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苯磺酸钠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二丁基羟基茴香醚简介二丁基羟基茴香醚(2,2’-dihydroxy-3,3’-dimethyl-5,5’-diisobutyl diphenyl ether)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6H36O2,分子量为388.56。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在化工领域中,二丁基羟基茴香醚被广泛应用于溶剂、催化剂和添加剂等方面。
合成方法二丁基羟基茴香醚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对甲苯磺酸钠(p-Tolu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将对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对甲苯磺酸钠。
2.制备间甲苯磺酰氯(m-Toluenesulfonyl chloride):将对甲苯磺酸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间甲苯磺酰氯。
3.合成二丁基羟基茴香醚:将间甲苯磺酰氯与2,2’-二甲基-4,4’-二羟基二苯醚反应生成二丁基羟基茴香醚。
物化性质1.外观:无色结晶固体。
2.熔点:约为60-65°C。
3.沸点:约为300°C。
4.密度:约为0.97 g/cm³。
5.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甲苯等。
应用领域溶剂由于二丁基羟基茴香醚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它被广泛应用于溶剂领域。
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它可作为溶剂帮助反应物的混合和扩散,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二丁基羟基茴香醚还可用作涂料、油墨和胶粘剂的溶剂,在这些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催化剂二丁基羟基茴香醚在一些催化反应中具有催化活性。
例如,在某些氧化反应中,它可以促进底物的氧化过程,并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此外,二丁基羟基茴香醚还可用作金属催化剂的载体,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添加剂二丁基羟基茴香醚在某些行业中被用作添加剂。
例如,在聚合物工业中,它可用作抗氧化剂,帮助延长聚合物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其耐热性和耐候性。
此外,二丁基羟基茴香醚还可用作塑料添加剂、橡胶抗老化剂等。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甲苯磺酸的制备工艺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了传统工艺和两种改进工艺制备对甲苯磺酸,并对此进行了比较。
改进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弊端。
第一种改进方案是运用了部分结晶选择性原理制备对甲苯磺酸。
甲苯与浓硫酸在甲苯沸腾回流(110℃)的条件下反应5h后,在80℃下加一定量的水使对甲苯磺酸结晶水合物从磺化混合液中析出,而间位和邻位两种异构物留在体系中,补充原料后继续反应,体系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再析出产品。
如此循环反应-结晶过程,即抑制了新的间位和邻位异构物进一步产生,又使较纯的对位产物分离出体系。
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生产工艺路线为硫酸定量反应,无废酸或甲苯排放,产品纯度大于85%,对于高选择性生产对甲苯磺酸和清洁磺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种改进工艺是将甲苯缓慢滴加到热的浓硫酸中,此工艺减短了实验时间,使操作时间为平时的四分之一,不但节省了反应物的用量,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产量,改进的方法制备收率高,反应操作简单。
本文以对甲苯磺酸做催化剂催化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产率为84.0%,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产率为82.8%,尽管两者间的产率相近,但对甲苯磺酸没有腐蚀性,且在反应过程中不能产生废酸,对环境无污染。
关键词:对甲苯磺酸;磺化;结晶;催化剂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toluene sulfonic acid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using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two kinds of improved preparation process of p-toluene sulfonic acid, and make a comparison. Improved technology overcomes the de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The first improvement plan is the use of partially crystalline selective preparation principle of p-toluene sulfonic acid. Refluxing toluene with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in toluene (110 ℃) 5h reaction conditions, adding a certain quantity of water at 80 ℃for crystalline hydrate precipitated from the sulfonated toluene sulfonic acid in the mixture, and meta - and ortho two isomers in the system,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after reaction, system to achieve chemical equilibrium, then precipitation