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6.12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 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 0 10 0 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
药理学镇痛药实验报告药理学镇痛药实验报告引言:疼痛是人类常见的不适感受,它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寻找有效的镇痛药物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药理学实验评估不同镇痛药物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小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不同的实验组。
每组动物接受不同的药物处理,然后评估其对疼痛的镇痛效果。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热刺激和化学刺激两种方法来诱发疼痛反应,并通过行为观察和生理指标来评估药物的镇痛效果。
实验结果:在热刺激实验中,我们发现药物A和药物B对小鼠的热痛阈值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药物C和药物D的效果相对较弱。
药物A和药物B的镇痛效果可能与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关。
然而,药物C和药物D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镇痛作用。
在化学刺激实验中,我们发现药物A和药物C对小鼠的疼痛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药物B和药物D的效果相对较弱。
药物A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神经传导来发挥镇痛作用,而药物C可能通过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和减少组织损伤来减轻疼痛。
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镇痛药物具有不同的镇痛机制和效果。
药物A和药物B可能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减轻疼痛,而药物C和药物D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作用。
这些结果为临床上的疼痛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仅仅是在小鼠模型中得出的,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
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结论:通过药理学实验评估不同镇痛药物的效果,我们发现药物A和药物B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药物C和药物D的效果相对较弱。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实验结果,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结尾:疼痛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本实验为药理学镇痛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我们对不同药物的了解。
药物的镇痛作用一、热板法【实验原理和目的】热刺激体表可产生疼痛反应。
通过测定小白鼠给药前后热板痛阈的改变,用以判断药物的镇痛作用。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学习的热板镇痛实验方法,掌握吗啡或哌替啶的镇痛作用。
【实验对象】雌性小白鼠,体重18—22g。
【实验器材和药品】1.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槽,电子称。
2. 器材1m1注射器,秒表,鼠罩。
3. 药品0.1%盐酸吗啡溶液或0.4%盐酸哌替啶溶液,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1. 动物筛选将水浴温度调至55土0.5℃。
然后将小白鼠置于热板上,测定各小白鼠的正常痛阈值,以舔后足出现的时间为疼痛指标。
共测2次,每次间隔5min,以平均值不超过30s的小白鼠供实验用。
2. 正式实验取筛选合格的小白鼠4只,称重并编号,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定小白鼠给药前的痛阈值,将每只小白鼠所测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给药前痛阈值。
1、2号鼠腹腔注射0.1%盐酸吗啡溶液0.1 m1/10 g,3、4号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1/10g。
用药后第15、30、45min分别测定各鼠的痛阈值,对于痛阈值大的小白鼠按60s计。
将整个实验室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各药不同时间的镇痛百分率,把结果填入表3-4-7-1。
表1 药物的镇痛作用组别给药前平均痛阈值给药后平均痛阈值(s)镇痛百分率(%)15min 30min 45min 15min 30min 45min对照组实验组药物镇痛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100%用药前平均痛阈值【注意事项】1.小白鼠宜用雌性,因雄性小白鼠遇热时睾丸易下垂,阴囊皮肤对热刺激敏感。
2.热板法个体差异较大,实验动物应预先筛选,一般以痛阈值在30s内者为敏感鼠,可供实验用。
3. 用药后小白鼠痛阈值超过60s者,应立即取出,防止足部烫伤而影响实验结果,其痛阈值按60s计。
4. 室温以15℃左右为宜,过低动物反应迟钝,过高则敏感。
二、化学刺激实验方法【实验原理与目的】把醋酸等化学刺激物注入腹腔,可使小白鼠很快产生疼痛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收缩内陷、腹壁下贴、臀部抬高或后肢伸展,即扭体反应。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罗通定镇痛作用的实验方法。
2. 观察罗通定对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3. 了解镇痛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罗通定(Rotundine)是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主要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发挥镇痛效果。
本实验采用热板法观察罗通定对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通过比较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舔足反应的时间差异,评估罗通定的镇痛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小鼠,体重20-25g。
2. 药品:罗通定片(规格:0.1g/片)。
3. 仪器:热板仪、电子秤、计时器。
4. 试剂: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罗通定低剂量组(0.1mg/kg)、罗通定高剂量组(0.2mg/kg)。
2. 热板法镇痛实验:将小鼠置于热板仪上,待小鼠舔足反应时开始计时,记录舔足反应的时间。
3. 给药:罗通定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0.1mg/kg和0.2mg/kg罗通定,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4. 观察与记录:给药后30分钟,再次进行热板法实验,记录小鼠舔足反应的时间。
