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产权转让 出让 划拨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安居房和商品房的区别是什么安居房和商品房的区别1、产权的区别。
很多安置房不是完全产权,即具有完全的房屋所有权,却不一定具有完全的土地使用权。
很多安置房的土地性质是划拨土地,也就是没有缴纳出让金。
而商品房是完全产权,即完全的房屋所有权和完全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性质是出让,也就是缴纳了土地出让金。
所以,安置房在以后再次交易时,可能会被要求补缴土地出让金。
当然,目前安置房交易并没有要求这样,但法律规定是要缴纳的,所以,一但政府出台政策,那就很可能要交。
2、质量上的区别。
安置房往往建设利润被限制的很死,因此,建筑商往往能偷工减料就偷工减料以增加利润。
加上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或者甚至沆瀣一气,造成普遍上安置房的质量不如商品房。
当然,也有比较负责的或者示范工程之类的,质量相对较好的安置房,但是不多,能碰上算是中彩票了。
3、交易时间的限制。
不少安置房都有交易时间限制,也就是规定在几年内不得上市转售。
商品房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只要是你买到的已经办理过登记的现房,就可以上市交易。
不过,商品期房,法律上是不允许转售的。
安居房深圳申请条件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申请人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列为共同申请人,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均具有本市户籍。
(二)申请人参加本市医疗保险累计缴费5年以上,或者申请人依照《深圳市人才认定办法》经认定为人才且参加本市医疗保险累计缴费3年以上。
(三)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在本市未拥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在申请受理日之前5年内未在本市转让过自有住房。
(四)申请人、共同申请人符合国家_政策。
二是申请人为年满35周岁的单身居民,符合前面规定条件,可以个人名义申请购买一居室安居型商品房。
安居工程住房,是指直接以成本价向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优先出售给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出售给离退休职工、教师中的住房困难户,不售给高收入家庭。
成本价由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小区级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一半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一半计入房价)、1%-3%的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7项因素构成。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区别是什么?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区别是房屋所有权(即房产权)是永久的,没有期限限制,只要房产没有完全毁损灭失就能一直享有;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国家通过土地有期出让方式,授予用地人40年、50年、70年不等的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与房屋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房屋产权是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是国家出让的。
一、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区别是什么?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区别是房屋所有权(即房产权)是永久的,没有期限限制,只要房产没有完全毁损灭失就能一直享有;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国家通过土地有期出让方式,授予用地人40年、50年、70年不等的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与房屋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房屋产权是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是国家出让的。
所谓房地产使用权,其实只是土地使用权。
土地使用权决定了房产的使用权。
业主所有的住宅除了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外,还拥有该房屋的国土土地使用权。
也就是说如果房屋产权到期房子还在的话,房子依旧是你的,只是要补交土地税。
房产产权期限是指房子所占的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房子所有权本身。
国家规定,城镇建设用地为国家所有,个人和企业可以有偿使用和交易使用权。
二、具体情况1.房屋所有权(即房产权)是永久的,没有期限限制,只要房产没有完全毁损灭失就能一直享有,“房产证里是没有期限登记栏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国家通过土地有期出让方式,授予用地人40年、50年、70年不等的使用权。
意思就是说:房子的所有权是永久的,只要房子不塌,这房子就一直是产权人的,但土地是国家的。
根据项目的立项不同,租用国家土地的周期也不同:像住宅用地产权为70年,工业、科教文卫体综合类用地产权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产权为40年。
2.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集体和公民个人,以及三资企业,凡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这里的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权。
划拨土地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房子能买吗?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选新房技巧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市场上流通的房子的土地性质大多是出让土地,那么你知道还有土地划拨这个说法吗?划拨土地上的房屋可以自由买卖吗?一、什么是划拨土地?和出让土地有何区别?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其特点是无使用年限,而且土地使用者在拿地时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
出让土地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在取得土地时候需向缴纳一笔土地出让金方能使用土地,出让土地通常有使用年限,例如住宅的使用年限通常是70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划拨土地上的房子无法自由交易。
出让土地上的房子可以正常进行自由交易。
二、划拨土地房产如何转让?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不能够进行转让。
如果想要转让房屋时,首先应该向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申请,并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三、划拨土地房产过户流程1、提出申请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需将房产转让的,转让方应当向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书面提出申请。
2、办理出让手续,缴纳出让金转让方在向所在地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到土地所在地的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3、办理不动产权证在将土地出让后,房屋交易双方应该持原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和土地出让相关资料至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转让变更登记手续。
