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3 诗歌鉴赏(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53.00 KB
- 文档页数:25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黄石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 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C项表述错误, 〈〈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渔家傲范仲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 •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 _____ ”,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 _______ ”,结果2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3.(1)锦(红)衣(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和把握°仔细阅读诗歌、理清所写人物,事件及结果等.诗歌可以大致翻译为: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游春口他们尽兴玩耍,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圧稼T纵马奔驰,踏烂了无数的麦苗口中表达了诗人对富家子弟任意糟蹋庄稼的恶劣行径的气愤.结合翻译.很容易得出答案24.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品味语言,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峡(ji )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 “杏子肥”“ _____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_ ”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初中、高中、教案、习题、试卷诗词鉴赏专题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 6 题。
(6 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4 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 分)【答案】 5. 写“潇潇暮雨” ,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 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 题。
( 5 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二、阅读·赏析(60 分)(一)( 5 分)7.( 2 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2诗歌赏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2诗歌赏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2诗歌赏析的全部内容。
02诗歌赏析恩施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2题.(6分,每小题2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2分)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2分)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2分)20.(2分)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1分)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1分)21.(2分)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1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1分)22.(2分)“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黄冈(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26—28题。
(8分)【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__________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7.(1)窦宪勒石燕然,(2)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3)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
18.示例1: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委婉曲折”表现:情感的复杂性,抒情的含蓄性。
)示例2: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豪迈奔放”:描写战场的浓墨重彩,危而不惧;抒发壮志的豪言万丈,铿锵有力。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借用典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二、【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本词中“孙郎”指的是①。
②上阙描写的是的场景。
15.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4-5 题。
(5 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答案】4.(3 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 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 21-22 题。
(5 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 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21.(3 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 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5 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
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
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
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
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二、【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赏析杭州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曰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哇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6)蝶;蝴蝶(1)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诗通过“梅子金黄” “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__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 “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盘然情趣。
【解析】(1)本题考察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察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专题15 抒情性阅读一、【2018年中考北京卷】阅读《信天游》,完成下面小题。
信天游刘成章①信天游这个名字,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
②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①梁连绵,沟壑纵横。
这边山头犁铧②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
扶犁汉子也许觉得今天特别口渴,便朝沟里喊去:“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小女女便转脸应声:“哎——舅舅!我听下啦!”他们必须扯长声儿,不然,对方就难以听清。
而他们觉得需要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候,便以更高亢、更悠扬的嗓音唱了——这就是与中原文化迥异的信天游了。
祖祖辈辈,年年岁岁,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
③小时候的我被母亲牵着稚嫩的手,走在延河畔上。
突然,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
那是我平生所听见的第一支信天游:你妈妈打你你给哥哥说,为什么你要把洋烟喝?我妈妈打我我不成材,露水地里穿红鞋。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却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两句信天游,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我此生便再怎么也忘不了了。
④上初中后,因为爱上了文学,我被信天游迷得死去活来。
我买了一本何其芳、张松如二人主编的《陕北民歌选》,又念歌词又唱曲谱。
书上那“上畔畔的葫芦”,那“清水水玻璃”,那“双扇扇门来单扇扇开”,虽然都是我熟悉的事物,但还是给我开启了一个诗意的世界,令我神往。
⑤有一天我登上了一个山顶,突有一支嗓音浑厚的信天游响在我的耳畔。
我看见,唱歌的是个放羊老汉。
他唱得实在太美了,但我写作文时竟不知该如何描述。
我那时候望着那苍茫辽阅、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听着这支信天游,实在分不清信天游是脱胎于它,还是它有几分信天游的影子?后来我曾经暗暗地想,假使信天游可以像天下万物似的有形有色,而且其形色永不糟朽,那么,整个陕北高原的天空,一代代的累积,它每寸蓝天每寸云彩都会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释】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11.(1)【答案】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
(2)【答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2分)8.“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分)9.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7.(2分)边塞诗高适(岑参)8.(3分)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9.(4分)“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山东省东营市2018年中考渔翁①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8.“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9.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分)8.答案:①贯穿诗歌内容。
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
②以之自况。
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
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
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8、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____”和“②__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8、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9、(1)不尽长江滚滚流(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解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9、考查对诗句的积累.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二、(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答案)4、C5、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三、(2018年贵阳安顺卷)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答案)9、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0、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11、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四、(2018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9、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0、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答案)9、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10、“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五、(2018年中考海南卷)古诗词阅读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和___.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7、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6、(1)时间缘由(2)人有悲欢离合, (3)月有阴晴圆缺.7、C(解析)6、试题分析:考查对词中小序和诗句内容的理解.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此词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丙辰中秋”是交代时间;“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作词的缘由.“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上文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就在问题处.读懂此句是作答的关键.7、试题分析:C项“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六、(2018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答案)5、D6、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解析)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七、(2018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对这首元曲理解有误.“兴,百姓八、(2018年中考湖北黄冈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1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20、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1、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答案)19、C20、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21、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解析)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九、(2018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3、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14、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答案)13、C14、《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十一、(2018年中考湖北荆州卷)古诗赏析: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答案)D十二、(2018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蝶恋花柳永①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⑤还无味.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⑦人憔悴.(注释)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1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答案)11、B12、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意近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十三、(2018年中考湖北咸宁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次北因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0、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B、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C、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21、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答案)20、D21、“正”是指风顺而不猛,“悬”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解析)20、试题分析:D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21、试题分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十四、(2018年中考湖北襄阳卷)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0、少年狂气(狂气)11、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解析)10、试题分析:考查词句抒发的情感.“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十五、(2018年中考湖北孝感卷)古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情感.9、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案)8、思乡9、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解析)8、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十六、(2018年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下列小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7、A8、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解析)7、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作答本题要在理解全诗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作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的情况,为后面的“但使愿无违”表达做铺垫,这里并不是表现出诗人的“灰心丧气”.据此理解,答案为A.8、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歌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心愿.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据此,这里的“愿”具体指的是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十七、(2018年中考湖南怀化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11、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0、B11、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解析)10、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十八、(2018年中考湖南岳阳卷)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少年行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22、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3、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和“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答案)22、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围绕“侠骨豪情” “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3、(1)纵、(2)犹(解析)22、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中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十九、(2018年中考江苏淮安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5、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