洲作曲技术9,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由五个乐章组成,以合唱贯穿全曲.九朗诵调和乐队音乐10,近代钢琴音乐大多数是无标题的印象派作品.有明确标题,意象鲜明,注重情节的作品11,在传统复调音乐运用方面,刘雪庵的钢琴独奏曲《晓风之舞》,是我国对赋格曲的中国风格进行探索的早期作品.中国组曲·西楼怀远12,谭小麟是近代中国交响乐创作的主要作家.室内乐13,《台湾舞曲》的中间慢段有巴洛克音乐的风格.整部作品织体浓重.德彪西等印象派清淡而不浓重14,陈田鹤的歌剧《荆轲》音乐基本上为西洋歌剧形式,全剧采用民族管弦乐队伴奏.西洋15,歌剧《白毛女》是根据河南民歌《孟姜女》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北小白菜16,歌剧《白毛女》的成功实践,推动了重庆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话剧创作的热情.延安新歌剧17,近代乐歌的曲调来源大体有下列几种:①选用日本欧美的学校歌曲;②选用中国传统乐曲或民歌曲调填词;③少量自创曲调.18,国立音乐院初建时由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陶行知兼任院长,冼星海任教务主任.蔡元培肖友梅19,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延安建立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抗日战争爆发后20,王光祈在《东西乐制之研究》一书中认为中西音乐的根本不同在于西洋重“主调学”,而中国则重“谐和学”.东方民族之音乐谐和学主调学21,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根据京剧武戏特点创作了《孟姜女》,《北京胡同》.钟馗舞弓箭舞22,齐尔品按照西洋乐器的特点,吸收民族音调写成《中国作品》,《中国戏剧》.皮影中国小23,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一书自从1926年出版后,重版次数达28版.音乐入门24,建国后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席国际音乐节的是在“莫斯科之春”.布拉格之春25,1955年中国最古的大逃去之一《月儿高》开始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弦索十三套26,1953年4月歌剧《小二黑结婚》的主演是郭兰英.27,复刊后的《人民音乐》主编是孙慎.吕骥28,缪天瑞曾任四川音乐学院院长.天津29,聂耳,冼星海学会成立于长沙.武汉30,中国第一部音乐年鉴于1987年正式出版发行,当时的主编是田青.黄翔鹏31,1987年9月5日,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首都举行.32,1987年9月,我国青年提琴制作家郑荃获得制作金奖.33,《中国音乐年鉴》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34,东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东方音乐风格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上海五,名词解释:1,广东音乐:是在近现代获得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的兵种,最初流行于广州.20年代初,开始采用粤胡主奏,辅以扬琴,奏琴的“三件头”为主的形式.2,弦管:是现代流传在福建一带的乐种,而且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有流传,它是近代具国际影响的中国乐种.3,指谱:是弦管艺术中的套曲的形式,指,就是指套,即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套曲.谱,即谱套,是纯粹的器乐合奏套曲.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而成.4.中国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传统阴郁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新的音乐.5.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秧歌剧.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在40至50年代受到了各地群众的普遍欢迎.6.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7.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8.《森吉德玛》:是贺绿汀40年代创作的一部西洋乐器合奏曲,乐曲的思维逻辑性强.音乐发展手法简历,尤其是复调手法的应用和配器的艺术处理都很出色,是中国近代小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的佳作.9.《孟姜女》是30年代末阿隆以民间唱本为主要蓝本,采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孟姜女女十二月花名》为音乐素材,并按照西方歌剧的形式进行音乐结构的一部音乐剧作品.10.《海韵》:是徐志摩词,赵元任曲的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它表现了三个艺术形象,通过每个结构段落不同的艺术处理,多角度地表现了飘逸,徘徊的女郎以及恳切的诗翁,翻滚呼啸的大海.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声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声而成.12.《垦春泥》:是贺绿町作曲的无伴奏合唱曲,第一乐段以两个声部的号子般的音乐,衬托着另外两个声部的模式的旋律,第二段是四个声部比较齐整的主调性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洋溢着清新温暖的气息.13.《台湾舞曲》:是汪文也的成名作,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曲中不仅描写人们纯朴而热闹的且歌且舞.更主要是作者遥想古代的建筑等大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伤感情绪,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14.新秧歌运动:是1942年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旧秧歌形式的基础上掀起的一种盛极一时的表演新秧歌的运动,代表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15.《清凉歌集》:是李叔同出家后创作的一部歌曲集,该歌集包括《清凉歌》,《山色歌》等五首.歌词内涵富于哲理性,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16.鲁艺:是鲁迅艺术学院的简称,是抗战初期由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成仿吾,艾思奇,周扬发起,1938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于延安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校.17.音乐美学:研究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普遍规律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他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的种类,研究其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是关于音乐关的学问.六,简述题1.简述梅兰芳时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答:他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新创“花衫”新行当,形成以其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另外他还改革了京剧伴奏音乐的形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体系.2.简述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答: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实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要的学校的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