5.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小鼠舔足反应时间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空白对照组:小鼠舔足反应时间为(10.5±1.2)秒。
2. 罗通定低剂量组:小鼠舔足反应时间为(8.2±1.5)秒,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罗通定高剂量组:小鼠舔足反应时间为(7.0±1.3)秒,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罗通定对小鼠疼痛反应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罗通定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的舔足反应时间均明显缩短,说明罗通定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鼠的疼痛反应。
这与罗通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相一致。
罗通定作为一种非麻醉性镇痛药,具有以下特点:1. 作用机制:罗通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疼痛信号传递,发挥镇痛作用。
实验编号:五实验题目: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者:实验日期:2024年10月31日实验对象:雌性小鼠试验器材与药品:器材:智能热板仪、1ml注射器、鼠笼、秒表药品:0.2%盐酸吗啡、苦味酸溶液、生理盐水、0.1%盐酸吗啡、4%阿司匹林、0.6%醋酸实验目的:1.了解热板法筛选新药或比较药物镇痛效价的方法2.学习用腹腔注射刺激性物质引起扭体反应来筛选镇痛药的方法。
实验步骤:1.智能热板仪温度控制在(55±0.5℃)并保持热板仪表面千燥2.筛选小鼠:小鼠放入热板仪→测定其痛觉反应时间;入选→并记录正常痛阈值(筛选原则:痛阈值为从小鼠放入热板开始到出现舔后足的时间,热板仪上自动计时。
放入热板后,若小鼠跳跃者剔除。
痛阈时间应在10~30S之间,否则剔除。
)3.选取小鼠,编号。
实验组3只,腹腔注射吗啡0.1ml/10g,;对照组3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1/10g。
给药15、30、45、60分钟后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
4.取6只小鼠→编号→称重,甲组2只→皮下注射吗啡0.15m1/10g,乙组2只→灌胃4%阿司匹林0.15m1/10g,丙组2只→灌胃生理盐水0.15m1/10g,各小鼠30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 1ml/10g,给药5-15分钟内各鼠有无扭体反应出现。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讨论:1、描述现象①热板法:实验组:实验组在腹腔注射0.2%盐酸吗啡后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可以发现小鼠的痛阈值多数大于60s,只有在60min时,由于药物代谢,1号小鼠和3号小鼠所测得的痛阈值小于60s。
对照组:对照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15min、30min、45min、60min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可以发现小鼠的痛阈值在5-30s 的范围内。
②扭体法:甲组:对小鼠使用吗啡处理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小鼠并未出现任何扭体现象,且小鼠围绕小鼠笼壁旋转,可能存在眩晕、不安等不良反应乙组:对小鼠使用阿司匹林处理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在注射后5-15分钟内,小鼠出现比较严重扭体现象。
药物镇痛作用实验报告.doc
一、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评估某种药物的镇痛作用。
二、实验方案
1. 选择受试者:本研究选取的受试者为20名3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例为男性10人,女性10人。
2.实验设计:本研究使用双盲方式,实验设计为前后对照设计,即把该药物分为处理
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受试者服用药物,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3.数据收集:本研究以镇痛作用为实验结果,采用体外试验中的定量评价方法,以测
定处理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对外界刺激后的反应差异,以及处理组摄入药物后的反应和其他
症状的发生变化。
三、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处理组受试者服用药物后,大幅度减少了受压疼痛的反应,而对照组受试
者的受压疼痛的反应与之前无明显变化,说明该药物的疼痛缓解作用显著。
此外,处理组
受试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予以安全性研究也显示该药物良好的耐受性。
四、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实验评估的药物具有显著的疼痛缓解作用,并且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疼痛的有效药物。
实验名称: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研究实验日期:2021年10月15日实验者:张三、李四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
2. 掌握阿司匹林镇痛作用的实验方法。
3. 分析阿司匹林剂量与镇痛效果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栓等作用。
其镇痛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阿司匹林片(100mg/片)、生理盐水、大鼠、实验用鼠笼、剪刀、镊子、酒精棉球、药杯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量筒、计时器、温度计、分析天平、离心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2. 实验动物给药:按照实验设计,将阿司匹林片分别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mg/kg、20mg/kg、40mg/kg。
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疼痛行为观察:观察大鼠在给药前后的疼痛行为,如舔舐伤口、翻滚、咬爪等。
4. 数据统计: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疼痛行为评分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空白对照组大鼠在给药前后的疼痛行为评分无明显变化。
2.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后的疼痛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剂量增加,疼痛行为评分逐渐降低。
3. 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疼痛行为评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六、实验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镇痛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这与阿司匹林抑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理作用相一致。
