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比值控制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843.50 KB
- 文档页数:31
⼯业过程控制考试知识点总结第1章1. 系统动态性能的常⽤单项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那些分别属于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会计算给定值单位阶跃响应下的性能指标。
P8,9,10解: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n 、超调量与最⼤动态偏差A 、静差C 、调节时间T S 、振荡频率w 、振荡周期T 和峰值时间T P 等。
稳定性:衰减⽐,最⼤动态偏差。
准确性:静差,最⼤动态偏差。
快速性:调节时间,振荡频率。
1y 为第⼀个波峰值,y 3为与1y 相邻的同向波峰值,y (∞)为最终稳态值,X 1为设定值。
n=1y :y 3;1100%()y y σ=?∞;A=最⾼峰-设定值;C=⼁X 1-y (∞)⼁;T 为相邻两个同向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
2. 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部分构成,并画出典型过程控制系统⽅框图?解:测量变送器、控制器、执⾏器和被控对象.第2章1. 热电偶的中间温度定律及中间导体定律?什么是热电偶冷端补偿?常⽤补偿⽅法的应⽤场合?补偿导线的作⽤?解:中间温度定律:E AB (t ,t o )=E AB (t ,t n )+E AB (t n ,t o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
接⼊多种导体时亦然。
热电偶冷端补偿:实际应⽤时热电偶冷端温度波动较⼤给测量带来误差,为降低影响,通常⽤补偿导线作为热电偶的连接导线。
补偿导线的作⽤:将热电偶的冷端延长到距热源较远且温度⽐较稳定的地⽅。
常⽤补偿⽅法的应⽤场合:(1)查表法。
只能⽤于临时测温。
(2)仪表零点调整法。
适宜冷端温度稳定的场合。
(3)冰浴法。
⼀般⽤于热电偶的检定。
(4)补偿电桥法。
⼴泛⽤于热电偶变送电路中。
(5)半导体PN结补偿法。
2.常⽤热电偶分度号有那些,每种热电偶主要的优缺点是什么?解:3.什么是基本误差?精度的定义?从经济和实⽤的⾓度选择仪表的精度等级?解:基本误差:基本误差⼜称引⽤误差或相对百分误差,是⼀种简化的相对误差。
第二章思考题及习题2.1 与单回路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些什么特点?答:串级控制方案具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具有许多单回路控制系统所没有的优点。
因此,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一般都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好。
(1)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工作频率;(2)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3)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2.2 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只取决于主对象放大倍数的符号,而与其他环节无关?答: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要根据主环所包括的各个环节的情况来确定。
主环内包括有主控制器、副回路、主对象和主变送器。
控制器正、反作用设置正确的副回路可将它视为一放大倍数为“正”的环节来看待。
这样,只要根据主对象与主变送器放大倍数的符号及整个主环开环放大倍数的符号为“负”的要求。
即Sign{G 01(s )}Sign{G 02’(s )}Sign{G m1(s )}Sign{G c1(s )}=-1就可以确定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实际上主变送器放大倍数符号一般情况下都是“正”的,再考虑副回路视为一放大倍数为“正”的环节,因此主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实际上只取决于主对象放大倍数的符号。
当主对象放大倍数符号为“正”时,主控制器应选“负”作用;反之,当主对象放大倍数符号为“负”时,主控制器应选正作用。
2.3 串级控制系统的一步整定法依据是什么?答:一步整定法的依据是: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一般来说,主变量是工艺的主要操作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它要求比较严格。
而副变量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提高主变量的控制质量,对副变量本身没有很高的要求,允许它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在整定时不必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副环上,只要主变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即可。
此外对于一个具体的串级控制系统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主、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是可以互相匹配的,只要主、副控制器的放大倍数K c1与K c1的乘积等于K s (K s 为主变量呈4:1衰减振荡时的控制器比例放大倍数),系统就能产生4:1衰减过程(下面的分析中可以进一步证明)。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Process Control课程编号:0201508总学时:48 (其中理论课学时:44 实验学时:4)总学分:3先修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理论Ⅰ、检测仪表及检测技术适用专业:自动化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执笔人:张新荣审校人:刘星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分类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按照给定信号分类;按照控制结构分类。
第二节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第三节过程控制系统的质量指标第四节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几个发展时期的时间。
第二章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概述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类型。
