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 格式:pptx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17
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解读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识: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知道溶解就是在水中化开,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并能判断一些常见物质在水中是否容易溶解,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学会做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
情感、态度:通过实验,落实具体任务,渗透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做水的溶解性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够判别盐粒、食用油是否容易溶解在水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中具体的任务,学会做水的溶解性实验。
教学资源设计:盐粒、棉花、可乐、油、红墨水、砂子、红糖块、药片(泡腾片)、花生、高锰酸钾;水槽、烧杯、小塑料量杯、温水、冰格盒、滴管;实验表格、板书用字、磁铁、小木棒、瓶盖、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和水有关的问题。
老师先来做一个实验,你们要认真观察,实验结束后要能把实验过程说出来。
先来进行小组分工:1号同学负责协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2号、3号同学负责收发实验材料及操作4号同学负责记录。
现在介绍一下实验用品:水槽、烧杯、小塑料量杯、温水、塑料管、材料盒;材料盒中装有盐块、棉花、可乐、油、红墨水、砂子、红糖块、药片(泡腾片)、花生、奶粉;小木棒、大瓶盖、抹布供选用。
下面请你们认真观察实验过程:1.用塑料量杯取两杯清水,倒入烧杯。
2.提问:用眼睛观察,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液体?(无色透明)3.把一小勺高锰酸钾倒入烧杯的清水中。
4.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谁能解释水为什么会变成红色?5.板书课题“溶解”6.把实验用过的高锰酸钾倒入另一只水槽中,用清水把用过的杯子冲洗干净。
7.再用塑料量杯取两杯清水,倒入洗净的烧杯中,然后放入花生观察。
8.提问:花生溶解在水中了吗?为什么?9.我的实验做完了,谁能把刚才的实验过程说一说?10.小结归纳实验步骤。
二、探究:检验水能溶解哪些物质1)猜测:你们认为盐能溶解在水中,那么白糖、红糖能溶解在水中吗?2)出示实验表格幻灯片讲解:请同学们看实验表格,像盐块、棉花、可乐、油、红墨水、砂子、红糖块、药片、花生、奶粉等都叫做物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知识点汇总
1、像糖、盐这样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2、水能溶解食盐、小苏打、白糖和红糖等,不能溶解沙子、油等。
3、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越强。
4、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杯水中可以溶解的食盐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溶解的多有的则少。
5、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两杯一样多的水中,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为了保证公平,食盐和小苏打一样多,水一样多,要等第一份完全溶解再加第二份。
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天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第二单元、溶解第1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溶解现象定义:像食盐、白糖在水中那样,变成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2)不溶解现象定义:放入水中,过一会儿,会沉到底,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2、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食盐均匀分布在水中,变成看不见的微小颗粒,食盐溶解了。
3、沙在水中的状态:沉到水底,看的见沙的颗粒,沙没有溶解。
4、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①相同点:放入水中时先沉到水底②不同点:搅拌后,食盐全部溶解,均匀分布的稳定溶液;沙不能溶解,沉到水底,溶解分层。
5、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的现象:①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②没有沉淀出现;③在水中均匀分布6、沙在水中没有溶解的现象:①肉眼看的见沙颗粒②沉淀③不均匀分布,分层7、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悬浮在水中,放置一会儿后会出现沉淀,分布不均匀,在水中也不溶解。
8、食盐、面粉和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①相同:都有沉淀出现②不同:搅拌后食盐全部溶解,面粉和沙先悬浮在水中,放置一会儿沉到水底。
9、过滤的方法适合分离不溶解的物质: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下端的管中靠紧烧杯的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税斗,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10、搅拌要求:顺时针,不碰杯壁和杯底,不发出声音。
第2节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1、高锰酸钾简介: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具有金属光泽。
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①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②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③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均匀分布的紫色稳定溶液。
★注:有能用手直接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3、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①颗粒大小的变化②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③是否有沉定④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第3节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变成无色透明的水溶液。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溶解特性;2. 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3. 分析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1. 烧杯:5个;2. 搅拌棒:5根;3. 食盐、面粉、沙、糖、碘、酒精、酱油、醋、牛奶、茶叶等固体和液体物质;4. 量筒:1个;5. 温度计:1个;6. 秒表:1个。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各种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别称量,记录质量;2. 将5个烧杯分别编号为1-5号,分别向每个烧杯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水(例如:100ml);3. 将称量好的固体物质(如食盐、面粉、沙等)分别加入对应编号的烧杯中,观察溶解情况;4. 将液体物质(如酒精、酱油、醋等)分别加入对应编号的烧杯中,观察溶解情况;5. 将茶叶放入烧杯中,观察茶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6.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将烧杯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温度变化及物质的溶解情况;7. 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溶解速度、溶解程度、溶解后溶液颜色等;8.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四、实验现象1. 食盐、面粉、沙等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不同,食盐溶解速度较快,面粉溶解速度较慢,沙不溶解;2. 酒精、酱油、醋等液体物质在水中溶解较快,且溶解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3. 茶叶在水中溶解速度较慢,溶解后溶液呈淡黄色;4. 随着温度升高,食盐、面粉、沙等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加快,但沙仍然不溶解;5. 溶解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能溶解多种固体和液体物质,溶解速度受物质种类、溶剂量、温度等因素影响;2. 食盐、面粉、沙等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不同,食盐溶解速度较快,面粉溶解速度较慢,沙不溶解;3. 酒精、酱油、醋等液体物质在水中溶解较快,且溶解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4. 随着温度升高,食盐、面粉、沙等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加快,但沙仍然不溶解;5. 溶解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水能溶解多种固体和液体物质;2. 溶解速度受物质种类、溶剂量、温度等因素影响;3. 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