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70 KB
- 文档页数: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代码: 0305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代码: 030501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代码: 030502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代码: 030503 )二级学科名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代码: 030504 )二级学科名称:思想政治教育(代码: 030505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代码: 030506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团队由17名教授、10名副教授,16名博士组成。
学科带头人胡潇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内知名学者,中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最近五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重要论文25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各二级学科带头人徐俊忠、张其学、赵中源、董世明、刘莉、皮家胜等均为在某一方面学有所成,在学界有一定影响或知名度的学者。
徐俊忠教授为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科组成员,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现为《现代哲学》主编,国内知名教授;近期合作出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等专著,在国家重要刊物发表《“去工业化”与人民公社的困境》等论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释史研究与博士生教育的研究颇有建树。
张其学近期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4篇重要论文,对西方文化思潮洞察较深,成果获省政府3等奖。
赵中源、夏宏、刘莉等都是年轻有为,后劲十足的年青学者。
团队现有在研国家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达20余项;最近五年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通过全体学科成员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术业搭配均衡、精神配合默契的学科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505)一、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学科信息处理、学术交流与较强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于最新成果;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著作和基本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科学体系和内在结构,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科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领导科学研究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总结我党领导集体的领导经验,结合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领导科学的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现代领导科学理论和现代领导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等,探讨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与搞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关系,揭示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当代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和教工的思想与政治方面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81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考试性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人才。
二、考试要求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2.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3)加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生理学专业硕博连读硕士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3 )一、培养目旳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旳事业心和团体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广阔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旳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旳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旳高层次发明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纯熟地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旳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旳能力。
假如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消化生理:研究消化道运动及消化道粘膜上皮分泌旳神经及体液调整;肠传入神经活动特性及与肠免疫系统间关系。
2.神经生理:研究中间神经元和神经网络功能;癫痫和抑郁症旳神经生物学。
3.内分泌生理:研究胰岛、肾上腺、肠道内分泌等调控及机制;代谢及内分泌疾病旳分子基础及靶点分析。
三、培养方式硕博持续硕士旳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旳方式。
成立硕博连读硕士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有关学科旳专家(具有副专家及以上职称)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旳导师或校外导师,硕士导师任组长。
四、学习年限硕博连读硕士学制5年。
五、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应修总学分:40,其中必修25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1. 必修课(学位课)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博士),2学分(培养方案中有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旳,对应专业硕士选修并通过课程考核,可免修专业外语)。
专业课:其中:学位专业课(3学分)。
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用如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汇报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估成绩,每篇为1学分。
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讲课,采用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旳)命题并组织考试,详细旳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2. 选修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非专业选修课:硕博连读硕士在学期间须至少修读1门公共选修课或1门跨培养单位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旳硕博连读硕士,“第二外国语(英)”为必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10101 )一培养目标1、本专业培养具有高深哲学理论素养,热爱祖国文化,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际工作者。
2、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广博、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和现代学术方法,对复杂课题进行独立地原创性研究。
3、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和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2.马克思哲学观研究3.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4. 制度理论5.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可提前1年毕业。
学习年限为3-7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由导师自行安排,学分记入总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计2学分。
专业外语,计2学分学位专业课,3学分第二外国语(英),计2学分。
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学生必修。
前沿讲座5学分(1)形式:本专业的前沿讲座主要就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使本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趋势有清楚的了解,以便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前沿问题或重大课题的研究。
前沿讲座采取主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即主讲人提出问题,阐明观点,随之进行讨论。
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9次,其中个人主讲不得少于2次。
(2)考核方式:每参加三次前沿讲座计1学分,主讲一次计1学分。
2 选修课可选修1至2门课程,计入总学分。
第二外国语,2学分。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2020年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类别(一)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二)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三、招生专业(一)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第三位为“5”或“6”的专业为专业学位专业(领域),第五位为“Z”的专业为我校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专业,第五位为“J”的专业为交叉学科专业。
(三)招生专业目录中注明“非全日制”的,为非全日制招生专业,注明“单考非全日制”的为单独考试专业,未注明的为全日制招生专业。
四、招生计划(一)我校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4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0人,其中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接收比例约占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40%,最终招生人数以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拟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111思想政治理论(单)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形势与政策约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40%。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选题20分(20题,每题1分)简答题20分(4题,每题5分)论述题30分(2题,每题15分)材料题30分(2题,每题15分)Ⅳ.考查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的政治立场。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崇高的社会理想。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
