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分析化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2006分析化学A 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6~8题各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常量分析;微量分析。
2、 C B ×M(2NaOH)/1000;a×M(2K 3PO 4)/M(3K 2O)。
3、强碱滴定弱酸;酚酞。
4、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和置换滴定法;所使用的参比溶液的不同,普通光度法一般以试剂空白为参比,而示差法则以浓度稍低于待测溶液的标准溶液作为参比溶液。
5、 有2(个)滴定突跃;pH =4;甲基橙;pH=9;酚酞。
6、 [NH 3]+[OH -]+[HPO 42-]+2[PO 43-]=[H+]+[H 3PO 4]7、酸度约1mol/LH 2SO 4、温度75~85℃、自动催化反应、自身指示剂8、在一定温度和入射光的照射下,b=1cm ,浓度为1mol/L 的吸光物质所产生的吸光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答对一个得2分,共30分)1、A2、D3、D4、A5、A6、D7、D8、C9、C 10、D 11、C 12、C 13、C 14、D 15、C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空1分,共18分)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17、 A :√ B :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32分)1、解24.3110000.664%ω⨯⨯=⨯4.100.01000(Mg )=25.001.500250.02分 65.3913.401000 5.842%ω⨯⨯=⨯0.01000(Zn )=25.001.500250.03分 63.55100010.13%ω⨯⨯=⨯(37.30-13.40)0.01000(Cu )=25.001.500250.03分 2、解:40.002.525.0010000.07143ω⨯⨯⨯=⨯0.02000(Ca )=25.007.000250.02分 试样2的实验数据由小到在为:25.70,27.11,27.52,27.54, 27.54,27.56, 27.58,实验数据25.70为可疑值,因为0.9527.1125.70(25.70)27.5825.700.75Q Q -=-=> 1分所以,该数据应舍去。
11.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可用符号 max表示。
12.光度法测定某物质,若有干扰,应根据吸收最大和干扰最小原则选择波长。
二.简答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 16 分,答在试卷纸上)1.什么是准确度?什么是精密度?答:准确度指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指平行测定分析结果间的靠近程度。
2. 用K2Cr2O7溶液滴定Fe2+试液时, 常向溶液中加入H3PO4,为什么?答:降低Fe3+/ 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减少终点误差;消除Fe3+的黄色。
3.已知滴定管的读数标准偏差为0.01 mL, 若滴定时耗去30.00 mL溶液, 则该溶液体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多少?答:0.046%或0.067%4写出浓度为c mol/L (NH4)2CO3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答: [NH3]+[OH-]=[H+]+[HCO3-]+2[H2CO3]5. 摩尔吸光系数答:A=kbc中浓度c 用mol/L时,k即为摩尔吸光系数,表示浓度为1mol/L,溶液厚度为1cm的溶液的吸光度。
6.下图是薄层色谱分离物质的色谱图,根据图写出Rf值计算式。
答:Rf=a/b7. 光度分析中,当浓度较高时,工作曲线逐渐偏离直线,这是什么原因?答:单色光不纯,介质不均匀8 .在螯合物萃取体系中,影响液-液萃取分离的因素有哪些?答: pH值,萃取平衡常数,萃取剂浓度三.回答问题(每题4分,共24分,答在试卷纸上)1.为满足重量分析的要求,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是什么,并简述其原因。
答:稀(降低CQ,降低相对过饱和度)、热溶液(提高s,降低相对过饱和度)、搅拌下缓慢加入沉淀剂(防止局部过浓)、陈化(大及完整晶粒);利用Von weimarn公式解释。
2 已知lgKCuY =18.8, lgKCaY=10.7, lgKCu-PAN=16, 试说明为何可以CuY-PAN为指示剂, 指示Ca的滴定?答: CuY +PAN +Ca → CuPAN + CaYCuPAN + Y→CuY+ PAN到化学计量点时发生置换反应,CuPAN变为PAN显色指示终点。
2006年分析化学试题(A卷)(时量:120分钟)姓名学号(注答案一律写在统一配发的答题纸上,答在此试卷上不计分)一、是非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在HAc介质中反应:2Cu2+ + 4I-→ 2CuI↓+I2之所以能够定量完成,主要原因是由于过量I-使减小了。
()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水溶液中能够提供质子的物质称为酸,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碱。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4、绝对误差是正的,相对误差一定为正;绝对误差为正,校正值一定为负。