products. So the cycle reaction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which inhibits the new meta - and ortho isomer to produce, and the para product is pure isolated system. Process conditions,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sulfuric acid quantitative reaction, no waste acid or toluene emissions, the purity of product is more than 85%, high selectivity for the produc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toluene sulfonic acid and clean the sulfonation process. Process improvement of second is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o toluene is slowly added into hot, this process to shorten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operation time is usually 1/4, not only to save the amount of reactants,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yield, high yield improved method of operation is simple, reactiThe catalyst p-toluene sulfonic acid dibutyl phthalate was synthesized, its yield is 84%, with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as catalyst. The yield is 82.8%, although similar between the yield, but no corrosive p-toluene sulfonic acid, and can not waste acid produced in the reaction process,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Keywords: catalyst p-toluene sulfonic acid sulfonation crystallization目录第1章文献综述 (1)1.1 对甲苯磺酸的性质 (6)1.2对甲苯磺酸的制备方法 (6)1.2.1硫酸磺化法 (6)1.2.2三氧化硫磺化法 (7)1.2.3 氯磺酸磺化法 (8)1.3对甲苯磺酸的精制 (8)1.3.1真空精馏法 (8)1.3.2水稀释法 (8)1.3.3苯—乙醇法 (9)1.4对甲苯磺酸的应用 (9)1.4.1催化剂 (9)1.4.2有机合成 (9)1.4.3稳定剂 (9)1.5选题意义 (9)第2章实验部分 (11)表2.1实验药品 (11)表2.2实验仪器 (11)2.3制备对甲苯磺酸的传统工艺 (12)2.3.1原理 (12)2.3.2实验步骤 (12)2.3.3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 (12)2.4工艺改进一 (13)2.4.1改进原理 (13)2.4.2 实验过程 (14)2.5工艺改进二 (14)2.5.1改进原理 (14)2.5.2实验步骤 (14)2.6实验改进的结果讨论 (14)表2.6.1工艺一实验结果讨论 (15)表2.6.2工艺二 (15)第3章对甲苯磺酸的应用 (16)3.1对甲苯磺酸的应用 (16)3.1.l催化剂 (16)3.1.2有机合成 (16)3.1.3稳定剂 (16)3.2对甲苯磺酸合成酯 (16)3.2.1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16)3.2.2 酯的合成 (17)3.3 结果与讨论 (17)第4章结论 (19)致谢 (21)第1章文献综述对甲苯磺酸是贾沃斯基(Jaworsky)于1865年用硫酸磺化而首先制得的,该产品是无色或白色片状或柱状结晶,易溶于醇,难溶于苯,对皮肤、眼睛、黏膜有刺激性。
对甲苯磺酸生产工艺设计甲苯+硫酸,磺化结晶,就会得到对甲苯磺酸和母液,下面详细介绍对甲苯磺酸的主要合成方法合成对甲苯硫酸主要有一下集中方法:磺化反应中使用的磺化剂主要有:发烟硫酸、硫酸、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氯磺酸、硫酰氯、亚硫酸盐等。
甲苯磺化成对甲苯磺酸采用的磺化剂主要有硫酸、三氧化硫、氯磺酸三种。
合成对甲苯磺酸的主要方法有:硫酸磺化法、三氧化硫磺化法、氯磺酸磺化法、对甲苯磺酰氨水解法,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
1、硫酸磺化法用硫酸磺化甲苯,是采用最多且历史最长的工艺。
磺化反应过程如下:磺化反应速度与甲苯浓度成正比,与硫酸含水量的平方成反比,所以需使用含水少的硫酸和纯度高的甲苯,但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每消耗lmol的硫酸就生成lmol的水,水的浓度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升高,最后达到平衡,产生大量的废酸。
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分压蒸馏法来除掉磺化反应生成的水,使磺化反应进行完全。
用硫酸作磺化剂,其优点是:由于硫酸价格低而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且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易操作等,适用于小规模生产装置。
但此工艺的反应收率低、产品纯度低,反应进行时随着水的生成,硫酸浓度下降,当达到95%时(π值为75%),反应停止,产生大量的废酸,严重污染环境。
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添加助剂的方法可适当提高产品质量和反应收率。
2、三氧化硫磺化法理论上,三氧化硫是最有效的磺化剂,因为只是直接的加成而不用脱除反应生成的水。
在适宜的条件下,产品几乎全部是对甲苯磺酸。
以气相三氧化硫磺化剂磺化甲苯,宜选择降膜吸收反应器,采用1%的有机酸(如加入醋酸可抑制砜的产生)作为定位剂,温度控制在17℃-2O℃之间,SO3气体浓度6%一9%,反应得到的对甲苯磺酸纯度高。
用三氧化硫作磺化剂的优点是:反应安全、速度快、三废少、收率高、副产物少、产品纯度高。
缺点是:生产工艺复杂,一次性设备投资大,反应设备结构复杂,工艺操作要求高,三氧化硫运输困难,此方法对硫酸生产企业较适用。