七、实验讨论1. 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
2. 本实验中,阿司匹林的镇痛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但并非剂量越高,镇痛效果越好。
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等。
实验报告阿司匹林镇痛作用引言镇痛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治疗手段,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镇痛药物。
本实验旨在探究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并评估其效果。
材料与方法材料- 10只小鼠- 阿司匹林片剂- 生理盐水溶液方法1. 将10只小鼠均匀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
2. 阿司匹林组:将阿司匹林片剂溶于生理盐水中,制备成100mg / kg的浓度。
3. 对照组: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
4. 给予小鼠相应的处理剂量,口服给药。
5. 使用热板法进行疼痛阈值测量。
首先将小鼠置于热板上,记录其首次示意异常行为(如抖动或抬起脚趾)的时间,此时刻即为疼痛阈值。
6. 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疼痛阈值,持续观察8小时。
7.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了以下数据:时间(小时)阿司匹林组(疼痛阈值,秒)对照组(疼痛阈值,秒)0 5 51 12 72 15 83 18 84 21 95 23 96 25 107 27 108 29 10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给予阿司匹林的小鼠在热板法测量下的疼痛阈值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提升小鼠的疼痛阈值,起到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器的刺激。
此机制可能是阿司匹林具有镇痛作用的重要原因。
然而,本实验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结果并不能完全推广到人体。
其次,仅使用了热板法进行疼痛阈值测量,其他疼痛评估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阿司匹林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的镇痛机制,并进行更全面的临床应用研究,以便于更好地应用于医疗实践中。
参考文献1. Hua XY, et al. The role of NaV1.7 in human nociceptors: insights from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sensory neurons of erythromelalgia patients. Pain. 2012; 153(11): 2269-80.2. Julius D, Basbaum AI.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nociception. Nature. 2001; 413(6852): 203-10.3. Sohn JH, et al. Func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heat exposure on Nav1.8-/- mice: evidence for a role of Nav1.8 in nociceptive thermosensation. J Pain. 2014; 15(8): 831-43.。
实验题目:药物得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就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得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得一种刺激腹膜得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得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与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得: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及特点 ;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0。
1ml/10g3#,4#小鼠给安痛定,0。
1ml/10g5#,6#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
1ml/10g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得次数,每次持续得时间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0100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得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得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得阿片受体激动剂,就是一种临床应用得合成镇痛药,对人体得作用与机理与不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就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得退热、发热时得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得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得镇痛作用,但杜冷丁得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得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得掌握镇痛药得实验法。
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与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得镇痛效应。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愿反应的方式,探究不同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吗啡、芬太尼和非甾体消炎药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中吗啡的镇痛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芬太尼和非甾体消炎药。
本实验为镇痛药物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镇痛药物;自我观察;自愿反应;动物模型一、实验目的:研究不同药物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降低疼痛感。
主要分为中枢作用和周围作用两种。
中枢作用的药物主要是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鸦片受体,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减弱或消除疼痛感。
