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形式,它在维持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组织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
细胞凋亡的发生受到多个分子机制的调控,包括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调控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阐述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
I. 信号通路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调控在众多信号通路的参与下实现。
其中,线粒体途径、细胞内途径和细胞外途径是最重要的信号通路。
线粒体途径涉及到线粒体膜的破裂和释放细胞死亡相关蛋白(如细胞色素C)到细胞质中,进而激活半胱天冬酶家族蛋白酶,最终导致细胞核DNA的降解。
细胞内途径包括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SK)家族、c-Jun N末端激活蛋白激酶(JNK)和p38MAPK等,它们激活的过程中将引起细胞核DNA的降解。
细胞外途径主要通过结合细胞膜上的死亡受体来传导凋亡信号,激活半胱酸蛋白酶。
II. 基因表达的调控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受到调控,从而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合成和功能。
这些基因包括启动子因子、转录因子和结构蛋白等。
启动子因子是细胞凋亡的早期调节蛋白,如C/EBP homologous protein (CHOP)和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C/EBP)。
转录因子包括p53、p73和NF-κB等,它们可以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结构蛋白如凋亡诱导因子(AIF)和Bcl-2家族蛋白(如Bcl-2和Bax)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III. 蛋白质调控机制细胞凋亡的蛋白质调控机制主要包括Bcl-2家族蛋白、半胱胺酸蛋白酶家族和PARP蛋白等。
Bcl-2家族蛋白包括抑制凋亡的蛋白(如Bcl-2)和促进凋亡的蛋白(如Bax)。
它们通过调节线粒体膜的通透性来影响凋亡的进程。
半胱胺酸蛋白酶家族包括半胱胺酸蛋白酶-3(caspase-3),它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蛋白酶。
当发生凋亡信号时,活化caspase-3会引发细胞核DNA的降解。
PARP蛋白是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蛋白,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被激活,从而促进细胞死亡。
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凋亡过程细胞凋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它在维持生物体内正常细胞数量平衡和发挥生理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凋亡也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细胞死亡,如坏死,它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具有特定的形态学和生化学特征。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会显示出许多明显的形态学特征,这些特征是经典的细胞凋亡的指标。
1. 细胞体积缩小:凋亡细胞会出现细胞体积缩小的现象,与健康细胞相比,凋亡细胞的体积可能会减少约20%至30%。
2. 核染色质浓缩和核囊“崩解”:细胞凋亡时,细胞核染色质会浓缩,呈现出深染的颗粒状或块状结构。
同时,核囊也会发生明显的“崩解”,形成由碎片组成的结构。
3. 细胞核碎裂和核质分离:在细胞凋亡的早期阶段,细胞核会发生碎裂,形成多个核小体。
随后,核小体与胞浆分离,形成核碎裂体和胞浆尸体。
4. 胞质内出现凋亡小体:细胞凋亡过程中,胞浆内会出现许多嗜伤性小体,这些小体由凋亡细胞的最小功能单位——凋亡体形成。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学特征除了形态学特征外,细胞凋亡还具有一系列的生化学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细胞内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1. DNA断裂: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的DNA会发生断裂。
这种断裂同坏死细胞不同,是以整数倍的核小体为单位断裂的,形成DNA梯度。
2. 粒细胞发生率变化:细胞凋亡时,粒细胞总体积基本不变,但其中溶胶(可通过超滤器透析)的质量明显增加。
3. 即刻大量瘦身: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体积快速瘦身进行。
4. 蛋白酶活性上升: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凋亡相关的蛋白酶(如半胱天门冬氨酸蛋白酶)活性明显上升。
5. 短时间内消除核酸:细胞凋亡时,核酸无矿物质酶促下迅速分解,径流至细胞外。
三、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许多关键的调控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调控分子通过信号传导途径来调节细胞的生理状态。
1. Bcl-2家族:Bcl-2家族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它包括Bcl-2、Bax、Bad等复数成员。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调节细胞凋亡,是细胞自身通过激活内源性程序,在一定的条件下选择性地死亡的现象。
这种死亡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具体而言,细胞凋亡主要由凋亡信号通路调控,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复杂的分子机制。
本文将从凋亡信号通路所涉及到的四个方面:细胞凋亡信号分子、凋亡受体、凋亡调节蛋白以及细胞凋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调节进行详细讨论。
1. 细胞凋亡信号分子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一般是从细胞外部通过诱导物(例如,辐射、化学物质、热伤害等)激活而开始的。
