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化学反应中物质状态颜色变化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化学物质颜色一红色世界1. 基态:Fe2O3(红褐色)、Fe(OH)3(棕红色)、[Fe(SCN)]2+(血红色)、Cu(紫红色)、Cu2O(砖红色)、NO2(棕红色)、P(红磷,暗红色)、Br2(深红棕色)、红色石蕊试纸、品红溶液。
2. 激发态:充氦气(He)的灯光成红色、充氖气(Ne)的灯光呈红色。
3. 化学变化:1)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pH<5.0)中变红;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CO2、SO2、H2S、HCl)变红;3)酚酞在碱性容写中呈浅红色(8.2<pH<10.0)或红色(pH>10);4)甲基橙在酸性溶液中(pH<3.1)中呈红色;5)已经被二氧化硫(SO2)褪色的品红溶液在加热时会出现红色。
橙色世界1. 基态:浓溴水、甲基橙试剂,Br2(CCl4)呈橙红色。
黄色世界1. 基态:工业盐酸(含有Fe3+)、Au、S、Na2O2(淡黄色)、AgBr(淡黄色)、AgI、Ag3PO4。
2. 激发态:钠元素焰色反应成黄色。
3. 化学变化:久置的浓硝酸因溶解自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变黄。
绿色世界1. 基态: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Cu2(OH)2CO3(绿色)、CuCl2(浓溶液呈绿色)、FeSO4(浅绿色)。
2. 化学变化:Fe(OH)2(白色)→灰绿色→Fe(OH)3(红棕色)。
青色世界(黑色)1. 基态:铁粉、银粉以及大多数金属粉末、石墨、CuO、CuS、Cu2S、FeO、Fe3O4、MnO2、FeS。
2. 化学变化:1)蔗糖率浓硫酸被炭化变黑;2)湿润的白色醋酸铅试纸遇H2S变黑;3)硫磺粉与白色的水银反应生成黑红色的HgS。
蓝色世界1. 基态:CuSO4(溶液)、CuSO4·5H2O(晶体)、液氧、臭氧。
2. 化学变化:1)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pH>8)中变蓝;2)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3)无水CuSO4(白色粉末)遇水变蓝;4)H2、H2S、CH4、C2H5OH燃烧火焰呈淡蓝色,CO燃烧火焰呈蓝色;5)S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呈明亮的蓝紫色火焰;6)淀粉遇I2(aq)变蓝;7)Cl2、Br2、NO2、O3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初中化学物质颜色归纳总结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中考化学中,常见物质的颜色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物质的颜色进行整理,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红色物质1.铜:纯铜呈紫红色,常用于电线、电缆等传输电能。
2.氧化铁:又称铁红,是一种红棕色固体,常用于制造红色颜料。
二、绿色物质1.碱式碳酸铜:呈翠绿色,是一种常见的铜盐。
2.硫酸铜晶体:呈蓝色,可用于制造农药和颜料。
三、蓝色物质1.氢氧化铜:呈蓝色,是一种难溶性碱。
2.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可用于制造农药和颜料。
四、紫黑色物质高锰酸钾:呈紫黑色,是一种强氧化剂,可用于消毒、漂白等。
五、淡黄色物质硫磺:呈淡黄色,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可用于制造火药、硫酸等。
六、无色物质1.冰:呈无色透明状,是一种晶体。
2.干冰:呈无色透明状,是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舞台效果等。
3.金刚石:呈无色透明状,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可用于制造切割工具等。
七、银白色物质1.银:呈银白色,是一种贵金属元素,可用于制造首饰等。
2.铁:纯铁呈银白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可用于制造各种机械等。
3.镁:呈银白色,是一种轻质、有延展性的金属元素,可用于制造轻质合金、航空材料等。
4.铝:呈银白色,是一种轻质、有延展性的金属元素,可用于制造各种机械、电器等。
5.汞:呈银白色,常温下为液体状态,可用于制造温度计等。
八、黑色物质1.铁粉:呈黑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粉末。
2.木炭:呈黑色,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粉末,可用于吸附杂质、燃烧等。
3.氧化铜:呈黑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
4.二氧化锰:呈黑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可用于制造电池等。
5.四氧化三铁:呈黑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可用于制造磁铁、颜料等。
九、白色物质1.氯化钠:纯品呈白色,是一种常见的盐类物质。
2.碳酸钙:纯品呈白色,是一种常见的钙盐。
3.氢氧化钠:纯品呈白色,是一种强碱。
4.氢氧化钙:纯品呈白色,是一种强碱。
5.无水硫酸镁:纯品呈白色,是一种常见的硫酸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含解析)知识点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点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定义通式特点基本反应类型A+B→AB二合一或多合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一变二或一变多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A+BC→AC+B单换单、强换弱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双交换、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注意】①发生复分解反应要满足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②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它是特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2.其他反应类型定义实例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其中提供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C+O 2CO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走的反应(其中能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如CO )CO+CuO Cu+CO 2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1.(2023•自贡)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初中化学中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式总结初中化学中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式总结初中化学中有颜色变化的反应式总结1、固体非溶液的反应当反应物为固体或反应物为固体和气体,生成物为固体或生成物肯定有固体,也可能有液体或气体时,固体的颜色一般在红、黑、蓝、白、绿、紫黑色之间发生变化。
