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专业教学计划
- 格式:pdf
- 大小:174.85 KB
- 文档页数:15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工程力学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Engineering Mechanics专业代码:080102(本科)、0801(硕士)、080102(博士)学制:4年(本科)、3+1+2年(硕士)、3+1+4年(博士)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是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力学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从事高水平科技研究的优秀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为高层次的力学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选拔一批优秀人才。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特别是在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中的协调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鼓励学生从实际工程中提取与力学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服务工程实践。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仿真的能力,合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持久地应用力学理论知识、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等解决工程科学问题。
专业特色:采用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学制,保证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和计算能力,结合土木、机械和航空航天等工程背景,进行宽口径大类培养;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研究,加强国际化交流,重视工程实践,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课程目标体系构成,每门课的设置都有相对应的培养目的,即学生所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架构: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A4 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A5 力学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A6 专业技术知识;A7 管理知识;A8 跨文化、国际化知识。
其它:&为限选课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其它:&为限选课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其它: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华南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
其它:18-20周历史建筑调查与测绘(郑力鹏负责程建军冯江刘虹郭祥潘莹张智敏肖旻李哲扬林哲苏畅)
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其它: 18-20周城市认识(汤黎明刘晖负责)
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其它: 18-20周历史建筑调查与测绘(翁奕城负责)
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华南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
其它:18周建筑画表现(二)(李晋遇大兴负责)
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其它:18周建筑画表现(二)(李晋遇大兴负责)
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其它:18周建筑画表现(二)(李晋遇大兴负责)
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其它:18周建筑画表现(一)(杜宏武苏平负责)
备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原著导读、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内教学并行,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上课情况安排。
制表日期:2011年6月
其它:18周建筑画表现(一)(杜宏武苏平负责)
其它:18周建筑画表现(一)(杜宏武苏平负责)
其它:1—3周入学安排 19—20周军训
华南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
其它:1—3周入学安排 19—20周军训
华南理工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建筑学院建筑学系2011年6月。
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建筑专题调研(肖毅强、林哲负责) *为任选课 &为建筑学历史建筑保护方向限选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系: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年级:2011 人数:50人执行时间:2015年3月2日其它: *为任选课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景观专题调研(翁奕城负责) &为限选课 *为任选课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系: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年级:2012 人数:81人执行时间:2015年3月2日其它:19—21周传统建筑调查测绘(肖旻、郑力鹏负责) *为任选课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 *为任选课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19—21周传统园林调查测绘(邢君、翁奕城负责) &为限选课 *为任选课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建筑认识(假期安排)(杜宏武、苏平负责),建筑画表现(二)(杜宏武、苏平负责),美术写生(二)(美术组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著导读、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内教学并行,由授课老师根据实际上课情况安排。
制表日期:2014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其它:建筑认识(假期安排)(杜宏武、苏平负责),建筑画表现(二)(杜宏武、苏平负责),美术写生(二)(美术组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著导读、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内教学并行,由授课老师根据实际上课情况安排。
旧网站内容:一、建筑学院专业设置:本科——建筑学一级学科在本科设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其中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硕士——建筑学一级学科在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4个二级学科上设硕士学位授权点,另外还设景观建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均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博士——设建筑学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4个二级学科。
博士后——设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二、本科专业介绍: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学制五年学位备注建筑学建筑学优秀级通过全国建筑学本科与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评估;广东省名牌专业工学优秀级通过全国城城市规划本专业同样遵循通识和精专两个阶段,本专业学习前半段是建筑学、城市规培养知识广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划及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基本同步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城市五年规划、城市设计部门,房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城市规划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在城市规划方向精专,在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规划、生态规划、园林休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的学科通识课程,后半段是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
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人文艺术与管理等课程。
本专业学习前半段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基本同步的学科通识课程,后半段是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
建筑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安排一、本学科教学工作的总体安排建筑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但涉及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人文、艺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建筑学科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工作计划安排。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各种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建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共同协作完成项目。
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设计课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团队协作,达到协同创新的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筑学科需要学生通过模型制作、实地勘测等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建筑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建筑设计基础。
包括建筑设计原理、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设计理论基础。
2. 建筑结构设计。
包括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形式、结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3. 建筑材料知识。
包括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
4. 建筑经济。
包括建筑成本、工程造价、投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建筑经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建筑历史文化。