四、办理不动产权证需要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有:1、登记申请书;2、申请人身份证明(如果是企业,那么企事业单位提交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证,法人代表身份证);3、房屋权属证书;4、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例如买卖合同、互换合同、经公证赠与合同、分割协议、合并协议、入股协议、分立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其他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5、国土部门批准转让文书;6、其他必要的材料。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释义《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释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加强对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和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房地产开发经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行为。
[释义]本条是关于条例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的规定。
1、以房地产开发企业活动为主线,对经营性开发行为的调整。
实质上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为准则。
2、既包含基础设施、房屋建设行为,也规范开发中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行为,以及开发后的销售、出租行为,主要是房地产二级市场行为。
3、政策性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划拨土地上的房地产开发行为也具有经营的特点,其与一般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的差异在于前者在政策上享受优惠和价格上受到限制,其它如企业的设立条件、房地产开发的质量、开发经营程序等方面应当是一致的。
因而也应当纳入本条例的调整。
4、自建自用等非经营性房地产开发行为,只是为了自用,开发产品仅仅为了满足开发者自身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或消费之需要,一般不直接进入市场。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房地产社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企事业单位、个人的房地产需求将主要依赖市场,自建自用形式的房地产开发将越来越少。
因此,不适用本条例。
5、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划拨行为是土地一级市场行为,适用于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不适用本条例;房地产立项审批管理,属投资法的调整对象,不适用本条例;购房者取得房屋产权证书后的商品房转让、出租、抵押,属房地产三级市场行为,具体适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交易行为的规范和其他专门交易法规调整,也不适用本条例。
具体条例的适用范围即管什么,应主要从对什么人、对哪些行为以及在多大地域范围内有效。
《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全文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特制定《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全文共四十三条,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三条划拨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未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使用者,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其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一)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二)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产权证明;(四)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第七条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原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转让人,接受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受让人。
第八条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等出售是指转让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交易条件,取得一定收益的行为,交换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互相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赠与是指转让人将土地使用权无偿转移给受让人的行为。
第九条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他人使用,由他人向其支付租金的行为,原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出租人,承租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承租人。
诚然,法律并未限定购房者的年龄,因此可以以未成年人的名义购买房产。
大部分家长觉得是自己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出资买房,房子只不过是登记在子女名下,因此房子还是自己的,可以由自己处置。
其实不然,房产已然登记在子女名下,就产生了法律效力,非产权人不得处理。
《民法通则》规定: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也就是说,父母处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必须是出于为子女利益考虑;如果明显不利于子女财产利益,那么就属行为违法。
此外,对于“为被监护人的利益”的认定,必须要相关单位出具证明文件,这非常麻烦,也造成了当年登记未成年子女名字的房产转让、抵押等难以操作。
除了以上种种“麻烦”外,这种作法还可能带来其他“麻烦”。
例如,孩子太早拥有房产会造成依赖心理,会造成夫妻离婚时财产分割遭遇困境等。
从父母角度来说,万一孩子不孝顺,不履行赡养义务,父母要想收回房屋,很难得到法律支持。
因此,在房产证上写上未成年子女的名字前,家长还请三思。
律师对该问题的解释:一、区别不同情况,有以下几种不同可能1.孩子已满18周岁且精神正常,不需要,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所有权人为完全行为能力人2.孩子年龄在10周岁以上(包括10周岁)不满18周岁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房屋出售合同效力待定,这就需要监护人的追认才使得合同生效。
3.孩子年龄在10周岁以下时,为无行为能力人,出售合同无效,无法出售房屋。
二、监护人和孩子的名字的房屋产权证;证明该产权归属监护人和孩子共同所有;因此监护人同时具备2个身份,即:所有权共有人和共有人的监护人。
故:对于这个共有的房产,监护人有权处理。
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处分共有财产,应当由全体共有人共同为之。
但是小孩未成年,因此需要征得监护人的同意,监护人同意即可。
三、民法通则有规定:非为被监护人的利益,监护人不得处分财产。
卖房只需证明无损监护人利益即可房产买卖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判断标准结合本文所举的两个案例,以及对涉及未成年人房产买卖合同中几个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监护人对出卖房产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应当综合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同的效力。
不动产权证性质上面写的是划拨的,听说还有出让的,出让和划拨有什么区别吗请详细解答还有划拨对我家划拨土地办不动产权证不动产权证性质上面写的是划拨的,听说还有出让的,出让和划拨有什么区别吗?请详细解答?还有划拨对我家出让和划拨土地的区别:(1)出让土地使用权: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出让土地使用权的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偿的。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