其具体的变化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u2(OH)2CO3=2CuO+H2O+CO2↑2KMnO4=K2MnO4+MnO2+O2↑2CuO+C=2Cu+CO2↑ CuO+H2=Cu+H2O CuO+CO=Cu+CO2 2Cu+O2=2CuO4P(红磷)+5O2=2P2O5 Fe2O3+3CO=2Fe+3CO22Fe2O3+3C=4Fe+3CO2↑3Fe+2O2=Fe3O43Fe3O4+4CO=3Fe+4CO2CuSO4·5H2O=CuSO4+5H2OCuSO4+5H2O= CuSO4·5H2O 2、固体与溶液间的反应⑴固体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固体溶解于溶液的'反应,主要发生在活拨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等物质与强酸之间。
当酸足量时,固体完全溶解,生成溶液的颜色分别为无色、浅绿色、棕黄色或蓝色。
① 白色固体变为无色溶液如:MgO+2HCl=MgCl2+H2OCaCO3+2HCl=CaCl2+H2O+CO2↑② 银白色固体变为浅绿色溶液如:Fe+2HCl=FeCl2+H2↑ ③ 黑色固体变为蓝色溶液如:CuO+H2SO4=CuSO4+H2O④ 红色固体变为棕黄色溶液如:Fe2O3+3H2SO4=Fe2(SO4)3+3H2O⑤ 红褐色固体变为棕黄色溶液如:Fe(OH)3+3HCl=FeCl3+3H2O ⑥ 蓝色固体转化为蓝色溶液如:Cu(OH)2+H2SO4=CuSO4+2H2O ⑵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当某些金属与盐溶液间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情况下固体金属与盐溶液的颜色都会发生变化① 固体由银白色变成了红色,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如:Fe+CuSO4=FeSO4+Cu② 红色固体变成了白色液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如:Cu+Hg(NO3)2=Cu(NO3)2+Hg③ 固体由银白色变成红色,溶液蓝色变成无色如:Zn+CuSO4=ZnSO4+Cu 2Al+3CuSO4=Al2(SO4)3+3Cu④固体由红色变成银白色,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如:Cu+2AgNO3=Cu(NO3)2+2Ag 3、溶液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在溶液中,当发生某些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或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时,往往有沉淀生成,沉淀的颜色主要为白色、蓝色或红褐色等。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考点归纳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的变化,只是在、和大小的改变。
比如:、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2)化学变化是的变化,也叫。
比如:葡萄酿酒、光合作用、木柴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现象,同时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等。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饱和联系区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的变化的变化外观特征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
、和大小的改变联系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指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中变现出的性质,比如:、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另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比如:物质的、、状态、熔点、沸点和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中表现出的性质。
比如:、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而“镁条燃烧”则是。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反映;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考点讲解考点1:判断物质变化【例1】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B【解析】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记忆常见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是实验室中常见的观察现象之一。
通过观察和记录颜色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化学反应的进行程度、反应物的浓度以及反应物间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酸碱中性化反应的颜色变化。
酸碱中性化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溴蓝、甲基橙等,在酸和碱反应过程中会发生颜色变化。
例如,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条件下呈现橙红色,而在碱性条件下呈现无色。
当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酚酞的颜色会由橙红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后,水分子与酚酞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改变,导致酚酞颜色的变化。
另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过程会引起颜色变化。
以金属铁为例,当铁被氧气氧化时,表面会产生一层红棕色的铁锈。
