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唤醒幼儿的探究兴趣——以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纸板顶顶乐一、活动目标:1. 了解纸板的特性和玩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纸板若干,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材料。
2. 宽敞的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纸板,引导幼儿观察纸板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制作环节:教师演示如何制作纸板顶顶,步骤包括剪裁、拼接、装饰等。
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纸板顶顶。
3.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纸板顶顶游戏,如顶顶乐、纸板接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纸板的魅力。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幼儿的制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的创意和努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纸板创作,共同制作纸板顶顶,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纸板顶顶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营造创意氛围。
3. 科学探索: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纸板的更多玩法,如纸板搭建、纸板电路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包含纸板、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材料。
2. 探索阶段: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板的特点,讨论如何制作纸板顶顶。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包括剪裁、拼接、装饰等步骤。
3. 创作阶段:教师鼓励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纸板顶顶。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 展示阶段: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游戏阶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纸板顶顶游戏,如顶顶乐、纸板接力等。
在游戏中,幼儿充分体验纸板的魅力,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安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
2. 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引导幼儿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 在游戏环节,确保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中班游戏活动教案《纸板顶顶乐》幼儿中班游戏活动教案《纸板顶顶乐》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2.激发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纸板顶顶乐游戏道具准备:平衡纸板、小球。
2.教师可以在纸板上贴上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目标点。
教学步骤:引导活动:1.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2.向幼儿介绍游戏道具和目标点,并解释游戏的目标是将小球打进目标点。
活动一:平衡训练1.让幼儿跟随教师的示范,将平衡纸板放在手掌上并试着平衡。
2.逐步增加难度,教师可以要求幼儿试着在手指上平衡、在头上平衡等。
3.让幼儿自由探索平衡纸板的不同玩法,如用手指掰动纸板、用脚控制纸板等。
活动二:顶球游戏1.将目标点放置在教室或操场的不同位置。
2.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人持平衡纸板,其他人负责顶球。
3.教师示范并指导幼儿,使用平衡纸板将小球顶进目标点。
4.比赛结束后,队员们可以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活动三:创造新玩法1.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尝试使用平衡纸板创造新的玩法和挑战。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例如用纸板搭建简单的障碍物,或在纸板上绘制不同形状的目标点等。
3.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创造的新玩法,并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总结:1.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的规则和目标。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困难,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
3.提醒幼儿游戏结束后,要将游戏道具归位整理。
拓展活动:1.可以尝试更复杂的平衡动作,如用平衡纸板行走等。
2.可以在目标点上贴上不同数字,幼儿在顶球的同时,尝试将球顶进数字顺序的目标点中。
3.鼓励幼儿设计自己的目标点形状和布局,创建属于自己的纸板顶顶乐游戏关卡。
幼儿中班游戏活动教案《纸板顶顶乐》精选5篇(二)教案名称:幼儿中班游戏活动教案《老鹰捉麻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集体参与游戏的意识和乐趣。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纸板顶顶乐》一、教学内容《纸板顶顶乐》这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物理现象》第三节《力和运动》。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探索力作用效果,感知纸板发生形变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力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作用效果,感知纸板形变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板、小球、积木、图卡等。
学具:每组一张纸板、若干小球、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参与“纸板顶顶乐”游戏,引发幼儿兴趣。
(2)出示纸板,提问:“你们觉得这个纸板会发生什变化?”2. 例题讲解(1)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用小球顶纸板,观察纸板变化。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纸板会发生形变?(3)讲解力概念,引导幼儿感知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纸板形变现象。
(2)讨论:在不同位置顶纸板,纸板形变程度一样?(3)引导幼儿用积木搭建不同形状支撑物,观察纸板形变情况。
(1)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纸板顶顶乐2. 板书内容:(1)力概念(2)力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形状(3)实验观察:纸板形变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不同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力作用效果。
(2)用图画或文字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力作用效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力作用效果,如:摩擦力、重力等。
(2)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纸板,比较它们硬度、弹性等性质。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纸板顶顶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纸板游戏》,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纸板特性,探索纸板搭建方法,进行纸板顶顶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板的特性,知道纸板可以用来搭建游戏。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纸板搭建方法的创新与运用。
重点:认识纸板特性,掌握纸板搭建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板、剪刀、胶带、画笔、范例作品。
学具:每人一份纸板、剪刀、胶带、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用纸板搭建的房屋、桥梁等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纸板的特性。
2. 讲解纸板特性(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纸板的轻便、易折、易剪等特性。
3. 顶顶乐游戏(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纸板搭建一个简单的顶顶乐游戏装置。
(2)幼儿分组进行纸板搭建,教师巡回指导。
