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让孩子听话的六个秘诀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让孩子听话的十个方法
1、尊重孩子:要让孩子服从,就需要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说话时需要有
感情,多夸赞孩子,会让孩子有获乐感和安全感。
2、减少禁令:禁令只会让孩子更具反抗心理,更令孩子不服从。
而不定令则会让孩
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3、遵守规矩:家里的规矩要给孩子明确并且遵守,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服从,另外,家里的规矩也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复杂,要让孩子有可以接受的水准。
4、明确期望:父母要明确期望对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对未来有一定的憧憬,有清晰
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他们才会由衷服从。
5、培养独立能力: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自理能力,从搭配衣服、梳头到能够处理一些
个人问题,这样孩子就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决定,服从性就会大大提高。
6、实施正面惩罚:父母不能直接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而是要给孩子一些正面
的启发,告诉他们服从是多么重要,并注重关系维系。
7、鼓励孩子:对于孩子的表现以及服从表现,父母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
所表现并受到认可,这样孩子才会更有激情,服从性也会提升。
8、表现出爱意:所谓“爱是最大的力量”,要想让孩子听话,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对
孩子要表现出深深的爱意,沟通要用心,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积极出击的态度。
9、提供正确的引领:父母要给孩子正确的指示,多多引领孩子,当孩子发生错误时,要给孩子一定的惩罚,但同时也要引导,告诉孩子不要在同样的错误上犯下第二次错误。
10、陪伴孩子: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让孩子有安全感,陪伴孩子,把孩子当做朋友,经常和孩子沟通,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从而让孩子服从的更好。
用爱与耐心引导孩子让他们更容易听话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不听话的时候。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用爱和耐心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更容易听话。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建立亲密关系建立亲密的关系是引导孩子更容易听话的基础。
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通过陪伴和倾听,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
只有在亲密的关系中,孩子才会更愿意接受你的引导和指导。
2. 温和的语言和语调在和孩子交流时,使用温和的语言和语调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使用严厉和威胁的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受伤。
相反,使用亲切和理解的语言来和孩子沟通,表达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这样能够创建一个积极的沟通氛围,让孩子更愿意听从你的话语。
3.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孩子需要清晰的规则和界限来指导他们的行为。
设立明确的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同时,也要明确规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
这样,孩子在行为上的选择将会更加明确,也更容易听从指导。
4.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也是让他们更容易听话的一种方法。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让他们更愿意听从自己做出的选择。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权力,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被重视,从而更容易愿意听从你的建议和指导。
5. 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孩子更容易愿意听话,当他们对所要做的事情感兴趣并且有动机时。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将其融入到教育和引导中。
通过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这样,孩子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行为的过程中,也更愿意倾听你的指导和建议。
6. 表达爱和鼓励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时刻表达对孩子的爱和鼓励。
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认可和被重视。
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听取你的引导和建议。
同时,要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不听话。
第1篇一、前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何做一个听话的父母,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是每个父母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做个听话的父母的重要笔记摘抄,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启示。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1. 倾听是沟通的桥梁。
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急于打断或评判,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2. 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3. 保持耐心。
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父母要保持耐心,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表达。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1. 诚实守信。
父母要言行一致,做到诚实守信,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
3. 爱国守法。
教育孩子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 适时放手。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适时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尝试。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自信。
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
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1.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给予关心和支持。
2. 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
3. 教会孩子调节情绪。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六、注重家庭教育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