这是因为铁在氧化过程中失去了电子,被氧气氧化成了铁离子。
铁离子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后会生成红棕色的化合物,导致铁表面颜色的变化。
此外,还有一类颜色变化来自配位化学反应。
配位化学反应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通常是带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过程。
这类反应的颜色变化是由于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以铜离子为例,当它与氨分子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时,会呈现出蓝色。
这是因为铜离子和氨分子形成了配位键,导致光的吸收和发射频率发生改变,从而产生蓝色的视觉效果。
最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发出的颜色变化。
有些化学反应会以发光的形式进行,这被称为化学发光反应。
这种颜色变化是由于激发态的物质向基态跃迁时释放出光能量而导致的。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荧光反应。
例如,荧光棒中的荧光染料在受到外界光激发后会吸收能量并发射出可见光,使荧光棒呈现出明亮的颜色。
化学发光反应的颜色变化不仅有实验室应用,还在许多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火虫发光等。
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CuS、CuO、MnO2、Fe3O42、红色固体:Cu、Cu2O、Fe2O3 、HgO、红磷3、淡黄色固体:S、Na2O2、AgBr4.紫黑色固体:KMnO4、5、黄色固体:AgI 、Ag3PO46、绿色固体: Cu2(OH)2CO37、蓝色晶体:CuSO4·5H2O8 、蓝色沉淀Cu(OH)29、红褐色沉淀:Fe(OH)310、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 、AgCl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 (溶于酸)、BaCO3(溶于酸)、Al(OH)3、Mg(OH)2 等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3) 红棕色气体:Br2(气体)NO2(4)黄绿色气体:Cl2(5)臭鸡蛋气味气体:H2S1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16、有毒的: 气体:CO SO2 H2S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归纳2、单质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Cu 紫红Au 黄S 黄B 黄或黑F2 淡黄绿C(石墨)黑Cl2 黄Br2 红棕C(金刚石)无Si 灰黑I2 紫黑P 白、黄、红棕3、氧化物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NO2 棕红ClO2 黄Na2O2 浅黄K2O 黄Pb3O4 红MnO 绿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CuO 黑MnO2 黑Ag2O 棕黑FeO 黑ZnO 白Fe3O4 黑Hg2O 黑Fe2O3 红棕HgO 红或黄Cu2O 红4、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Fe(OH)3 红褐HNO2 亮蓝Cu(OH)2 蓝5、盐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CuFeS2 黄ZnS 白Ag2S 黑FeS 黑棕FeS2 黄Sb2S3 黑或橙红HgS 红PbS 黑CuS 黑Cu2S 黑FeCl3·6H2O 棕黄FeSO4 9H20 蓝绿Fe2(SO4)3.9H2O 棕黄Fe3C 灰FeCO3 灰Ag2CO3 黄Ag3PO4 黄CuCl2 棕黄AgF 黄CuCl2 7H2O 蓝绿AgCl 白CuSO4 白AgBr 浅黄CuSO4 5H2O 蓝AgI 黄Cu2(OH2)CO3 暗绿6、盐溶液中离子特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Cu2+ 蓝MnO4-紫红[CuCl4]2- 黄Cr2O72- 橙红Fe2+ 浅绿Fe3+ 棕黄7、非金属互化物物质颜色物质颜色物质颜色氯水黄绿溴水黄-橙碘水黄褐溴的有机溶液橙红-红棕I2的有机溶液紫红8、其它: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遇淀粉变蓝、TNT 淡黄、遇酚酞溶液变紫黄色:AgI、Ag3PO4、P4(黄磷)、溴水(黄--橙)、FeS2、Al2S3、甲基橙在弱酸性、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某些蛋白质加硝酸。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常见物质颜色的状态
【—总结之常见物质颜色的状态】
初中化学
之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的知识点,同学们认真学习。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等大多数金属块状固体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红棕色)、HgO、红磷
初一
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蓝矾(又叫胆矾):蓝色 NO2 :红棕色气体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以上就是老师对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知识点的讲解,同学们好好学习,相信会考出好成绩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九年级化学复习物质的颜色、复习化学实验部分湘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 复习物质的颜色2. 复习化学实验部分二. 重点、难点:重要知识点、考点的复习与整理物质的颜色大部分固体为白色,大部分气体、溶液为无色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黄色固体: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2)OH (Cu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3)OH (Fe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硫磺是浅黄色固体 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红磷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化学实验1. 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