周围作用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疼痛发生的原因,即抗炎、退热等,从而降低疼痛感。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小白鼠12只吗啡、芬太尼、阿司匹林液体剂量分别为0.1mg/kg、0.1μg/kg和5mg/kg注射器、针头、生理盐水1)将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
3)待药物吸收5分钟后,利用热刺激法(将热台加热到52℃,将小白鼠的尾巴在热台上放置5秒钟),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如果小白鼠表现出舔脚、跃起等疼痛反应,即表示疼痛感强烈。
4)观察时间为30分钟,每5分钟一次,共记录6次。
4. 数据处理:1)每组小白鼠反应次数和表现时间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数据。
2)将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药物的镇痛效果。
四、实验结果:表1 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比较药物反应次数(/3min)平均反应时间(s)吗啡 1.3 1.0芬太尼 2.7 2.2阿司匹林 3.7 3.5生理盐水 4.3 4.0注:数据均为平均值,误差为标准差五、实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吗啡、芬太尼和非甾体消炎药都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依次递减。
实验题目:药物得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就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得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得一种刺激腹膜得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得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与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得: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及特点;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2# 小鼠给杜冷丁,0、1ml/10g3#,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5#,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得次数,每次持续得时间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010 0 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20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得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得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得阿片受体激动剂,就是一种临床应用得合成镇痛药,对人体得作用与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就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得退热、发热时得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得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得镇痛作用,但杜冷丁得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得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目得掌握镇痛药得实验法.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与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得镇痛效应。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化学刺激法)【实验目的】1.学习化学刺激镇痛实验方法。
2.观察吗啡的镇痛作用。
【实验原理】任何刺激达到一定阈值时,均可引起动物特有的疼痛反应。
许多刺激性化学物质(如醋酸、酒石酸锑钾、缓激肽、钾离子等)腹腔注射刺激腹膜,能使动物产生疼痛反应,可用作疼痛模型,研究疼痛生理及筛选镇痛药物。
腹膜有广泛的感觉神经分布,把醋酸等化学刺激物注入腹腔,可使小鼠很快产生疼痛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收缩内陷、腹壁下贴、臀部抬高或后肢伸展,通称扭体反应。
【实验对象】小鼠 4只,体重 18-22 g ,雌雄不拘。
【实验材料】1.药品 0.1% 盐酸吗啡溶液, 0.6%醋酸溶液,生理盐水。
2.器材电子称, 1 ml注射器,秒表,鼠罩。
【实验步骤】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只,标记,称重。
2.观察小鼠的正常活动。
3.给药:甲、乙两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1%盐酸吗啡溶液 0.1 ml/10g 及生理盐水0.1ml/10g (对照组)。
4.给药后 20 min ,两组小鼠均腹腔注射 0.6%醋酸溶液 0.1 ml/10g ,观察记录注射醋酸后20 min 内的两组出现扭体的鼠数和扭体次数。
【实验结果】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填入表3-22 中,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药物扭体抑制率:表 3-22两组小鼠的扭体反应组别动物数扭体鼠数扭体次数扭体抑制率(%)甲(给药组)乙(对照组)对照组扭体次数- 给药组扭体次数药物扭体抑制率(%) =× 100%对照组扭体次数【注意事项】1.室温不能低于 10℃,否则不易发生扭体反应。
2.醋酸溶液临用时配制,现配现用。
3.给药组比对照组减少扭体反应发生率50%以上才能认为有镇痛效力。
4.小鼠体重轻,扭体反应发生率低。
实验报告:药物的镇痛实验(扭体实验)(共7篇)镇痛药物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0.1ml/10g3#, 4# 小鼠给安痛定,0.1ml/10g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编号2345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0 10 0 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0 2 0 3 2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
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