在这一过程中,起始的信号分子被称为凋亡因子,引发细胞凋亡的这一级别分子又被称为执行分子。
人体内有多种凋亡因子,其中最常见的包括TNF和Fas,以及TNF家族、Bcl-2家族、IAP家族、FADD家族等。
TNF 和Fas是由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结合到由同名受体表达的接受细胞上,再通过诱导引起CAS和CASPase的激活,并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除了这些凋亡因子外,Asp、P27、McASP等因子也对细胞凋亡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2. 凋亡受体凋亡受体,又称为死亡受体,是一类具有特殊底物放大子活性的受体分子。
它能够响应细胞凋亡信号,如TNF、Fas等的细胞外诱导,进而启动内源性凋亡通路。
在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会聚集起来,并通过接头蛋白来激活下一级的凋亡因子,从而引发细胞凋亡的过程。
最常见的死亡受体是TNFR1/2、CD95/Apo-1/Fas、TRAIL-R1/2等,它们都有一段细胞内的死亡区域,在受到TNF、Fas、TRAIL等激活剂之后,内源性凋亡因子就会诱导出现,从而参与细胞凋亡的程序。
3. 凋亡调节蛋白Bcl-2家族是细胞凋亡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凋亡调节蛋白家族。
在这一家族中,有一些蛋白(如Bcl-2和Bcl-X)对细胞凋亡的过程起着抑制作用。
这一家族中也有一些蛋白对细胞凋亡的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包括Bax、Bad等蛋白。
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引言癌症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疾病,它主要由异常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存活所致。
为了对抗癌症,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人体自身触发的正常细胞死亡过程,而在癌症治疗中,借助于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一、细胞凋亡介导因子及信号通路1.1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许多基因和蛋白质分子与调控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其中,Bcl-2家族蛋白质是最为重要的一类。
例如,Bcl-2以及其家族成员Bax和Bak等,在调节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蛋白质释放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此外,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和caspase家族也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2 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过多个信号通路进行调控。
其中,经典的线粒体途径是最重要的一条。
这种途径包括内质网应激、膜受体激活、调节Bcl-2家族蛋白质等步骤,最终导致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激活,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1.3 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凋亡相关性DNA损伤是细胞发生突变和恶性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细胞受到DNA损伤时,损伤修复机制会被启动以保持基因组稳定。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DNA损伤可以超过修复能力,从而触发细胞凋亡。
二、促进细胞凋亡的药物治疗2.1 化疗药物许多化疗药物可以诱导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例如,顺铂、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等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治疗多种癌症类型。
2.2 激酶抑制剂激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干扰异常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
它们作用于一些与癌症有关的激酶,抑制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例如,Bcr-Abl融合蛋白质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可以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质引发白血病细胞凋亡。
2.3 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癌症治疗策略。
例如,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和CTLA-4抑制剂可以恢复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细胞凋亡是机体中常见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细胞种类的平衡。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部的某些表现会发生变化,包括细胞体积的缩小、色素颗粒的凝聚、细胞核的碎裂等。
这些过程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分子机制的调节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分子机制和调控的相关知识。
一、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1.细胞凋亡的两条途径根据通路的不同,细胞凋亡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
内源性途径是通过一种叫作线粒体途径的过程触发的,又称为内部途径。
该途径受到一些生化环境变化,如氧化应激、DNA损伤以及蛋白质累积等因素的影响。
外源性途径是由一些细胞外的因素引起,比如受到外部放射线的照射、化学物质毒性的刺激等。