()5、用KMnO4法滴定C2O42-时,速度由慢到快,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产生的Mn2+具有催化作用。
()6、砝码被腐蚀、天平的两臂不等长、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均属于系统误差,可通过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设备减免。
()7、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将使测试结果偏小。
()8、重铬酸钾法可在盐酸介质中测定钛铁矿中铁的含量。
()9、BaSO4沉淀法测定样品中的S时,沉淀中共沉淀Na2SO4,将使测试结果偏低。
()10、用法扬斯法测定Cl-,选用曙红作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请写出NaNH4HPO4的PBE 。
2、将数字10.3750修约成四位有效数字,结果为。
3、在pH=10用EDTA滴定Ca2+、Mg2+时,溶液中共存的Al3+、Fe3+、Cu2+、Co2+和Ni2+会干扰测定,一般可在溶液呈酸性时加入来消除Al3+、Fe3+的干扰,在碱性溶液中加入来消除Cu2+、Co2+和Ni2+的干扰。
4、计算2.0×10-7mol·L-1HCl溶液的pH值。
5、氧化还原有汞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曾在生产部门广泛应用。
由于该法在预处理时使用了含汞试剂,造成环境污染。
试题编号:405 试题名称:分析化学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 欲配制pH=5的缓冲溶液, 应选用( )(A) NH2OH(羟氨) (Kb = 9.1×10-9) (B) NH3•H2O (Kb = 1.8×10-5)(C) CH3COOH (Ka = 1.8×10-5) (D) HCOOH (Ka = 1.8×10-4)2. 用0.100mol/L NaOH滴定同浓度HAc( pKa=4.74 )的突跃范围为7.7 ~ 9.7。
若用0.100 mol/L NaOH滴定某弱酸HB( pKa=2.74 )时,pH突跃范围是()(A)8.7 ~ 10.7 (B)6.7 ~ 9.7(C)6.7 ~ 10.7 (D)5.7 ~ 9.73.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B) 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C)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D) 随机误差可以减小4. 在Fe3+, Al3+, Ca2+, Mg2+ 混合液中, 用EDTA法测定Fe3+, Al3+含量时, 为了消除Ca2+, Mg2+ 的干扰, 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沉淀分离法(B) 控制酸度法(C) 络合掩蔽法(D) 溶剂萃取法5.下列哪项对组份分离度影响较大?A.柱温;B.载气压力; C.检测器类型;D.载气分子量6.气相色谱分析中,增加柱温,组分保留时间如何变化?A.保持不变B.缩短C.延长D.无法预测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提高柱温,色谱峰如何变化?A.峰高降低,峰变窄;B.峰高增加,峰变宽;C.峰高降低,峰变宽;D.峰高增加,峰变窄8.在下列情况下,两个组分肯定不能被分离的是:A.两个组分的分子量相等;B.两个组分的沸点接近;C.两个组分分配系数比等于1 D.同分异构体9.速率理论从理论上阐明了:A.提高仪器稳定性的途径;B.提高检测灵敏度的途径;C.改善分析速度的方法;D.影响柱效能的因素10.下列不是氢火焰检测器组成部分的是:A.热敏电阻; B.发射极;C.收集极;D.离子室11.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中不包括:A.光源;B.比色皿;C.光电管;D.单色器12.银-氯化银电极的电位决定于溶液中:A.银离子浓度;B.AgCl浓度;C.银离子活度;D.氯离子活度13.分析中反应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指标是:A.准确度B.精密度C.灵敏度D.置信度14.配位滴定时,滴定突跃增加的变化是A, 条件稳定常数大, 滴定突跃终点增高;B, 条件稳定常数大, 滴定突跃起点增高;C, 条件稳定常数小, 滴定突跃终点增高;D, 条件稳定常数小, 滴定突跃起点增高15.有关氧化还原滴定的突跃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计量点在突跃范围中央;B, 突跃范围取决于两电对的电位差C, 突跃范围取决于还原态物质浓度;D, 突跃范围取决于氧化态物质浓度16.一有色溶液在一定波长下用2cm比色皿,测定其吸光度为0.64,如果溶液浓度减少一半而其吸光度为0.48,应该使用比色皿的长度为:A.0.5cm B 1cm C. 3cm D. 5cm17.测定物质的吸收曲线时,每改变一次波长,需要A.重新配制试样;B.调整仪器灵敏度;C.调整仪器透光度范围;D.重新配制参比溶液18.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测量波长; B.参比溶液; C.待测离子种类;D.显色剂浓度19.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内外溶液中H+ 浓度不同C. 内外溶液的成分不同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20.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常数是A.用于测量时,对仪器进行校正的常数;B.不随测量条件改变的一个常数;C.估计干扰离子给测定带来误差大小的常数; D.选择常数数值大选择性好21.电位分析中的标准加入法不要求的是:A.加入的标准溶液体积要小; B.加入的标准溶液浓度要大;C.