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 格式:docx
- 大小:13.65 KB
- 文档页数:3
科研实验流程明细及注意事项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 确定研究目的和假设
- 设计实验方案和流程
- 确定实验材料和设备
- 准备实验室安全措施
- 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和整洁
2. 实验执行步骤
1. 根据实验方案,按照流程进行实验
2. 严格控制实验中的变量,并记录数据
3.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定
4. 如果需要,进行样本处理和实验材料的制备
5. 按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观察、测量和分析的数据3.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1. 根据实验设计,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正确解读实验结果,结合之前的假设进行推论
3. 对实验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如图表和图像
4. 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局限性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4. 实验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 注意实验材料的保存和处理方式
- 定期校准和维护实验设备
- 确保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 进行实验之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以上是科研实验流程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研究的步骤与程序科学研究的一般实验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研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一、科学研究的实验步骤有:1、提出问题:(1)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2)表述这些问题;(3)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1)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2)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1)拟定计划;(2)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3)选出控制变量;(4)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1)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2)记录现象、数据;(3)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1)描述现象;(2)处理数据;(3)分析得出结沦。
6、表达和交流:(1)撰写研究报告;(2)交流研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二、研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列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照组。
从理论上说,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是相等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
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
三、研究实验设计的思路:操纵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捕获反应变量(1)实验变量(自变量):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例如:温度(60℃、沸水、冰块)等。
(2)反应变量(因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
例如:淀粉遇碘后的变蓝现象。
(3)无关变量: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
例如:试管的洁净程度、实验的时间长短等。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科研选题科研选题就是所谓的提出问题,凡是在医学发展中需要解决或者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被选为科研的课题。
科研的选题来源丰富,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善于发现问题,选题可以来源于实际工作、文献阅读、原有课题和招标指南.在日常工作,教学,学术活动或者偶然的一个机遇都可能从中提出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选择课题优点是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研究者一般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局限性是研究的起点往往不够高;在文献阅读中选题是课题的来源之一,通过文献中“机理不甚清楚”或者“有待进一步研究”等提示来寻找学科领域中的空白,也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而获得启发,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论点;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科研工作没有止境,人类对于真理的认识就是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当某一科研问题解决了就会有新的、更深入的问题的提出,在原有课题基础上发现选题是选题的又一种形式,如果原有课题的价值大,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课题如果可以很好的解决,那么将会对该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还有一种选题的形式是在招标范围中选题,这些课题往往是前沿科研项目或者是国内外科技领域的攻关课题,一般个人或基层科研单位不具备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二、科研设计科研设计是为完成科研课题而制定的总体计划,主要任务是围绕验证假设安排实验内容,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1、专业设计专业设计是指未完成课题的专业思路、技术路线和具体的方法,它决定着科研的水平;专业设计包括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研究效应。
研究因素就是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或者影响其发展过程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职业等,或者是认为施加的并使之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作用效应的因素,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因素.研究对象就是接受研究因素或者研究因素指向的客体在医学研究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动物,人,细胞,组织,微生物等。
研究效应就是研究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后呈现的反应,或在研究因素存在下研究对象受到的影响,其表现形式是指标。
科学研究一般程序的四个阶段