2.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许多分子参与了其中的调控和作用,比如凋亡相关蛋白(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细胞因子(Cytokines)、Bcl‐2家族蛋白等。
其中,Bcl‐2家族蛋白是调控细胞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负责机体细胞凋亡的平衡。
而Bcl‐2相似蛋白Bax则是Bcl‐2家族蛋白的最主要致死分子之一。
3.线粒体线粒体是调控机体细胞凋亡的重要器官。
细胞死亡途径的一部分——内部途径的第一步就是线粒体的程序性释放。
线粒体复合物能够从线粒体的膜中输送Bax蛋白至亚粒子结构中,并刺激激活细胞周期免疫原p53。
激活p53后,它进一步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从而出发内部途径。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1.生存信号的影响生命信号是影响机体细胞存活状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当生存信号充足时,细胞内部便会对凋亡分子进行调控,从而保持生命活力。
当生存信号过少时,会导致细胞内部凋亡途径的开启,从而引发细胞凋亡。
2.凋亡相关蛋白的调节凋亡相关蛋白是调节细胞凋亡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Bcl‐2和Bax是该蛋白家族的重要代表成员。
Bcl‐2能够通过控制线粒体内钙离子的释放来防止细胞凋亡。
而Bax则是促进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经它介导的线粒体复合物的形成,让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开启。
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细胞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数量的增加和减少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当细胞数量增加过度或发生损伤时,会引发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现象。
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自我调节的过程,是身体内部平衡的重要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许多基因调控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一、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自我调节的细胞死亡方式,受到许多基因调控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
其中,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线粒体途径和受体途径。
线粒体途径:该途径是细胞自身调控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线粒体自身的激活,释放细胞内的细胞色素C,进而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从而引发凋亡。
受体途径:该途径主要是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进而启动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引发凋亡。
该途径包含凋亡诱导信号(DISC)和第二信号复合体(DTC)两种形式。
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调控机制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或者是某些细胞发生病变时。
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发生受到许多基因调控因素的影响,其中以caspase家族和Bcl-2家族为主要调控因素。
caspase家族: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8等蛋白质家族,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必须的调控分子。
它们可以通过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细胞进行明确的死亡信号。
Bcl-2家族:包括Bcl-2、Bcl-XL等蛋白质家族,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抑制因子。
它们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如线粒体的膜通透性、caspase的激活等,最终抑制凋亡发生。
三、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系细胞凋亡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都是细胞自我调节的过程,在性质和背景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然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发生时间和机制。
细胞凋亡通常是由病毒入侵、细胞内环境的异常或者受到放射线和化学毒物的损伤等外界因素诱导的结果。
FOXO调控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杨旭芳;王晓彦【摘要】FOXO转录因子属于Forkhead家族,具有特征性的翼状螺旋DNA结合域。
其因能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 ,PI3 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 ,又称Akt)信号转导通路是FOXO主要的上游通路,受细胞增殖信号刺激后PI3 K/Akt磷酸化FOXO ,磷酸化FOXO与14-3-3蛋白结合后构象改变,发生胞核到胞浆的亚细胞定位改变,导致其转录活性丧失,失去其调控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694-696)【关键词】FOXO转录因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PI3K/AKT通路【作者】杨旭芳;王晓彦【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Forkhead家族是一类真核生物转录因子,以具有翼状螺旋DNA结合域为特征,即Forkhead区,其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中。
Forkhead家族分19个亚类即FOXA-FOXS,FOXO(Forkhead box O transcription factors)是其中的亚类之一。