第二节解析法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水槽过程、双容水槽过程数学模型机理建模方法;液阻、液容的概念;阶跃响应曲线特点;有时延单容水槽过程、有时延双容水槽过程数学模型;多容过程数学模型。
第三节响应曲线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由对象阶跃响应曲线用作图法及两点法确定对象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变送单元第一节概述变送的基本概念。
各种差压变送器结构、原理、特点。
第三节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组成、工作原理及线性化原理。
第七节微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送器变送器的发展趋势;各种微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送器的结构、原理。
第四章调节单元概述调节器基本概念;PID控制规律;各控制规律的特点;参数改变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 DDZ—Ⅲ型调节器DDZ-Ⅲ型调节器输入部分;PI部分;PD部分;硬手动;软手动电路;输出部分工作原理。
第二节改进型调节器抗积分饱和调节器;微分先行PID调节器;比例微分先行PID调节器。
第三节数字式调节器数字式调节器组成、特点、应用。
第五章执行单元第一节概述执行器的作用;执行器的分类。
第二节电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机构结构、工作原理。
第三节气动执行机构气动执行机构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形式。
第四节气动薄膜调节阀调节阀的工作原理;调节阀的分类;调节阀的选择。
过程控制工程_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随动控制系统的超调量σ是表征控制系统( )的指标。
答案:稳定性2.比值控制系统通常采用乘法器实现,因为除法器方案在回路中引入了非线性。
答案:正确3.大口径控制阀的增益与小口径控制阀增益相比,()。
答案:大口径控制阀增益大4.过程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时动态关系的数学描述,称为()数学模型答案:动态5.按过程时间特性,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可分为连续和()两大类。
答案:离散6.过程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不随时间变化时的数学关系,称为过程的()模型。
答案:静态7.根据过程内在机理,应用物料和能量平衡及有关的化学、物理规律建立过程模型的方法是()答案:机理建模方法8.系统辩识方法建立的模型不具有放大功能,即不能类推到不同型号的放大设备或过程中。
答案:正确9.根据过程输入输出数据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的建模方法称为( )答案:系统辩识方法10.精馏塔中上升蒸汽量越多,轻组分越容易从塔顶馏出,但消耗能量也越大.答案:正确11.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不需要过程对象的数学模型。
答案:错误12.温度变送器的量程由100C变为200C,则变送器的增益()答案:减小13.衰减比是控制系统( )指标.答案:稳定性14.衰减比n=( )表明控制系统的输出呈现等幅振荡,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答案:1:115.机理建模适用范围广,操作条件可进行类比,便于从小试进行扩展和放大处理。
答案:正确16.控制阀常见的流量特性有线性、()、快开特性、抛物线特性等。
答案:对数17.Fail-close控制阀的增益是负的。
答案:错误18.Fail-open 类型的控制阀,其增益是正的。
答案:错误19.泵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液体发热升温,因此,在泵运转后,应及时打开出口阀答案:正确20.改变进口导向叶片的角度,主要是改变进口气流的角度来可以改变离心式压缩机流量答案:正确21.离心式压缩机不一定要设计防喘振控制系统。
摘要OXO反应器是石油化工行业醇类生产装置中的一个工艺单元,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不容易被控制在理想工况。
因此利用先进的DCS控制系统和方案对生产过程的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参量进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结合实际的化工工艺与实际控制的DCS系统介绍课题研究背景,分析了国内外丁辛醇的生产现状,描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
其次介绍了丁辛醇的不同的几种不同生产工艺,并就其中之一的OXO合成工艺进行详细分析。
然后对DCS控制系统的功能以及市场上主要的产品类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且进行选型,并对所选的TDC3000型号的软硬件进行配置。
再基于前文对于OXO反应器工艺的分析,对反应器在控制上的扰动进行分析,设计工艺控制方案,根据工艺控制方案给出详细的控制组态方案。
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并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关键词:羰基合成工艺(OXO),丁辛醇,TDC3000,复杂控制,组态AbstractOXO reactor is one of process unit producing alcohols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Due to complexity of the reactor, it is not easy to control it in the idealized condition.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control the PTLF and other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through advanced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The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combined with actual chemical process and DCS system. Secondly, it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ways of producing butanol and octanol, and analyzes detailedly one of the ways, OXO. Thirdly, i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of DCS and main DCS products