实验题目:药物地镇痛作用班级:级临七班姓名:廖梦宇学号:一、实验原理: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地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地一种刺激腹膜地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地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地镇痛效果.二、实验目地: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地镇痛效果及特点;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只小鼠,分为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观察一般活动.2.给药:, 小鼠给杜冷丁,, 小鼠给安痛定,, 小鼠给生理盐水,给药途径:皮下注射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3.观察:分钟内扭体反应地次数,每次持续地时间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四、实验结果:编号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秒)五、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地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地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地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地合成镇痛药,对人体地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地退热、发热时地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地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地镇痛作用,但杜冷丁地镇痛作用更强大.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地镇痛作用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摘要] 目地掌握镇痛药地实验法.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地镇痛效应. 方法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地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地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是否具有镇痛作用.结果比较不同时间度冷丁、罗通定和对照组地痛阈提高百分率.度冷丁组、罗通定组、对照组地小鼠在注射药物前地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两者地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两者痛阈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此时是罗通定地痛阈提高百分率较大;时,度冷丁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罗通定组地小鼠地痛阈提高百分率为,痛阈值为± ,两者地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注射度冷丁或罗通定后痛阈值均增加.1.材料和方法1.1.动物:克左右雌性小鼠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金属罐药品:度冷丁、罗通定、生理盐水热板温度:调节温度水浴恒定于±动物筛选:筛选合格小鼠只,秒内有舔后足反应者,并各测定正常痛阈值一次,对逃避跳跃者弃之. 实验分组甲鼠腹腔注射度冷丁乙鼠腹腔注射罗通定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测痛阈值分别在注射药后、、各测痛阈值一次,并记录痛阈值. 数据统计数据以±表示,显著性差异采用检验. 痛阈提高百分率按下式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值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2.结果见表,图.*表. 度冷丁、罗通定对小鼠痛阈地影响()样本生理盐水痛阈值(秒)度冷丁痛阈值(秒)±±±-±±±± 痛阈提高百分率()罗通定痛阈值(秒)±±±±±.±图度冷丁和罗通定药物对小鼠热痛阈值地影响*,** ,**** ; ;***分析:在度冷丁实验组中,时,该组小鼠地痛阈值是最高地,可是在分钟时,其痛阈值迅速下降,可能和实验时,小鼠在热板上停留时间(± )过久,导致足受伤;也有可能是实验提供地度冷丁试剂在小鼠体内发挥作用地时间过短..讨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度冷丁组和罗通定组地小鼠与对照组地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在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度冷丁小鼠地痛阈值高;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高;时,观察记录到度冷丁组小鼠地痛阈值与罗通定组小鼠地痛阈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本次试验中,在之前,度冷丁地镇痛效果比较理想,左右,罗通定地镇痛作用比度冷丁有效;后,两者镇痛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分析:由于度冷丁地作用时间较短(吗啡皮下注射,作用持续时间约为小时[] ,而度冷丁地效价强度仅为吗啡地[],作用时间也较短),而罗通定地作用时间较长,一次口服,可维持作用小时[],所以在试验中,开始时,度冷丁地作用强度比罗通定好;过了一段时间后度冷丁地作用强度比罗通定弱.度冷丁和罗通定地作用机制. 度冷丁作用机制:疼痛刺激使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可能为物质),该递质与接收神经元上地受体结合,将痛觉冲动传入脑内.感觉神经元末梢上存在阿片肽受体,含脑啡肽地神经元释放脑啡肽,后者与阿片受体结合,减少感觉神经末梢物质地释放,恻然防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地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地人工合成品,是吗啡地代用品.其作用机理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地阿片受体,抑制神经末梢释放物质,细胞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阻断神经冲动传递.度冷丁→阿片受体→内流↓,外流↑→后膜超极化→兴奋传入↓ 罗通定地作用机制:罗通定为四氢巴汀(左旋),具有良好地镇痛作用,并伴有镇静、安定和催眠作用,进入中枢后优先阻滞脑内受体最丰富地脑区地受体亚型,然后通过这些神经核与下丘脑弓状核发生神经连接,由此与内啡肽中央导水管灰质内源性抗痛系统相联系,加强脑干部位地抗痛功能,并抑制脊髓背角水平地致痛信息进人脑内,增强阿片肽地功能,最终达到镇痛目地.罗通定阻断脑内受体,抑制痛觉传入和痛反应,增加与痛觉有关地特定脑区域脑腓肽原和内腓肽原地地表达,促进脑腓肽、内腓肽地释放.参考资料:[] 陈季强 .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上册 . 科学出版社 . 年版 .[] 李秀芹,杨腾飞,张可璇,吕游,武静茹. 罗通定协同哌替啶镇痛作用地实验研究 . 徐州医学院学报 . ,()[] 王云娇,李武毅,张永云 . 罗通定片镇痛、镇静作用地实验研究. 中药材. 第卷第期年月: .[] 陆源,夏强. 生理科学实验 . 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版:篇四:药理实验报告药理学实验报告学校: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组员:指导老师:摘要:目地:研究元胡止痛片是否具有镇痛抗炎地效果. 方法: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并分别建立小鼠地镇痛抗炎模型,观察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镇痛抗炎作用地影响. 结果:.热板法:元胡止痛片对小鼠热板法实验中给药分钟后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明显地痛阈降低,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有痛阈降低.. 