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标准(检测评价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234.51 KB
- 文档页数:48
附件: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标准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标准*注:1.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备查资料弄虚作假的,相应材料视为无效;2.无故不能提供备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档案材料的,视相应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未开展;3.被评估地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弄虚作假的,相应材料对应的指标计作“0分”二、《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标准》要点说明(一)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率1、参加培训人员为在职单位法人或负有领导责任的分管领导。
"负有领导责任的分管领导",通常指公司级别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领导,比如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
2、所参加的培训包含职业卫生方面的容。
结合培训通知、考核合格证书等有关培训容的说明、记录等材料,判断培训容是否包含职业卫生容。
3、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颁发的考核合格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且在有效期之。
(1)培训考核工作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委托实施的,需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委托相关机构开展考核的有效证明材料。
(2)考核合格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要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委托机构的盖章。
(3)培训应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证书有效期的截止时间应在2014年12月31日之后。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1、所参加的培训包含职业卫生方面的容。
结合培训通知、考核合格证书等有关培训容的说明、记录等材料,判断培训容是否包含职业卫生容。
2、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颁发的考核合格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且在有效期之。
(1)考核合格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要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的盖章。
(2)培训应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证书有效期的截止时间应在2014年12月31日之后。
(三)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1、培训相关证明材料完整。
培训相关证明材料至少包括参加培训员工"签到表、培训记录(应包括培训部门/机构、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容)",上述容不完整的视证明材料无效。
一、职业危害有关原则及规范(源卫生部网站)《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GB 8195-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 噪声》GBZ/T 229.4-2023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23《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23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GBZ78-202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023》GBZ23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 化学物》GBZ/T229-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Z/T231《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GBZ232-2023《职业性铊中毒诊断原则》GBZ226-2023《职业性航空病诊断原则》GBZ93-202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原则》GBZ75-2023《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原则》GBZ78-2023《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原则》GBZ28-202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23《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222-20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23《消防员职业健康原则》GBZ221-202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T 189.7—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6部分: 紫外辐射》GBZ/T 189.6—2023 《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2部分: 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23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防止控制指南》GBZ/T212-2023《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原则》GBZ51-2023《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GBZ/T210.1-2023《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GBZ/T210.2-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职业接触限值: 第3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措施: 第4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措施: 第5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10部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2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2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4-202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 204-2023《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BZ/T 198-202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23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 173-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原因》GBZ 2.2-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原因》GBZ 2.1-2023《工业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2部分: 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23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行导则》AQ/T 3034-202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 3036-202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AQ/T 3049-2023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01-2023《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原则》AQ 4202-2023《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原则》AQ 4203-202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AQ/T 4206-202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构造》AQ/T 4207-2023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AQ/T 4208-2023《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0-2023《家俱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1-2023《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 4212-2023《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3-2023《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4-2023《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AQ 4215-2023《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T 4216-2023 《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 4218-2023《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19-2023《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AQ 4220-2023《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1-2023《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定》AQ 4222-2023《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定》AQ 4223-2023 《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4-2023《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5-2023《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6-2023《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AQ/T 4227-2023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28-2023《粮食立筒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29-2023《粮食平房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30-2023《散粮码头爆炸性粉尘环境施工及装卸设备维修安全规范》AQ 4231-2023《塑料生产系统粉尘防爆规范》AQ 4232-202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23《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措施》GB/T 934-2023《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23《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23《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2023《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 5817-2023《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2023 《袋式除尘器技术规定》GB 6719-2023《气体检测管装置》GB/T 7230-2023《工业管道旳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2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1-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2-2023《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GB 8159-2023《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23《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 8959-2023《悬挂输送机安全规程》GB 11341-2023《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GB 11652-2023《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2023《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规定》GB 12142-202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23《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规定》GB 12358-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367-2023《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GB 12434-2023《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旳防毒规程》GB 12475-2023《焦化安全规程》GB 12710-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定》GB 12942-2023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13348-2023《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 13486-2023《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GB 13548-1992《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 13691-2023《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 13733-1992《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 13746-2023《冷冲压安全规程》GB 13887-2023《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GB/T 13910-2023 《木材采伐运送安全通则》GB 14192-2023《冷水作业分级》GB/T 14439-1993修订中《低温作业分级》GB/T 14440-1993修订中《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T 14441-2023《毛皮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T 14442-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3-202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23《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 