近现代中国音乐家重要知识点汇总(1840-1919年)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1919-1949年)王光祁、丰子恺、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黄自、青主、聂耳、任光、张曙、吕骥、麦新、贺绿汀、冼星海、郑律成、刘天华、华彦钧、马思聪(1949年以后)丁善德、李焕之、朱践耳、吕其明、辛沪光、何占豪、陈钢、马可、李遇秋、羊鸣、晨耕、生茂、吴祖强、杜鸣心、施万春、严金萱一、1840-1919年:沈心工:原名庆鸿,号叔逵,笔名心工,上海人。
编写乐歌:《革命军》、《竹马》、《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
编写三集《学校唱歌集》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学校唱歌集之一。
曾志忞:号泽民,又名泽霖,上海人。
编创学堂乐歌,如《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等。
积极撰写音乐论著,《乐典教科书》是我国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而系统的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李叔同:原名文涛,又名岸,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
留日期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主要歌曲有:《送别》、《采莲》、《春游》、《留别》、《西湖》等。
二、1919—1949年:王光祁:注重音乐理论研究,著有有《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纲》、《对谱音乐》等十多部著作。
丰子恺:善于通过流畅的文笔、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叙述音乐史,分析音乐技术的理论问题。
萧友梅:字雪朋,号思鹤,广东香山人(今中山)。
1927年,在蔡元培等支持下,在上海创办第一所高等学府——国立音乐院。
赵元任: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主要作品有歌曲《卖布谣》、《教我如何不去想他》、合唱曲《海韵》等。
黎锦晖:主要作品有《麻雀与小孩》、《明月之夜》、《小小画家》、《神仙妹妹》等12部儿童歌舞剧。
《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谁和我玩》等20多首儿童歌舞表演。
青主:广东惠阳人。
30年代初音乐理论以青主影响最大,出版了我国近代史上较早的两部音乐美学著作《乐话》(1930)和《音乐通论》(1933)。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及作品:
1、冼星海
冼星海,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
2、任光
任光(1900-1941),曾用笔名前发。
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城关镇)。
中国近代音乐家、作曲家。
任光的《渔光曲》《大地进行曲》《王老五》《新莲花落》,特别是1936年创作的《打回老家去》等作品,反映了贫苦民众的真实情感,表现了革命群众豪壮坚毅的性格,创作风格进一步民众化、大众化。
3、郑律成
郑律成(1914年8月13日~1976年12月7日),原名郑富恩,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
郑律成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他被誉为“军歌之父”。
近代音乐史第一篇:近代音乐史沈心工:P404(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共创作了《黄河》、《采莲曲》、《体操—兵操》(《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铁匠》、《小小船》、《革命军》等100余首乐歌,编辑有多部乐歌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等。
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
第一个创作多声部歌曲《春游》;第一个创办话剧社“春柳社”;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第一个创办音乐杂志“音乐杂志”;第一个推广五线谱;其作品还有《送别》《祖国歌》《忆儿时》《西湖》等等。
曾志忞:翻译介绍西方音乐理论:《乐理大意》《音乐全书》《和声略意》《乐典教科书》青主:P449(1893~1959)P449 音乐理论家,我国近现代研究音乐美学的第一人。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赤日炎炎似火烧》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发表了《乐话》、《音乐通论》等音乐论著,1929年到上海国立音专任教授。
王光祈:P454作为我国第一代音乐学家,在中国音乐史学以及比较音乐学上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第一个把西方音乐与中国音音乐做比较;第一个使用外文介绍中国音乐;其代表作:《论中国古典歌剧》《音乐在中国的意义》;写了一本《中国音乐史》著作。
萧友梅:P319(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
我国近代最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被称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之父。
创作有《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问》《南飞之雁语》等,编写有《和声学》、《普通乐学》等教材,对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突出成就。
把依曲填词的创作水平提升到专业创作的水平;具有典型的德国古典音乐风格。
《问》易韦斋作词,萧友梅谱曲的一首学校歌曲,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忧郁和感慨之情。
中国近代音乐史第一章名词解释1.《中国男儿》:学堂乐歌。
石更作词,辛汉作曲。
符合当时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总的革命要求。
2. 沈心工: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作品大多是为儿童缩写,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
3. 李叔同: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学绘画,旁攻音乐。
