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597.57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是小学阶段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学会用轴对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发现轴对称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操作活动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轴对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实物,如剪刀、纸张、图片等。
2.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轴对称的实例和性质。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实物,如剪刀、纸张、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轴对称的实例,如蝴蝶、飞机、房子等,同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轴对称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折叠纸张、剪剪贴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轴对称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轴对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教科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定义以及如何寻找轴对称图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寻找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
2.如何寻找轴对称图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践操作——讲解分析——巩固拓展——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剪纸、图片等。
2.准备一些非轴对称的图形,以便进行比较。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剪纸、图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从而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非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非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教室、房屋、树木等。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找到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轴对称的问题,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第七单元《轴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3. 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教学难点:如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如何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通过举例让学生能够识别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3. 活动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教室里的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4. 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活动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探讨轴对称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3. 结合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等,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在其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以及对轴对称的兴趣和认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辅助资料:与轴对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7.1轴对称【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1、你见过生活中哪些图形左右或者上下两部分相同?2、课件展示:观察图形的左右或者上下两边,你发现了什么?【情景导入】1、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如果左右两边对折,你能发现了什么?(板书: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新知探究】1.揭示概念。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或成轴对称)。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课件展示例1图。
(1)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2)找出几个顶点,看看左右两边的顶点到对称轴的格数有什么相同?(3)小组讨论交流:点A与点A 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4)如果沿中线折叠,左右两边会怎样?3、出示例2:说说题目要求。
(1)如何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同桌合作完成并交流。
(2)确定好几个对称点的位置,再连线。
(3)分组展示。
【知识梳理】1、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2、怎样根据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随堂练习】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如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3)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的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课前准备:树叶图片、松树图片、铅笔、三角板、学习单、PPT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能让我们见多识广,增加阅历,孩子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喜欢去各地旅游,饱览风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旅行中拍的美丽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天安门、赵州桥、泰姬陵、对佛)。
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师:哪位同学还记得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两边一样的图形/有对称轴的图形……师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出示小树叶学具,问:那判断一下这是轴对称图形吗?(演示对折过程,并把树叶贴在黑板上)。
问: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什么?(对称轴)。
师:该如何画对称轴呢?(在黑板画对称轴,边画边讲解,对称轴要画成虚线,而且适当延长出轴对称图形)。
师:你会不会画对称轴?我们一起画出下列四个图形的对称轴。
(生动手画学习单1)。
师:哪位同学上台分享你的作品?生上台展示。
师总结:对称轴可能有一条、两条,也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
教案:《轴对称》课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并创造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创造。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创造。
2. 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实例。
2. 学生用纸和剪刀,用于创造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剪纸、建筑等,引起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即存在一条直线,使得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新课1. 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强调对称轴的存在和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的特点。
2. 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对称轴。
3.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纸等方式创造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三、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 让学生尝试创造一些轴对称图形,提高创造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拓展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实例,如昆虫、建筑物等,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制作卡片等。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例、讲解概念、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对轴对称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同时,要注重练习和拓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轴对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轴对称图形的创造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创造:1. 创造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轴对称》是按照以下顺序安排的内容:1.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2.轴对称图形的寻找和创作3.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例题和练习题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掌握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轴对称的现象有所接触,但对其本质特征和应用可能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轴对称的概念。
2.采用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演示等活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轴对称的图形材料,用于学生探究和练习。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衣服、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的概念。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轴对称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圆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的性质。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关于某条线对称的?学生回答后,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它们的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轴对称(2)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第2课时,主题为轴对称(2)。
本课时在轴对称(1)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探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能够识别并绘制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 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掌握。
2. 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圆规、剪刀、彩纸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新课导入: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3. 演示与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绘制轴对称图形,并讲解其性质。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练习绘制轴对称图形,并讨论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小结: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强调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板书设计:1. 轴对称(2)2. 内容:-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绘制几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轴。
2. 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
3. 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剪纸?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轴对称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 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存在一条直线,称为对称轴,使得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第七单元轴对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 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2.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确定。
2.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树叶、飞机、蝴蝶等。
2. 学生准备白纸、剪刀、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树叶、飞机、蝴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二、新课1. 教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吗?”2. 学生尝试找出对称轴,教师总结并讲解:“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的中心线,将图形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3. 教师出示一些非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4.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总结并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三、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找出对称轴,并说明理由。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四、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征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轴对称导学案
4.7.1 轴对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1: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提示:
◆这幅图对称吗?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
格。
◆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 点C 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我们的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
三、课堂达标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习评价】
4.7.2 补全轴对称图形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出示例2:
2.学习提示:
思考:
★怎样画?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用铅笔尝试着画。
3. 归纳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第一步:找出所给图形的()。
第二步: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
第三步:按照所给图形,顺次(),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达标
1.根据对称轴,分别画出下面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吗?
课外拓展:
设计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评价】
4.7.3 平移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
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出示例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
2.结合刚才自己画的方法,想一想:你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3.回忆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想一想你是怎样画出的?温馨提示:
(1)找出原图形的()。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
4.仔细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
三、课堂达标
1.
2.
3.
【学习评价】
4.7.4 解决问题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经历一个简单的不规则图形经过平移制成规则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化。
2. 多样的练习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图形运动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自主探究
探究例4: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4cm
2cm
温馨提示:
1到图
2
第二:它们的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三:图1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课堂达标
1.
2.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cm ?
【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