14544-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4773-2023《安全色光通用规则》GB/T 14778-2023《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23《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2023《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 15600-2023《粉尘防爆术语》GB/T 15604-2023《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 15605-2023《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 15606-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5607-2023《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GB 16543-2023《排风罩旳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23《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其有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16912-2023 《粉尘物性试验措施》GB/T 16913-202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2023《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7-2023《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8-2023《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440-2023《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规定》GB 17681-1999 《矿山杂散电流旳测定》GB/T 1768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17750-2023《港口散粮装卸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918-202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 17919-2023《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规定》GB 17957-2023《手持式机械作业防振规定》GB/T 17958-2023《激光防护屏》GB/T 18151-2023《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规定》GB/T 18154-202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23《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GB 19041-2023《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9081-2023《打火机生产安全规程》GB 19288-2023《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9881-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妆置安全技术规定》GB 20231-2023 《橡胶加工炼胶车间防尘规程》GB 21657-2023《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 22340-2023《矿用炮烟净化妆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22584-2023《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 23394-2023《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 23525-2023《防尘防毒基本术语》GB/T 29053-2023《生产过程危害和有害原因分类与代码》GBZ/T13861-2023《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原因》GBZ2.1-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原因》GBZ2.2-202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2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原因》GBZ2.1-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原因》GBZ2.2-202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旳采样规范》GBZ159-202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23《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2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2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5 -202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 -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23 《呼吸防护用品旳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2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2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附录A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标准
附录A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标准
附录A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标准
附录A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标准
附录A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标准
附录A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标准
附录A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标准
附录A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标准。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职业卫生检测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5748-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T16008-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09-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0-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1-1995 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2-1995 车间空气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3-1995 车间空气中汞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4-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5-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6-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7-1995 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磷酸,,高碘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8-1995 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9-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0-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1-1995 车间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2-1995 车间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3-1995 车间空气中铍的桑色素荧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4-1995 车间空气中臭氧的丁子香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5-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6-1995 车间空气中硫酸及三氧化硫的氯化钡比浊测定方法GB/T16027-1995 车间空气中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测定方法GB/T16028-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9-1995 车间空气中氯的甲基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0-1995 车间空气中氟化氢及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GB/T16031-1995 车间空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2-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氨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3-1995 车间空气中氰化氢及氢氰酸盐的异菸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4-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及五氧化二砷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5-1995 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6-1995 车间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钼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7-1995 车间空气中磷化氢的钼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8-1995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39-1995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0-1995 车间空气中丁二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1-1995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2-1995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3-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4-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5-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6-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7-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8-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9-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0-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1-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2-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3-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4-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5-1995 车间空气中联苯,苯醚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6-1995 车间空气中萘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7-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MBTH)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8-1995 车间空气中丙酮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9-1995 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0-1995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1-1995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2-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3-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醇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4-1995 车间空气中丙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5-1995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6-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甲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7-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8-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9-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丁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0-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戊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1-1995 车间空气中乙醚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2-1995 车间空气中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3-1995 车间空气中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4-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5-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6-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氯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7-1995 车间空气中光气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8-1995 