到目前为止发现哺乳动物中的FOXO家族有四位成员:FOXO1(FKHR)、FOXO3a(FKHRL1)、FOXO4(AFX1)和FOXO6[1]。
FOXO蛋白与其他FOX亚类成员进行序列比对揭示DNA结合域(DBD)呈高度保守,其共同识别的DNA序列为:TTGTTTAC。
FOXO蛋白在第2和第3个α-螺旋之间有5个氨基酸的插入(SNSSA),这是FOXO与其他FOX亚类的不同之处[2]。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摘要:细胞死亡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坏死(necro sis) 和细胞凋亡(apop to sis)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细胞凋亡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由此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即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着重就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及其作用作了综述。
关键词:基因细胞凋亡基因调节 1 细胞凋亡的基本问题1972 年,Kerr等首先用“细胞凋亡”这一术语描述了一种不同于坏死的”生理性细胞”死亡的方式,他们强调指出,细胞凋亡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它具有严格的形态学特征。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但目前普遍认为,二者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形态学上的概念,后者是功能上的概念。
1.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是,细胞核浓缩,染色质密度增高并凝聚在核膜周边;细胞胞浆浓缩,细胞体积变小,内质网膨胀,形成膨胀小泡,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聚积,但结构无明显变化;随后,浓缩的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片断化,细胞膜逐渐内陷,将细胞分割为多个具有膜包裹的、可迅速被临近的实质细胞或巨噬细胞所吞噬的细胞凋亡小体。
细胞凋亡通常存在于单个细胞,巨噬细胞对它的吞噬以及凋亡细胞的迁移并不引起炎症反应,这是它区别于坏死的最重要的特征。
1.2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在形态学上的区别是由于发生过程中分子机制不同而决定的。
实际上,细胞凋亡就是某些基因调控下的一系列生化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核酸内切酶活化1980年,W yllie以糖皮质激素诱导新生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模型,研究了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变化。
发现当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内的核酸内切酶活化,并将核内的DNA链切成缺口,使核内的DNA片断化,片断化后的DNA片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特殊的梯状电泳图谱。
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分子机制和药物研发细胞凋亡和自噬是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它们的分子机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程序化的死亡方式,它在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细胞对外界信号和损伤的一种应答机制。
自噬是一种通过分解和回收细胞成分来维持细胞稳态和应对压力的细胞自我修复机制。
在细胞凋亡和自噬方面的研究已经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信号转导、线粒体损伤、细胞死亡酶激活和细胞核碎裂等步骤。
这些步骤都是由一系列基因调控的。
目前已知的凋亡调节基因包括Bcl-2家族、caspase家族和tumor suppressor基因等。
Bcl-2家族是一个抑制性的基因家族,其中的Bcl-2和Bcl-xL是凋亡的主要抑制剂。
在细胞死亡信号的刺激下,Bcl-2等基因的表达会下降,导致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增加,线粒体内膜电位降低,释放出细胞色素C等激活半乳糖苷酶的蛋白质。
这些激活的蛋白质进一步激活caspase家族的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基因调控在细胞凋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近年来研究最为深入的p53为例,p53是一种广泛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和DNA损伤应答的转录因子,多种细胞应激情况下均可激活p53的表达。
p53的激活会导致其下游基因的表达,如PUMA、NOXA等,用于调控Bcl-2等凋亡相关基因,进而调节细胞的凋亡。
细胞凋亡的药物研发基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近年来已有很多药物开发试图通过调控凋亡通路实现治疗效果,其中已有不少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
一些Bcl-2蛋白抑制剂如Venetoclax已经被授权上市,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Bcl-2和Bcl-xL等凋亡抑制剂来提高细胞自外界压力下的凋亡敏感性。
相同机理的药物也可能被应用于其他相关疾病,如某种癌症。
此外,还有一些化学实验室正在研究新的凋亡调节分子和药物,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激活凋亡通路中的重要基因或酶来实现治疗作用。
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调控细胞凋亡是一种基本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维持正常组织生长和发育、调节免疫应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凋亡的机制和调控是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深入了解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调控,可以为深入了解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开发相关治疗方法提供重要指导。