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 2 H 2 CH 4 CO 等。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 2,O 2,HCl 向下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 2,CH 4,NH 32. 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
使试管破裂)(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3)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试管破裂。
)3. 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2)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初三化学有关物质的颜色知识点汇总初三化学有关物质的颜色知识点汇总Fe(OH)3红褐色沉淀 Fe2O3红(棕)色 Fe2(SO4)3、FeCl3 、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黄色FeSO4 、FeCl2 、Fe(NO3)2、(即Fe2+)浅绿色 Fe块状是白色的,粉末状是黑色,不纯的是黑色Cu(OH)2蓝色沉淀 CuO黑色 CuCl2、 Cu(NO3)2、 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蓝色无水CuSO4是白色 CuSO4•5H2O 是蓝色 Cu(紫)红色BaSO4、AgCl是不溶于 HNO3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3是溶于HNO3 的白色沉淀KClO3白色 KCl白色 KMnO4紫黑色 MnO2黑色 Cu2(OH)2CO3绿色13、用途、性质⑴浓HCl、浓HNO3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
⑵浓H2SO4:吸水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使纸张或皮肤变黑是硫酸的脱水性。
⑶粗盐(因含有CaCl2、MgCl2杂质而潮解),放在空气中质量增重。
⑷NaOH固体(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NaOH必须密封保存。
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
NaOH中含有的杂质是Na2CO3。
⑸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由于在常温下失去结晶水(叫风化),放在空气中质量减轻且变质。
⑹无水CuSO4:能吸水(检验水的存在)。
⑺铁、白磷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
⑻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⑼需密封保存:浓HCl、浓HNO3、浓H2SO4、NaOH、CaO、Ca(OH)2、铁、白磷、纯碱晶体。
⑽稀HCl、H2SO4用于除锈。
⑾ NaOH不能用于治疗胃酸(HCl)过多,应用Al(OH)3Al(OH)3+HCl⑿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农业上农药波尔多液[CuSO4和Ca(OH)2]⒀ 粗盐中含有杂质是CaCl2、MgCl2 工业用盐中含有杂质是NaNO2(亚硝酸钠)工业酒精中含有杂质是CH3OH NaOH中含有杂质是Na2CO3 CaO中含有杂质是CaCO3⒁ 检验Cl-:AgNO3、HNO3溶液检验SO42-:BaCl2、HNO3溶液区别HCl、H2SO4:用BaCl2溶液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制取NaOH用:Ca(OH)2+Na2CO3—制取Ca(OH)2用:CaO+H2O—波尔多液不能使用铁制容器是因为:CuSO4+Fe—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KNO3、NaCl14、制碱(1)可溶性碱①碱性氧化物溶于水 CaO+H2O= Ca(OH)2 ②碱和盐反应 Ca(OH)2+ Na2CO3=CaCO3↓+2NaOH (2)不溶性碱碱和盐反应2Cu+O2△2CuO,CuO+2HCl=CuCl2+H2O,CuCl2+2NaOH= Cu(OH)2↓+2NaCl不溶性碱可受热分解:Cu(OH)2△C uO+ H2O制金属铜:两种方法①还原剂还原CuO②金属与盐反应如:CuSO4+Fe制盐例如MgCl2:①Mg+HCl ②MgO+HCl ③Mg(OH)2+HCl。
化学颜色变化知识点总结一、颜色变化的原理颜色是物质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的表现,当物质吸收一种颜色的光线,其余的颜色则会被反射出来,形成我们所见到的颜色。
在化学反应中,化学物质的结构和分子发生改变时,其能级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发生变化,最终表现为颜色的变化。
化学颜色变化的原理可以从分子、离子和原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 分子:分子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其对光线吸收和反射的能力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例如,苯酚在氧化反应中的颜色变化即是由于其分子结构的改变导致的。
2. 离子:离子的结构和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密切相关,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态转变会导致颜色的变化。
比如,铁离子在还原反应中从Fe3+转变为Fe2+,其颜色会由黄色变为绿色。
3. 原子:原子的能级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导致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例如,金属原子在氧化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金属氧化物的颜色变化即是由于金属原子的结构变化引起的。
二、颜色变化的因素化学反应导致颜色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物质的种类:不同的化学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由于其分子结构、离子结构和原子结构的不同,其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
2. 反应条件:化学反应的条件是颜色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包括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因素都会对反应的进行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颜色的变化。
3. 光线的波长:光线的波长影响着化学物质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从而影响颜色的变化。
