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磁共振在下肢静脉血管增强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3
美国GE1.5T核磁共振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美国GE1.5T核磁共振简介美国G E l .5T核磁共振系统的检查领域涵盖了MR波谱成象、弥散加权成像、血管成像、肌肉骨骼成像以及腹部成像等领域,使得磁共振检查水平从形态学上升到分子和功能学的水平。
GEl.5T高场磁共振具有如下优势:1.全身各部位、各系统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成像,图像更清晰。
1.5T磁共振机在成像质量方面比普通的磁共振清晰数倍,分辨率极高,可充分显示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关节、腹部脏器、盆腔内器官的解剖细节,能发现更微小、更早期的病变。
扫描时可发现小到数毫米的肿瘤,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和辅助诊断价值。
成像速度方面,普通的磁共振扫描一个部位需要数十分钟,而该设备仅仅需要几分钟。
2.全身血管疾病的筛查和检出。
无需造影剂能使头颈等部位血管成像更清晰,扫描时间更短。
对需要增强的血管,造影所需造影剂用量减半。
3.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磁敏感成像。
在用于早期脑梗塞诊断的特殊序列中,病变信号更强,定位更精细,分辨率更高。
可为急性脑梗塞缺血提供早期清晰的影像诊断,边缘的脑纤维束追踪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脑内神经束,从而帮助临床医师提前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4.高分辨率化学位移成像。
除常规成像外,还可进行组织器官的活体生化代谢分析。
它能够检测到乳腺和前列腺中的细微肿瘤,对乳腺、前列腺疾病该设备检查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手段。
对于小病灶如肝癌、胆管癌、肾癌、神经系统肿瘤等的检查也有明显优势。
5.磁共振对脊髓病变的检查有着独有的、无可替代的优势,扫描后脊髓的肿瘤、炎症、先天畸形一目了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此外,该设备除常规磁共振检查外,对心血管系统(无创伤显示冠状动脉和心脏功能评价诊断心肌梗塞)的检查也达到相当高水准;还可以进行全身健康体检和肿瘤筛查工作,不需要移动患者仅需要3 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1.5T磁共振1.57米的超短磁体(旧的磁体往往在2米以上)减少了患者的幽闭恐惧感,给患者以舒适的感觉,使得患者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快捷、愉悦地完成整个检查,从而将核磁共振成像的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那些不耐受长时间扫描的儿童和老年病人尤其适用。
浅析购买1.5T超导磁共振的必要性及选择标准1.购买磁共振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收入增加及可支配健康费用的提高,恢复健康和进一步了解病情的需求给现代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现代医院在诊断和治疗水平方面同步提高。
磁共振作为现代大型医疗诊断设备的制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中基层医院的关注,下面我们浅析一下磁共振对医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般来说磁共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1.磁共振是医院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2.磁共振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3.磁共振是医疗影像设备的制高点4.磁共振可以大幅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5.磁共振可以帮助医院挽留和吸引病源6.磁共振可以创造非常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磁共振是医院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磁共振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磁共振是医院持续发展和竞争需求,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在很多文章中都要介绍,在此不做阐述。
磁共振是医疗影像设备的制高点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如此高的水平与医疗诊断设备是密不可分,1895年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揭开了人类利用X线的历史,也揭开了无创检查的历史,使我们在非解剖的情况下了解病人的解剖情况从而发现病灶及异常点,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1976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的发现更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水平并获得了诺贝尔奖;2003年作为最年轻的诊断设备医用核磁共振再次获得医学诺贝尔奖,科学家们在超高场磁共振上利用分子影像造影剂在人体基因片段上面的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突破,为进一步揭开人类奥秘提供了前所未有方式,磁共振设备影像设备制高点的地位被充分确认。
从磁共振设备成像原理的角度,不论是成像原理、射线损伤、断层方式、软组织显示、3D成像、血管成像、心脏成像、功能成像、骨组织显示及关节肌肉的显示,磁共振于其它影像设备相比,均有较大的优势。
磁共振可以大幅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磁共振的影像采集是真正的三维采集。
影像设备成像的方式一般都有采集、传输、重建、后处理的流程,常规X线设备的采集方式一般在采集方面只有一个方向采集,主要是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中的一种方式,而磁共振的采集可以同时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三个方向的采集和任意方向的采集,它是真正的三维采集,这种三维采集的方式可以从更多角度对病灶进行观察,更准确地对病变观察和判断。
1.5T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沈烨何DOI :10.16106/14⁃1281/r.2019.01.017作者单位:213017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放射科通信作者:何,Email :wjyycgz@【摘要】目的探讨1.5T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 ⁃MRA )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 ⁃MRA )两近年来,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显著上升[5,6]。
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以及月经不调等,体格检查可触及子宫体积较均匀增大或局部质硬结节,少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7]。
病理诊断是本病确诊的金标准,但是临床确诊本病、尤其是对非手术治疗患者仍需依赖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 及MRI 等[8]。