加入标准溶液后,测量溶液离子强度变化小;D.加入标准溶液后,测量电动势几乎不变化22.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量时,需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是为了A.减小浓差极化B.加快响应速度C.加快电迁移速度D.加快化学反应速度23.在极谱分析中,通常在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明胶,其目的是消除A.极谱极大B.氧波电流C.充电电流D.氢超电压24.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A.分配系数B.分配比C.半峰宽D.峰面积25.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A.发射多种元素原子的特征共振辐射B.发射连续光谱C.发射一种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D.产生紫外线26.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A.谱带强度增加B.谱带强度减少C.谱带兰移D.谱带红移27.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干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空心阴极灯B.检测器性能C.原子化系统D.分光系统28.下列类型的电子能级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 * B.n *C. * D. *29.气相色谱中,下列哪个组分最宜用电子捕获检测器A.苯和二甲苯B农作物中含氯农药的残留.C.啤酒中微量硫D. 酒中甲醇的含量3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光源通常使用:A.空心阴极灯 B.钨丝灯C.高压汞灯D.氢灯.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1,标准偏差: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3,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4,摩尔吸光系数( ):5,保留时间和死时间t0(dead time):6,分配系数K(distribution coefficient):7,峰值吸收:8,半波电位9,敏化电极10,色谱固定液三、简答题1, 简单说明碘量法的操作步骤(5分)2, 简单说明反滴定法的操作步骤(5分)3, 简单说明空白试验用于什么目的? 结合分光光度法说明操作步骤(6分)4, 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定性方法(6分)5, 举出极谱分析中三种干扰电流,并且说明消除方法(6分)6, 用连接次序正确的方框图说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指出它们的作用(8分)四、计算题1,测定FeSO4中铁含量,结果为20.01%,20.03%,20.04%和20.05%.计算(1)平均值;(2)相对平均偏差;(3)标准偏差;(4) 相对标准偏差(5分)2, 某混合物中只含有乙苯及二甲苯异构体,加入微量苯后,用FID检测器测得如下数据,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分析化学(319)适用专业: 分析化学、海洋化学一、选择题或填充题(3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 若以为基准物标定 HCl 溶液的浓度, 而基准物中含少量, 测得的HCl 的浓度将:32CO Na 32CO K (A ) 偏低; (B ) 偏高; (C )无影响。
2. 已知H 3PO 4的p K a1 =2.12, p K a2 =7.20, p K a3 =12.36, 调节磷酸盐溶液的pH 至6.0时,此时溶液中各有关存在形式浓度间的关系是:(A) [HPO 42-] > [H 2PO 4- ] > [PO 43-] ; (B) [HPO 42-] > [PO 43-] > [H 2PO 4- ];(C) [H 2PO 4- ] > [HPO 42-]> [H 3PO 4]; (D) [H 3PO 4] > [H 2PO 4- ] >[HPO 42-]。
3. 在Cu 2+、Zn 2+、Ni 2+混合溶液中,欲测定Cu 2+,较合适的分析方法是:(A ) 碘量法; (B ) 分光光度法;(C ) EDTA 配位滴定法; (D ) 沉淀滴定法。
4.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用NaOH 滴定HCl ,选甲基橙为指示剂的终点误差是正值;(B) 用HCl 滴定NaOH,选酚酞为指示剂的终点误差为正值;(C) 用蒸馏法测NH ,若采用HCl 吸收NH +43,以NaOH 返滴剩余的盐酸至pH 为7, 终点误差为负值;(D) 用蒸馏法测NH ,若采用H +43BO 3吸收NH 3,以HCl 返滴剩余的硼酸至甲基橙变色,终点误差为负值。
5. 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A )比色皿的厚度; (B )入射光的波长;(C )有色物的浓度; (D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6. 以重量法测定某试样中的含砷量,首先使之形成Ag 3AsO 4沉淀,然后将其转化为AgCl 沉淀,以AgCl 的质量计算试样中As 2O 3含量时使用的化学因数是:(A )M (As 2O 3)/ M (AgCl ); (B )M ( As 2O 3 ) / 3 M (AgCl );(C )M (As 2O 3)/ 6 M (AgCl ); (D ) 3M ( As 2O 3 ) / M (AgCl )。
