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势视角理论的综述(综合全面-参考权威)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视角理论

一、理论渊源

(一)对传统理论视角的反思与优势视角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之前,社会工作像其他助人专业一样,主要遵循临床医学治疗的以问题和病理为核心的问题视角,它以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切入点,认为服务对象是有问题,有疾病,有瑕疵的,社会工作者正是以权威的治疗者出现的,通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找出原因、解释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198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一项针对慢性精神病患的实验引起了优势视角的迅速崛起和学术界对于优势视角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负责此项目的charles Rapp教授与Ronna Chamberlain博士放弃了既有的实务模式,而是采取了一个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视角,它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认为身处困境,具有疾病或问题的人仍然具有优势与资源,只是缺少发现与挖掘,这一视角即优势视角。此后,优势视角作为一个全新的、正向积极的社会工作处遇方式而得到不断发展。

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Weick,Rapp,Sullivan,Kusthard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宣告优势视角的诞生。

199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教授Dennis Saleebey编写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成为优势视角的主要文本。此后,社会工作教育者、服务提供者和管理人员不断完善与发展优势视角,澄清了它的复杂应用过程及如何评估其有效性的质疑,使其越来越富有实用性。

(二)优势视角的思想来源

从优势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案主的优势和潜在的能力以及案主如何构造和理解、解释意义世界。以存在主义社会工作为例,存在主义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认为理解是人的存在的方式,理解本身不是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去理解存在的潜在性和可能性;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存了主义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人们要真诚用心的生活,无论什么形式的存在都是符合人的本质的存在,人们应该按着自己的选择而非按规定了的生活,在实务中鼓励案主以自己的选择、理解去生活,工作者不能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解释案主及其生活或选择。

①也就是说以优势视角来界定社会工作的本质时,一定要强调理解和解释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从优势视角对社会工作的本质进行界定,可以将其简单定义为这样一种递进过程:交流——理解——解释——互助。这里的交流是一种人与人

①李晓凤.两种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发展、危机和繁荣[J].学术论坛,2004(2).

之间真诚的、多价值取向的情感的交流,由于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场景中,因而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所以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碰撞,这就需要人们在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理解双方,包括理解彼此的意义体系、经验和情感等,进而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强调真实感受,避免专业权威对解释所造成的一种非真实性,即追求专业判断而非真实性判断和描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最终达到工作者和案主互助的目的。②也就是说,以优势视角来理解社会工作,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情感交流、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互助过程。优势视角是以案主的优势和潜力为出发点,因而也就避免了对它进行批评:即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案主以及所遇到的问题的可能性。

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激烈转向,其思想主要来源于:

第一,对病态模式的反思与批评。病态模式认为个人有已被命名的病态或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疾病导致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外部力量去除其疾病因素。优势视角认为病态模式限制了服务对象在动力与潜能的发挥,妨碍服务对象的自决、责任承担与自我成长。

第二,逆抗力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干预研究发现,个人、家庭、学校、社区、邻居等各种层面都含有逆抗力因素,对脆弱性、风险、障碍的过分强调应该以对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进行平衡。这种发现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第三,寻解治疗。寻解治疗突破了“聚焦于问题”的实践惯性,而是聚焦于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③

二、基本假设

优势视角建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着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可以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所以,优势视角强调发现案主身上的“闪光点”,挖掘案主身上的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人们在的优势,通过案主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一)每个人、群体、家庭和社会都有自己的优势

优势视角集中于识别,发动和联系到个人、家庭、小组或社会具有的资源、财产、智力,这些作为服务对象可以改变自身行为和生命的潜力。

(二)精神创伤和虐待、疾病和痛苦,可能带来伤害,但同时也可能是一种挑战

说到负面经验能够带给个人、家庭或社会机遇,并不是意味着忽略负面经验带来的创伤和苦楚。优势视角承认太多人面对不幸的时候能恢复精神,人们试图探索和学习这种战胜不幸的能力。

②童敏.后现代语境下的社会工作辅导模式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2003(6).

③张洪英.小组工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第68页

(三)假设不知道成长和改变的能力,调动服务对象强烈的渴望

人们经常把自己界定在别人的评价、诊断中,或者对自己的人生有某些断定。优势视角会保持服务对象的高需求,并将他们的希望、价值、渴望和幻想结合起来。

(四)环境中充满资资源

每个环境中都有个人、家庭、非正式群体、协会、帮助他人的机构。当有机会的时候,他们拿出各种资金和资源以供他人的需要,例如知识、陪伴、特殊的天赋、时间、场地、以及其他的。④

三、主要理论观点——优势词典

优势视角关注人的在力量和优势资源,强调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的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因此,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就是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在智慧,认为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在的转变能力。优势视角超越了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这一突破在社工领域具有“式革命”的意义。⑤

(一)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认为人有巨大的潜能与力量,它们使人们可以去直面不幸,超越自我与环境的限制。Saleebey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与社区资源等。

(二)增能

西门(Barbara Levy Simon)1994年将增能的概念建立于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⑥

(三)成员资格

成员资格是指人归属于某一团队或团体及由此而来的身份、权利与参与。优势视角认为,没有成员资格便有被边缘化、被异化和被压迫的风险。因此,成为成员和市民,想有参与权和责任,保证和安全等特征是增能的第一步。成员资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他们的需要得到

④刘梦.妇女儿童社会工作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第56页

⑤张洪英.小组工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第69页

⑥Saleebey D.,ed,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Boston,MA:Allyn and Bacon,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