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1.4基本素养
- 格式:ppt
- 大小:928.50 KB
- 文档页数:22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理解观点1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灵魂在内,都是由原子这种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原子是永恒的,由原子所组成的整个自然界、整个世界也是永恒的。
原予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
原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区别。
世界万物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性质。
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地方,是“非存在”。
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旋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
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观点2 霍布斯的“物体”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机械唯物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物体》、《论人》、《论公民》、《论社会》和《利维坦》等。
霍布斯运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和几何学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论物体、论人、论国家与论社会在内的哲学体系。
“物体”是霍布斯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
霍布斯认为,世界上真实存在着的只有物质所构成的物体。
他说:“哲学的对象,或者哲学所处理的材料,乃是每一个这样的物体:这种物体我们可以设想它有产生,并且可以通过对它的思考,指导它同别的物体加以比较,或者是,这种物体是可以加以组合与分解的,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或特性我们是可以认识的”。
霍布斯给物体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他说:“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显然,霍布斯所说的物体具有如下特征:它不依赖于我们思想而客观存在;占有一定的空间;能为人们所认识。
霍布斯所说的物体概念基本上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霍布斯还认为,经院哲学所奉”,如同说“圆的方形”一样荒谬。
观点3 “存在就是被感知”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乔治·贝克莱(GeorgeBerkeley,1685—1763)在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著名论断。
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一、国际法的渊源(表现形式)《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1)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2)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3)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4)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提醒注意】作为确立国际原则的辅助方法,如司法判例、各国权威国际公法学家的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等,本身不是国际法的渊源。
同时,《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规定的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即为国际法院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主要渊源 ①司法判例(国际判例、国内判例)②国际法权威学者的学说③国际组织的决议 物质要素:各国重复类似的行为实践 心理要素: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 ①国际条约 ②国际习惯 ③一般法律原则: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原则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 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国际法的渊源(表现形式)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国际法基本原则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 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 国际习惯在中国的适用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不干涉内政原则 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民族自决原则1. 国家不能以其国内法的规定为理由违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国际法一般不干预国内法的制定,也不干预国际法在国内的实施方式。
2. 对于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各国做法主要有两种:(1)“转化”,即将条约通过立法程序转化为国内法后,才能在国内适用;(2)“并入”,即条约可视为国内法的一部分而在国内直接适用,无需立法转化。
(二)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1. 条约在中国的适用方式,根据我国法律,主要包括三种:(1)条约直接适用,如《民事诉讼法》第260 条;(2)条约与国内法平行适用,如1961 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与1986 年《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1963 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与1990 年《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3)条约转化适用,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39 条、WTO协议。
GBT1.1-2020与09版重磅对⽐!今天是您《学习标准化》第266天⼀、标准名称标准名称由09版的《标准化⼯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改为GB/T 1. 1-2020《标准化⼯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参考了ISO/IEC 导则第2部分:2018《ISO和IEC⽂件的结构和起草的原则和规则》的名称修改,根据 GB/T20000. 1-2014《标准化⼯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术语》中对标准化⽂件的规定,使⽤“标准化⽂件”更加准确。
因此,标准名称由“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修改为“标准化⽂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前⾔前⾔格式按GB/T 1. 1-2020规定编写。
除列出GB/T 1. 1-2020 相对 09 版的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外,还根据GB/T 1. 1-2020中8. 3 “前⾔”的新要求,在标准历次版本的说明的列项引导语及列项中新增了涉及本次版本的内容。
09版关于标准历次版本说明的要求是“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不涉及本次版本。
在对依据09版编制的标准进⾏审查时,通常认为“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中提及本次版本是不正确的。
对于⾸次编制的标准,该处应增加“本⽂件⾸次发布”样式的提及本次版本的内容。
三、引⾔GB/T 1. 1-2020在本章中讲述了标准化⼯作的意义和本标准的发展历程及本版本修订说明。
给出了GB/T 1 系列标准拟包含 3 个部分的构成。
09版“引⾔”介绍了 GB/T 1. 1与 ISO/IEC 的发展过程及该版本修订说明。
四、范围1章“范围”中⽂字表述和适⽤范围做出了修改,内容为“本⽂件确⽴了标准化⽂件的结构及其起草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并规定了⽂件名称、层次、要素的编写和表述规则以及⽂件的编排格式。
”适⽤范围为“国家、⾏业和地⽅标准化⽂件的起草,其他标准化⽂件的起草参照使⽤”。
09版1章内容为“GB/T 1的本部分规定了标准的结构、起草表述规则和编排格式,并给出了有关表述样式。
1.1正数与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
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二、教学建议: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做一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尝试分类时,思维相当活跃,但大部分同学缺乏条理性,重复或遗漏现象普遍存在,如奇数、偶数、合数,甚至单数、双数等等,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肯定其合理部分,指出其不合理部分。
可先补一个例,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是怎样分类的,再根据符号特性进行补充,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逐步形成体系。
注意时间控制。
三、教学设计思想:教师通过投影给出实际问题,学生研究讨论,认识负数,教师再给出投影,学生练习反馈。
四、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负数的引入。
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的过程,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六、教学设计:3.自己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分别把它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七、拓展建议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题目: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整数集合:{…}自然数集合:{…}非负数集合:{…}有理数集合:{…}[误解]整数集合:{-1,3,1,10,-12,2,…}自然数集合:{0,3,1,2,…}非负数集合:{3,1,10,2,…}[正解]整数集合:{0,-1,3,1,10,-12,2,…}自然数集合:{0,3,1,10,2,…}非负数集合:{0,3.5,3,1,10,2,…}[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在引入正负数及有理数后,要能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