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分布
- 格式:pptx
- 大小:12.36 MB
- 文档页数:21
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
一、季节性变化
我国降水量在季节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春季(3月至5月)和夏季(6月至8月)是降水的主要季节,尤其是夏季。
这两个季节受到季风的影响,大量水汽从海洋输送到内陆,导致降水量显著增加。
相比之下,秋季(9月至11月)和冬季(12月至2月)的降水量较少,主要是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水汽输送减少。
二、降水带分布
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
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降水量逐渐减少。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几十毫米。
这种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是受到地形和季风的影响。
三、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是我国东部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
这个时期,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亚洲内
陆的冷空气在我国东部地区交汇,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
梅雨季节的降水量约占我国东部地区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台风影响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每年夏季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台风带来的暴雨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洪涝、泥石流等。
因此,防范台风带来的灾害是我国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受到季风、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我国的气候预测、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空间规律: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中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到秦岭--淮河附近减少至800毫米,再向西北方向到大兴安岭--阴山--兰州--青藏高原东南部减少为400毫米,再向西北到贺兰山--青藏高原中部减少为200毫米,再向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时间规律:全国大部分地区在20°C以上,气温南高北低。
青藏高原和一些高海拔地区气温明显低。
形成原因:夏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但是白昼比南方长。
因此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温差不大。
高海拔地区受地形影响气温低。
扩展资料:
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0935毫米,据记载,在1861年曾达到20447毫米,被称为世界的“雨极”或“湿极”。
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是位于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到1971年为止,那里已有400年没有下一场雨。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属藏南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那里的年平均降水量9000毫米以上。
我国最干旱少雨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是5.9毫米。
降水量分布规律
降水量是支配区域气候环境形成的重要因子,因此,研究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对了解
区域气候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降水量的分布具有季节性,在多雨季节,降水量会比其它季节高,而在旱
季节,降水量则低于其它季节。
此外,还存在区域性的分布特征。
一般而言,中国大陆是
偏湿型气候,南部东南部是雨量较多的地区,西部和北部则雨量较少。
此外,地理地形也
会影响降水量的分布。
例如,靠近高原地区的地区,降水量比海拔较低的地区要多。
原因
是当空气流上升到高原地区,空气的比湿度增加,导致降水量增多。
此外,近海性气候地区会有较高的降水量,这是由于近海性气候会有较强的海风,从
而产生较多的潮汐和蒸发,促进水分的循环,形成更多的海上降水,进而提高近海地区的
降水量。
除了地理、季节等因素外,还有其他潜在因素会影响降水量的分布。
例如,极端天气、低压系统、季风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降水量的分布。
总的来说,降水量的分布受到季节性、区域性、地形性、近海性和极端天气等若干因
素的影响,而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具体情况具有所区别。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因为赤道地区: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对流雨;
2、两极地区降水少。
因为两极地区:为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温上升,难以降水;
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因为回归线附近: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
东岸----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
4、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因为中纬度:沿海地区----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多;内陆地区----海洋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
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1、从时间分布看:
全年多雨区:赤道两侧
全年少雨区:两极地区、沙漠地区、内陆地区
全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从空间分布看:
与纬度位置的关系:由赤道向两极降水逐渐减少
与海陆位置的关系: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与地形的关系: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如新加坡。
全年太少雨区——洪涝的沙漠地区,两极地区,例如开罗。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如北京。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例如罗马。
常年潮湿区——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常年潮湿,如伦敦。
受到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太少(赤道地区太阳辐射猛烈,多对流雨。
两极地区热,空气下陷,降水太少);受到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太少(沿海波浪地区,受到海洋影响小,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离,降水太少);回归线沿着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太少,东岸降水多。
世界四大降水带的分布一、世界年降水量大致呈带状分布。
其基本特点是,年降水量最大值的地带位于赤道地带,高纬度地带年降水量最小,中纬度地带年降水量较多。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与大气的运动、气团和锋面的活动以及海陆分布等有密切的关系。
在高纬度和冬季大陆内部年降水量少,气温对大气最大水汽含量的限制,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信风系统控制的地带和多气旋的西风带的年降水量分布,大气水平运动纬向水汽输送,起着重要的影响。
南半球中纬地带的降水量比北半球年降水量平均值多(如南纬45°比北纬50°年降水量的平均值约多1/3),海陆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年降水量较多,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
此外,山区的分布对局部地区盛行风的影响,也制约着年降水量的分布。
二、从降水量的纬度分布来看,世界上可分为四个降水带。
(一)赤道多雨带位于赤道及其两侧,宽度略偏于北半球。
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以上升气流为主,年降水量一般为2000~3000毫米,至少在15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
降水类型以对流雨为主。
其中,在具有一定高度山地的迎风坡上,由于湿润气流受地形阻挡,可以形成大量的地形雨,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都集中在赤道多雨带中山地的迎风坡,如北纬40°附近非洲喀麦隆山地西坡,年降水量高达10470毫米。
(二)副热带少雨带位于南北纬15°~30°。
