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10.3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学案(无答案) (新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5.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设计依据与构想】本节的中心问题是“人体是怎样将气体吸入肺的?空气在入肺前经过了怎样的处理?”两个主要内容是: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过程复杂抽象,学生缺乏知识基础,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相互关系,对于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样相对简单的内容,采取阅读讨论(或表演课本剧)的自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对于复杂抽象的呼吸运动,主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验的演示,化难为易,同时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引起学生的直觉分析,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于肺活量的测量这一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说出肺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结构特点。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尝试使用肺活量测试仪测量肺活量。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或课本剧表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
2.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3.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结合自编课本剧和自制肺量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关注空气质量,关注健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呼吸道的作用)。
2.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1.呼吸运动的过程。
2.肺量计的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肺的结构模型。
2.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3.自制模型——模拟膈肌运动。
4.肺量计样本。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呼吸道的作用,自编课本剧(形式、题目自拟)。
2.预习实验,参照教材自制肺量计。
【教学流程及分析】一、导入新课思考:为什么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空气是怎样被吸入体内的?进入体内之前经过了哪些处理呢?设计思想:开门见山,点出主题:“第一声啼哭”——呼吸——呼吸系统——吸气与呼气——空气处理,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也让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学习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二、知识梳理三、预习检测:小组长抽查部分同学预习学案的记忆情况。
四、基础训练:1.当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和肺内气体分别是( )A.等于大气压,新鲜气体B.等于大气压,混合气体C.高于大气压,混合气体D.低于大气压,新鲜气体2.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 )A.肺泡B.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组织细胞D.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3.吸烟和吸食毒品,首先损害的是人体的( )A.呼吸道黏膜B.血液C.肺D.大脑4.下列结构中,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A.口腔B.咽C.喉D.食道5.气体进出肺泡的直接动力是( )A.肺泡的弹性B.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差C.肺内和外界气体的压力差D.心脏的舒缩6.下列哪项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A.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肺泡数目很多,总面积很大C.肺泡外面缠绕着毛细血管D.以上三项都是7.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的大,主要原因是( )①参与呼吸的肺泡数量多②每分钟呼吸次数多③肺较大④参加呼吸的肌肉收缩力强⑤身体营养状况好A.①③B.②⑤C.①④D.②③8.呼吸运动是指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 )A.肺泡的弹性B.气体分子的扩散C.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9.肺吸气时,肺容积和气压的变化是( )A.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B.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升高C.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D.肺容积缩小,肺内气压下降10.当平静吸气动作完成的一瞬间,肺内压( )A.低于大气压B.大于大气压C.等于大气压D.等于零五、疑难探究:11.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
①填写各部分的名称A B C D E FG H②G和C的分支末端形成了许多,是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_____既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又是的场所。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三节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姓名: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关注自身呼吸系统的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2.呼吸系统中的、、、、,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其中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3.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鼻腔内有和(分泌黏液,即“”),能、、空气。
5.咽既是通道也是通道,喉仅是空气通道。
6.气管内表面有,能分泌,可粘住空气中的小颗粒,就是“”。
7.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的场所。
基本单位是,肺泡壁只由上皮细胞,外面缠绕许多,有利于。
二、预习内容检测三、自学感悟【共学激思】活动一:思考并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说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探究二: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探究三:嘴巴是发声器官吗?为什么吃饭时不能高声谈笑?探究四: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探究五:为什么说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活动二;思维导图展示第三节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检学反思】一、当堂检测1.呼吸道的功能是()①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②温暖吸入气体③清洁吸入空气④气体进现肺的通道⑤湿润吸入气体A .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2.下列器官中,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音器官的是()A.肺B.喉C.食道D.气管3.人患重感冒时,可以用嘴进行呼吸,但早上醒来会觉得嗓子很干燥,这反映了呼吸道的哪种作用( )A.过滤空气B.温暖空气C.湿润空气D.净化空气4.在北欧生活的人与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可能大一些,其原因可能是()A.与生活习惯有关B.与饮食有关C.与当地冬天非常寒冷有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5.肺进行气体交换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支气管B.支气管C.肺泡壁D.肺泡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10.3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断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自身健康,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学习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课前准备: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肋间肌、膈肌运动引起胸廓体积变化的模型。