2. 家庭氛围。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3. 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七、尊重孩子的个性1.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2.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独立判断。
3. 适度宽容。
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给予宽容,引导他们改正。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教你9招孩子不听话是很常见的问题,这让许多父母倍感烦恼。
不听话的孩子给父母和家庭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家长的动摇和无力感,亲子间的隔阂和矛盾等等。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9个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掌握帮助孩子听话的技巧,建立更健康的家庭氛围。
1. 给予积极的注意力。
孩子想要获得家长的注意力,而不听话是他们博取注意力的一种方式。
给孩子积极的注意力,通过赞扬孩子作为一个好孩子的陈述来鼓励他们,并且寻找展示他们兴趣的机会,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关注,从而更可能愿意听从父母的指引。
2. 保持稳定和可预测性。
孩子喜欢和谐和稳定,缺乏规律的生活和紧张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保持稳定和可预测性的日常生活,如定期的日程表、活动,以及固定的规则和奖励制度等。
3. 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孩子长大了,需要有自己的决策能力。
因此,家长应该在确定一般规则的同时,支持孩子独立决策的能力。
孩子知道自己决定了什么,这有助于建立自信,而建立自信后,孩子更容易遵从父母的规定。
4. 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可能是关注、支持、关心和理解。
这也是孩子自我体育和社交需求的核心,因此,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交流,并尝试理解孩子的需求。
了解孩子的需要,家长容易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避免不听话的问题。
5. 设定清晰的规则和期望。
孩子需要有清晰的指导和规则,这有利于孩子掌握标准,形成习惯和纪律,并减少不听话的行为。
同时,家长还需要通过正面的方法来鼓励孩子自我改进,如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果,而不是单纯地批评错误。
6. 用积极的方式对待孩子。
积极父母对孩子更有利。
此外,尽量在孩子做了好事后及时给予支持和肯定。
肯定和鼓励是有很强的激励作用的,它能够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和改进自己,而不是简单地听从家长的命令。
7. 避免太多惩罚。
惩罚是一种有时必须采取的举措,但这也会产生负面效果。
孩子可能因过度关注惩罚而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家长应尽最大努力避免惩罚行为,而采取积极的行动,如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努力和积极行为。
如何让孩子听话技巧
让孩子听话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适当引导: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应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温和平静的语气与孩子沟通,用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
树立榜样:家长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身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必须做到,不准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做,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孩子耳濡目染。
转移注意力:如果遇到孩子不听话哭闹的情况,家长可以暂时停止当前的事情,用食物、玩具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待孩子情绪好转后再引导教育。
设置奖罚: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规则,提前告知孩子要遵守的规则,孩子完成后及时嘉奖,可以提高积极性和顺从性。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听话的关键,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语调温和的语气与孩子交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以了解需求和感受。
制定明确的规则:为孩子制定明确、具体的规则和期望,规则要简单易懂,并且要年龄和行为能力相匹配。
借助故事和儿歌: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或播放儿歌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规则和行为准则。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是帮助建立良好行为的重要手段,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或适当的惩罚。
给予关爱和关注:孩子需要关爱和关注来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父母和照顾者应尽可能多地给予拥抱、亲吻和其他形式的亲密接触。
让宝宝“听话”的6大策略!有些宝妈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点招架不住,因为孩子完全不听自己的,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孩子听话呢?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宝宝经常表现一些不遵从要求或违反规则的现象,如争抢玩具、不把看完的图书放回原处等。
这些现象主要是宝宝缺乏对要求的理解和遵从所致。
很多父母对宝宝的这些行为感到无可奈何,甚至头痛不已。
怎样做才能培养“听话”的宝宝呢?1、图标暗示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把各种小提示绘制成有趣的图画,比如,在要求安静看书的地方,画一张小嘴巴上竖着一根手指的画面提示宝宝要保持安静等。
通过观察、模仿和暗示等方式引导宝宝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抑制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宝宝在不断的行为操作中理解和遵从要求。
2、共同协商在亲子活动中,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商量游戏规则。
当宝宝成为制订规则的主人时,他们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就会增强。
因为规则是宝宝自主制定的,他们能真正理解和主动认同规则,从而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
通过自定规则,可以帮助宝宝自觉地养成规则行为。
3、角色扮演训练父母可以给宝宝讲与遵从要求或遵守规则有关的故事,和他一起扮演故事里面的角色,宝宝来扮演要遵从要求的人(如司机),按照特定的要求或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父母扮演提出要求或维持规则的人(如交警),监督宝宝的行为(如红灯停,绿灯行),可以交换角色。
在游戏过程中,真实和直接的情感体验会使角色的理解和遵从要求特征建立和巩固,通过角色换位,宝宝会逐渐理解要求,学会用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4、行为自我强化在学习新规则或对宝宝提出新要求时,父母要帮助宝宝将规则和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特殊行为技能。
例如,对宝宝提出独立自主的要求,父母可以将这一要求转化为宝宝各种生活技能的培养(如独自睡觉、进餐和上厕所等),在日常生活中,促使这些行为技能的保持并在新情境中逐渐概括化。