101 对甲基苯磺酸钠特点对甲基苯磺酸钠一般为白色片状晶体即二水结晶物,是一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在很多领域被广泛的应用。
对甲基苯磺酸钠由非极性的疏水基CH 和极性的亲水基-SO 3Na组成,水溶液中对甲基苯磺酸钠水解为和Na +,前者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被称为表面活性离子,后者被称为反离子。
2 对甲基苯磺酸钠生产工艺目前国内对甲基苯磺酸钠的生产主要分为主产物和副产物两类。
主产物工艺一般将甲苯用浓硫酸进行磺化得到对甲基苯磺酸,再用液碱中和得到对甲基苯磺酸钠粗品,然后经过脱色、沉淀、浓缩、结晶、离心和包装等工序即得成品。
也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对甲苯磺酰氯获得。
这类工艺一般存在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重、质量和产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等缺点。
副产物工艺是指生产厂家在生产主产物时对甲基苯磺酸钠作为副产物出现。
目前含有对甲基苯磺酸钠混合物料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湿式催化氧化法[1]、活性污泥法、焚烧法、生物处理法、混凝法和电渗析法等,但由于其成分比较复杂,即含有多种高分子和有机物如酚类、醛类和苯环类等有机化合物且可生化性较差、浓度较高浓度较高,以上几种处理方法要么处理效果较差易造成再次污染,要么处理费用昂贵。
王力立等开发了一种利用废硫酸制备甲苯磺酸钠的方法,即先对废硫酸进行浓缩至70%以上,然后与甲苯反应得到对甲苯磺酸,再与氢氧化钠中和、活性炭脱色、结晶和干燥后得到对甲苯磺酸钠粗品。
该方法不仅解决了废硫酸难以处理的问题,而且为对甲苯磺酸钠制备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
河北某药业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对高浓度的泰妙菌素废水经过蒸馏、分层、中和、减压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和烘干等工艺得到对甲苯磺酸钠粗品。
江苏迈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利用BHT生产中和废水生产对甲基苯磺酸钠的方法,步骤为首先将BH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和废水的pH值调节为6~7,然后将调节pH值后的中和废水用吸附剂对溶液进行脱色,最后将脱色后的中和废水过滤后经过蒸发浓缩和冷却结晶后得到高浓度的对甲基苯磺酸钠。
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概述参考质量标准 MSDS 用途与合成方法对甲苯磺酸价格(试剂级) 上下游产品信息价格专题中文名称: 对甲苯磺酸中文同义词: 对甲苯磺酸;4-甲苯磺酸;4-甲基苯磺酸;对甲基苯磺酸;亚苄基酸;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 P-TOLUENESULFONIC ACID;对甲苯磺酸(定做3-4周)英文名称: p-Toluenesulfonic acid英文同义词: TL65;TL65LS;PARATOLUENE SULPHONIC ACID;P-TOLUENESULFONIC ACID;PTS ACID;P-TOLUENE SULPHONIC ACID;TSA-65IP;TSA-65MCAS号: 104-15-4 分子式: C7H8O3S 分子量: 172.2 EINECS号: 203-180-0相关类别: 合成材料中间体;中间体;有机原料;芳香族化合物;有机中间体;染料中间体;FINE Chemical & INTERMEDIATES;OrganicsMol文件: 104-15-4.mol对甲苯磺酸性质熔点106~107℃沸点116 °C密度 1.07折射率 1.3825-1.3845闪点41 °C储存条件Flammables area水溶解性solubleCAS 数据库104-15-4(CAS DataBase Reference)NIST化学物质信息P-toluene sulfonic acid(104-15-4)EPA化学物质信息Benzenesulfonic acid, 4-methyl-(104-15-4)对甲苯磺酸用途与合成方法概述对甲苯磺酸(分子结构式:p-CH3C6H4SO3H,也写作TsOH,英文P-Toluene Sulfonic acid)简称PTS,是一个不具氧化性的有机强酸,为白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可溶于水、醇、醚和其他极性溶剂。
极易潮解,易使木材、棉织物脱水而碳化,难溶于苯和甲苯。
对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介绍甲苯磺酸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被广泛使用。
为了确保甲苯磺酸钠的质量和安全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其中包括了对甲苯磺酸钠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标准的重要性执行标准对于甲苯磺酸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规定了甲苯磺酸钠的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确保了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甲苯磺酸钠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该化合物,避免了潜在的危险。
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的组成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命名与标识•使用统一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对甲苯磺酸钠进行命名;•通过特定的标识符标示甲苯磺酸钠的CAS号码。
2. 规格要求•包括甲苯磺酸钠的化学成分、纯度、外观等规格要求;•纯度要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如色谱法、滴定法等。