通过学习建筑历史、建筑文化等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
6. 建筑新技术。
介绍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构造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 实践教学。
通过实习、实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项目实践。
通过对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网络教学。
利用互联网资源,开设在线课程、网络论坛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024年建筑工程学校学期工作计划第一章引言1.1 背景建筑工程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优秀建筑工程师为目标的学校,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1.2 目的本工作计划旨在确定2024年建筑工程学校学期期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并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第二章学期目标2.1 教学目标通过优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2.2 学生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工程师。
2.3 教师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4 管理目标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第三章工作计划3.1 教学工作计划3.1.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优化建筑工程学科的课程设置,提高专业性和实践能力。
3.1.2 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提高教学质量定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1.4 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3.2 学生工作计划3.2.1 优化学生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辅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2 加强学生发展指导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个人发展规划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3.2.3 丰富学生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提供学生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3.2.4 加强就业指导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3.3 教师工作计划3.3.1 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建筑专业学习制定目标和计划引言建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了许多领域的知识,包括设计、施工、材料、结构、历史、理论等等。
因此,学习建筑专业并不仅仅是学习如何设计一栋建筑物,更是需要对多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在学习建筑专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以便更好地达到我们的学习目标。
目标制定在学习建筑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制定学习目标。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知识水平:建筑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水平,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历史、建筑理论等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确定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水平。
2. 技能水平:除了掌握一定的知识水平外,我们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水平,包括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材料选取、造价控制等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来确定自己需要掌握的技能水平。
3. 学术水平:建筑专业的学术水平也很重要,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参与学术研究等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来确定自己需要达到的学术水平。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达到我们的学习目标。
计划制定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学习方式:建筑专业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包括课堂学习、实践实习、参与设计竞赛、参与科研项目等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学习内容:建筑专业的学习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材料、建筑历史、建筑理论等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来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
3. 学习时间: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既要保证学业的顺利进行,又要保证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
建筑学Architecture专业代码:080701学制:5年培养目标: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建筑师及其他高级建筑专业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建筑设计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学习相关基础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建筑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创造性、综合性地解决实际设计课题中所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使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具备领导设计团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协调各个相关专业矛盾的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专业、设计学科是实现整个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增强个人专业能力与建设系统之间整体意识协同,使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建筑设计方面的价值观和评判能力、在利用专业能力服务于社会的同时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对建构健康人居环境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的专业视野,并能够在全球化设计思潮中保持清晰意识,正确认识民族特色的价值,正确处理好全球性与地域性之间的关系。
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单位从事建筑设计、研究与管理等工作,亦可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工作,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建筑学作为人居环境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专业以建筑学科教育为核心,培养具备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三个学科通识基础与能力,并在建筑设计相关方向精专的设计与研究型人才。
课程体系包括前三年的学科通识课程与后两年的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宽阔的专业发展空间。
建筑学Architecture专业代码:080701 学制:5年培养目标: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建筑师及其他高级建筑专业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建筑设计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学习相关基础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建筑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创造性、综合性地解决实际设计课题中所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使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具备领导设计团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协调各个相关专业矛盾的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专业、设计学科是实现整个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增强个人专业能力与建设系统之间整体意识协同,使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建筑设计方面的价值观和评判能力、在利用专业能力服务于社会的同时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对建构健康人居环境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的专业视野,并能够在全球化设计思潮中保持清晰意识,正确认识民族特色的价值,正确处理好全球性与地域性之间的关系。
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单位从事建筑设计、研究与管理等工作,亦可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工作,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建筑学作为人居环境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专业以建筑学科教育为核心,培养具备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三个学科通识基础与能力,并在建筑设计相关方向精专的设计与研究型人才。
课程体系包括前三年的学科通识课程与后两年的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宽阔的专业发展空间。
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专业教学计划建筑学Architecture专业代码:080701 学制:5年培养目标: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建筑师及其他高级建筑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单位从事建筑设计、研究与管理等工作,亦可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工作。
专业特点:本专业是以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学科(广义建筑学)的一部分,培养具备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通识基础与能力,并在建筑设计相关方向精专的设计与研究型人才,课程体系包括前三年的学科通识课程与后两年的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根据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