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化学物质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光线的波长是影响化学颜色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是影响颜色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快速的化学反应会导致颜色迅速变化,而缓慢的化学反应则颜色变化较为缓慢。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和颜色的变化。
在实际观察颜色变化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从而准确判断化学反应的进行情况。
九年级化学颜色反应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和其变化的科学,而颜色反应则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于颜色反应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颜色反应的知识进行阐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一、颜色反应的基本概念颜色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颜色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反应物质的转化和反应的进行。
通过观察颜色的改变可以了解反应的进行程度、反应物质的种类和反应条件的变化等。
二、颜色反应的类型常见的颜色反应主要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 酸碱指示剂反应:例如酚酞的变色反应,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在碱性条件下则变为粉红色。
这种变色的现象是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之间的反应导致的。
2. 配位化合物反应: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在不同的配体和中心离子情况下可以出现不同的颜色。
这是由于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和共振现象引起的。
3. 化学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引起了颜色的变化。
如过硫酸铵与铁离子反应生成的亚铁离子是无色的,而三价铁离子是黄色的。
4. 溶液浓度变化:某些溶液中的物质浓度发生变化时,也会导致颜色的改变。
例如溴酸钾溶液在浓度增大的过程中,从无色逐渐变为黄色。
三、颜色反应的原理颜色反应的原理主要涉及光的吸收和反射。
光的组成波长不同,对应的颜色也不同。
当光照射到物质表面时,物质会吸收其中某些波长的光,而反射其他波长的光。
根据吸收和反射的光的特点,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变化。
四、颜色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颜色反应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以下列举几种实际应用:1. 食品和药品的质量检测:通过观察食品和药品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其是否发生了变质或者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2. 环境监测:颜色反应可以被用来监测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例如通过观察湖泊水体颜色的变化,可以了解其中污染物的程度。
3. 化学实验中的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种用于判断溶液酸碱性质的化学试剂。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化学中的颜色问题郭梦蕾一、【化学反应中的颜色变化】: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反应的颜色现象二、颜色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 (OH)2CO3 —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Al(OH)3 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三、现象: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接下来,与小编一起了解中考化学考点复习。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物质的颜色的状态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其竞争较为激烈。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9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的内容。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 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为大家推荐的2019中考化学必备知识点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初中化学教学课程xuean
(六)生成气体的反应:
生成氧气:
生成氢气:活泼金属和酸(盐酸或稀硫酸)
生成CO2:碳酸盐和酸CO32-+ 2H+ == H2O + CO2↑
生成NH3:铵盐和碱NH4++ OH- == H2O + NH3↑
三、题型分析及训练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状态颜色变化在描述反应现象中的应用
【试题特点】利用所学物质的性质,结合相关化学反应,描述实验现象,多以选择、实验探究题中的填空等形式来进行考查。
【例题分析】小欣同学探究酸碱性质时,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
对应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甲溶液变红色B.乙溶液变黄色C.丙出现白色浑浊D.丁生成白色沉淀【变式训练】
(1)某小组的同学还利用单质铜制取氢氧化铜。
设计方案如下:
铜在加热转化为氧化铜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步骤2中,反应现象为。
(2)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酚酞试液中,试液显_________色。
(3)如右图所示实验室用CO还原氧化铁样品模拟赤铁矿炼铁,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4)(2014济南)小明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①O2
加热
②稀硫酸
加热
Cu CuO CuSO4Cu(OH)2
NaOH溶液
过滤
过滤
2 H2O2 =====2 H2O + O2↑
MnO2
(3)题图(4)题图
(二)化学反应中物质状态颜色变化在鉴别题中的应用