为安全、公平、科学、稳妥做好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9〕6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等要求,结合哲学社会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管理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
同时成立若干复试小组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小组,负责相应学科(专业)的复试等工作。
学院纪检委员参与研究生复试工作全过程监督。
1.哲学学科复试: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方向为第一组,复试小组中专家不少于5人,设立组长1名,副组长1名,秘书1名。
②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为第二组,复试小组中专家不少于5人,设立组长1名,副组长1名,秘书1名。
2.社会学学科复试:复试小组中专家不少于5人,设立组长1名,副组长1名,秘书1名。
3.社会工作学科复试:复试小组中专家不少于5人,设立组长1名,副组长1名,秘书1名。
二、复试分数线调整学院根据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兰州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推免生录取人数和实际上院对不同复试方式进行充分评估后,在确保复试安排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均采取现场复试的形式。
复试时间,未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一)资格审查哲学社会学院复试前将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二)报到安排1.报到时间:2020年5月15日2.报到地点: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齐云楼3503.报到事项:①领取《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表》等材料,同时递交报到所需证件。
各相关考生:为方便广大考生提前做好推荐免试申请准备工作,我校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预报名系统现已开通,欢迎广大考生积极报名。
招生专业1.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我校各一级学科博士点下的专业均可接收本科直博生。
2.招生专业中,专业代码中第三位为“5”或“6”的专业为专业学位专业,专业名称后标有“非全日制”的专业为非全日制专业。
其中,非全日制各专业仅招收定向就业研究生。
预报名1.凡已取得或预计能取得所在本科毕业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均可报名。
报名系统为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首页中的报名系统(报名系统点此打开)。
2.报名时间:2020年8月28日-9月14日。
3.我校各招生单位将于9月中旬起择优通知考生参加复试。
复试内容和复试录取办法将于9月初在各招生单位网站公布。
其他事项1.我校设有研究生优秀生源奖励基金,对符合奖励条件的推免生进行适当奖励,具体奖励办法以发布的最新文件或通知为准。
2.因教育部编制2021年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及推免生相关文件还未下达,报名系统中所列的专业信息及相关推免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
3.我校研究生在济南、青岛和威海三地招生培养,培养地点以招生单位所在地或招生单位安排为准,请广大考生报名时注意选择。
4.报名期间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8月28日各相关考生:为方便大家提前做好推荐免试申请准备工作,我校2020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预报名系统即将开通,欢迎广大考生积极报名。
一、招生专业1. 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我校各一级学科博士点下的专业均可接收本科直博生。
2. 招生专业中,专业代码中第三位为“5”或“6”的专业为专业学位专业,专业名称后标有“非全日制”的专业为非全日制专业。
111思想政治理论(单)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
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
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
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形势与政策约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40%。
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具有完整、系统、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 具有良好的法学思维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
3.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具有全球意识和世界视野以及一定的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法律职业修养。
二、学科专业研究方向1.法学理论2.法律史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刑法学5.民商法学6.诉讼法学7.经济法学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9.国际法学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要求前两个学期基本修满学分, 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提前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分, 学习成绩优良, 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正刊上发表三篇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 其中一篇发表在CSSCI期刊上(以公开出版或出版清样为准), 并撰写完毕业论文, 经导师评定合格, 学校批准, 可以申请提前一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见课程设置情况表)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其中必修课21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
1.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2)第一外国语3学分(3)专业外语 2学分(4)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10学分(5)前沿讲座 2学分前沿讲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硕士生本人在讨论班上作专题发言, 不少于2次, 主讲者要写出讲稿;二是参加著名学者的学术报告, 不少于10次, 听后要写出学术报告综述, 每篇2千字左右。
前沿讲座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前沿讲座的考核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6)社会实践 1学分各专业硕士生应参加专业实践, 也可以结合专业课题进行实习和调查。
山东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山东大学2013年起不再提供参考书目,请参照2011年。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2年硕士生招生书目661考古综合:《考古学通论》,蔡凤书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考古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栾丰实、方辉编,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历史学基础:不指定参考书目348文博综合:以该专业学位教指委拟定的考试大纲(参见我校招生网页)为准。
840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管理学》(第一版),徐向艺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39文书学:《现代文书学》,韩英主编,青岛出版社2003年版。
874档案管理学:《档案管理学》(修订本),邓绍兴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档案学概论》,冯惠玲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年硕士招生参考书目领先考研可能是最全的考研教材电子书屋621实践英语:《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王治奎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王治奎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汉英翻译基础》,陈宏薇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17专业英语:《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新版),戴炜栋等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国文学简史》,刘炳善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英国文学选读》(1-2册),杨岂深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美国文学名著精选》,钱青主编,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622实践俄语:《大学俄语》(高级部分),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实用俄汉汉俄翻译》,张永全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现代俄语语法教程》(词法、句法),钱晓蕙、袁妮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俄语语法》,周祖礼、陈洁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
1.复试方式
复试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统一组织进行,包含笔试、面试两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各专业着重考察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笔试、面试成绩各100分。
复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2×95%+外语听力成绩(满分5分),复试总成绩满分100分。
2.复试笔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3.复试笔试
参考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4.面试内容
专业综合。
5.排名录取原则
(1)按照招生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分专业按录取成绩排序录取。
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2)录取政策可能会根据报考情况和学校政策进行调整。
如有调整,以复试前发布的最新通知为准。
6.加试
参考初试科目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