in the market and selects the type of DCS, then configures HW and SW of TDC3000 series. Fourthly, based on analysis of OXO reactor process, it analyzes disturb on the control of the reactor, designs the process control solution and designs detailed configur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control solution. Lastly, it concludes the whole paper and lists literature cite.Keywords:OXO, Butanol and octanol, TDC3000, Complex control, Configuration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生产现状 (1)1.3 研究意义 (2)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内容安排 (3)2 丁辛醇及其OXO合成生产工艺 (4)2.1 引言 (4)2.2 丁辛醇性质 (4)2.3 丁辛醇生产工艺方法概述 (5)2.4 OXO工艺流程 (6)2.5 本章小结 (9)3 DCS控制系统以及TDC3000系统 (10)3.1 引言 (10)3.2 DCS控制系统 (10)3.3 TDC3000控制系统 (11)3.4 TDC3000硬件配置 (12)3.5 TDC3000软件配置 (14)3.6 本章小结 (15)4 OXO合成生产工艺控制方案 (16)4.1 引言 (16)4.2 OXO合成生产工艺的扰动分析 (16)4.3 OXO合成生产工艺的控制要求 (17)4.4 OXO合成生产工艺的控制方案确定 (17)4.5 本章小结 (22)5 OXO合成生产工艺DCS控制的实施 (23)5.1 引言 (23)5.2 控制模块 (23)5.3 DCS控制组态 (24)5.4 本章小结 (33)6 总结与展望 (34)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34)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7)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丁辛醇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第一章测试1.前馈控制是过程工业中最常用的控制策略,简单实用且应用广泛。
()A:错B:对答案:A2.工业生产对过程控制的三项基本要求为: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
()A:错B:对答案:B3.调节时间是反映控制系统快速性的一个指标。
()A:对B:错答案:A4.余差是系统的最终稳态偏差,即过渡过程终了时新稳态值与设定值之差。
()A:对B:错答案:A5.过程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测量变送器.控制器和调节器组成。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建立动态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有机理分析法和经验建模法。
()A:错B:对答案:B2.为了简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常把执行机构.控制器和测量变送环节结合起来考虑,看作是一个广义对象。
()A:对B:错答案:B3.控制阀的气关形式就是()A:无信号,阀开B:信号增大,开度减小C:无信号,阀关D:信号增大,开度增大答案:AB4.DDZ-III型仪表的标准信号范围为0~10mADC。
()A:错B:对答案:A5.测量变送环节的滞后,包括T和τ都会引起测量动态误差。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纯比例控制器有一个缺点就是当设定值改变后总是存在一定的余差。
()A:错B:对答案:B2.微分作用常用来抵消比例作用带来的不稳定趋势。
()A:对B:错答案:B3.对于被控变量是温度的系统,控制器一般选用PID特性。
()A:错B:对答案:B4.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有()A:衰减振荡法B:反应曲线法C:临界比例度法D:理论计算整定法答案:ABC5.比例作用是依据偏差大小动作的。
()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串级控制系统主回路是随动控制系统。
()A:对B:错答案:B2.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步骤应为先副环后主环。
()A:对B:错答案:A3.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设定值的类型分别为外给定。
()A:对B:错答案:B4.串级控制系统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之比,T01/T02=3~10为好,主.副回路恰能发挥其优越性,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
过程控制复习重点第1章1 什么定值控制系统?什么随动控制系统?2 过控系统性能指标分为哪几类?各种指标如何定义?3 掌握画流程图的基本方法,了解教学中常用图形符号和标注字符的含义;4 掌握画流程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2章1 什么是过程对象的动态模型?2 掌握教材介绍的单容和多容水槽的机理建模方法;3 一阶惯性加纯延迟环节参数实验法求取的阶跃法和“两点法”公式的应用;4 什么是自平衡过程,什么是无自平衡能力过程?5 了解一阶惯性加纯延迟、二阶、无自衡过程的典型传递函数,说明其参数大小与动态特性有何关系?第3章1 简单控制系统的构成和传递函数描述;2 过程特性(包括干扰通道特性和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熟悉简单控制系统控制参数选择的一般性原则;3 单回路负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Y(S)/R(S) Y(S)/F(S)]及余差的求取;4 调节阀理想流量特性分为哪几类?定义是什么?5 什么是调节阀的工作流量特性?6 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什么是流通能力?什么是可调比?7 控制器控制规律的选择原则,掌握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
第4章1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对控制品质有何影响?对阶跃输入的响应是怎样的?2 比例带、积分时间、微分时间与控制作用强弱的关系如何?3 什么是积分饱和?有哪些避免的方法?4 常见PID参数整定(稳定边界法/衰减曲线法)的整定方法的基本过程。
第5章1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副回路设计的原则和应用;2 绘制串级系统的框图和流程图,分析工作过程,选择调节器正反作用和阀开闭方式。