(3)开展顶顶乐游戏,让幼儿体验搭建成功的喜悦。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分析搭建技巧和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尝试自己搭建一个纸板作品。
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搭建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纸板特性:轻便、易折、易剪。
2. 纸板搭建方法:重叠、交错、粘合。
3. 顶顶乐游戏规则:用纸板搭建一个稳固的装置,让另一名幼儿用头顶住,保持平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板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纸板搭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搭建过程中,部分幼儿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及时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更多纸板搭建方法,如利用剪刀、胶带等辅助工具。
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纸板游戏,提高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纸板顶顶乐一、活动目标:1. 了解纸板的不同形状和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2.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纸板若干,不同形状、颜色、大小;2. 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工具;3. 音乐、诗歌等教学资源。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纸板的不同形状,引导幼儿说出纸板的名称,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创意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纸板顶顶,让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纸板顶顶,互相欣赏、学习。
4.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纸板顶顶乐”游戏。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纸板顶顶。
音乐响起时,幼儿要用手撑起纸板顶顶,不让它掉下来。
音乐停止时,幼儿需尽快坐到纸板顶顶上。
哪个小组完成的次数最多,即为获胜者。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废旧纸板,制作出不同的纸板顶顶,进行家庭比赛。
2. 环境创设:利用纸板顶顶作品,装饰班级环境,提高幼儿的成就感。
3. 教学活动:开展纸板画、纸板搭建等相关教学活动,让幼儿充分发挥创意,运用纸板进行艺术创作和建筑搭建。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的安全;2. 关注每个幼儿的制作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鼓励;3. 游戏环节要注意调整音乐节奏,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既能充分活动,又能保证安全。
六、教学内容1. 纸板的基本属性:介绍纸板的颜色、质地、厚度等基本属性,让幼儿认识和感知纸板的特点。
2. 纸板的创意运用:通过实例展示,让幼儿了解纸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纸板箱、纸板玩具等。
3. 纸板顶顶的设计:引导幼儿设计自己的纸板顶顶,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纸板的不同形状、颜色和质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实践法:让幼儿动手制作纸板顶顶,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纸板顶顶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纸板》,详细内容包括纸板的特性、纸板的游戏——纸板顶顶乐以及相关的环保教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板的质地、颜色和形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纸板游戏,培养幼儿的平衡感和空间感,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纸板顶顶乐游戏的平衡控制。
重点:纸板的特性认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板、彩色笔、剪刀、胶带、绳子。
学具:每组一张纸板、彩色笔、剪刀、胶带、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纸板,引导幼儿观察纸板的颜色、形状和质地。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纸板,讨论纸板的用途。
2. 纸板特性讲解(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纸板的特性,如轻便、易折叠、可塑性高等。
通过实例展示纸板的折叠、剪裁和拼接,让幼儿直观感受纸板的特性。
3. 纸板顶顶乐游戏(10分钟)教师演示纸板顶顶乐游戏,讲解游戏规则。
分组进行游戏,每组幼儿用纸板顶在头上,尝试保持平衡,完成指定动作。
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如何用纸板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
分步骤演示制作过程,让幼儿跟随操作。
5.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幼儿根据例题,动手制作一个立体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邀请各组幼儿展示制作的立体图形,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点评幼儿作品,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纸板的特性轻便、易折叠、可塑性高2. 纸板顶顶乐游戏游戏规则团队合作3. 纸板制作立体图形例题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板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纸板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纸板顶顶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纸板顶顶乐》,主要涉及第3章“有趣的纸板”,第2节“纸板顶顶乐”。
内容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纸板进行创意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板的特性,知道纸板可以制作成不同形状的物品。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利用纸板制作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创意游戏。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纸板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板、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2. 学具:每组一张大纸板,若干小纸板,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纸板搭建一个小房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房子的形状、结构,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如何用纸板制作一个简单的帽子,引导幼儿观察纸板的形状,思考如何折叠、剪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利用纸板制作一个创意作品。
4. 小组展示与分享(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纸板的形状,标注制作步骤。
2. 列出活动目标、难点、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纸板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答案:略。
2.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了解他们在创意制作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纸板还可以制作哪些物品,鼓励他们在家里尝试制作。
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等,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作更多有趣的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顶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简介本文旨在分享一种适用于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活动教学设计,即纸板顶顶乐。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学习到重力、平衡、重量等基本物理概念,并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后文也将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案,供教师们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1.掌握物理概念:“重力”、“平衡”、“重量”、“稳定性”等;2.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提升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在准备教学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厚纸板10张•剪刀2把•胶水•绳子•木棍10根•多彩小球(如乒乓球)30个教学过程1. 实践操作1.1 首先,将纸板剪成10cm x 10cm的小正方形,每张纸板剪出4个小正方形。