学习过程:【导入】:进行憋气试验,认真体会憋气时的感受。
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思考“简单”的呼吸要经过哪些过程呢?【自主学习1】:1、 阅读教材24-25页,据图完成以下问题(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组成 。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它是________的场所。
(3)、呼吸道由( )____,( )___,( )___,( )____和( )_______共同组④⑤②①⑥ ③成。
(4)、人体内发声的结构位于( )_____。
(5)、肺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合作交流】:(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为什么?(2)为什么吃饭时不要高声谈笑?(3)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自主学习2】:1、阅读课本25-27页,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呼吸运动?(2)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或缩小?(3)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吸气和呼气,还是吸气和呼气引起了胸廓的变化?【合作探究】:1、教师进行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演示,学生思考回答:(1)说出模型各部分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2)测量肋间肌舒张和收缩时“脊柱”到“胸骨”的距离。
(3)描述肋间肌舒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将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2、教师进行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演示,学生思考回答:(1)观察上推橡皮膜、松开橡皮膜时,小气球的变化。
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活动一:血液循坏要求:识别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呼吸道和肺;假如你是呼吸系统屮的某一个成员,请给大家 做一个白我介绍鼻腔 咽 喉 气管思考:1、 为什么称咽喉要道,“要”体现在哪里?此处有一块会厌软骨,在说话的时候,气管打开。
吃饭的时候,会厌软骨将气管盖住,食物从咽部边 入到食道中。
2、 为什么尽量用鼻腔呼吸?当空气进入鼻腔时,鼻毛能阻挡空气屮的小颗粒,黏液能使冷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也能黏住空气屮的 小颗粒,使得进入人体的空气变得清洁。
10. 3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i® I教学课时第14 课时班级组别、姓名 冃标教学1、 描述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第 小组教学重点、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活动学习、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反馈检测导语 (引 课) 7inin1、 静脉血管里流的都是静脉血,动脉血管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2、 健康人的收缩压好过12kPa 就是高血压。
3、 与动脉相比,静脉的血管壁薄、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4、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血液在血管屮不停的流动。
5、 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薄。
6、 下列管道屮流动着动脉血的是(C )A 、肺动脉、左心房B 、主动脉、右心房C 、肺静脉、左心房D 、下腔静脉、左心室7、 血液从主动脉到右心房流经的路径是(B ) As 肺循环B 、体循环C 、肺循坏-体循坏导入:呼吸系统的视频(X) (X) (X) (7) (X)D 、体循坏-肺循坏自学展示15min 肺假如我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險的一右图是用半截可乐瓶、气球、橡皮塞和玻璃管等材料制作的呼吸过程示意模型。
据图冋答问题:⑴分析图中模型所指部位,①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隹,②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 统的支气管,③代表的结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庭,④代表的结构是遍。
(2)根据模型所示,甲表示过程呼气过程,乙表示过程吸气过程。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问题导学】一、自主学习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2、呼吸系统中的、、、、,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其中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3、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和的运动,包括过程和过程。
5、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叫做,它反映一次呼吸运动最大的。
6、测量肺活量时,每人测次,取值作为被测者的肺活量。
二、合作探究(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为什么说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2、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3、我们为什么能发声?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5、为什么说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二)呼吸运动6、把手放在自己两侧肋骨处,体验一下深吸气和深呼气时身体的变化。
呼吸时胸廓扩大还是缩小?你感觉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与身体哪部分的肌肉有关?然后填写下表:肋间外肌肋骨膈肌膈的顶部胸廓肺吸气呼气(三)肺活量7、尝试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反馈检测】1、下列既是组成呼吸道的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A.鼻B.咽C.肺D.喉2、用鼻呼吸的目的是什么( )A.鼻腔能湿润空气B.鼻腔能温暖空气C.减少吸入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D.鼻腔能清洁空气3、在北欧生活的人与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可能大一些,其原因可能是()A.与生活习惯有关B.与饮食有关C.与当地冬天非常寒冷有关D.以上说法都不对4、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的结构包括()①鼻粘膜②鼻毛③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④会厌软骨⑤声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5、含细菌和灰尘的痰液产生于 ( )A.鼻腔黏膜 B.食道黏膜 C.喉腔侧壁 D.气管和支气管黏膜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学习目标:1、说出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说明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解释呼吸运动的原理。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使用方法:1、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步骤,用10分钟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2、疑难问题组内合作探究,约10分钟。