3. 生产工艺•规定了甲苯磺酸钠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要求;•要求生产过程中要采用安全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 质量控制•规定了甲苯磺酸钠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原料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和最终产品的检验;•要求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5. 包装、储存和运输•规定了甲苯磺酸钠的包装要求,要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防止产品受潮和变质;•要求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和防腐蚀。
6. 使用方法•对甲苯磺酸钠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适用范围、用量、注意事项等;•提供了应急处理措施,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评价。
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的意义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的实施对于甲苯磺酸钠行业和用户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保障质量:标准规定了甲苯磺酸钠的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保障了产品的质量稳定。
2.提高安全性:标准中包含了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帮助用户正确使用甲苯磺酸钠,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
3.促进创新:标准规范了甲苯磺酸钠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对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
甲苯磺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合成洗涤剂、
杀菌剂和染料等。
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是对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
中的质量要求进行规范,保证其在各种应用场合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前,甲苯磺酸钠国家标准的执行标准是GB/T 11005-2006,该标准将甲苯磺酸钠分为A、B两级,其中A级的产品适用于高端洗涤产品、高级工业无机盐的制备以及医药等领域,而B级产品适用于一般化学
工程、一般功能洗涤剂以及机械制造等领域。
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对其外观、含量、pH值、颜色、水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质量要求,其中重要的指标包括含量、pH值和颗粒度。
对于甲苯磺酸钠的含量要求,GB/T 11005-2006规定,A级产品的标准为97.0-100.5%,B级产品的标准为95.0-101.0%,这是由于A级产品的应用范围广泛,需要更高的纯度和稳定性。
甲苯磺酸钠的pH值也是一个关键的指标,要求其在不同级别的产品
中都应该在5.5-7.5之间。
这是因为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甲苯磺酸钠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洗涤或防腐效果,同时也可能对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甲苯磺酸钠的颗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GB/T 11005-2006规定,A级产品的半径大约为0.2-2.0微米,而B级产品的半径大约在10.0
微米左右。
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
而影响其洗涤和防腐效果。
总的来说,甲苯磺酸钠国标执行标准的规范化和严格实施,保证了甲
苯磺酸钠在各个领域中的良好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这也为我国化学工
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摘要:1.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的概述2.反应原理3.反应条件和方法4.反应的应用5.反应的注意事项正文:【1.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的概述】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是一种有机合成反应,指的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甲苯磺酸与醇反应生成对应的对甲苯磺酸酯和水。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制备对甲苯磺酸酯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2.反应原理】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醇与对甲苯磺酸反应生成对甲苯磺酸酯和水。
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3.反应条件和方法】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的常见条件和方法如下:1) 反应温度:通常在0-100℃之间进行,具体温度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速率要求。
2) 反应压力:通常在常压下进行,如果反应速率较慢,可以适当增加压力。
3) 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硫酸、氢氧化铝、氧化铝等。
4) 醇:反应中使用的醇可以是各种脂肪醇或芳香醇,具体取决于反应物的需求。
5) 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是反应的另一重要原料,其纯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反应结果。
【4.反应的应用】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用于制备对甲苯磺酸酯类化合物,如对甲苯磺酸钠、对甲苯磺酸钾等。
2) 用于合成染料、香料、医药等有机化合物。
3) 用于有机合成中的酯化反应、酰化反应等。