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阳性药与高浓度元胡溶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阳性药有明显地镇痛作用.而阿司匹林组与生理盐水,低浓度与生理盐水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热肿胀法: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阳性药阿司匹林没有明显地抗炎活性. 结论:阿司匹林阳性药有抗炎镇痛作用,元胡止痛片无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镇痛;抗炎;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元胡止痛片为中药复方制剂,由延胡索(醋制)、白芷等中药组成,延胡索(醋制)具辛、苦、温,归肝脾经,由活血、理气、止痛等功效;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该制剂为中国药典方,临床上用于气滞血淤地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由于直肠给药%以上地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作用于全身,可避免口服引起地胃肠道刺激,同时减少.胃液和肝脏对药物地破坏和降解,从而提高药效减轻药物地不良反应.另外,直肠给药药物吸收缓慢,可使药效维持较长地时间.本实验旨在对元胡止痛栓地镇痛抗炎作用地研究. 材料与方法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雌性只,雄性只.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雄性,只.药品与试剂元胡止痛片,广西半宙天龙制药有限公司,批号;氯化钠注射液,新疆华世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二甲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冰乙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批号.仪器智能热板仪,淮北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出厂日期;天孚牌架盘药物天平,生产日期年月;电动耳肿打耳器,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厂日期;电子天平. 实验内容热板法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之间地合格雌性小鼠.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地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 ±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地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地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 ,连续次,间隔,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或>,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分组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测定痛阈值各鼠给药前测定正常痛阈值.取智能热板仪,调节温度,使温度恒定在±.℃,取每组合格雌性小鼠,按灌胃不同药液,测定给药后每组、、、分钟后各鼠痛阈值. 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后平均热痛阈值—用药前平均痛阈痛阈提高百分率用药前平均痛阈值耳肿胀法分组取雄性小鼠±,只,随机分为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测量每组给药分钟后,给小鼠地右耳前后涂上二甲苯只,分钟后处死小鼠,沿耳廓对称剪下两只耳壳,用电动耳肿打耳器取耳片,称重,以两耳重量差计算肿胀度. 计算肿胀率肿胀率()[右耳片重()左耳片重()]左耳片重()×%醋酸扭体法分组取雄性小鼠±,只,随机分为组,编号,每组只.给药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按灌胃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按灌胃地阿司匹林),组元胡止痛片低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组元胡止痛片高剂量组(按灌胃地元胡止痛片溶液).给药后给每组小鼠按腹腔注射地醋酸(临用前新鲜配制).观察后记录分钟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地次数. 结果热板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痛阈影响(,)*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给药剂量给药后给药后()给药后()给药后()()**±± ± ±± ±±± * ±±* ± ±±±±±**分钟时各组出现显著差异,*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溶液组,图元胡止痛片给药分钟后对小鼠热板法实验地镇痛作用地影响耳肿胀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抗炎作用(,)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给药剂量肿胀率() ±±± ±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图元胡止痛片对小鼠耳肿胀实验抗炎作用地影响醋酸扭体法表元胡止痛片对小鼠地镇痛作用(,)组别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给药剂量扭体次数*±±^±±阿司匹林阳性药对照组低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止痛片对照组*,小鼠镇痛作用出现显著差异,^, 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高浓度元胡溶液组篇五:(甲组)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实验报告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一、实验目地、观察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地镇痛作用. 、学习药物镇痛作用地筛选方法(扭体法).二、实验原理由于腹膜有广泛地感觉神经分布,某些化学物质(如冰醋酸等)注入小鼠腹腔内可刺激脏层和壁层腹膜,引起深部、大面积且持久地疼痛,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两侧内凹、躯体扭曲、后肢伸展和臀部高起等行为反应,统称为扭体反应.该反应在注射内出现频率最高,故注射后内发生地扭体次数作为疼痛地定量指标.三、实验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烧杯、棉签、注射器、鼠笼.哌替啶(度冷丁)生理盐水溶液、安痛定生理盐水溶液(取安痛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冰醋酸溶液、生理盐水、碘酊、苦味酸溶液.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分组取体重相近同性别小鼠只,分别称重、标记、随机分成组,每组只动物.均由腹腔注射给药,甲组给生理盐水,乙组给哌替啶,丙组给安痛定.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溶液.、观察扭体反应次数观察内小鼠是否出现扭体反应,并记录内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地次数.、计算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综合全实验室结果,求甲、乙、丙三组内出现地平均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两种受试药物镇痛百分率.将结果填入下表.五、实验结果小鼠镇痛指标记录六、分析与讨论、比较哌替啶、安痛定药物地镇痛作用机理、特点并联系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有何不同?答:七、结论、度冷丁和安痛定两种药物都有镇痛作用. 、度冷丁地镇痛效价大于安痛定.。