(3)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
在出让期限内受让人实际享有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
(1)准备拍卖文件。
(2)发布拍卖公告。
(3)有意受让人索取有关文件,办理竞投手续。
(4)在指定地点、时间竞投。
(5)签订出让合同。
(6)支付土地出让金,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2)划拨土地使用权: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无偿的,也就是说无须缴纳任何费用、支付任何经济上的代价。
2、划拨土地使用权只能由特定单位取得,根据《土地管理法》第54条规定,一般是国家机关、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等才能申请划拨土地。
附:《土地管理法》第54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3、划拨对我家住房有没有什么不利影响?以后买房等等的影响?(1)如果购买划拨土地上的房子,会要求补交土地出让金,这笔费用怎么交、由谁交、交多少应当在购房签合同时就要明确。
土地出让与划拨的区别一、费用不同。
出让地要交土地出让金,划拨地不用交。
二、权利不同。
出让地可以由出让人自主转让、抵押等。
划拨地处置需要划拨机关批准,转让时还需要。
补交土地出让金三、适用范围不同。
划拨地一般都限制用于和国家利益有关的项目,如国防、公路、机关办公等(有具体明细),出让地则没有限制根据《中国土地管理法》、《中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的规定,指出了,【定义】:不管是出让还是划拨有个共同点,也是必须的前提,一宗土地须依法征收过后成为国有建设用地才行。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具体的出让方式就是招标、拍卖、挂牌、协议四种。
【划拨土地】:指划拨土地使用权。
根据《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二条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途径进行了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依照本法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区别】:从时间上来讲,出让的都是有年限的,例如工业用地50年,居住70年;而划拨是无期限的。
从金钱上面来讲,出让都需要交出让金的,一般都是市场价。
划拨的需要缴纳征地补偿、安置补偿等成本费用就可以供地了。
从性质上来讲,划拨土地都是市政公共设施和机关办公、公益事业、重点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都是属于无盈利性质的。
【弊端】个人认为,出让的弊端1、出让年限过长,例娱乐、商业用地40年,工业用地50年,如果随着土地出让加快,可以出让的地块也随之减少,那么几十年后,还有什么地可以出让2、出让方式中的拍卖、挂牌以价高者得的单纯形式,那么造成的就是有些土地价格抬高,虚高。
如何理解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如何理解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一、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概念、特点1、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国务院1990年5月1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43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1992年3月8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综合上述两项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人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2、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特点:(1)取得的法定性,即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依法经有关部门批准;(2)取得的无偿性,这是划拨土地使用权与出让土地使用权的主要区别之一;(3)使用的无期限性;(4)权利的受限制性,划拨土地使用权人不能随意地处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①。
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转让及审批1、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除出让土地使用权外,依法无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各种方式中,划拨是一种最重要的方式,且为原始取得方式。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三、划拨土地转让合同无效的效力补正如前所述,划拨土地使用权在经批准转让为出让土地使用权前,是不得转让的。
但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45条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四)依照本条例第二章的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国有集体划拨出让转让的区别
第一
土地使用权,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
国有土地: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划拨、出让、出租、入股等。
有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继承。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补办出让手续、补缴或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之后,才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集体土地: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可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农用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土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乡(镇)企业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的使用权。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用地使用权通过发包方与承包方订立承包合同取得。
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土地使用者申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取得。
区别主要在于:国有土地可以向任何人依法转让、出租、赠与、继承、抵押。
集体土地只能向集体内人员依法转让、出租、赠与、继承。
不能抵押。
第二
按是否交出让金(即用地性质)划分为二类:出让地(已交了土地出让金)和划拨地(没交土地出让金)两类土地使用权证,这是最基本的分类.。
1、按建房性质(使用性质)分: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行政办
公用、旅游用地、综合用地等。
规定什么用途就只能建什么样的房,而使用性质不同,土地出让的期限也不一样,如住宅为70年,而商业只50年。
政府分配的房大多为划拨住宅地。
你可看看你房产证上面的土地性质是否注明。
出让地都会注明的,另外划拨地没有土地使用年限的,而出让地是有年限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有偿、有时间限制的,土地使用者在设定的权力范围内享有对土地的使用、转让、抵押等民事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2.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但其转让、出租和抵押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且只有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