本文将就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调控进行探讨。
一、细胞凋亡的机制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多个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参与。
最重要的细胞凋亡机制包括线粒体通路(线粒体外膜通透性调控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通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蛋白酶)、内质网通路(内质网应激)以及细胞膜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
这些通路各自在荷尔蒙、运动、免疫等调控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
1. 线粒体通路线粒体通路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路径。
它通过释放线粒体内的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色素C和第二线粒体通透性调控因子(SMAC)等,来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蛋白酶并诱导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与Bcl-2家族的蛋白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这些蛋白能够形成复合物来调节线粒体通路。
2. 半胱氨酸蛋白酶通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蛋白酶是一类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酶。
它们能够诱导精准的蛋白裂解,从而参与细胞凋亡的执行。
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蛋白酶的活性受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IAP)的调节。
3. 内质网通路内质网应激是细胞应对多种压力的一种保护机制。
但是当内质网应激过度时,会导致细胞凋亡的产生。
内质网应激主要通过释放内质网应激传感器(IRE1、PERK和ATF6)来激活C/EBP homologous protein (CHOP)和凋亡信号调节激酶(ASK1),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4. 细胞膜受体通路细胞膜受体通路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
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是最常研究的细胞膜受体家族之一。
TNF受体家族通过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蛋白酶,促进细胞凋亡的形成。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调控与一系列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活性状态密切相关。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摘要:细胞死亡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坏死(necro sis) 和细胞凋亡(apop to sis)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细胞凋亡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由此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即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着重就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及其作用作了综述。
关键词:基因细胞凋亡基因调节 1 细胞凋亡的基本问题
1972 年,Kerr等首先用“细胞凋亡”这一术语描述了一种不同于坏死的”生理性细胞”死亡的方式,他们强调指出,细胞凋亡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它具有严格的形态学特征。
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但目前普遍认为,二者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形态学上的概念,后者是功能上的概念。
1.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是,细胞核浓缩,染色质密度增高并凝聚在核膜周边;细胞胞浆浓缩,细胞体积变小,内质网膨胀,形成膨胀小泡,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聚积,但结构无明显变化;随后,浓缩的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片断化,细胞膜逐渐内陷,将细胞分割为多个具有膜包裹的、可迅速被临近的实质细胞或巨噬细胞所吞噬的细胞凋亡小体。
细胞凋亡通常存在于单个细胞,巨噬细胞对它的吞噬以及凋亡细胞的迁移并不引起炎症反应,这是它区别于坏死的最重要的特征。
1.2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在形态学上的区别是由于发生过程中分子机制不同而决定的。
实际上,细胞凋亡就是某些基因调控下的一系列生化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核酸内切酶活化
1980年,W yllie以糖皮质激素诱导新生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模型,研究了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变化。
发现当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内的核酸内切酶活化,并将核内的DNA链切成缺口,使核内的DNA片断化,片断化后的DNA片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特殊的梯状电泳图谱。
该图谱成为目前判断细胞凋亡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1.2.2 转谷氨酰酶活化
