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 流域的综合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13.77 MB
- 文档页数:3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教学设计
作者:谭述亮工作单位: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学科:地理年级:
高二
环节一:引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视频,播放完成后呈现长江三峡大坝景观图
承接:
河流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是人类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河流的利用和流域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下面我们进行本堂课的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课前预习检查
课前预习检查,看一看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效果。
板书一:一、流域和水系
PPT展示:预习检查一
指出图中河流的干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分水岭、河口
(展示检查内容,学生思考的同时板书水系、流域)
提问学生评价
板书并概括水系和流域的的概念。
水系:河流的干流与支流构成了河流的水系学生观看体会长江的雄浑气势,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思考
教师板书完成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问,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图说明,完成后让其他学生评价,根据回答情况和评价情况进行小组量化得分,计在黑板一侧的小组学习竞赛得
流域:河流水系所在的汇水区域就是河流的流域
分表格中。
板书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PPT展示:预习检查二
学生共同回答
进行知识的巩
固
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高中二年级
学科:地理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教学设计
高二三部谭述亮。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
2.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并能简单设计出我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文字和图表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总结其开发优势条件和需要治理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措施。
3.学会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点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四.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难点六.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七.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八.课时安排两个课时九.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我们先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图片……这些图片正是田纳西河经过治理之后的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之前呢,并不是这般的美景如画,大家想知道他以前是什么样子吗?(学生自由发挥)大家首先看到的这幅图片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不同来,这是一幅黑白照片,我们可以通过这幅图片可以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前后对比,引入本节课。
【板书】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想了解一个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就要了解这个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条件,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1.什么是流域流域的概念就是由分水线(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我们平常所称的流域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也很好理解,看到这幅图,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和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者湖泊,甚至有的河流称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
《流域的综合开发》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课前准备一、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
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它存在于系统思维运动的始终,也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成果之中。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
这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质就是地球表层的圈层相互作用。
二、学习提示1.分析流域开发地理条件的思路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旅游和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
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河航运。
3.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4.评价水利工程影响的基本方法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方面进行,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缺陷和对库区的影响、对上游的影响、对下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资料1:自然资源的组成与应用、能源的分类资料2: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