科学研究一般程序包括四个阶段:问题提出、假设建立、实验设计和结果解释。
首先,研究者需要明确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其次,建立假设通过猜测和推理,构思实验方案以验证假设的可行性。
第三,实验设计是实现某种结果所必需的步骤。
其目的是确定实验材料、工具和方法,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最后,对结果进行解释,包括对实验或观察结果的可解释性、对实验数据的检查和分析,以及有必要的时候进行其他实验的计划。
这些阶段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最基本和最必要的步骤,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一个合理的研究对象,建立合理的研究模型,并从中获得合理的研究结论。
第一章科学研究及一般程序第一节科学研究的概念一.科学研究的概念1.科学科学的概念很难定义,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
韦氏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对科学所下的定义是:从观察、研究、实验中所导出来的一门有系统的知识。
科学的广义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完善自我。
2.研究对象科学研究的对象从广义上讲,是指客观世界(指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
本书涉及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指某一具体学科的科学问题。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科学大致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3.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科学认识的一种活动,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现象由不知到知之较少,再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进而逐步深化进入到事物内部发现其本质规律的认识过程。
具体来说,科学研究是整理、修正、创造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工作。
4.科学分类就自然科学分类而言,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1) 基础科学: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地学和数学六个学科。
(2) 技术科学:按生产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某些共同问题划分,如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
(3) 应用科学:按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解决的应用问题划分,如水利工程学、医学等。
二.科学研究的特点1.科研的继承性科研的继承性是指科研是传承、连续、终身学习的不断认识过程,是科研工作者一代一代进行探索、不断发现真理并累积科学知识的过程。
2.科研的创新性科研的创新性是指科研工作者具有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强烈兴趣,这种求是的理念是人们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内在动力源泉。
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三.科研方法及意义1.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科学理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医学科学研究的一般研究程序可归纳为5个步骤,分别为科研选题、科研设计、科研实施、科研分析和科研总结。
下面我将从以上的五个步骤对科学研究进行阐述。
科研选题科研选题的主要任务是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假设。
对于研究者来说选题的一个问题是其来源。
通常我们的选题可以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文献中没有研究透的问题,以及在原有课题上可以进一步研究等。
选题过程我们可以运用一些选题技巧,如类比移植、纵横思考、逆向思考、辩证思维和结合特色。
当我已经选出个课题后,就要对其进行检验是否符合选题遵循的原则。
科学选题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需要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要求选题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主要包括:○1研究者的知识结构;○2研究者的科学素质;○3研究者的人格个性特征。
客观条件主要包括:○1研究对象;○2文献资料;○3设备条件;○4课题工作基础;○5经费与人力投入情况。
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科研选题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和价值所在。
医学科研选题创新性指前人没有研究的课题或补充前人的不足。
科学选题的科学性要求选题应根据现代科学基本原理、个人经验体会、前人认识的科学总结确定,必须细致、严谨、反复推敲,选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业内已经证明是正确的已有的科学原理、法则。
需要性原则其实就是有用性,既我们研究出的东西要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
通常选题,多为选题立项,创新性不够,对一个内容进行多次重复性研究,立项依据不足等诸多问题。
科研设计科研课题确定以后,能否取得满意的科研成果及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设计。
科研设计就是制定课题研究的技术方案和计划实施方案,它是整个研究工作的蓝图,集中体现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设想,构思。
要想使科研设计达到直观,明晰,可供操作,便于实施,必须明确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任何一项研究总要包括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研究效应三个基本要素。
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医学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可归纳为5个步骤:①科研选题,其主要任务是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②科研设计,主要任务是围绕验证假设安排试验内容,③科研实施,从事调查或实验工作,搜集论证假设的证据,④科研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实验或调查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数据处理,揭示资料数据特征,⑤科研总结,通过整合资料统计结论,综合现象特征和专业知识,再经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过程,使假说和数据资料按照逻辑规律结合起来,完成具体论证过程,使原假设成为结论,并进一步产生新的研究假设。
科研选题及其注意事项:首先要遵循科研选题的四大原则:①可行性原则,要求选题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是否具备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主要包括:1,研究者的知识结构。
2,研究者的科学素质。
3,研究者的个人性格特征。
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对象、文献资料、设备条件、课题工作基础和经费与人力投入状况。