1.2 分发纸板和胶水,让幼儿们按照下图所示,将小正方形拼成一个4级金字塔。
image图1:步骤1.21.3 接下来,通过在纸板之间用胶水粘贴两根木棒,搭建成如下图所示的平衡架子。
image图2:平衡架子1.4 分发30个彩色小球,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胶水和绳子将小球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装饰好后放在平衡架子上。
2. 学习物理知识2.1 提问在完成活动后,可以对幼儿进行以下提问:1.为什么平衡架子上能放得起彩色球?2.什么是重力?3.彩色球所承受的力是什么?4.平衡条件是什么?2.2 提供反思材料当幼儿回答问题后,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反思材料,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纸板拼起来后不够稳定解决方案:增加几根木棍,加固纸板结构,提高整个平衡架子的稳定性。
问题2:幼儿在装饰小球时有些逐渐失去耐心解决方案:提醒幼儿们装饰好后及时放回平衡架子上,不统一的好的习惯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问题3:幼儿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有差异解决方案:分别向幼儿们提供不同的补充材料,按照学生的进展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板顶顶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学》,详细内容为“纸板顶顶乐”,通过探索纸板的支撑力和稳定性,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力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纸板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板的支撑力和稳定性的探索。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理解力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板、小球、积木、尺子、图钉、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张纸板、小球、积木、尺子、图钉、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用纸板顶起小球,观察纸板的弯曲程度。
(2)提问:为什么纸板会弯曲?怎样才能让纸板不弯曲?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纸板的支撑力和稳定性,引导幼儿观察纸板在不同形状下的支撑力。
(2)演示如何用纸板和积木搭建稳定的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纸板顶小球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能让纸板更稳定。
(2)小组合作,用纸板和积木搭建最高的建筑。
(1)邀请幼儿分享搭建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纸板的支撑力和稳定性2. 搭建方法:(1)三角形结构(2)四边形结构(3)多边形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纸板和积木搭建一个稳定的建筑。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利用了力学原理。
2. 答案:(1)搭建稳定的建筑,要求形状规则,底部稳固。
(2)生活中的例子:桥、塔、房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了纸板的支撑力和稳定性,但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为什么桥是拱形的?(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探索更多有趣的力学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8B07/2018◆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 王美红在生活中唤醒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教育阶段是孩子重要的教育阶段,其对幼儿的学习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鲜明的年龄特点,一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存在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采用良好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对他们学习素养的培养。
在幼儿园中班科学《纸板顶起来》的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唤醒幼儿的探究兴趣,从而实现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唤醒幼儿探究兴趣的注意内容(一)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合理安排内容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的探究中,为了保证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切实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结合幼儿的实际能力进行切实计划。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学习中还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严格把握幼儿的这个年龄特点,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把握平衡的原则,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不能使内容的设置超过幼儿的理解能力,要不然不仅不能有效实现对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还可能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教学活动预期的效果。
(二)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做好探究引导幼儿教育整个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幼儿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并不能自主独立地完成一项任务。
因此,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的探究中,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做好对幼儿的探究引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要想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能力的锻炼以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具有系统合理的引导,进而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兴趣的培养,避免他们由于思维的过于发散以及注意力的不集中而导致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活动中。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唤醒幼儿探究兴趣的应用(一)注重幼儿的实践体验,让他们感知探究兴趣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的探究中,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对象,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实践体验,让他们感知探究兴趣。
教师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活动实践空间和环境。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各种形状和各种类型的纸板,然后鼓励幼儿使用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来进行纸板游戏的实践,让他们把纸板顶起来,教师如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时候幼儿就会出现各种各样顶板的方式,有的会用脑袋来顶纸板,还有的会用手指将纸板顶起来,有的还会用其膝盖将纸板顶起来等等。
这样幼儿通过使用自身不同部位来进行纸板顶起的实践体验,就会获取不同的体验感受。
与此同时,一些幼儿就会发现用分开的手指顶纸板就会比合起来的手指顶纸板稳得多、手面顶纸板比手背顶纸板也要稳等,然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不同的尝试和体验,用膝盖或者用屁股等,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顶纸板比赛活动,让幼儿用同一种姿势进行顶纸板,看谁的稳定性比较好。
幼儿在比赛中就会尽力寻找保持平衡的方法,从而有效促进了他们探索兴趣的培养,同时在比赛中,幼儿还会不自觉地提出一些保持平衡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总结,进而在其后和大家进行讨论,并对方法结果进行统一分析,之后鼓励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尝试,从而实现对他们探索兴趣的保护。
