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的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22.39 KB
- 文档页数:4
初一上册信天游摘要:一、信天游的背景与简介1.信天游的起源2.信天游的发展与流传3.信天游的特点与价值二、初一上册信天游课文概述1.课文《黄河远上白云间》2.课文《临高台》3.课文《敕勒歌》三、信天游在初一上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四、信天游的意义与启示1.传承民族文化2.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文:信天游是一种源于我国北方的民间歌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国大地壮美的自然风光,展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精神风貌。
信天游在我国初一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激发创作灵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一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篇信天游的课文,分别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临高台》和《敕勒歌》。
这三篇课文都是信天游中的佳作,通过它们,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信天游的魅力。
《黄河远上白云间》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黄河的波澜壮阔,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临高台》以高台为载体,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敕勒歌》以敕勒民族为题材,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天游在初一上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表现在多方面。
首先,信天游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信天游,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其次,信天游课文内容丰富,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此外,信天游的文学风格独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之,信天游在我国初一上册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激发创作灵感具有重要意义。
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信天游的艺术特征作者:李雨俐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4期摘要:信天游在中国地方民歌中独树一帜,其有鲜明的音乐、声腔、语言、演唱风格等众多的特点,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信天游凝结成纯金般的艺术本质特征,折射出人民群众生活的悲欢苦乐,以及勤劳、勇敢、朴实、智慧的品质及创作民歌艺术的才华。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于2014年制作剧中有《兰花花》、《神仙挡不住人想人》、《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这几首信天游歌曲,对这几首信天游歌曲歌词分析以及音乐分析并总结了其艺术特征,这对提高信天游的艺术表现力以及使我们对"信天游"的艺术特征获得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都具有实际性的意义。
关键词:信天游;《平凡的世界》;艺术特征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及信天游简介“信天游”也被称作“顺天游”,是一种由西北人民信马由缰即兴创作出来且流传久远的高腔山歌形式,由于陕北地处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这种最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体裁。
信天游自从被劳动人民创造出来,就被当地人祖辈传唱而经久不衰。
信天游通过歌唱的形式,质朴地唱出了陕北劳动人民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和内心世界,表达了陕北人民质朴、纯正的美好向往、排泄心中的苦闷生活和思乡之情,以及对封建传统的反抗情绪。
浸透着陕北人民豪爽、憨厚的精神气韵,透露着陕北人民无拘无束、无羁无绊的自由天性,体现和代表着陕北民间的艺术特征及精神生活。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是由上海剧合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于2014年底制作并上映的一部优质的国产电视剧。
反映了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10年来陕北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在这样地点时间背景下这部电视剧中出现了《兰花花》、《神仙挡不住人想人》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等几首信天游歌曲。
二、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信天游的歌词分析信天游的歌词自然质朴,是其语言魅力的最大体现。
如《兰花花》中歌词唱到“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显而易见,即使不懂唱法和创作背景,也可透过歌词看出这是关于爱情的一首歌词,所用歌词尽是朴素的辞藻,不加以任何修饰便径自按照心里想法歌唱出来,淋漓尽致地诉说了一段火热直白的爱情故事。
陕西民歌简介陕西民歌主要分关中民歌、陕北民歌和陕南民歌三部分。
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这一素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
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伕子歌等,影响最大的是小调。
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谣等“儿歌”。
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
关中民歌的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节形式则多以“数”为序而联缀。
关中民歌音乐大量使用一种音律特殊的,以“”为骨干的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并以徵音为终结。
陕北民歌主要有榆林小曲和信天游。
榆林小曲,原是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艺术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流行于陕西榆林一带,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取坐唱形式,一个人单唱,间有对唱或对白,男扮女声,真假嗓结合。
伴奏乐器以扬琴为主,另加琵琶、筝、三弦等弹拨乐器,有时也加用月琴或京胡。
打击乐器用一只小瓷碟。
唱段多为带叙述性的抒情小曲,具有明显的江南民歌风味,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特征,一方面又吸收了陕北当地的民歌小调,如此便形成了南北一体的新艺术品种,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
“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
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
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
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
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
信天游的曲式结构
信天游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其曲式结构独具特色。
它通常由上下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上乐段通常是用来描绘景色、事物或情感的起兴,而下乐段则是用来点明主题、表达情感或总结全曲的意义。
这种曲式结构简洁明了,让人易于理解和记忆。
信天游的上下乐段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关系,它们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首完整的歌曲。
这种结构使得信天游在表现上具有很强的力度和感染力,能够深刻地打动听众的心灵。
信天游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其语言生动、形象,常常运用比兴、排比等修辞手法,富有诗的韵律和韵味。
在歌唱中,信天游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无论是细腻的情感表达还是高亢的激情展现,都能通过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得到完美展现。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让信天游在音乐界中独树一帜,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唱。
40年代陕北信天游诗歌
陕北信天游诗歌是流传在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40年代,陕北信天游诗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歌手和作品。
在这个时期,陕北信天游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爱情、婚姻、生活等方面,也有反映抗日战争、土地革命等社会现实的内容。
同时,40年代的陕北信天游诗歌还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代表性的作品有《黄河船夫曲》、《兰花花》、《赶牲灵》等。
《黄河船夫曲》是歌手李有源创作的一首歌曲,歌词表现了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苦的劳动和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兰花花》是一首描绘陕北农村姑娘兰花花美丽、善良、勤劳的形象的歌曲,被誉为“陕北信天游的瑰宝”。