【5.反应的注意事项】在对甲苯磺酸酯化反应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反应物的纯度和质量要达到要求,避免影响反应结果。
2)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以获得较高的反应速率和产率。
3) 反应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压力的控制,避免反应失控导致危险。
对甲苯磺酸和碳酸钠反应甲苯磺酸和碳酸钠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甲苯磺酸钠,这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本文将介绍甲苯磺酸和碳酸钠反应的机理、条件以及产物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甲苯磺酸和碳酸钠的结构。
甲苯磺酸是一种含有磺酸基的有机酸,其化学式为C7H8O3S。
碳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CO3。
当甲苯磺酸和碳酸钠反应时,磺酸基会与钠离子结合,形成甲苯磺酸钠。
甲苯磺酸和碳酸钠反应的机理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实现的。
碳酸钠是一种弱碱,而甲苯磺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较强的酸性。
当两者混合时,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CO3^2-)会与甲苯磺酸中的氢离子(H+)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甲苯磺酸钠。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甲苯磺酸 + 碳酸钠→ 甲苯磺酸钠 + 水反应条件对甲苯磺酸和碳酸钠的反应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条件。
通常,可以将甲苯磺酸和碳酸钠以适量的溶液形式混合,然后搅拌反应物,在室温下反应一段时间。
反应完成后,可以通过过滤或者蒸干溶剂来分离产物。
甲苯磺酸钠作为反应产物具有很多应用。
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甲苯磺酸钠可以进一步被还原成甲苯磺酸,在有机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甲苯磺酸钠也可用作医药中间体。
许多药物合成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甲苯磺酸钠作为反应物或催化剂。
此外,甲苯磺酸钠还可以用作染料和颜料的合成中间体。
总结起来,甲苯磺酸和碳酸钠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甲苯磺酸钠。
该反应是通过酸碱中和实现的,无需特殊条件。
甲苯磺酸钠作为反应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甲苯磺酸和碳酸钠的反应机理和应用,可以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电镀镍退镀配方范文
电镀镍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为金属制品提供强韧的保护膜,从而增加其抗腐蚀性能和外观美观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
条件的改变,电镀镍层可能会出现老化和退镀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种电镀镍退镀配方。
配方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成分:
1.硝酸铜(Cu(NO3)2):10g
2.硫酸铵((NH4)2SO4):40g
3.硝酸铅(Pb(NO3)2):5g
4.对甲苯磺酸钠(NaC7H7SO3):50g
5. 醋酸(C2H4O2):10 ml
6.蒸馏水:适量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将硝酸铜和硫酸铵分别加入不同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
拌均匀,使其溶解。
2.将溶解的硝酸铜和硫酸铵混合在一起,继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3.将硝酸铅和对甲苯磺酸钠分别加入不同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使其溶解。
4.将溶解的硝酸铅和对甲苯磺酸钠混合在一起,继续搅拌均匀,得到
混合液。
5.将混合液和醋酸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得到电镀镍退镀液。
使用时,可以将待退镀的金属制品浸入退镀液中,将其连接到电源上,以负极的方式进行退镀。
在退镀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退镀液中的温
度和退镀时间,以控制退镀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镀镍退镀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需要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此外,退镀液的使用
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检测和更新,以保证其退镀效果。
对甲苯磺酸钠说明
宁波北仑雅旭化工有限公司优质生产商,分子式: C7H7S03Na
分子量: 194.14
产品标准: 符合Q/320507OGP03-2004
外观: 白色结晶状
用途: 用于化学工业和合成洗涤剂的料浆调理剂。
在合成洗衣粉内配入本品后,洗衣粉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部标外,还起四大作用:
(1)能降低料浆粘度,提高料浆流动性,使喷粉便捷,能耗降低,从而提高生产能力。
(2)能提高含水洗衣粉的含水率2-4%,降低成本。
(3)能促进洗衣粉中五钠的水合作用,提高洗衣粉的抗结快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4)减少喷粉塔尾气细粉的损失量,减少污染,增加污染,增加产量
方法:在洗涤剂料浆中加入2-3%本产品(重量比),即能起到上述作用
包装: 双层包装,内包为PVC塑料袋,外包为聚丙烯编织袋,每包净重25公斤
技术要求: 项目名称指标
活性物≥78.00%
水份≤14.00%
氯化物≤2.00%
PH值 (1%液)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