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第三篇欧洲中世纪建筑详解
- 格式:pptx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39
2.1欧洲的中世纪历史文化背景与基督教的产生发展2.1.1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什么欧洲的封建社会被成为中世纪?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资本主义革命)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为什么称中世纪为“黑暗时代”?这种说法正确吗?一种观点认为:一直到公元9世纪,绝大多数的近古(Late Antiquity)学者都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人类是处于历史的第六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圣经》在“启示录”里预言的“末日”,故而有黑暗之意;另一个被历史学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所发明的。
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源本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四一零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认为不值得研究。
人文主义者看历史并不按奥古斯丁的宗教术语,而是按社会(学)的术语,即通过古典文化,文学和艺术来看待历史;所以人文主义者把这900年古典文化上发展的停滞时期称为“黑暗的时期”。
彼特拉克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
人文主义者们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
14世纪末与15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所以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中世纪”已经形成了。
正方:文化上的黑暗:政治上的黑暗:反方:因此,自起人文主义者起,历史学家们对“黑暗的时期”和“中世纪”也多持负面观点。
欧洲中世纪建筑特点简析首先,欧洲中世纪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
中世纪的欧洲被天主教教会广泛统治,教堂是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教堂建筑要求庄严威严,尽量表现出上帝的豪华和权威。
因此,中世纪教堂常常采用高大、宽广和融合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结构。
其次,欧洲中世纪建筑还注重堡垒式结构。
中世纪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外来侵略,建筑物需要具备防御功能。
因此,在城市周围和国家边境地区建造了许多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和瞭望塔。
这些建筑通常有坚固的石墙、窗户很小的外墙和高大的塔楼,用以抵御外敌的攻击。
第三,哥特式风格在欧洲中世纪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特点是尖拱、尖顶和尖窗。
这种风格首先在法国兴起,然后传播到整个欧洲。
哥特式建筑不仅表现出上帝的尊贵和庄严,还具有纤细和轻盈的特点,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优雅和壮观。
其次,拱顶和尖顶也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重要特征。
在中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拱形结构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这样能够实现更大的内部空间。
尖顶是为了与圆顶相区分,充分展示建筑物的豪华。
此外,欧洲中世纪建筑的墙壁通常非常厚实,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固性和防御能力。
大部分欧洲中世纪城堡的墙壁都非常厚,以抵御火炮等攻击。
由于欧洲中世纪建筑注重实用性,因此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但装饰却非常丰富。
教堂内部常常有精美的彩色玻璃窗、华丽的壁画和雕塑,使人们在宗教仪式中感受到上帝的荣耀。
总之,欧洲中世纪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注重堡垒式结构和防御功能。
哥特式风格的尖顶和尖拱以及拱顶的使用成为建筑的重要特点。
厚实的墙壁和防御工事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性和防御能力。
此外,中世纪建筑的内部空间装饰丰富,以达到表现上帝权威和荣耀的目的。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欧洲中世纪建筑的特色。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三、中古拜占庭、西欧中世纪建筑1.帆拱:拜占庭时期的一种三角拱。
它是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解决了方形平面覆盖穹顶的过渡问题,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之一。
2.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时期集中式教堂最著名的实例。
平面上采用了希腊十字形;结构上创造了大穹隆并通过帆拱承重;空间上通过竖向轴线和采光窗口营造出神秘的宗教氛围。
其恢弘无比,造型精美,室内华丽,运用彩色玻璃马赛克镶嵌画。
3.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拜占庭风格在西方的典型实例。
平面是一个正十字形,顶部有五个穹隆组成,中间和正面的较大,采用了帆拱,穹隆落在骨架上,下有一排小窗。
教堂室内装饰华美,五个穹顶共同围合成一个统一的空间,构图中心明确。
4.希腊十字式:集中式建筑形式的一种,主要见于拜占庭教堂。
这种教堂十字中间是一个大的穹顶,为平衡侧推力,将穹顶四面对帆拱下的拱券砌成筒形拱,这样中央的统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就形成了等臂十字,这样的构图就叫希腊十字。
5.拉丁十字式:西欧中世纪时期,由巴西利卡式发展而来的教堂平面形式。
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于是纵横两个中厅高出,就形成一个十字形的平面,从上面俯视更像一个平放的十字架,竖道比横道长的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的多,叫做希腊十字。
十字形被认为是耶稣基督殉难的十字架的象征,具有神圣的含义,因此天主教会一直把拉丁十字当做最正统的教堂形式,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欧洲。
6.比萨大教堂建筑群:意大利罗马风建筑的主要代表,由教堂、洗礼堂、钟塔组成。
洗礼堂位于教堂前面,与教堂处于同一主轴线上,钟塔在教堂的东南侧,其形状与洗礼堂不同,但体量正好与它平衡。
三座建筑的外墙都是白色和红色相间的云石砌成,墙面有同样的层叠的半圆形连续券,形成统一的构图。
7.透视门:哥特风建筑的特征之一,以线脚做出门的透视效果,门框内有线脚向内收进,层层内凹,增强透视的效果,减弱了因墙身厚重带来的沉重感,也是主教堂地位的象征。
古代希腊建筑(公元前7~前6世纪的古典时期)(1~3世纪为建筑繁荣期)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解决发展柱式同罗马建筑的矛盾1.解决了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的组合。
2.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性的解决了立面水平划分的构图形式。
3.解决了柱式与罗马建筑巨大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拜占庭建筑(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1、教堂的空间型制与宗教派别(略)巴西利卡式教堂集中式教堂2、拜占庭建筑结构与空间发展(重点难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主要成就: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4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以及相应的集中式型制建筑。
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
结构方式为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
穹顶:集中式教堂的决定性因素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也可用这方法把穹顶架在8个或者10个支柱上,可能在各种正多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
贡献:这个结构方案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而且把荷载集中到4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
它对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鼓座、帆拱:鼓座: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圆筒形的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
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帆拱、鼓座和穹顶,这一套拜占庭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以后在欧洲广泛流行。
穹顶的平衡:穹顶向各个方向都有侧推力,它的侧推力通过一圈筒形拱传到外面的承重墙上,于是形成了带环廊的集中式教堂。
但仍然不能使建筑物的外墙摆脱沉重的负担,建筑物的立面和内部空间仍然受到很大的束缚。
拜占庭匠师们在四面对着帆拱下的大发券砌筒形拱来抵挡穹顶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