期末考试《 分析化学 》试卷 (B 卷)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下表,每题1分,共20分)1.以0.01000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滴定25.00mL 的Fe 2+溶液,消耗试液25.00mL ,则722O Cr K /Fe T 应为:(单位:g·mL -1,M Fe =55.85)A .0.0003351B .0.005585C .0.003351D .0.016762.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决定于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活度?A .Ag +B .AgClC .Cl -D .Ag +和AgCl 的总和3.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A .0.09VB .0.27VC .0.36VD .0.18V4.现要用EDTA 滴定法测定某样品中Zn 2+的含量,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则用于标定EDTA 的基准物质应为:A .Pb(NO 3)2B .Na 2CO 3C .ZnD .CaCO 35.符合比耳定律的某溶液的吸光度为A ,若将该溶液的浓度减少一倍,则其吸光度等于:A .2 AB .A/2C .2lgAD .lg A/26.某碱样为NaHCO 3和Na 2CO 3的混合液,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先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溶液体积为V 1,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耗去HCl 溶液体积为V 2,V 1与V 2的关系是:A .V 1<V 2B .V 1=2V 2C .2V 1=V 2D .V 1>V 27.某二元弱酸的pKa 1=3.00,pKa 2=7.00。
pH=3.00的0.2 mol·L -1H 2B 溶液中,HB -的平衡浓度为:(单位:mol·L -1)A .0.15B .0.050C .0.10D .0.0258.测量值X 出现的区间为X=µ+1.96σ,测量值的概率为:A .34.13%B .68.26%C .95%D .47.5%9.BaSO4沉淀在0.1mol·L-1 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酸效应影响B.盐效应影响C.配位效应影响D.形成过饱和溶液的影响10.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A K a=K HIn;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二、回答问题(每题6分,共42分,写试卷纸上)1.已知某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有部分NaOH变成了Na2CO3。
用此NaOH 溶液测定HCl的含量,以甲基红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若使用酚酞作指示剂又如何。
2.什么是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和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电对的条件电势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吸光光度法中透光率和吸光度的关系式是什么?5.解释下列现象:(1) 用KMnO4滴定C2O42-时,滴入KMnO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2) 间接碘量法测铜时,若试液中有Fe 3+ 和AsO43-,它们都可将I-氧化成I2,加入NH4HF2可消除两者的干扰,解释其中原因。
6.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某一金属离子,共存离子组分会干扰,有哪些办法可以消除干扰?7.有一新有机显色剂为弱酸,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其离解常数,请阐述理论依据和测定过程。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32分)1.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B-=δB2-。
计算:(1)H2B的K a1和K a2。
(2)如果以0.1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00 mol/L的H2B,滴定至第一和第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各为多少?各选用何种指示剂?2. 25.00mL KI溶液,用10.00mL 0.0500mol/L KIO3溶液处理后,煮沸溶液除去I2。
冷却后加入过量KI溶液使之与剩余KIO3反应,然后将溶液调整至中性。
析出的I2用0.1008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1.14mL,求原KI溶液的浓度(10分)。
3.某矿石含铜约0.12%,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光度法测定。
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在适宜条件下显色,定容.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00nm测定吸光度,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ε=1.68×104(L·mol-1·cm-1),M Cu=63.5)4.用有机溶剂从100mL水溶液中萃取某药物成分A两次,每次用有机溶剂10mL,欲使总萃取率达99%以上, 则A在两相中的分配比D应为多大? 萃取完后将有机相合并,用等体积水洗涤一次, 则将损失多大比例?(不考虑溶液中的其它因素影响)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写在试卷上)1. 将0.20mol/LSO42-和0.10mol/LBa2+等体积混合,欲通过加动物胶(p Ka1=2.0,p K a2=8.5 )促其凝聚,这时沉淀溶液的pH值应为___小于2.0______。
