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知识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722.00 KB
- 文档页数:23
硫化氢防护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毒、可燃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臭鸡蛋气味。
2. 硫化氢主要通过降解有机物、细菌的生物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常见于沼气、油田、污水处理等场所。
3. 硫化氢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影响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甚至导致窒息和死亡。
4. 硫化氢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理三个方面。
5. 预防措施包括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防止硫化氢泄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6. 硫化氢的浓度应该定期检测监测,通常使用可燃性气体检测仪或者硫化氢检测仪进行监测。
7. 在发生硫化氢泄漏或者暴露的紧急情况下,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并向工作人员发出紧急警报。
8. 在进行硫化氢作业时,应注意遵守作业规程,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9. 培训和教育是硫化氢防护的基础,所有从事相关作业的人员都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了解硫化氢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10. 硫化氢防护还需要根据具体工作场所和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确保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适应实际情况。
硫化氢相关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化氢的化学性质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他物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化氢的产生途径自然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环境的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硫化氢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硫化氢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场所的通风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急处理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硫化氢的物理性质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强烈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
其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密度为119。
硫化氢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易溶于水,在20℃时,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26 体积的硫化氢。
同时,硫化氢也是一种易燃气体。
111 硫化氢的颜色硫化氢在纯净状态下是无色的。
然而,在实际环境中,由于可能与其他物质混合或存在杂质,其颜色可能会有所变化。
硫化氢知识点总结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引起中毒和爆炸,因此被称为“鬼气”。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硫化氢,因此理解硫化氢的性质和安全知识非常重要。
一、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硫化氢分子式为H2S,为无色、有臭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生成弱酸。
硫化氢在空气中极易燃,遇到氧气即可自燃。
在高温下,硫化氢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硫化氢还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沉淀。
二、硫化氢的来源硫化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常常与火山喷发和腐烂有机物质有关。
在工业上,硫化氢是酸气型污染物之一,常常沿火炉和烟囱排放。
三、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体和动物有很大的危害。
其致害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中毒硫化氢中毒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作用而导致,当接触到硫化氢浓度较高或暴露时间过久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状。
严重时,可造成昏迷、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2. 爆炸和火灾硫化氢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气,触发火源轻易导致爆炸和火灾,同时还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加重危害。
3. 腐蚀硫化氢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金属、塑料等材料都有一定的侵蚀作用,长期存在时,会对环境、设备和结构造成破坏。
四、硫化氢的安全知识为了避免硫化氢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与硫化氢有关的一些安全知识:1.防护措施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必须佩戴防毒面罩和化学防护服等防护设备。
工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了解硫化氢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2.通风通风是防止硫化氢中毒的有效手段,通过排除空气中的硫化氢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工作场所必须有严格的通风设施和应急通风措施。
3.监测使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必须安装硫化氢监测仪,对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进行时时监测。
发现浓度超标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应急处理一旦发现硫化氢泄漏,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应先进行人员疏散和安全隔离,关闭泄露口和通风设备,采取掩埋、散布碱性物质等化学方法进行消除。
硫化氢专项安全知识培训一、H2S的来源及分布1、 H2S的来源硫化氢通常出现在炼油厂、化工厂、脱硫厂、油/气/水井或下水道、沼泽地以及其它存在腐烂有机物的地方。
硫化氢主要来源于:(1)原始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
(2)在炼油化工过程中,硫化氢一般是以杂质形式存在于原料中或以反应产物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中。
(3)硫化氢也可能来自辅助作业或检维修过程,例如用酸清洗含有FeS的容器,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硫化氢;或将酸排入含硫废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氢。
(4)水池管道中长期注入含氧水(如海水、含盐水、地下水),在注入过程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导致水池中的溶液“酸化”而产生硫化氢。
二、H2S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作业中的分布1、油气集输、油气储存分布区域①单井进站的高压区;②油气取样区;③排污放空区;④油水罐区。
2、天然气净化厂分布区域①脱硫区;②再生区;③硫回收区;④排污放空区。
3、油田注水(水处理、回注站)分布区域①油气取样区;②排污放空区;③油水罐区。
三、H2S的危害1、H2S的物化性质H2S为无色气体,在低浓度时具有臭鸡蛋气味,在高浓度时由于嗅觉迅速麻痹而无法闻到臭鸡蛋气味。
分子量34.08,比空气重,密度是空气的1.19倍。
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硫化氢职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度危害(II级)。
2、侵入途径接触H2S的主要途径是吸入,H2S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少。
误服含硫盐类与胃酸作用后产生H2S 可经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3、毒理学简介H2S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
H2S在体内大部分经氧化代谢形成硫代硫酸盐和硫酸盐,少部分经甲基化代谢而形成毒性较低的甲硫醇和甲硫醚,这些代谢产物可在24小时内随尿排出,部分随粪排出;极少部分H2S经肺呼出,在体内无蓄积。
提纲一、硫化氢的危害与安全防护二、高含硫化氢气井的健康、安全与环保(一)、硫化氢的危害与安全防护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空气中含硫化氢的浓度为1PPM时,人们可以明显地闻到臭鸡蛋味。
由于硫化氢气体直接刺激鼻子的嗅觉神经,只需几秒钟即可杀伤嗅觉神经,使人失去嗅觉。
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达100PpM以上时人与其接触4 小时后将导致死亡。
浓度大于600PpM时,接触不到2分钟,即导致死亡。
硫化氢的物理特性和对人的生理反应化学分子式:H2S通常物理状态:无色气体,分子量34.084,比空气略重,相对密度为1.189,自燃温度:2604C, 沸点:-60.2C,熔点:-82.90可爆范围:空气中蒸汽体积百分比4.3%〜46%溶解度:溶于水和油,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
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兰色,生成二氧化硫。
气味和警示特性:硫化氢有极其难闻的臭鸡蛋味,低浓度时容易辨别出。
但由于容易很快造成嗅觉疲劳和麻痹,气味不能用作警示措施。
硫化氢对人的生理反应1、硫化氢的侵入表现为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少,其毒作用的主要靶器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对毒作用最敏感的组织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
接触高浓度(1000mg/m3以上)硫化氢后数秒或数十秒钟内突然昏迷、抽搐,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电击样”死亡。
2、因硫化氢比空气重,所以能在低洼地区聚集,在低浓度下,通过硫化氢的气味特性能检测到它的存在,但不能依靠气味来警示危险浓度,因为处于高浓度[超过150mg,m3]的硫化氢环境中,人会由于嗅觉神经受到麻痹而快速失去嗅觉,过多暴露于硫化氢中能毒害呼吸系统的细胞,导致死亡。
如血液中存在酒精能加剧硫化氢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15mg/m3〜75mg/m3]时,硫化氢也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
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急性硫化氢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短期内接触大量硫化氢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眼结膜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