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无创无辐射且重复性强,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经腹部超声通过包括横向、纵向及斜向多方位检查来确定病变,判断宫壁有无病变或异常血流,腔内有无异常回声以及双侧附件的情况。
经腹部超声检查由于其分辨率较低,且易受肥胖、肠气等的影响,所以对细微病灶的检出有一定缺陷[9,10]。
Levy 等[11]报道,经腹部检查对子宫腺肌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0%和97%。
戴振强等[12]发现经腹部超声诊断本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达到70%和68%。
经阴道超声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探入阴道内的探头紧贴宫颈部及两侧穹隆部位,通过多切面的检查可详细观察子宫的细微病变。
其探头频率更高、组织分辨率亦更高,且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经腹部超声更为便捷。
经阴道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内部的结构以及子宫壁的血流信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但受探头可探及深度的限制,经阴道超声容易漏诊位于子宫底部的合并症,如子宫肌瘤等。
Dakhly 等[13]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诊断本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和60%,要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
结合本组研究,我们对临床疑诊子宫腺肌病的62例患者分别行单纯经腹部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与病理进行对照。
1.5t核磁共振用途
1.5T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图像。
1.5T MRI主要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疾病:MRI可以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部疾病、脊髓损伤)、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脏病、动脉疾病)、肿瘤、骨骼疾病等。
2. 观察解剖结构: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包括大脑、脊髓、心脏、关节、内脏器官等。
3. 评估疗效:MRI可以用于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例如肿瘤治疗后的效果评估、心血管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等。
4. 研究:MRI技术也被广泛用于医学研究,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总的来说,1.5T核磁共振在医学诊断、疾病监测和医学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5T磁共振3D B-FFE序列结合MRA在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价值徐国奇【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thod of vascular compression in hemifacial spasm. Methods The Philips 1.5T MRI 3D B-FFE sequence and 3D TOF MRA sequence of 21 cases of clinical consideration vascular compression in hemifacial spasm patients were examined,the analysis was made for the two sequence on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 in the imaging diagnosis as well as whether their combination has advantage in the diagnosis. Results The advantages of 3D B-FFE could clearly show the vascular compression of the facial nerve and the advantages of 3D TOF MRA sequence is traceable responsibility vascular compression of the facial nerve,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m, 21 patients in the image reached a definite diagnosis. Conclusion 3D B-FFE sequence with 3D TOF MRA sequence can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imaging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vascular compression in hemifacial spasm.%目的:探讨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
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效益分析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并备有最先进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软件,具有全身成像、高对比度、多方位成像、不产生伪影、无射线辐射等优点,适用于全身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
2003年我院在成功引进西门子单排螺旋CT后,为不断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2011引进了东芝64排螺旋CT。
2012年再次斥巨资购置飞利浦公司生产1.5T超导磁共振系统。
对于磁共振系统,1.5T超导磁共振无论是图像质量还是扫描速度,以及功能成像等,都远优于永磁低场磁共振,图像质量更好,检查功能更完善,检查范围涵盖了神经、心脏、胸腹部、脊柱、四肢关节、全身血管成像方面。
一、临床使用效果和功能开发1、心血管病的诊断:在中国城市中心血管死亡率占第二位,目前CT、B 超、只能提供单项数据,唯有MR可以作为一站式综合检查手段,磁共振能清楚、全面的显示心腔、心肌、心包、及心内其它细小结构,进一步获得心肌的血供和冠状动脉的血流信息,是诊断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
2、MR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类PET清楚显示全身肿瘤转移情况。
动态扫描可明确显示垂体微腺瘤。
清晰显示前列腺肿瘤、增生等。
显示子宫、附件病变,客观评价宫颈癌及宫体癌的分期。
在手术方案、化疗方案的制定,治疗后长期随诊观察有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
已成为临床医师诊治肿瘤病人所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
3、骨关节疾病的诊断:MR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早期发现股骨头无菌坏死,早期骨转移,外伤引起的隐匿性骨折(骨挫伤)。
可清晰显示关节软骨、韧带损伤情况。
对于骨关节疾病和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可比传统X线方式及CT早半年。
4、神经系统的诊断:清晰显示、快速准确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发病1-2小时即可发现),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当今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