西北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科目名称:分析化学科目代码:449适用专业:化学系各专业共6页答案请答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题上的答案一律无效一、填空题(30分)1、指出标定下列物质的基准物质和指示剂(4分)溶液NaOH KMnO4Na2S2O3AgNO3基准物质I2I2NaSCN指示剂淀粉淀粉NH4Fe(SO4)2 2、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4分):(1)用吸收了二氧化碳的NaOH溶液滴定H3PO4至第一化学计量点。
(2)在酸性介质中,以Ce4+溶液滴定Fe2+,若选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φ0(Ce4+/Ce3+) =1.44V,φ0(Fe3+/Fe2+)=0.68V,φ0(In-)=0.84V)。
(3)重铬酸钾法测定铁时用电位法确定终点。
(4)用莫尔法测定NaCl+Pb(NO3)2中的Cl-含量。
3、配制浓度为2.0mol·L-1的氨水溶液500.0mL,应用移取浓氨水(15mol·L-1)mL。
(2分)4、在pH=10的氨性缓冲液中,用0.02mol·L-1EDTA滴定0.02mol·L-1Cu2+和等浓度的Mg2+的混合溶液,以铜离子选择电极指示终点。
若终点时游离氨的浓度控制在10-3mol·L-1左右,则滴定曲线会出现突跃;若终点时游离氨的浓度控制在0.2mol·L-1左右,则滴定曲线会出现突跃(lgK CuY=18.8,lgK MgY=8.7,lgβ1 =4.31,lgβ2=7.98,lgβ3=11.02,lgβ4=13.32,lgβ5=12.86.pH=10时,logαY(H)=0.45)(4分)5、某矿样含有Fe、Al、Ca、Cr、Mg、Zn元素,用Na2O2熔融,以水浸取,进入沉淀中的是;留在溶液中的是(写出存在形式)。
(2分)6.水中Cl-含量经6次测定,求得平均值为35.2mg/L,s=0.7mg/L.计算置信度为90%时的置信区间。
南京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统考一.单选题1.试样用量为0.1~10mg的分析称为:( 3 )1)常量分析 2)半微量分析 3)微量分析 4)痕量分析2.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耗用的标准溶液体积相等,对两溶液浓度关系正确表述是:( 3 )1)c(FeSO4)=c(H2C2O4) 2) 2c(FeSO4)=c(H2C2O4)3) c(FeSO4)=2c(H2C2O4) 4) 2n(FeSO4)=n(H2C2O4)3.将磷酸根沉淀为MgNH4PO4,沉淀经洗涤后溶于过量Hcl标准溶液,而后用NaOH标准溶滴定至甲基橙变黄,此时n(P):n(H+)是( 2 )1)1:1 2)1:2 3)1:3 4)2:1( 4 )4.以下各类滴定中,当滴定剂与被滴定剂浓度各增大10倍时,突跃范围增大最多的:1)Hcl滴定弱碱A 2)EDTA滴定Ca2+3)Ce4+滴定Fe2+ 4)AgNO3滴定NaCl5.在量度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的统计量是:( 3 )1)Cl 2)s 3)S 4)R6.含Fe3+的HCl溶液,用3倍体积的含HCl乙醚溶液萃取,已知Fe3+有99%被萃取,则分配比约为( 2 )1)3.3 2)33 3)300 4)307.在含ZnY的氨性缓冲液中加入KCN,以铬黑T为指示剂,为滴定析出的EDTA,应选择的金属滴定剂是( 2))1)Ca2+ 2)Mg2+ 3)Cu2+ 4)Pb2+8.重量法测定铁时,过滤Fe(OH)2沉淀应选用( 1 )1)快速定量滤纸 2)中速定量滤纸3)慢速定量滤纸 4)玻璃砂芯坩埚9. 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2)1)精密度高,检出限低 2)用于测定无机元素3)线性范围宽 4)多元素同时测定10. 质量浓度为0.1u g/mL的Mg在某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时,得吸光度为0.178,结果表明该元素在此条件下的1%吸收灵敏度为:(3)1)0.0000783 2)0.563 3)0.00244 4)0.0078311. 电位分析法需要测定电池电动势或电极电位,其测定条件:()1)电池的电动势或电极电位要稳定 2)电池的内阻需很大3)通过电池的电流为零 4)电池的内阻要小,通过的电流很大12. 循环伏安法在电极上的方式是:()1)线性变化的直流电压 2)锯齿形电压3)脉冲电压 4)等腰三角形电压13. 气—液色谱中,与二个溶质的分离度无关的因素是:(2)1)增加柱长 2)改用更灵敏的检测器3)改变固定液的化学性质 4)改变载气性质14. 在液相色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3)1)组分与流动相 2)组分与固定相3)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4)组分与组分15. 在LC中,提高色谱柱的柱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1)1)减小载体粒度 2)适当升高柱温3)降低流动相的速度 4)降低流动相的粘度二.填空题1. 标定Hcl的Na2CO3常采用分析纯NaHCO3在低于300℃下焙烧成Na2CO3,然后称取一定量的NaCO3.若温度过高会有部分分解为Na2O,用它标定的Hcl的浓度(偏低),其原因是(因Mr(Na2CO3)<Mr(NaCO3),故耗V(Hcl)多,Hcl浓度必低)。