车间空气中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9-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0-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1-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2-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3-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4-1995 车间空气中溴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5-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Apiezon L)GB/T16086-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20 M) GB/T16087-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88-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PEG 6000) GB/T16089-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90-1995 车间空气中氯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1-1995 车间空气中氯丁二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2-1995 车间空气中滴滴涕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3-1995 车间空气中六六六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4-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5-1995 车间空气中乙腈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6-1995 车间空气中乙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7-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8-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9-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00-1995 车间空气中苯胺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1-1995 车间空气中氯化苦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2-1995 车间空气中硝基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3-1995 车间空气中钼及其化合物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4-1995 车间空气中钨或碳化钨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5-1995 车间空气中五氯化二矾的肉桂酸,甲苯羟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6-1995 车间空气苛性碱的酸碱滴定测定方法GB/T16107-1995 车间空气苛性碱的火焰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8-1995 车间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的二甲分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9-1995 车间空气中氯化氰及酸盐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0-1995 车间空气中黄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1-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酸甲酰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2-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硝基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3-1995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4-1995 车间空气中硝基氯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5-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硝基氯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6-1995 车间空气中吡啶的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7-1995 车间空气中甲基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8-1995 车间空气中乐果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9-1995 车间空气中乐果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20-1995 车间空气中敌敌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1-1995 车间空气中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2-1995 车间空气中甲拌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3-1995 车间空气中碘甲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2-1997 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3-1997 车间空气中锑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4-1997 车间空气中甲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5-1997 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肼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6-1997 车间空气中二乙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7-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8-1997 车间空气中甲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9-1997 车间空气中丙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0-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1-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氰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2-1997 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3-1997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4-1997 车间空气中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5-1997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6-1997 车间空气中异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7-1997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8-1997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9-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0-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1-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2-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丁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3-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4-1997 车间空气中2-甲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5-1997 车间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6-1997 车间空气中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7-1997 车间空气中钼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GB/T17088-1997 车间空气中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9-1997 车间空气中N,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0-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1-1997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2-1997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1-1996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T14-1996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测定,,收集器WS/T15-1996 车间空气中苯并(a)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1996 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17-1996 尿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8-1996 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9-1996 尿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20-1996 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21-1996 血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22-1996 血中游离原卟啉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3-1996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4-1996 尿中汞的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5-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一)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26-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二)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27-1996 尿中有机(甲基)汞、无机汞和总汞的分别测定方法,选择性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WS/T28-1996 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9-1996 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0-1996 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WS/T31-1996 尿中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WS/T32-1996 尿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3-1996 尿中镉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34-1996 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5-1996 尿中钒的催化极谱测定方法WS/T36-1996 尿中铬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37-1996 尿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8-1996 血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9-1996 尿中硫氰酸盐的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0-1996 尿中,,硫代噻唑烷,,,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41-1996 呼出气中二硫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42-1996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3-1996 尿中镍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4-1996 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5-1996 血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6-1996 尿中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7-1996 尿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8-1996 尿中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9-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一)液晶柱法WS/T50-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二),,,,柱法WS/T51-1996 呼出气中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2-1996 尿中马尿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53-1996 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WS/T54-1996 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5-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分光光度法WS/T56-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7-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58-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9-1996 尿中,,氨基,,,,,二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0-1996 尿中五氯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1-1996 尿中五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2-1996 尿中甲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3-1996 尿中亚硫基二乙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4-1996 尿中三氯乙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5-1996 尿中杀虫脒及对氯邻甲苯胺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6-1996 血中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一)羟胺三氯化铁法WS/T67-1996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硫代乙酰胆碱,联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WS/T68-1996 