第6章1 比值控制系统的结构流程图和框图,不同结构的控制特点(单闭环/双闭环);2 比值系数的计算方法(有/无开方器),乘法器输入电流与比值系数的关系;3 了解比值控制系统的动态补偿方法;4 均匀控制的特点,控制规律选择的原则;5 分程控制系统的类型、作用、结构流程图和框图,选择调节器正反作用和阀开闭方式,了解直线/对数阀分程点的计算方法;6 选择控制系统的种类、作用,流程图/框图形式,用高选器/低选器的选择的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ProcessContro1System)学时数:4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课外学时:学分数:2.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和过程检测与控制仪表等知识的基础上,用工程处理的方法去解决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研究方面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单回路控制系统特点、适用场合及分析设计方法:(二)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的特点、适用场合及分析设计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掌握对各典型单元操作静、动态特性的分析方法,和与之相匹配的典型控制方案的设计,了解其发展动态。
本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2.5学分,设置在第七学期。
其中相关实验安排在综合实验中。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单回路控制系统(10学时)一、基本内容本章是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基础。
主要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调节参数整定以及控制系统的投运等内容。
二、基本要求1、了解过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概要;2、了解和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了解和掌握测量变送器选型;4、了解和掌握执行器(调节阀)选型;5、了解和掌握控制器(调节器)控制规律选取;6、了解和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和系统投运方法。
第二章复杂过程控制系统(16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为提高控制品质或满足特殊操作要求的过程控制系统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包括串级控制、比值控制、均匀控制、前馈控制、分程控制、选择性、阀位控制和推断控制等系统结构及分析。
二、基本要求1、了解和掌握串级控制系统;2、了解和掌握比值控制系统;3、了解和掌握均匀控制系统;4、了解和掌握前馈控制系统;5、了解和掌握分程控制系统;6、了解和掌握选择性控制系统;7、了解和掌握阀位控制方案;8、了解和掌握推断控制系统。
第三章流体传送设备的控制(2学时)一、基本内容流体传送设备(泵及压缩机)及其运行特点,控制方案及特殊控制方案。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1什么是对象特性为什么要研究对象特性答:研究对象特性是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为了能使控制系统能安全投运并进行必要的调试;优化操作。
2什么是对象的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与动态数学模型有什么区别答:对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就叫数学模型。
静态:在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达到平稳状态下的情况。
动态:输出变量和状态变量在输入变量影响下的变化情况。
3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什么意义答:1,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2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调节器参数的确定;3制定工业过程操作优化方案;4新型控制方案及控制策略的确定;5计算机仿真与过程培训系统;6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4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种方法答: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
机理建模: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方法,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经过合理的分析简化而建立起描述系统各物理量动静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实验建模步骤:1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信号;2测试;3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5反应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什么物理意义他们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答:K—放大系数。
对象从新稳定后的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
T—时间参数。
时间参数表示对象受到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的变化快慢。
桃—停滞时间。
输入发生变化到输出发生变化之间的时间间隔。
6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单项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过渡过程的最大动态偏差: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被控参数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值A;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y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的百分数;残余偏差C: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Y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