二、回答问题(每题6分,共42分,写试卷纸上)1.已知某NaOH标准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有部分NaOH变成了Na2CO3。
用此NaOH 溶液测定HCl的含量,以甲基红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若使用酚酞作指示剂又如何。
2.什么是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和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电对的条件电势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吸光光度法中透光率和吸光度的关系式是什么?5.解释下列现象:(1) 用KMnO4滴定C2O42-时,滴入KMnO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2) 间接碘量法测铜时,若试液中有Fe 3+ 和AsO43-,它们都可将I-氧化成I2,加入NH4HF2可消除两者的干扰,解释其中原因。
6.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某一金属离子,共存离子组分会干扰,有哪些办法可以消除干扰?7.有一新有机显色剂为弱酸,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其离解常数,请阐述理论依据和测定过程。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32分)1.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H2B =δHB-;pH=6.22时δHB-=δB2-。
计算:(1)H2B的K a1和K a2。
(2)如果以0.1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00 mol/L的H2B,滴定至第一和第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各为多少?各选用何种指示剂?2. 25.00mL KI溶液,用10.00mL 0.0500mol/L KIO3溶液处理后,煮沸溶液除去I2。
冷却后加入过量KI溶液使之与剩余KIO3反应,然后将溶液调整至中性。
析出的I2用0.1008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21.14mL,求原KI溶液的浓度(10分)。
3.某矿石含铜约0.12%,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光度法测定。
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在适宜条件下显色,定容.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00nm测定吸光度,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ε=1.68×104(L·mol-1·cm-1),M Cu=63.5)4.用有机溶剂从100mL水溶液中萃取某药物成分A两次,每次用有机溶剂10mL,欲使总萃取率达99%以上, 则A在两相中的分配比D应为多大? 萃取完后将有机相合并,用等体积水洗涤一次, 则将损失多大比例?(不考虑溶液中的其它因素影响)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写在试卷上)1. 将0.20mol/LSO42-和0.10mol/LBa2+等体积混合,欲通过加动物胶(p Ka1=2.0,p K a2=8.5 )促其凝聚,这时沉淀溶液的pH值应为___小于2.0______。
一、填空(20分)1.已知H2O(g)和NH3(g)的标准生成焓为—241.82kJ/mol和—46.11kJ/mol,则可知反应4NH3(g)+3O2(g)==2N2(g)+ 6H2O(g)是____热和熵____反应,降低温度时,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平衡常数_______,欲使反应正向自发进行的趋势增加,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元素为第四周期ⅦB族元素,则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构型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所在分区为____区,最后排入的一个电子的主、副量子数为______、______。
3.将氨水和NaOH的浓度均稀释一倍,则其OH—浓度分别变为原来的_______ 和_______(NH3·H2O Kb=1.75×10—5)4.PH3分子中,磷原子以_________杂化轨道分别和三个氢原子形成三个_________键,分子几何构型为_________。
5.根据价层键子对互斥理论,下列分子的几何构型分别为:H2O_________,SO42-_________,BrCl3_________,BF3________。
6.BaO属于_________晶体,晶格结点上的质点是_________,晶格质点间作用力为_________,H2O是_________晶体,晶格质点为_________,作用力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7.MnCO3、PbCO3、MgCO3、、Na2CO3热稳定性顺序从大到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N2分子轨道电子分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级为_______,此分子为_______磁性分子。