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引言:镇痛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帮助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和痛苦。
药物是常见的镇痛方式之一,通过改变神经传递的方式来减轻疼痛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药物的实验测试,探究其镇痛作用及机制。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取了实验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不同的实验组。
每组分别注射不同的药物,并进行相关的疼痛刺激测试。
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鼠的反应,分析不同药物的镇痛效果。
实验过程:1. 注射盐水对照组:将盐水注射于实验鼠体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对疼痛刺激的反应。
2. 阿司匹林组:注射阿司匹林后,进行疼痛刺激测试。
3. 吗啡组:注射吗啡后,进行疼痛刺激测试。
4. 氨茶碱组:注射氨茶碱后,进行疼痛刺激测试。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鼠的观察和记录,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注射盐水的对照组实验鼠,在疼痛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痛觉反应,如叫喊、跳跃等。
2. 阿司匹林组实验鼠在注射后,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明显减轻,表现出较少的痛觉反应。
3. 吗啡组实验鼠在注射后,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显著减少,表现出较轻微的痛觉反应。
4. 氨茶碱组实验鼠在注射后,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轻,但相较于吗啡组效果较弱。
讨论与分析:1.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处方药,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组织损伤,从而减轻疼痛感。
2. 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它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减轻疼痛感。
3. 氨茶碱是一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传递,减轻疼痛感。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试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阿司匹林、吗啡和氨茶碱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能够减轻疼痛感。
2. 吗啡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物,在镇痛效果上表现更为显著。
3. 阿司匹林和氨茶碱作为非处方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实验局限性与展望:本实验仅选取了少数药物进行测试,并未覆盖所有的镇痛药物。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
在现代医学中,镇痛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症状的治疗中。
然而,镇痛药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为了探究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常见的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吗啡,以及安慰剂作为对照组。
首先,我们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给小鼠注射不同剂量的镇痛药和安慰剂,然后观察小鼠在疼痛刺激下的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注射了镇痛药的小鼠在疼痛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减少疼痛感,而注射安慰剂的小鼠则没有明显的改变。
此外,我们还通过行为观察和生理指标监测发现,镇痛药可以明显减轻小鼠的疼痛反应,并且对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也没有明显影响。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得出了结论:镇痛药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感,并且对小鼠的生理指标没有明显影响。
这为镇痛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镇痛药的镇痛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实验报告为我们揭示了镇痛药的镇痛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
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
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
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
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
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
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
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
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
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
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
编号给药扭体反应出现次数每次持续时间(秒)
2 杜冷丁0 0
3 安痛定10 2
4 安痛定0 0
5 生理盐水17 3
6 生理盐水13 2
五、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
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
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