留日期间还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它的乐歌作品大部分都是咏物写景的抒情歌曲,词曲结合流畅自然。
4. 曾志 :我国音乐教育家,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并自学绘画及音乐。
留学日本后,就开始致力于普及音乐,编写乐歌和音乐著述。
简答1.简述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答:学堂乐歌产生于清末明初。
在戊戌变法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人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教育作用。
留学日本的人士组织了音乐社团进行音乐演出。
2.举例说明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及其音乐特点?答:内容:为实现富国强兵,如沈心工的《黄河》,《中国男儿》等。
反封建宣传妇女解放,如《缠足苦》。
对少年儿童进行一般教育,如《体操--兵操》。
写景抒情,如《送别》。
特点: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旋律多采用欧美,特别是日本曲调,如《中国男儿》:也有中国曲调,如《祖国歌》:还有自己创作的歌曲,如沈心工的《黄河》。
3. 概述沈心工和李叔同在乐歌编写上的异同?答:相同点:沈心工和李叔同都是音乐教育家,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乐歌的填写都有像但的水平,都留学日本均独创作多声部音乐。
不同点:以钢琴伴奏的沈心工的歌词浅显易懂,李叔通的歌词生动秀美。
第二章名词解释1. 梅兰芳: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
对旦角艺术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创立了“花衫”。
《天女散花》《抗金兵》等。
2. 周信芳:是京剧老生行当的艺术家。
发扬梅派精神,形成刚健铿锵的《宋教仁》《四进士》等。
3. 程砚秋:是京剧旦行当的艺术家。
创立了“程派”对唱腔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4. 郑觐文:幼年爱好音乐,擅长江南丝竹,后从师学习琵琶、古琴。
一、学堂乐歌1、定义:学堂乐歌是清代明初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学堂乐歌的内容:①反映人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爱国思想的;(《何日醒》)②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新’政的胜利的歌曲;(《革命军》)③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出征》)④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勉女权》)⑤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宣传学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旧习俗的;⑥少儿乐歌,向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勉学》、《赛船》、《春游》、《送别》)⑦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歌曲。
(《尊孔》)3、学堂乐歌的形式:齐唱曲(“单音歌曲”)、合唱曲(“复音歌曲”),这两类大多是根据现成格调填以新词而编成。
4、曲调的来源:①歌调多取材于日本歌曲;(《中国男儿》、《革命军》、《勉女权》)②选自欧美的歌曲填词;(《春游》、《拉纤行》)③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华航琛《上课》、沈心工《采茶歌》)④同一个曲调被填以不同歌词;⑤同一个词被填以不同的曲调。
5、代表人物: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叔同等音乐家。
此外,像曾志忞,李华萱等人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作者、音乐教育家。
原名沈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
1902年赴日本学习,考察,并与曾志忞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
沈心工是我国最早对中小学及学前儿童特点编写音乐教科书的音乐家。
代表作品:歌曲集——1904年《学校唱歌集》(共三集),辛亥革命后又陆续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国唱歌集》(共四集)和《心工唱歌集》等。
编著:李秋玲儿童歌曲——《体操——兵操》(又《男儿志气高》,创作与1902年,是他留学日本期间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第一首填词歌曲)、《铁匠》、《竹马》等。
教师招考音乐专业知识“中国近代音乐史”必知作曲家★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字雪鹏,号思鹤。
广东中山人。
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
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音乐院——国立音乐院,是我国最早的一所体制较完备、规模较大和独立设校的音乐机构,该院的建立标志着我国音乐高等教育的开始。
1929年奉命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萧任校长。
他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代表作品:歌曲——《问》《南飞之雁语》(均是易韦斋词)、《“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合唱歌曲——《春江花月夜》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弦乐四重奏——《小夜曲》(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著作:《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编写教材《钢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等。
★赵元任(1892—1982)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
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常州人。
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汉语言学之父”。
“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
清华“四大导师”: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
中国第一位女性院长——杨步伟(赵元任之妻)代表作品:主要著作——《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歌集——《新诗歌集》、《儿童节歌曲集》、《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歌曲——《劳动歌》、《老天爷》、《西洋镜歌》、《卖布谣》(刘大白词)、《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合唱——《海韵》合唱曲《海韵》《海韵》是合唱歌曲。
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徐志摩诗,赵元任曲。
作于1927年,收入1928年的《新诗歌集》。