9.某配合物分子式为Co(NH3)5BrSO4,其磁矩为零,在其溶液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但加入AgNO3不产生沉淀,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此配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配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键型为___________,K稳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每题2分,共50分)1.某基元反应2A(g)+B(g) →C(g),反应速率常数为k,当2molA与1mol B在1L容器中混合时,反应速率v是:A.4kB.2kC.1/4kD. 1/2k2.在混合溶液中某弱酸HX与其盐NaX的浓度相同,已知反应X-+H2O==HX+OH-的平衡常数为1.0×10 10,则此溶液的pH值为:A. 2B. 4C. 5D.103.一溶液中含有各0.05mol/L的Fe3+和Fe2+,如果要求Fe(OH)3沉淀完全而不生成Fe(OH)2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值为:A.4.79~3.68 B.3.68~7.76 C.5.73~7.76 D.7.76~10.32(Ksp Fe(OH)3 = 1.1×10-36,Ksp Fe(OH)2 = 1.64×10-14)4.根据质子酸碱理论,下列水溶液中碱性最弱的是哪一个:A.NO3-B.ClO4-C.CO32-D.SO42—5.配制pH=4.5左右的缓冲溶液,下列哪个选择具有最大的缓冲能力:A.0.1mol/LHAC-0.1mol/LNaAC B.0.1mol/LNH3·H2O-0.1mol/LNH4ClC.1.0mol/LHAC-1.0mol/LNaAC D.1.0mol/LHCOOH-1.0mol/LHCOONa(HAC K a=1.75×10-5,HCOOH K a=1.75×10-4,NH3·H2O K b=1.75×10-5)6.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E是由什么决定的:A.量子数nB.n和LC.n,L,mD.L7.NaF、MgO、CaO晶格能大小次序正确的一组是:A. MgO>CaO>NaF B.CaO > MgO >NaFC.NaF> MgO>CaO D.NaF> CaO >MgO8.在含Mn2+的硝酸溶液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得到MnO4-:A.Na3SbO3B.Sb2O3C.NaBiO3D. Bi2O39.已知在水溶液中铜元素的电势图为:Cu2++0.15v Cu++0.52v Cu,则可知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大小次序为:A. Cu2+> Cu+B.Cu2+< Cu C.Cu+> Cu2+D.无法比较10.室温下卤素单质的聚集态从氟到碘由气体逐渐变为固体的原因是:A. 电负性依次减弱B.原子半径依次增加C.色散力依次增强D.取向力依次减弱11.若配制EDTA标准溶液的去离子水不够纯,含有Ca2+,当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标准溶液,再用这一EDTA标准溶液滴定被测溶液中的Zn2+含量,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则所得到的Zn2+含量比其真实值:A. 偏高 C. 偏低B. 没有误差 D. 以上答案全不正确。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
2006 学年 上 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10分钟
分析化学 课程 56 学时 学分 考试形式: 闭 卷
专业年级:化工、应化、制药2004级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
1.分析测定中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 )
A .数值有一定范围
B .数值无规律可循
C .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D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2.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质标定0.1 mol/L NaOH 溶液,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宜为:
[M (KHC 8H 8O 4)=204.2] ( )
A . 0.2 g 左右
B .0.2 g ~ 0.4 g
C .0.4 g ~ 0.8 g
D . 0.8 g ~ 1.6 g
3.以0.1000 mol/L NaOH 滴定 20.00mL 0.1000 mol/L 的HAc (K a = 1.8×10-5),其化学计量点时pH 值为: ( )
A .0.0
B .7.0
C . >7.0
D .<7.0
4.某二元弱酸的pK a1、pK a2分别是3.00、7.00,在pH=3.0的0.20mol/LH 2B 溶液的中,HB -的平衡浓度是: ( )
A . 0.15 mol/L
B . 0.05 mol/L
C . 0.10 mol/L
D . 0.025 mol/L
5.用EDTA 滴定不同金属离子时,K MY 越大,滴定所允许的pH 值: ( )
A . 越低
B . 越高
C . 为7.00 D. 越偏碱性
6.某二元弱酸的pK a1、pK a2分别是3.00、7.00,NaHA 稀溶液的pH 值约为: ( )
A . 2.0.
B . 4.0
C . 5.0.
D . 6.0
7.下列物质中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 A .固体NaOH (G.R.); B .固体KMnO 4 (G .R.);
C .固体K Cr O (G.R.);
D .固体Na S O ·5H O (C .P.)