这恰恰正是临床治疗最需要的!白质成像技术客观评价小儿脑发育情况。
我院最新引进的美国GE公司生产的HDxT1.5T超导核磁共振是核磁领域的高端产品,其在中枢神经系统、脊柱、腹盆实质性脏器以及骨关节软组织系统的疾病的定性及诊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腹部早期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疾病的诊断方面有了质的飞越。
HDxT1.5T场强均匀稳定且配有先进的软件,能进行分子及功能成像,通过器官化学成分及功能的变化使得疾病早期获得诊断。
我院引进的HDxT1.5T核磁共振尚具备类PET全身成像功能,无论是在健康查体还是肿瘤分期及治疗监测方面为您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HDxT1.5T超导核磁共振的引进为我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与各种影像设备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为您的健康提供准确、优质、放心的服务。
静脉留置针在1。
5T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和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效果。
方法:对1.5t磁共振增强扫描的296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留置针注射或手推注射,顺利完成增强检查。
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与高压注射器连接进行增强扫描或手推注射,大量减少了扫描所需时间,并且没有发生再次穿刺的现象,造影剂渗漏或针头脱出等状况也没有出现,并且有极佳图像显影效果。
结论:在磁共振扫描中使用留置针效果良好。
关键词增强检查护理静脉留置针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7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导管柔软,管径较粗,韧性大,易于操作和固定[1],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和护理人员所采纳,诊断标准及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诊断效果,再者便于抢救,如有发生病情变化或过敏反应患者可及时使用抢救药物,争取抢救时间,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即通过向静脉内快速注入对比剂,从而判断病变的生物学乃至分子学水平的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2]。
2011年8~12月对296例磁共振增强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做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1年8~12月增强患者296例,男204例,女92例,年龄21~82岁,平均54岁,其中肝脏灌注220例,乳腺灌注18例,垂体灌注10例,头颅增强40例,脑功能成像8例,其中头颅增强使用手推注射40例,余256例患者增强均使用高压注射器。
静脉穿刺部位:肘正中前静脉。
方法:对1.5t磁共振增强扫描的296例患者使用18~20#静脉留置针,于扫描前15分钟做好无菌穿刺准备,一般选择肘正中和手背静脉,用敷贴加固好,对比剂选择拜耳医药制品有限公司的马根维显,剂量根据检查目的而定,头颅增强一般0.2mmol/kg,垂体0.1mmol/kg,腹部,乳腺,血管成像0.2~0.3mmol/kg,以2~3ml/秒速度注入对比剂,之后再以同样的速度注入0.9%nacl生理盐水20ml,以达有效剂量,还可防止堵管现象。
1.5T磁共振颅脑MRA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1.5T磁共振颅脑MRA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GE1. 5T超导型磁共振机对54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MRA检查。
结果:血管正常147例,脑动脉硬化259例,脑动脉栓塞106例,脑动脉瘤21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13例。
结论:1.5T磁共振颅脑MRA成像是一种简便且无创伤性的检查手段,能够为临床中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的诊断。
标签:MRA;脑血管疾病;应用价值临床中脑血管疾病诊断以往主要依靠X线数字减影(DSA)及CTA等检查方法。
随着磁共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MRA即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 ic resonanceang iography)作为一种简便且无创伤性、无辐射的检查手段[1-2],越来越被临床医生认可和应用。
2010-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对54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MRA扫描,分析其图像,旨在研究MRA成像对临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对546例临床拟诊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MRA 成像检查,其中男284例,女262例,年龄16~82岁,平均59.8岁,其中脑动脉瘤21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13例,经DSA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
1.2 仪器设备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 Sing HDe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Advantage windows 4.5工作站;患者取头先进,仰卧位,使用头颈联合线圈扫描;使用3D-TOF-MRA 扫描序列,扫描参数为:TE 6.6 ms,TR 30 ms,层厚1.0 mm,层间距:0.5 mm,视野360 mm×360 mm,矩阵256×196。
1.3 图像后处理(1)将所得MRA原始扫描图像传至AW 4.5(Advantage windows 4.5)工作站进行IVI重建,对重建血管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2)颅内动脉分为:颈内动脉颅内段(C1、C2、C3、C4、C5)、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由3名不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各动脉管径进行测量,求得动脉管径的平均值。
1.5T光纤磁共振临床应用进展一、中枢神经系统高分辨率T2 FRFSE 图像图像特点:高分辨率图像,细节更加清晰,病灶显示更加清楚灰白质对比明显图像信号均匀图像伪影小高分辨率T1Flair T2Flair 图像图像特点:T2 Flair对病灶及其水肿比较敏感,是观察脑实质病变的重要序列。
T1 Flair灰白质灰比好,观察解剖结构,组织结构细节清楚。
T1 Flair是GE特有的序列,扫描时间短,图像信噪比高。
图像特点:选择性静脉信号抑制图像分辨率高,细节清楚血管信号均匀一致兼容抑脂、磁化传递等背景抑制技术高分辨率头部动脉血管图像高分辨率头部静脉血管图像图像特点:选择性动脉信号抑制图像分辨率高,细节清楚血管信号均匀一致图像特点:灰白质对比清晰 图像信号均匀随着图像分辨率增加,组织结构细节更加清楚 图像变形小 图像信噪比高高分辨率头部弥散图像弥散功能参数图像:原始弥散图像,b=0和b=1000灰度表观弥散系数图像ADC(mm2/s) 彩色表现弥散系数图像ADC(mm2/s) 灰度指数化表观弥散图像eADC头部弥散加权后处理图像图像特点:翻转恢复准备脉冲,增加灰白质对比度 全脑各向同性体素扫描 任意断面薄层重建可用于观察解剖结构细节,或用于增强扫描检出脑转移病灶高分辨率头部三维容积图像高分辨率头部重T2*磁敏感图像正常颅脑重T2*磁敏感加权图像正常颅脑磁敏感加权成像,厚层最小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显示颅脑正常静脉结构,分辨率越高,细小静脉结构越清楚。