研制生物样品监测检验方法指南WS/T69-1996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70-1996 车间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71-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直接测定)WS/T72-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容剂解吸)WS/T91-1996 尿中铅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92-1996 血中锌原卟啉的血液荧光计测定方法WS/T93-1996 血清中铜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4-1996 尿中铜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5-1996 尿中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6-1996 尿中三氯乙酸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97-1996 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98-1996 尿中肌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08-1999 血中铅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109-1999 血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10-1999 职业接触甲苯的生物限值WS/T111-1999 职业接触三氯乙烯的生物限值WS/T112-1999 职业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113-1999 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114-1999 职业接触一氧化碳的生物限值WS/T115-1999 职业接触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生物限值WS/T12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meso,四(对磺基苯)卟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2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2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汞的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2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砷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锶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过氧化氢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3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倍硫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联苯,苯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丁醛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丙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气象色谱测定方法WS/T14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扩散法采样气象色谱测定方法WS/T14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β,萘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溴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15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苯的扩散法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丁内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苯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糠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丙烯酸丁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硝基胍的测定方法WS/T16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硝基甲苯的测定方法WS/T16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丁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辛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双乙烯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苯基甲烷异氰酸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6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正庚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蒽和菲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萘烷和四氢萘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4-1999 血中镉和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75-1999 呼出气中丙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系列C1车间空气中铅的催化极谱方法C2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双硫腙比色法C3车间空气中氯化汞的测定方法C4车间空气中氧化镉的催化极谱法C5车间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6车间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7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8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锡的测定方法C9车间空气中氯化亚锡的测定方法C10车间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11车间空气中镁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12车间空气中氧化钙的测定方法C13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方法C14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测定方法C15车间空气中碘的测定方法C16车间空气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C17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测定方法C18车间空气中三氯化磷的测定方法C19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硒的测定方法C20车间空气中三氯氢硅的测定方法C21车间空气中丁烯的测定方法C22车间空气中乙苯的测定方法C23车间空气中萘烷、四氢萘、蒽、菲的测定方法C24车间空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方法C25车间空气中糠醛的测定方法C26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测定方法C27车间空气中环己酮的测定方法C28车间空气中异丙醇的测定方法C29车间空气中环己醇的测定方法C30车间空气中正戊醇、异戊醇的测定方法C31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32车间空气中丙烯酸的测定方法C33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34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测定方法C35车间空气中间苯二酚的测定方法C36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烷的测定方法C37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测定方法C38车间空气中氯苯的测定方法C39车间空气中对氯二苯的测定方法C40车间空气中氯乙醇的测定方法C41车间空气中二氯丙醇的测定方法C42车间空气中五氯酚及其钠盐的测定方法C43车间空气中的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C44车间空气中己内酰胺的测定方法C45车间空气中一甲胺的测定方法C46车间空气中二甲胺的测定方法C47车间空气中苦味酸的测定方法C48车间空气中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测定方法C49车间空气中松节油的测定方法C50车间空气中四乙基铅的测定方法C51车间空气液化石油气的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日期:2010-01-22实施日期:2010-08-01提出单位: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职业卫生标准化评分方法及评分表版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职业卫生一、工作要求(风险管控)1.职业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2)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3)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2.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1)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2)实施由专门人员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地点、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符合规定要求。
3.职业健康监护(1)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岗位调整工作;(2)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4.职业病诊断鉴定(1)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2)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3)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伤残等级鉴定所需资料。
5.工会监督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合法权益。
二、评分方法1.按表 10-1 评分,总分为 100 分。
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2.项目内容中有缺项时,按式(1)进行折算:A =100/(100-B)*C (1)式中:A ——实得分数;B ——缺项标准分数;C ——检查得分数。
有限公司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煤矿名称:检查性质:检查日期:20有限公司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分有限公司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有限公司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2007—08—13发布2008—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2)5 评价依据 (2)6 评价范围与内容 (3)7 评价方法 (3)8 评价程序 (3)9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编制 (4)10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编制 (4)11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编制 (6)附录A(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7)附录B(资料性附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 (8)附录C(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格式 (9)附录D(资料性附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格式 (11)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D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青、闫慧芳、吴世达、易继湖、张玉慧、缪庆、胡伟江、蔡立群、邵强、余善法、张贻瑞、丘创逸、朱宝立、温亚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编写格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表1-8 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评分表年月项目内容基本要求和标准分值评分方法扣分原因得分一、前期管理(30分)机构设置设置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管理者代表、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4查文件。
未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管理机构的,不得分;其他一项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制度完善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规章制度3查文件资料。
未建立相应职业卫生规章制度不得分;缺1项制度扣1分人员配备配备专职专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其中:(1)90万吨/年(含)以下的煤矿不少于3名;(2)90万吨/年以上30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不少于4名;(3)300万吨/年(含)以上的煤矿不少于5名2查人员证件。
未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不得分;人员数量每缺1人扣0.5分经费保证按照规定提取足额的职业病防治经费,主要用于体检、职业病诊断、康复疗养、监测评价、仪器设备、防护设备设施、培训等方面,做到专款专用3查经费账目。
未按照规定提取足额的职业病防治经费的不得分;未做到专款专用的,扣1分;提取经费不能满足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的,扣1分工作规划和计划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有执行落实情况3查文件、资料。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项目内容基本要求和标准分值评分方法扣分原因得分一、前期管理(30分)档案建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指定专职人员进行管理2查资料。
未建立档案不得分;未指定专职人员负责管理的,扣1分职业病危害申报依法向煤炭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5查申报档案资料。
未申报或者未如实申报的,不得分;申报不及时的,扣1分;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每缺1项,扣0.5分职业卫生培训按照规定对煤矿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管理者代表、管理人员及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其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4查培训证明文件、培训教材、考试试卷等。