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不少地方只有100~300毫米,是世界上年降水量稀少的地带,荒漠集中分布。
但在副热带少雨带内,有些地方由于受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也很丰富。
世界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就出现在这一带内受热带季风和地形影响的北纬25°处,喜马拉雅南坡、印度境内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为12665毫米。
1860年8月~1861年7月的一年内,竟高达26461毫米。
地球降水分布规律是什么地球降水与气温分布都是很多学习地理的同学都会想要知道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降水有什么规律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地球降水分布规律,来欣赏一下吧。
地球降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结合气压带、风带: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2.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降水多。
从内陆吹向海洋的降水少。
3.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海陆位置即距海的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就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自沿海向内陆递变(如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
同时降水分布还具有以下规律:副热带少雨带的大陆东部出现多雨区,温带多雨带的大陆内部出现少雨区(结合季风和海陆因素)4.下垫面条件对降水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海拔的高低,森林覆盖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5.各种因素对降水的综合影响。
世界气温的分布范围等温线特征: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异较小。
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º,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以北半球为例,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这里处于东北信风带,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燥;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风带相应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吹来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风,降水显著增加。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单位:毫米。
2、降水量的测定: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计总和)
3.降水量柱状图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4.降水的年际变化
二、降水的分布
1.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同一条等降水量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2、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纬度因素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
②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地形因素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
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大致如下:
1. 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来看,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淮河北—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 5.9毫米,是中国的“旱极”。
中国东南部有些地区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台湾东部山地可达3000毫米以上,其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000毫米以上,最多的年份为8408毫米,是中国的“雨极”。
2. 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的暖湿空气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年降水分布规律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地理资料或咨询地理学家。
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球的不同纬度上,降水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与地球自转和地球形状有关。
赤道附近的纬度带是降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大,加之地球自转速度快,使得空气在这一区域上升形成对流,形成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降水量很大。
中纬度带的降水量相对较低。
在中纬度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空气上升形成的对流相对较弱,降水量也相对较少。
此外,中纬度带降水量还受到地形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中纬度带的沿海地区受到海洋影响,降水量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由于受到山脉的阻挡,降水量相对较低。
第三,极地地区的降水量也相对较低。
极地地区气温极低,水汽含量较少,加之地球自转速度极慢,使得空气上升形成的对流很弱,降水量非常有限。
极地地区的降水主要以雪和冰形式存在。
纬度带上的降水量还受到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
例如,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带来的风向和气压变化,会对降水量产生影响。
副热带高压带使得热带地区降水充沛,而副极地低压带则使得中高纬度地区降水量相对较低。
季节变化也会对降水的纬度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赤道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到地球公转带来的季风气候影响,季风气候会导致赤道地区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总结起来,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形状的影响。
赤道附近的纬度带降水量较高,中纬度带降水量较低,极地地区降水量也较低。
此外,大气环流系统和季节变化也会对降水的纬度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分布规律与地球的气候、地形、洋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降水的分布规律,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赤道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受太阳辐射能的影响,该地区常年高温多雨。
与此同时,两极地区因常年冰雪覆盖,反射太阳辐射能,气温较低,降水也相对较少。
2.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回归线附近地区的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空气干燥,降水概率低。
其中,大陆内部和西岸地区因受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更少。
而东岸地区因有暖湿空气影响,降水相对较多。
3.中纬度地区,受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
中纬度地区夏季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导致降水概率高。
但冬季受冷高压控制,降水概率降低。
不过,在一些地形特殊或暖湿气流交汇的地带,如山脉迎风坡或暖湿气流深入内陆的地区,仍有可能形成丰富的降水。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因受暖湿空气影响,降水概率高。
而背风坡因受冷空气控制,降水概率较低。
这种地形因素导致的降水分布差异在山脉的两侧非常明显。
5.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因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
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685毫米,是世界上唯一超过10000毫米的地区。
6.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智利北部,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该地区年降水量仅为0.76毫米,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