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9
1 / 9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热(zhì) 禁锢 深恶.痛疾(wù) 眼花瞭乱
B.溃.退(kuì) 建术 翘.首而望(qiào) 杳无消息
C.锃.亮(zèng) 诘责 正襟.危坐(jīn) 和颜悦色
D.黝.黑(yǒu) 滞留 锐不可当.(dǎng) 诚皇诚恐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
B.如今,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能沉着冷静,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5、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
A.底下 愿意 勇敢 曾经
解析: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B.庄严肃穆 爱国情怀 敬畏自然 热闹极了
解析: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4月12日晚,马云更新了个人微博,表示“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
2 / 9 同时又强调“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解析: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是正确的。
D.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太想回到延安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中“常”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②而“常”也有表示长度的意思,它的具体尺寸是“寻”的两倍,也就是一丈六尺
③由此可见,看上去平平常常的汉字,它们背后却铺陈着广博的知识背景,隐含
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④原来,“寻”在古代是一种丈量宽度或长度的单位,具体尺寸是商周时期的八尺
⑤“寻常”最初的意思就是不太长的、日常比较常见的长度,后来逐渐就有了“平常” “普通”等含义
⑥举例来说,“寻常”表示“普通” “平常”等意思
A.④①⑥⑤③② B.④⑥①③②⑤ C.⑥①④②⑤③ D.⑤②①③⑥④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④岱宗夫如何? 。(杜甫《望岳》)
⑤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 ”。
②《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
3 / 9 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两处)。
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
(2)阡陌..交通
(3)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4)子来或.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复前行,欲穷其林。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
4.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甲乙两文所写的农民生活的共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4 / 9 1、烟火里的疼爱
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晚,舟车劳顿的我很没精神。原想吃点水泡饭就得了,洗洗便睡。
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白天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剁肉做馅儿,晚上包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忙活。
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清瘦的母亲端来菜肉馅儿,拿出圆筛子,放上一碗水,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着饺子,我不再好阻止。灶台旁放着的花茶,那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会润喉滋脾。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就问:“怎么没泡呢?”
④她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低头包饺子。“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那包饺子不麻烦吗?白开水泡点饭不是更省事吗?”我对她的这种矛盾说法不依不饶。
⑤母亲回道:“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我没有答话,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份她觉得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既心暖又心疼。
⑥平日她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长的蔬菜,烧一个汤便能完成一日三餐。耗费时间精力的,如包饺子、擀面、烙饼之类,她更是不愿意忙的。
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的,从不怕麻烦。回到家的第二个晚上,她捧出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打算烙南瓜饼。她笑意浓浓,拍着南瓜给我看:“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学来了。”听她得意的语气,我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然而我知道,做南瓜饼耗时货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一两个钟头。
⑧母亲愿意用整晚的时光去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微出来都会想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也会想到她,吃不到就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念念不忘。
⑨我看着母亲用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儿卷着
5 / 9 边,在瓷盆里精致得很,仿佛是艺术品。再将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然后撒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味精。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色,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那里了。
⑩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她应该是挺开心的,这个中秋不再是一个人过了。
⑪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锅里的南瓜裘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的话。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的她的快乐。外面的月亮就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
⑫待第一锅的饼熟了出锅,母亲就用筷子夹了一块让我张嘴尝。她常说“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
⑬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和清凉。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了会隐隐作疼。我说:“给你吹吹吧,再贴上创口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
⑭母亲憨憨地笑着:“忙着做好吃的,一点儿都没觉得。你回来了我高兴,一点儿都不疼。”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
⑮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我会永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
1.文章围绕“我和母亲”写了三件事,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____→____→“我”给母亲贴创可贴
6 / 9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从加点词语含义角度分析)
(2)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和清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标题“烟火里的疼爱”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章写的是母亲,却多次提到了外婆,有什么作用?
2、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