C 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60.6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liphatic aminesin the air of workplace2004年5月2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60.6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包括三甲胺(Trimethylamine)、乙胺(Ethylamine)、二乙胺(Diethylamine)、三乙胺(Triethylamine)、乙二胺(Ethylenediamine)、丁胺(Butylamine)和环己胺(Cyclohexylamine)]的浓度。
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
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同时代替GB 11517-89附录A、GB 16214-1996附录A 和B、GB/T 17066-1997。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雪祥、徐伯洪、段奇翠、林树莲、陶雪、余英、鲁雁飞。
GBZ/T 160.6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职业卫生部分)(根据评价报告书中涉及的具体内容合理选用)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国发[1987]第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第7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卫法监发[2002]108号《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2]75号“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安健[2013]3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通知》;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川安监[2012]252号《关于规范职业卫生“三同时”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通知》;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安监[2013]122号《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成都市区域内现状评价报告采用)1.2.2技术规范、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H/T3053-2002《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HG/T20698-2009《化工采暖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3004-2011《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H/T3042-2007《合成纤维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H/T3027-2003《石油化工企业照度设计标准》;DL/T5390-2007《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GB50523-2010《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DL5454-2012《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设计规程》;GB50706-2011《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50577-2010《水泥工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50477-2009《纺织工业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50643-2010《橡胶工厂职业安全与卫生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72-2008《电子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687-2011《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AQ/T8008-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2013年10月1日实施);AQ/T8009-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2013年10月1日实施);AQ/T8010-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2013年10月1日实施);AQ/T4233-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2013年10月1日实施);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G20503-1992《化工建设项目噪声控制设计规范》;SH/T3146-2004《石油化工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部分:×××》(评价报告书中涉及到的所有检测项目分别将其标准列出);GBZ/T160.××-2004(或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评价报告书中涉及到的所有检测项目分别将其标准列出);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部分:×××》(评价报告书中涉及到的所有检测项目分别将其标准列出);GB/T934-2008《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如项目中涉及到高温作业,并要同时检测WBGT指数、气温、气湿、风速、热辐射强度、气压等时采用);GB/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GBZ26213-2010《室内照明计算基本方法》;GB/T5699-2008《采光测量方法》;GB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AQ/T4208-201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DL/T325-2010《电力行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T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4-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23466-2009《护听器的选择指南》;AQ/T3048-2013《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2013年10月1日实施);GBZ/T195-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GBZ/T 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Y/T6772-2009《气体防护站设计规范》(石油天然气企业用);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5207-2011《涂装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要求》;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ZW-JB-2013-002“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的通知”;涉及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或者职业卫生管理规程:AQ4201-2008《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AQ4210-2010《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1-2010《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2-2011《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5-2011《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AQ/T4216-2011《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T4218-2012《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4219-2012《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0-2012《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AQ4221-2012《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2-2012《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4223-2012《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4224-2012《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5-2012《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26-2012《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27-2012《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AQ5208-2011《涂装职业健康安全通用要求》;GB8959-2007《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12434-2008《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GB13691-2008《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15600-2008《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T16911-2008《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T22629-2008《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GBZ/T193-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GBZ/T198-2007《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BZ/T199-2007《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11-2008《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212-2008《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31-20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T14442-2008《毛皮生产安全卫生规程》;SY/T6284-2008《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监测、评价规范》;GB13746-2008《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T17398-1998《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17397-1998《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17269-1998《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12475-2006《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DL/T692-2008《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1.2.3基础技术资料×××工程项目备案通知书;×××工程项目的评价委托书;×××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预评价列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大多数项目预评价时已开工建设,预评价可列入);×××工程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控制效果评价列入,预评价结论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同时附安监局通过该设计专篇的批复);×××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及其安监局批复(或安监局同意备案的通知书)(控制效果评价列入);×××工程项目有关设计图纸等资料;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建设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职业卫生评价职业卫生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标准、规范,对建设项目潜在的健康危害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防范措施,目的是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的健康危害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及皮炎。
此外,由于使用机泵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因使用了粉碎机、扒料机,会产生一定的粉尘危害。
因此,本评价项目中潜在的健康危害主要是毒物危害和噪声危害及粉尘危害,分别评价如下:7.1 有毒作业评价有毒作业评价是根据国家《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1990的标准要求和工作场所职工所接触毒物的危害程度、浓度、时间,计算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确定劳动者有毒作业等级的过程。
根据《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1990所要求的分级原则,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是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
既降低有毒作业级别,减轻或消除有毒作业危害的途径是:a.降低毒物危害程度级别;b.缩短有毒作业时间;c.降低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对于本评价项目,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所接触的有毒物质是确定的,工作时间也是确定的,既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和有毒作业时间是确定的。
为降低有毒作业级别,只有尽量降低毒物浓度,减小超标倍数。
下面就不同的有毒作业级别所对应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进行计算,目的是让有关人员了解有毒作业的影响因素,以便在今后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操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作业危害。
1)确定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为了解本项目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程度,参见表7-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表7-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表7-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非致癌的无机砷化合物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