3、展示、点拨和升华约10分钟4、巩固记忆和课堂小结10分钟5、当堂检测5分钟。
组长注意协调,保证全员、高效参与,争当明星小组。
三、自主学案:(40分钟)(一)、自主预习自主探究:(10分钟)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围绕学习目标,自学课本第1、2个知识点,自主完成导学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重点,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用红笔标注。
2、自学结束,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导学问题,发挥合作精神,统一导学问题的答案,疑难问题,组长用红笔标注,以备展示。
3、期间巩固记忆基础知识。
(A层同学全面理解掌握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B层同学全面理解掌握;C层同学明确答案并初步理解。
)导学问题: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和。
1、呼吸道:气体进出的。
(1)组成:包括、、喉、和等器官,呼吸道都有做支架,鼻腔前部生有,内表面有,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
(2)功能:保证气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的作用。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的场所,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功能单位)。
思考: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什么?(1)数目。
(2)外面缠绕着丰富的和。
(3)肺泡壁和壁都很,各由一层组成。
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呼吸运动:(1)过程:包括和。
(2)结果:肺实现了与的气体交换。
2、平静呼吸时各部位的变化(1)演示实验;①肋间肌收缩与舒张引起肋骨和胸骨的运动。
②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改变。
③自我体验:双手放在两侧肋骨,先深吸气,再深呼气,体验胸廓容积的改变。
(2)吸气:①肋间肌和膈肌,②胸骨、肋骨向、向移动,③膈向移动,④胸腔体积,⑤肺内气压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进入。
2020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精品版课时课题: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重点)(3)通过模拟呼吸运动的实验,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重点,难点)2.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呼吸系统的图形与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利用图形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小组制作模型,各尽其能,充分享受合作中的愉快。
(3)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系统学习了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等知识之后,所要学习的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另一部分内容。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外界有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内容。
这部分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
教法及学法指导1.关于呼吸现象,学生比较熟悉,却很难具体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示意图、观看视频等方式来学习。
2.对于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尤其对引起呼吸运动的呼吸肌的分布和功能缺乏知识基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此外七年级学生还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也难以理解。
鉴于此,本人利用呼吸运动的模型,同时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插图、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进一步阐释呼吸运动的原理及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及导学案;(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4)去掉针头的注射器(12只)。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填写导学案。
教学过程:21二、点拨建构1.请同学上台,拿着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指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
【知识要点】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分泌黏液,即“鼻涕”),能清 洁、湿润、温暖空气。
4、咽既是食物通道也是空气通道,喉仅是空气通道。
5、气管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可粘住空气中的小 颗粒,就是“痰”。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外面缠绕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过程,主要与肋间肌参与的器官 吸气过程 呼气过程 肋间肌 收缩 舒张
肋骨 向上向外运动 下降,向下向内运动 膈肌 收缩,顶部下降
舒张,顶部回升
胸廓 扩张 缩小 肺
扩张
收缩
三、肺活量
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是最大呼气量,成年人大约是2500~4000mL 。
肺活量 = 肺总容量 — 肺残气量 【典型例题】
例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
A 、鼻腔和气管
B 、气管和肺
C 、呼吸道和肺
D 、气管和支气管 例2、下列关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要卫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鼻腔内有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 B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气管
支气管肺膈
呼气 吸气
C、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使冷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
D、口腔内有吃饭时残留的食物,影响呼吸的效果
例3、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不属于
...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是()
A.肺的末端形成肺泡,总数约有7亿个 B.每个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
C.肺可分为左肺和右肺 D.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例4、2020年5月8日上午,北京奥运会圣火在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成功点燃,创造了奥运圣火登上世界第三极的新纪录。
在登上峰顶的过程中呼吸十分困难,下列模拟人体呼吸时肺、膈状态的图中,能正确表示吸气时状态的是()
A B C D
例5、右图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模拟的是人体的,图中的B模拟的是
人体的。
(2)用手向下拉D,C内的容积会(填“扩大”或“缩小”),
B就会变(填“大”或“小”),这个过程模拟的是(填
写“吸”或“呼”)气过程。
(3)由于某种刺激,导致了我们剧烈的咳嗽,此时D是处在(填写“向上”或“向下”)位置。
【巩固练习】课后题
【学有所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写下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