8.在1mol/LH 2SO 4溶液中,以0.05mol•L -1Ce 4+溶液滴定0.05mol•L -1Fe 2+溶液,则此滴定最适宜的指示剂是:)V 68.0=E ;V 44.1=E (′
Fe /Fe ′Ce /Ce +2+3+3+4θθ ( )
A .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E θ’=1.25V)
B . 邻二氮菲-亚铁(E θ’
C . 邻苯氨基苯甲酸(E θ’=0.89V)
D . 二苯胺碘酸钠(
E θ’
9.试判断下列各物质,不产生混晶现象的是: ( )
A .BaSO 4和PbSO 4
B .BaCrO 4和RaCrO 4
C .KClO 4和AgCl
D .MgNH 4PO 4和MgNH 4AsO 4
10.Ca 2+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用KMnO 4 法测定时,只能采用: ( )
A .直接滴定法
B .间接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置换滴定法
二、填空题(本题24分,每空2分)
1.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分析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分析测定过程中的 ______________。
2.若BaCl 2中含有NaCl 、KCl 、CaCl 2等杂质,用H 2SO 4沉淀Ba 2+时,生成的BaSO 4沉淀表面首先吸附的是 离子,扩散层的抗衡离子主要是 。
3.NH 3-NH 4Cl 缓冲溶液 (pK b =4.74 ),其缓冲范围pH = ,当Cl NH NH c c 43:为___________ 时,缓冲容量最大。
4.某二元酸H 2A ,其pKa 1=1.25, pKa 2=4.26。
当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时,应有 个pH 突跃,宜选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
5.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___________。
6.用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时,有时要加入掩蔽剂L 掩蔽干扰N ,则掩蔽剂必须符合K NL ____K NY 和K ML ____K MY 以及掩蔽剂本身无色(填“>”或“<”或“=”)
7.1 mol/L HCl 溶液中,反应2Ce 4+ + Sn 2+ = 2Ce 3+ + Sn 4+的条件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
(已知 V E V E Sn Sn Ce Ce 14.0;28.12434//=='
'++++θθ)
8.(NH 4)2HPO 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 。
三、计算题(本题40分,每小题10分, 4,5题任选一题)
1.对某试样进行四次分析结果(%)如下:29.03,29.08,28.97,29.24, (1)试用Q 检验法确定离群值29.24%是否舍弃; (2) 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置信度90%)
(已知: t 0.90,2=2.92, t 0.90,3=2.35, t 0.90,4=2.13, Q 0.90,4=0.76)
2.称取含惰性杂质的混合碱试样5.2600 g ,溶于水并定容于250 mL 容量瓶中, 取50.00 mL,
以酚酞为指示剂, 滴定时用去0.1204 mol/L HCl标准溶液16.70 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共消耗HCl标准溶液49.40 mL, 问试样除惰性杂质外还有那些组分存在? 其质量分数各为多少?(已知:M(NaOH) = 40.00, M(Na2CO3) = 106.0 M(NaHCO3)=84.01)
3.在pH=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 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0.0200 mol/L EDTA溶液滴定0.0200 mol/L Zn2+溶液,终点时c NH3=0.118 mol/L,计算终点误差。
(已知:lg K ZnY=16.5;pH=10.0时lgαY(H)=0.45, lgαZn(OH)=2.4, Zn(NH3)42+的lgβ1~lgβ4分别是2.3、4.6、7.0、9.0,pZn ep(EBT)=12.2,NH3的K b = 1.8×10-5 )
4.计算CaC2O4在pH为5.00的0.050mol/L(NH4)2C2O4中的溶解度。
(已知:K sp(CaC2O4)=2.0×10-9, H2C2O4的K a1=5.9×10-2, K a2=6.4×10-5)
5.用重铬酸钾法测定褐铁矿试样时,若用T(Fe/K2Cr2O7)=0.01676 g/mL标准溶液,为了使Fe2O3的百分含量的数值正好是滴定管读数(mL为单位)的5倍,需称取样品多少克?
(已知:M(Fe) = 55.85, M (Fe2O3) = 159.7 )
四、简答题(本题16分,每小题4分)
1.简述用络合滴定法连续测定Bi3+、Pb2+的方法原理。
2.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那些?如何预防?
3.金属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应有敏锐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化缓慢或不变,这称作什么现象?
4.简述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