(二)做好实践活动的引导,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的探究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要负责对实践活动的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引导、实践活动的管理以及实践活动的评价等,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这也是幼儿实践活动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纸板顶起来》探究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了促进幼儿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如果下雨的话,又没有带伞,为了遮风挡雨,这时候将纸板顶在哪里可以挡雨?”幼儿就会纷纷将纸板举起来放在头上顶起来,这样。
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实践参与积极性,然后教师让幼儿进行自由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摘 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幼儿开始人们就对教育的质量要求比较高。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接受规范教育的起始阶段,由于幼儿在这个阶段还没有一定的学习意识以及学习习惯,很容易导致学习注意力的不集中,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以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为例,对在生活中唤醒幼儿探究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希望为幼儿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化;探究兴趣;科学活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7B-0028-02——以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为例管理 德育/幼教园地29B07/2018发挥想象来探究各种顶纸板的方法。
这时幼儿在进行顶纸板的方法探索中也会存在自己无法完成的情况,这会影响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因此,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通过小组互相配合的方式来顶纸板,从而引导他们有序进行实践活动。
(三)提出相应的延伸问题,提高他们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还需要给予偶尔自由的实践空间并延伸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丰富的教学材料,来鼓励幼儿对相关材料进行使用,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薯片罐、饮料瓶、游戏棒等材料,这时候幼儿就会尝试使用各种材料顶起纸板,而在他们实际的纸板顶起来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大量的实践体验就会发现,不同的材料工具顶起纸板的难度是不同的,使用的材料工具和纸板的接触面越大,就越容易将纸板顶起来,并且具有很好的平衡性。
在幼儿找到困难产生的原因后,笔者鼓励他们想办法用游戏棒将纸板顶起来。
对幼儿探究能力以及反思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良好的方法。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猜测、分析验证以及得出结论的流程来推动教学活动的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寻找有效的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科学的实践活动也符合幼儿的兴趣观念,这种活动能够让幼儿有效地从生活化教学中体会到科学知识。
在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着关注者的角色,幼儿是活动主体,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探究过程,时刻做好对他们探究过程的引导和推进,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学活动的作用,实现对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以生活化教学方式来唤醒幼儿探究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的研究可知,在这种活动模式中,为了充分发挥出教学活动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做好对教学活动的引导和管理,这也是保证其教学模式科学性以及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1]康灵敏. 在生活中唤醒幼儿探究兴趣——以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起来》为例[J].教育,2018,(1).[2]吴美华. 如何让“优秀教案”变成“优质课”——幼儿园中班科技活动《巧顶纸板》设计始末[J].江西教育,2014,(12).[3]田方.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科学活动分析——以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顶乐》为例[J].科教导刊,2014,(9S).[4]田方. 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幼儿科学活动分析——以中班科学活动《纸板顶顶乐》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5]薛霖青.玩——让幼儿走进科学[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012.[6]曹平.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尝试[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2005.[7]胡丽婴.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生成与教师回应的实践和思考[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012.[8]宋英.幼儿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积极应对策略[A].2018年4月向导——教育导刊论文汇编,2018.[9]李新芳,许金岭.以幼儿为本 如何进行区域活动观察[A].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7.[10]沈凤娣.初探幼儿教师向幼儿学习观察的必要性[A].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7.[11]吕冬雪.浅谈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A].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2016.[12]史秀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A].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2016.[13]赵志霞.如何让幼儿在音乐中享受快乐[A].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6.(上接16页)一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原有的对自己能力的推测得到验证,自我肯定感就会进一步加强;若活动未达到预期目标,个体就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断的失败就会使个体产生自我怀疑。
成功的体验会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的能力。
因而,合理地进行课余时间的管理会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近成功。
大学生活是充实而又丰富多彩的,但也是大学生人生中重要的关键期,而课余时间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活的质量,也是大学生进一步挖掘潜能、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学校、老师应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课余时间,使其不断地充实自己,为将来迈向社会,走向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高职生时间管理能力与成就动机特点对其无聊倾向的影响研究”(NJSY182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高蜀晋.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技术,2017,(5).[2]高洁.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3]马丽芳.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调查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4]广小利,李卫东.对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的调研与分析[J].职教幼教,2014,(10).[5]李德建,卢永刚.管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6]高永梅.高职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职教论坛,2015,(5).[7]宋倩.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6.幼教园地/管理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