【试题特点】鉴别是通过物质的特征反应,利用不同的现象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予以区分,多以选择题出现。
【例题分析】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Cl溶液、稀盐酸、稀硝酸、Ba(NO3)2溶液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等量的三份该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Cu(OH)2 固体、NaOH溶液三种物质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
则该无色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的物质AgNO3溶液Cu(OH)2 固体NaOH溶液
实验现象白色沉淀固体溶解,溶液变蓝无明显现象
A.NaCl溶液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Ba(NO3)2溶液
【变式训练】已知粉末样品X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某一种物质。
取三等份该粉末,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并振荡,产生的主要现象如下表所示,则粉末样品X 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加入的物质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发生的现象固体溶解,无气体产
生
A.Na2CO3B.NH4NO3C.(NH4)2SO4D.Mg
(三)化学反应中物质状态颜色变化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中的应用
【试题特点】在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中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涉及到对反应后滤渣、滤液成分的判断,难度一般较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例题分析】
(12济南)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变式训练】(2014济南改编)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
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
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 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
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 D.滤渣N的质量大于原锌粉的质量
(四)化学反应中物质状态颜色变化在实验推理题中的应用
【试题特点】实验推理题,涵盖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侧重对化学知识和学生能综合考查,属于难度较大、失分率较高的题型。
【例题分析】
(2014济南节选)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Na2SO4、Ba(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
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
.................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
..的物质是(写化学式),上述
..存在
物质肯定存在的理由是。
(改编)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请说出其中一种物质不存在的理由是。
【变式训练】实验室里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它可能含有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 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小颖同学欲探究其成分组成,她按下图所示进行了实验,
出现的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
(1)气体A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2)写出步骤①中肯定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由上图可推知,该固体混合物中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若要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可选用滤液D再进行实验探究。
请你简要说明该实验设计方案
的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四.总结提升
将基础知识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基础,着眼能力,提升学科素养,这也是这些年
学考中轻知识立意,重能力立意的命题方向。
参考答案
【例题分析】C
【变式训练】(1)红色固体变黑色;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2)无(3)红色固体变黑色(4)生成气体
【例题分析】B
【变式训练】C
【例题分析】D
【变式训练】BD
【例题分析】(1) NH4Cl、Ba(NO3)2;氢氧化钠和混合物A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中变蓝色,故有NH4Cl;加入硫酸会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E,故有Ba(NO3)2。
(改编)CuCl2、Na2SO4;若有CuCl2则步骤①会与NaOH 溶液生成沉淀,与题意不符。
或:Ba(NO3)2一定存在,若有Na2SO4则步骤①会生成沉淀,与题意不符。
【变式训练1】(1)红(2)BaCl2+Na2SO4=BaSO4↓+ 2NaCl或CuO + 2HCl=CuCl2 +H2O
(3)Na2CO3、CaCO3;用试管取少量滤液D,向其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
淀,则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但Na2CO3仍无法确定;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没有CaCO3,一定含有Na2CO3。
【变式训练2】取少许试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则证明烧碱溶液中有碳酸钠。
或取少许试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烧碱溶液中有碳酸钠。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