②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也是科研选题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和价值所在。
科研选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前人没有研究的课题。
2,补充前人的不足。
③科学性原则,选题要科学合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已经证明是正确的已有的科学原理法则。
④需要性原则,选题应该根据社会需要性来确定。
科研选题来源及优缺点:一,实际工作中选题:包括日常生活、教学活动、学术活动和偶然机遇。
在实际工作中选题的优点是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
局限性是研究的起点往往不够高。
二,文献阅读中选题:寻找学科领域的空白点,通过文献启发选题以及在文献矛盾中选题。
文献阅读中选题的优点是选题来源丰富,选题起点较高,局限性是研究者往往因没有相关的实践经历,不及实际工作中选题的可行性、针对性强。
三,原有课题基础上选题,其优点是可行性和科学性强,有利于快出成果,局限性是成果价值大小受原有课题方向、性质与研究基础制约。
四,招标范围中选题,其优点是指导意义很强,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方向和时间规定,但这类选题来源的局限性是,这些课题往往是基础或临床前沿科研目标,或国内外高科技领域的攻关课题,一些基层科研单位、个人不具备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科研选题的基本程序:①萌芽阶段(初始意念或提出问题)。
②文献复习(将初始意念系统化、深刻化、完善化,变成完整的理论认识,形成假说)。
③形成假设。
科研选题技巧:一、类比移植选题,类比移植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认识为之事物通常使用类比法,把陌生事物和熟悉事物相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相比。
类比移植方法在科研选题中具有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纵横思考选题,任何事物都有层次性,纵横思考选题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层次。
其表现为不盲目随从,审时度势。
独辟蹊径。
三、逆向思考选题,逆向思考是指对问题的反向提问,建立对立思考,是一种借鉴别人的选题来确定自己的科研选题的技巧。
四、辩证思维选题,辩证思维的使用有助于找到突破课题的新途径,把认识推到新的境界。
五、结合特色选题、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根据地区特点、结合单位与个人特长确定科研工作主攻方向,在可行性上具有优势,并且可以填补地方空白,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理论意义。
六、
科研选题定位,选题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起点定位,起点即课题启动的突破口。
②方向定位,方向即选题的主攻方向,方向定位与个人专长关系极大,一旦选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③深度定位,深度即选题完成时应达成的理想程度,应该有系统周密的筹划。
④性质定位,也指选题的性质分类或简称定性。
⑤方法定位,即确定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课题。
⑥目标定位,即确定选题的最终目标,也包括阶段性目标。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即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研究效应。
一、研究因素:研究因素是研究对象自身具有的或者是影响其发生发展过程的因素,或者是人为施加于研究对象并使之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作用效应的因素。
研究因素通常包括因素的确定、因素的强度以及因素的标准化。
1.因素的确定,研究因素依据研究目的而确定,其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研究过程和最终结果,因此,研究因素的实质内容必须清楚。
2.因素的强度,强度亦指水平,是指施加的研究因素的强弱、大小、高低、轻重等。
研究因素使用的强度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
研究因素及其水平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它们的组合包括:①单因素单水平,实验简单易行,条件易于控制,使用比较广泛,但效率较低。
②单因素多水平,实验条件较易控制,使用广泛,效率较高。
③多因素单水平,实验较易控制,使用广泛,效率较高。
④多因素多水平,实验条件较难控制,使用广泛,效率高。
3.因素的标准化,研究因素施加于研究对象,其成分、形式、施加强度、时间、方法、途径、环境条件和施加人员等必须固定,称之为研究因素的标准化,研究因素是否标准化,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较大。
二、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接受研究因素或研究因素指向的客体。
1.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反应性和稳定性。
2.对象的同质性,所选择研究对象的种属、生物学特性及其他条件均衡一致,即为同质性。
3.对象的依从性,依从性是指研究对象接受研究因素的合作程度。
4.对象选择技巧,选择有典型代表性、较少干扰因素、轻易获取的对象作为自己的科研对象,同时还要注意易操作性。
三、研究效应,研究效应是研究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后呈现的反应。
或在研究因素存在下研究对象受到的影响。
1.指标的选择,指标选择是科研设计中一个重要问题,可反应研究水平的高低,一般分为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
2.指标选择的要求:①关联性,即指标与研究目的之间具有本质联系,能够确切反应研究因素的效应。
②客观性,即通过仪器记录下来的数据资料。
③灵敏度,指标能够反映的最小数量级。
④精确度,包括精密度和准确度。
3.指标的标准化,指标的标准化是指指标的采集方法、部位、时间、保存、运输、测定方法和测定条件等方面的固定化。
4.指标的先进性,指标的先进性是指要选择高精尖的指标。
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对照原则,对照是随机选取一组或几组同质的研究对象,分别接受与实验组不同的处理,以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说明研究因素的效应大小。
常用的对照有以下几种形式;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研究因素。
2.实验对照,不施加研究因素,其他操作和条件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3.自身对照,同一个体在实验前后不同时间或身体对称部位接受不同的研究因素,一个为对照,一个为实验,比较差异。
4.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立对照组,实验组之间互相为对照。
5.标准对照,以某种规定的数值或药物为参照标准,比较实验组与参照标准间的差异。
6.历史对照,以前人或本人过去的资料为对照。
二、随机化原则:随机化是指将研究的样本由总体中任意抽取,使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进入对照组和实验组。
三、重复原则:重复是指按照科研设计确定的研究对象的例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重复是消除非研究因素影响的重要手段。
四、盲法原则: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不知道研究对象和研究因素如何分配,称为盲法。
盲法分为三类,即单盲、双盲和三盲。
科研设计的实施方法:一、观察法,科学的观察必须根据现象主动思维,并赋予其科学意义。
二、调查法,通过调查,客观描述总体的现状。
三、实验法,实验法是在实验条件下对事物现象进行考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