歌词以优美抒情又带有感伤的笔调,写一位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到家里,不怕大海风浪,暮色苍茫中独自在海滩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
歌曲通过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表现了作为旁观者的“诗翁”,女郎和大海三种不同形象,它们各以不同的主导主题作基础,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展开,较好地发挥了合唱的艺术效果。
中国近代音乐家●萧友梅:1884~1940年,(字思鹤,又名雪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成就: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他致力于教学和办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撰写了大量的音乐理论文章,多部音乐教科书,影响较大的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和声学纲要》《和声学》《普通乐学》,著述有《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对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积极作用。
创作作品:萧友梅的音乐创作主要为描写自然景色、学校生活的抒情歌曲,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歌曲都配有钢琴伴奏。
创作歌曲90多首,部分歌曲风格接近群众性的进行曲有《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等。
三部合唱有《新雪》、《问》、《晚歌》、《南飞之雁语》等。
器乐作品有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大提琴曲《秋思》。
合唱曲《別校辞》(女生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理论著作《旧乐沿革》(是我国第一部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使用的中国音乐史教材)。
●黎锦晖:1891~1967年,(湖南湘潭人)艺术家、儿童歌舞音乐作家——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创作作品: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较著名的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这是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黎锦晖最成功的一部儿童歌舞剧)、等,儿童歌舞表演曲中《可怜的秋香》、《神仙妹妹》、《好朋友来了》、《寒衣曲》、《欢乐歌》、《谁和我玩》等影响最大。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
《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国乐一代宗师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
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
先后被聘为北大音乐专习所、北京女子高师音乐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的导师。
创作作品:著名的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空山鸟语》、《光明行》、《良宵》、《月夜》、《悲歌》、《闲居吟》、《烛影摇红》、《苦闷之讴》、《独弦操》;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操进》、《虚籁》;两首民乐合奏《变体新水令》、《混江龙》。
五线谱记谱的戏曲专集《梅兰芳歌曲谱》,为梅兰芳赴美国访问演出而作。
整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和琵琶曲《瀛洲古调》。
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和音乐刊物《音乐杂志》。
在二胡教学上,我国第一次建立了二胡的教材体系,使二胡这种口传心授的乐器走向正规的现代音乐教育之中,培养了一批人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学派。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我国近代具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家之一;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黄自的音乐活动主要表现在音乐教学、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
创作作品:主要有歌曲、清唱剧、管弦乐、弦乐四重奏、赋格曲。
爱国歌曲和抒情歌曲的创作是黄自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创作的歌曲音乐旋律与诗歌语言配合贴切,比较注重民族化和声风格的探索以及伴奏织体的丰富多彩和钢琴化。
代表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是黄自唯一的大型声乐套曲,也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根据唐朝白居易的诗而创作的有韦翰章作词,黄自曲)、歌曲《点绛唇》、《南乡子》、《卜算子》、《花非花》、《山在虚无缥缈间》(韦翰章作词,黄自曲)、《踏雪寻梅》(刘雪庵词,黄自曲)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册)。
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齐唱曲《热血》、《九·一八》;抒情性独唱曲《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等,《玫瑰三愿》(龙沐勋词,黄自曲)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器乐作品有交响序曲《怀旧》(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电影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学校歌曲《西风的话》、《燕语》、《本事》等;理论著述《音乐史》(未完成)、《和声学》初稿。
●赵元任1892.11.3~1982 .2.24(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教授、国学大师、语言学家——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语言科学创始人、中国汉语言学之父、曾被萧友梅誉为“中国的舒伯特”、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之一。
(其他三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
创作作品: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一首大型合唱曲《海韵》(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我国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歌集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和《赵元任歌曲集》(1981)。