有人发现以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时,肝组织匀浆中转谷氨酰酶活性升高,并可引起胞浆内多种蛋白的交联,该变化也成为目前判断细胞凋亡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1.2.3 胞浆内Ca2+浓度升高
1989 年,O rrenius等证明,在多种细胞的凋亡早期,细胞胞浆中潜在的酶,包括Ca2+依赖性核酸内切酶、转谷氨酰酶、钙蛋白酶,这些酶最后导致细胞凋亡时的结构的破坏。
2 调节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2.1 bc1-2癌基因和同源基因及其蛋白
bc1-2癌基因是Tsujimoro 等人1984年最先从滤泡性B 细胞淋巴瘤中分离出来的。
随后,Vanx 等人发现将bc1-2基因导入骨髓原始细胞,可使这些细胞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McDonnel等也发现将bc1-2与Ig重链基因串联形成的融合
蛋白,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可使转基因小鼠的B细胞数积累,而发生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研究者因此怀疑bc1-2的高表达,是阻断细胞程序化死亡,导致淋巴瘤发生的直接原因。
现已证实bc1-2表达的蛋白质结合于线粒体内膜、核膜和内质网,当bc1-2表达时,它不影响细胞的增殖,而是起细胞凋亡的潜在性抑制作用,从而防止多种细胞系发生凋亡,包括淋巴细胞系统和非淋巴细胞系统。
bc1-2可防止早期造血细胞系缺乏1L-3、GM-CSF 和1L-4引起的细胞凋亡,而对1L-2 和1L-6依赖的细胞系的存活无促进作用。
有人认为这种有选择地促进细胞存活作用是因bc1-2表达的蛋白产物能阻断内源性内切核酸酶的DNA切割活性,从而阻断细胞的程序化死亡过程。
目前发现另一些基因也有调节细胞凋亡的作用,和bc1-2 基因为同一家族,具有不同程序的同源性。
主要有Bc1-xL、Bax、Bad和线虫的Ced-9等,它们共同具有两个保守区域:Bc1-2同源区1和2 (BH1和BH2)。
研究发现Bc1-2和Bax 各自可形成同源二聚体,也可相互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
Bax 的过度表达能促进细胞因子缺失所诱导的细胞凋亡。
Bc1-2与Bax所形成的异源二聚体中两者的比例决定细胞到底该向存活还是死亡的方向发展,这表明Bc1-2抑制凋亡的作用必须通过与Bax形成异源二聚体来实现。
最近又发现一种蛋白分子,其作用与Bc1-2作用相似,称为Bag-1。
Bag-1和Bc1-2共同作用可抑制Fas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凋亡,而这是Bc1-2单独无法抑制的,这也许就是存在依赖Bc1-2和不依赖Bc1-2两种凋亡抑制机制的原因。
2.2 Ced-3/ICE家族与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nterleukin-1β-converting enzyme,ICE) 是1989年Kos2 turn等在单核细胞中分离到的一种具有转换1L-1β酶活性的蛋白质,它能将人白细胞内的1L-1β前体在Asp-116与Ala-117之间切开,使其转变为具有活性的IL- 1β。
哺乳动物ICE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它和线虫发现的死亡基因ced-3编码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很大的同源性。
研究发现将ICE 注入大鼠的成纤维细胞中会引起细胞的死亡,另外把ICE 基因转染到大鼠的成纤维细胞中可以使细胞出现“自杀”现象。
而将几种只能编码而无活性的突变型ICE基因转染到大鼠细胞,则不能发生细胞死亡,这提示ICE 可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
有人发现ICE的这种作用受Bc1-2调控,当Bc1-2活化时,可直接或间接抑制ICE 的功能,此时细胞存活;当Bc1-2失活时,它对ICE的抑制解除,使ICE 活化,细胞进入凋亡过程。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Ced-3/ ICE基因家族成员有:Ced-3、ICE、ICErel2Ⅱ、ICErel2Ⅲ、Ich-1、Nedd-2、Cpp32。
这个家族的基因产物因能促进细胞死亡而被称为死亡基因,它们对细胞凋亡的调节一般认为都是通过蛋白水解激活或失活底物蛋白实现的。
2.3 c-myc、c-fos、c-jun 癌基因与细胞凋亡
在多数人类肿瘤细胞中发现c-myc的扩增和高表达能促进细胞增殖和恶性变并抑制细胞分化,有利于肿瘤的生成。
c-myc 癌基因的持续高表达又可促进细胞凋亡。
c-myc 基因所表达的Myc蛋白不仅参与细胞的转录调控,而且影响细胞凋亡速度及其对诱导因素的敏感性。
阻断c-myc 基因表达则可防止细胞凋亡和使瘤细胞的存活期延长。
最近Kumar等报道,信号转导物与转录激活物(signal t 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与TNF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密切联系。
细胞因子与其对应受体结合后,通过JAK(J anus protein tyrosine ki2 nase) 激活STAT并与
DNA结合调节转录,此条途径称为JAK-STAT 信号通路。
Ku2mar等发现细胞缺乏STAT1时,可以防止TNF2α诱导的细胞凋亡。
在含有突变体STAT1的细胞中不出现程序化细胞死亡,可能与ICE家族蛋白的缺陷有关。
此外,激活STAT 的蛋白抑制剂也可阻断STAT与DNA的结合活性抑制基因转录。
参考文献:
[1]Tsujimoto Y,Jaffe E,Cossman J.et al. Involvement of thebc122 gene in human follicular 1ymphoma[J]. Science,1985,228 :1440.
[2]Craig RW. The bc122 gene family[J].Semin Cancer Biol,1995,6:35.
[3]Yin XM,Oitvai ZN and Korsmeyer SJ. BH1 and BH2 do2mains of Bc122 are required for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and heterodimerization with Bax[J]. Nature,1994,369:321.
[4]Boise LH,Gonzalez2Garcia M,Postema CE ,et al. bcl2x,abc1222related gene that functions as a dominant regulator of apoptotic cell death. Cell,1993,74:597.
[5]Yang E,Zha ZP,Jocke1 J,et al.Bad,a heterodimeric pert2ner for Bcl2xL and Bc122,displaces Bax and promotes cell death[J]. Cell,1995,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