5、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法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是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中模仿而进行学习。
孩子好像总听不到你的话,是吗?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想惹父母生气,只是不能和父母一样有紧迫感而已。
他们在按照孩子自己的时间表生活,而父母则是按照成年人的时间表生活和做事。
1、父母保持冷静。
孩子也像成年人一样,别人命令他做事或者威胁他的时候,他总是故意拖拖拉拉。
所以父母需要保持冷静。
为了避免自己被激怒,父母在提出要求的时候,可以事先给孩子一些时间,可以对他说:“再画5分钟你就必须去洗澡了。
”2、让孩子重复一遍你说过的话。
这样,你马上就能弄清楚孩子到底有没有听见你所说的那些话了。
如果你的孩子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比如,他不会关上收音机,那么当你让他重复你的要求的时候,他就能趁这个机会告诉你他不会做。
3、在游戏中让孩子顺从。
你的孩子是不是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故事书里的人物?孩子一旦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反而能更加认真倾听父母的讲话了。
而且,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幻想。
父母与其在睡觉问题上和孩子发生冲突,还不如和孩子一起张开幻想的翅膀。
先顺着孩子的思路设想:“如果我们从来都不需要睡觉,那该有多好啊。
那我们能很多天都不睡觉吗?......”你的孩子一定很高兴和你一起无边无际地遐想,然后,他很可能去考虑和接受现实生活的安排了。
4、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
当孩子告诉你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把报纸放下,专心听孩子讲话。
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做一个好听众,那么孩子就会跟父母学着做。
5、免去责备,直接描述你所看见的现状。
不必抱怨孩子做得不好,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责备孩子。
比如,当你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的时候,与其质问他“为什么你把房间弄的这么乱”,还不如描述一下你所看见的现状,并给出建议:“我看见玩具到处都是,一不小心就会踩着、碰着。
来,现在我们把玩具收好吧。
”6、避免在短时间内让孩子开始做花费时间的事情。
在孩子马上就要去上幼儿园或者去上学之前,最好不要让他开始画画;在不久就要出门的时候,父母不要同意孩子去看动画片的VCD。
因为这些事情肯定做不完,到那时,想让孩子结束就难了。
6-12岁儿童听话训练方法
1.游戏式听话训练:可以通过玩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
例如,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听一段指令(如“站起来,跳三下,摸头”)
然后进行操作。
这可以帮助孩子加强对指令的理解,提高听觉注意力和执
行力。
2.规矩训练: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矩和家规,例如不吵闹、不乱扔东
西等,通过规矩训练来提高孩子听话的意识。
3.装扮游戏:可以让孩子参与不同角色的扮演,例如学校老师、医生、消防员等,要求孩子听取指令后完成相应的行动。
4.睡前故事:讲睡前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入睡,还可以提高孩子的
听力和注意力。
通过设置问题和任务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听取故事的兴趣。
5.活动训练: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学习绘画、数学等)来
提高孩子的听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强调要听清楚老师的讲解和问题。
6.鼓励奖励:当孩子有良好的听话表现时,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和奖励
的方式来加强孩子的听话意识。
例如,当孩子听从了你的指令时,你可以
给他一个小奖励(如糖果或小玩具)。
关于孩子不听话如何管教中的小技巧孩子是否听话,是每个家长都会面临的挑战。
但是,通过一些管教的小技巧,家长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并建立起更健康、积极的亲子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于管教孩子不听话的小技巧:1.温和而明确地表达要求: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家长的要求感到困惑或不清楚。
因此,家长需要确保自己的要求明确,并用简单的语言向孩子传达。
同时,不要使用威胁或惩罚作为手段,而是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例如:“请你把玩具放回原位。
”或者“帮我打扫一下你的房间。
”2.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孩子需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
因此,为孩子设定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规则应该简单明了,并且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解释。
例如,规定晚上九点后不能再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
3.使用积极的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积极行为的习惯。
当孩子听话并遵守规则时,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奖励,例如称赞、鼓励的话语、小礼物或特殊待遇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并激励他们持续表现良好。
4.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培养他们听话的关键。
家长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从而更愿意配合家长的要求。
5.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适当地让孩子做决定,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尊重和重视,从而更容易听从家长的要求。
6.保持坚定和一致:家长需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或挑战而退缩。
如果孩子发现他们可以通过不听话来逃避责任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反复这种行为。
因此,家长需要保持坚定,不要改变自己的规则和要求。
7.寻找问题的根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家长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来找出问题的根源。
是孩子对一些规则不满意?还是他们有其他的情绪或问题需要关注?通过找出问题的根源,家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解决。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性格难以改变”之类的帽子,或者自认为学识浅、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
实际上,只要方法妥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
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
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
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
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五、受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
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
”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