歌曲有《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西洋镜歌》、《扬子江上撑船歌》、《背着枪》、《我是北方人》、《老天爷》、《也是微云》、《织布》、《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茶花女中的饮酒歌》。
赵元任要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其中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以及合唱曲《海韵》(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影响最大。
●王光祈1891~1936,(字润玙,笔名若愚,属龙,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王光祈曾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
创作作品与贡献: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
主要音乐理论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翻译琴谱之研究》、《音乐在中国的意义》、《论中国音乐》、《论中国记谱法》、《千百年中国与西方音乐的关系》等。
系统的介绍西洋音乐理论和技术理论,他编写了《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史纲要》、《西洋音乐与戏剧》、《西洋制谱学提要》(即作曲法)、《对谱音乐》(即对位法)等十几种专门著作,这对我国了解西洋音乐及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
此外,他还是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的人。
●任光1900~1941(浙江人)革命音乐家——有“小音乐家”之称早期曾在法国当钢琴修理工,回国后从事歌曲创作及电影戏剧配乐等工作,并投身于抗日歌咏运动,是左翼音乐家重要成员,牺牲于皖南事变。
创作作品:歌曲40多首(多是电影音乐);民族器乐4首代表作《彩云追月》;现存于世的名作除《渔光曲》和《打回老家去》外,流传较广的还有《月光光》、《新凤阳歌》、《彩云追月》、《大地进行曲》、《王老五呀王老五》、《别了,三年的皖南》等。
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任光歌曲选》。
●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作曲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
1935年去西安,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
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
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
创作作品:歌曲著名的有《松花江上》、《游击乐》、国民大生产》、《去当兵》;民歌改编曲《军队大生产》等;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贺绿汀(原名贺楷)1903~1999(湖南邵阳人)音乐家、教育家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作曲,师从黄自。
创作作品: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著名的有《一九四二年前奏曲》、《十三陵水库大合唱》等;二十四首合唱;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声乐各类歌曲二百多首主要有《游击队歌》(词曲作者)、《嘉陵江上》(词:端木蕻良,曲:贺绿汀)、《四季歌》、《秋水伊人》、《春天里》、《天涯歌女》、《上战场》、《保家乡》、《恳春泥》、《心头恨》、《谁说我们年纪小》、《清流》、《牧歌》等;后为电影《船家女》、《乡愁》、《都市风光》、《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宋景诗》、《曙光》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二十多部影剧配乐;六首钢琴曲如《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摇篮曲》(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三年后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
);六首管弦乐曲著名的有《晚会》、《森吉德玛》、《新民主进行曲》;音乐理论文章《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关于“洋嗓子”问题》、《民族音乐问题》、《中国音阶与民族调式问题》、《关于演外国歌剧的问题》、等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马思聪1912~1987(广东丰海人)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早年在法国学习小提琴及作曲。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
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创作作品:写了相当数量的小提琴曲、歌剧、舞剧、交响音乐,各种形式的室内音乐,大型合唱及一定数量的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改编曲。
所有作品中小提琴曲影响最大、成就最突出,如小提琴独奏曲《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山歌》、《慢诉》、《跳龙灯》、《跳元宵》等。
交响音乐创作是他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先后创作了两部交响曲、两部管弦乐组曲《欢喜组曲》、《山林之歌》;歌剧《热碧亚》;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双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队组曲《高山组曲》;为话剧《屈原》所写的配乐和舞台剧音乐《晚霞》。
大合唱是他创作的重要部分,作品有《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抛锚大合唱》、《石鼓口大合唱》、《春天大合唱》、《工作组曲》、《鸭绿江大合唱》、《淮河大合唱》等。
●马可1918~1976(江苏徐州人)创作作品: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秧歌剧《夫妻识字》;管弦乐《陕北组曲》;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是民主青年》等●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音乐家、作曲家——“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辟先锋”——开辟了中国新音乐,国歌的作曲者创作作品:歌曲创作以三十年代工农群众为题材的劳动歌曲为主如《开矿歌》、《大路歌》、《新女性》、《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卖报歌》等;战斗性群众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歌曲成为聂耳标志性的作品)、《毕业歌》、《前进歌》等;抒情歌曲渗入了民歌、说唱等音调的因素歌曲如《铁蹄下的歌女》(词:许幸之,曲聂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整理改编的器乐合奏曲有《金蛇狂舞》(民乐合奏,根据传统音乐《倒八板》改编)、《山国情侣》、《翠湖春晓》(根据云南民间音调《宏仁卦》改编)、《昭君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