高分辨率颅脑解剖图像与正常血管图像头部病例图像高分辨率颅脑图像,显示颅脑内多发脱髓鞘微小病灶高分辨率颅脑血管图像在横断面与冠状面血管三维重建图像中,左侧与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粗细不等。
脑实质出血矢状面T2图像,顶叶脑实质内可见片状高低混杂信号病灶,T1图像上呈类圆形高信号,边缘分界清楚,而弥散图像上病灶呈高信号并伴有周边的低信号,磁敏感图像上,病灶呈典型的出血性低信号,并能发现更多的低信号出血灶。
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技术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张宁;汤光宇【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技术(fresh blood imaging,FBI)在下肢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疑有下肢静脉病变病人40例,均行磁共振FBI和顺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从下肢静脉图像质量、解剖显示、动脉污染各方面对2种检查方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40例病人下肢静脉的FBI图像质量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2.5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指数为0.699);其组织伪影评分的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2.50%,同样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指数为0.632).在显示静脉血管数量方面,FBI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I和顺行下肢静脉造影技术在显示下肢静脉的图像质量、组织污染和血管结构显示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尤其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等病人,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RI fresh blood imaging (FBI) in lower extremity venous imaging.Methods:Fort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enous lesion were examined using MRI FBI and lower vein angiography.The quality of imaging,anatomical display,arterial pollution in all cases between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diagnosis result coincidence rate of FBI quality of lower extremity venous was 92.50%,and the consistency of which was good (Kappa value=0.699).The diagnosis result coincidence rate of organize fake film score was 82.50%,and the consistency of which was good (Kappa value=0.632).The difference of the number of venous vessels between two method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s:The differences of the quality of imaging,anatomical display and arterialpollution between two methods a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which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sensitivity to diodone and renal insufficiency.【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3)002【总页数】4页(P245-248)【关键词】磁共振;新鲜血液成像;下肢静脉造影;下肢静脉病变【作者】张宁;汤光宇【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72;上海市蒲东新区公利医院影像科,200135;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下肢静脉疾病是血管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可单独发病,也可作为其他疾病的合并症存在,尤以下肢静脉曲张常见。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的临床应用目的研究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1.5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345例疑血管病变患者行头颈部、胸腹部、盆腔及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头颈部:322例,胸腹部、盆腔及双下肢23例;将获得的3d CEMRA原始数据进行减影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
结果345例中正常31例,有病变者314例,其中有动脉瘤者10例,夹层动脉瘤者1例,动静脉畸形2例,动脉变异者67例,动脉硬化狭窄、闭塞者共123例,动脉迂曲增宽者27例,动脉血管纤细者84例。
结论3d ce-mra 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动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血管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标签:磁共振成像;血管成像;三维成像;对比剂随着磁共振扫描仪技术的不断改进,三维对比增强MR增强磁共振(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 CEMRA)的技术也逐渐成熟,它所具有的安全、快速、有效等优势渐渐显现,使它成为血管大、中病变等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甚至达到首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代替有创伤的血管造影。
笔者对345例头颈部、胸腹部、盆腔及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分析,以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07~2009年共345例临床疑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男性:230例,女性:115例,年龄9~88岁,平均年龄60.7岁。
1.2 方法采用Siemena Magnetom Avanto 1.5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序列采用flash-3d-ce序列,颅颈部采用头、颈线圈,仰卧位,头先进。
胸腹部、盆腔及双下肢动脉者采用体部、脊柱、四肢线圈,仰卧位,足先进,3段移床扫描。
定位扫描后,常规TSE T2WI扫描,行Trufisp扫描,获得靶血管的大致影像,用于三维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