《赶牲灵》则是一首反映陕北人民赶牲灵(赶集)场景的歌曲,表现了人们热闹、欢快的情绪和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40年代陕北信天游诗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社会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
2.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3.把握诗歌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分析诗中的比兴、夸张、拟人等手法。
【重点难点】1.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把握诗歌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分析诗中的比兴、夸张、拟人等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
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对延安魂牵梦绕。
若干年后,他们回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一下这种心情。
(板书:回延安贺敬之)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了解作者,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
2.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3.把握诗歌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分析诗中的比兴、夸张、拟人等手法。
——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课件展示:1.了解作者贺敬之,生于1924年,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人。
1945年与丁毅联合执笔写成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诗作有《放声歌唱》《十年颂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2.了解背景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
1940年至1946年,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6年,诗人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
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3.文体知识(1)课件播放:歌曲: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信天游简介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
2、回延安主编:副主编: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信天游”的特点。
2、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3、学习本诗成功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
【学习重点】1、初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处理生字词。
2、反复诵读,在文中勾画出饱含情感的语句,批注自己的理解。
【学习难点】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
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
2、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
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
3、信天游简介: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
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
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协,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
李季简介
李季的诗
李季(1922--1980)1946年以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举成名。
这篇⼩说诗歌⽂学作品,描写了第⼆次国内⾰命时期,⼀对青年男⼥的悲欢离合。
诗⼈描写王贵和李⾹⾹这对贫苦青年的历程时,是与农民乃⾄整个社会的解放⽃争结合起来的,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带有史诗的⾊彩。
全诗采⽤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可说是开诗歌新风⽓之先。
⽐兴⼿法的⼤量运⽤是“信天游”的特点。
“信天游”⼀节两句,上句以物⽐喻,引发兴趣,下句直接说事,抒情或⾔理,如“⼭丹丹花开红姣姣”是兴中有⽐,为后⼀句赞⾹⾹⼈材好,“冬雪⼤来冬麦好”,是为说王贵⼈材好。
诗中的⽐喻精彩贴切,富于化,增加了语⾔的形象性、表现⼒和地⽅⾊彩。
建国后,李季对诗的题材内容进⾏了开拓,对形式进⾏了的探索。
相继创作了长诗《⽣活之歌》、《菊花⽯》、《杨⾼传》、《三边⼀少年》等。
《⽣活之歌》是他这⼀时期的代表作之⼀,这是我国第⼀部反映⽯油⼯活的叙事诗。
《杨⾼传》是他长篇叙事诗⽅⾯的新突破,同时也是当代长篇叙事诗创作的重要收获之⼀。
《杨⾼传》分为三部:《五⽉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门⼉⼥出征记》。
长诗通过杨⾼的成长之路,展现了从民主⾰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的⽃争画卷。
艺术表现⽅法上,这部诗运⽤了传统评书的⼀些⼿法,并与七⾔体民歌结合起来,使故事情节紧凑,曲折多变。
李季诗歌感情质朴、醇厚、深沉,⾳调和谐、⾃然,语⾔朴实、流畅。
信天游的简介_信天游特点是什么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信天游的简介_信天游特点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信天游的特点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通过依微拟议而达到兴托起情,即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
”既然是“微妙的事物”,那么就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
”又如:“羊肚子手巾(那个)三道道蓝,你说(那个)难呀难也不难。
”“起”是一样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
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简介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信天游的相关内容吧!
信天游的特点
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通过依微拟议而达到兴托起情,即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
既然是微妙的事物,那么就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
又如:羊肚子手巾(那个)三道道蓝,你说(那个)难呀难也不难。
起是一样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主
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
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
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信天游的地区争议
信天游因其流传区域在行政区划上被分在不同的省和自治区,许多歌曲而常被打上山西民歌或陕北民歌,内蒙古民歌的标记,许多流
传在省界附近的歌曲还常常被人们争抢其原籍。
信天游的相关信息
陕北,陕西省的北部,基本以榆林、延安地区为限。
一提起陕北,有不少人会想到了历史悠久,祖辈传唱,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陕北民歌,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形式上可分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歌舞曲、风俗曲和宗教曲。
以信天游和小调多见。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她构筑了陕北民歌的主体。
曲调悠长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美。
其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婚姻、日常生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题材。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连着山,沟接着沟。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山上劳作耕耘,赶牲灵脚夫们食宿、住店与当地的女人产生暧昧,他们行走在险峻的山路和深深的沟壑之间。
在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中,一则为了排遣心头的忧愁和寂寞,渲泻孤独,自慰消遣。
二则回想起家人、亲朋、恋人,便见景生情,以景寄情。
信口编唱歌曲,用高亢而悠长的歌声抒发自己的感情、感触,诉说自己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以释放积压在心头的郁闷和愁苦。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
其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
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
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
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兴起,比喻后直抒衷肠,借景抒情,
自由奔放,热情浪漫,曲调优美,琅琅上口。
民歌手们随心所欲,托物言志,含蓄幽默,信马由缰地唱出来。
在山野里唱,给大自然听,在崖畔上飘荡,给树木花草听,让她随风游走,于是又叫顺天游。
她句式简单多变,两句就是一首,再没有这么简单、方便的表达形式了。
就像陕北人的性格:直气、豪爽、豁达、干练。
猜你感兴趣:
1.歌手程琳简介
2.歌星胡月简历
3.汉族山歌的简介
4.歌手阿宝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