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学位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
、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各类课程学分登记表三、专业教学计划表△”表示本课程在该学期继续。
三•专业教学计划表(续)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五、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计算机教学环节、外语教学安排城市规划Urba n Pla nning专业代码:080702 学制:5年培养目标: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的规划师及其他高级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与城市规划专业相关的单位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管理等工作,亦可从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工作。
专业特点:本专业是以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设计为核心的人居环境学科的一部分,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通识基础与能力,并在城市规划相关方向精专的设计与研究型人才,课程体系包括前三年的学科通识课程与后两年的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根据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
工程力学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Engineering Mechanics专业代码:080102(本科)、0801(硕士)、080102(博士)学制:4年(本科)、3+1+2年(硕士)、3+1+4年(博士)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是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力学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从事高水平科技研究的优秀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为高层次的力学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选拔一批优秀人才。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特别是在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中的协调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鼓励学生从实际工程中提取与力学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服务工程实践。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仿真的能力,合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持久地应用力学理论知识、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等解决工程科学问题。
专业特色:采用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学制,保证必要的力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数学、力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和计算能力,结合土木、机械和航空航天等工程背景,进行宽口径大类培养;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研究,加强国际化交流,重视工程实践,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课程目标体系构成,每门课的设置都有相对应的培养目的,即学生所获得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架构:A1 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基本知识;A2 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A3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A4 数学和逻辑学的基础知识;A5 力学专业领域内系统的核心知识;A6 专业技术知识;A7 管理知识;A8 跨文化、国际化知识。
2024年建筑工程学校学期工作计划一、学期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2024年建筑工程学校的学期总体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培养高素质人才。
通过重点工作的开展,旨在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水平。
具体的工作重点包括: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二、工作计划1. 优化课程设置(1)组织教师团队进行课程评估和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1)组织教师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5. 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内安全。
(2)加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环境。
6.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1)推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申请科研项目。
(2)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7.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1)积极与建筑企业、设计院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开展企业讲座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拓宽就业渠道。
三、工作计划实施方案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各项具体工作计划,并分解到各部门和岗位,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2.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工作计划,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3. 加强工作考核和评估,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做好工作调整和改进。
2024年建筑工程学校学期工作计划一、前期准备工作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学期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2. 教材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审核并确定教材使用方案,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研讨与准备。
3. 教学资源准备:收集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书籍、文献、案例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4. 教学环境准备:检查和维护实验室、教室设备,确保教学环境良好,满足学生实践和实验需求。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教材,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章节顺序进行讲解、讨论与练习,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实习、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建筑工程中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互动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管理与评价1. 学生考勤管理:建立学生考勤制度,监督学生按时上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课程评价: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课程改进。
3. 学业管理: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指导和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4. 教学资源管理:管理和更新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存储。
四、师资建设与教务工作1.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 课程评估: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和学生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评估,并提供课程改进的建议。
3. 学生成绩管理:及时进行学生成绩录入和成绩分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成绩反馈和绩效评价。
4. 教务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务信息化建设,优化和改进教务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研究与科研工作1. 科研项目申报:组织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提升学校建筑工程领域的科研实力。
2. 科研成果推广: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推广和宣传学校在建筑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
建筑学Architecture专业代码:080701学制:5年培养目标: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建筑师及其他高级建筑专业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建筑设计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学习相关基础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建筑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创造性、综合性地解决实际设计课题中所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使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具备领导设计团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协调各个相关专业矛盾的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专业、设计学科是实现整个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增强个人专业能力与建设系统之间整体意识协同,使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建筑设计方面的价值观和评判能力、在利用专业能力服务于社会的同时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对建构健康人居环境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的专业视野,并能够在全球化设计思潮中保持清晰意识,正确认识民族特色的价值,正确处理好全球性与地域性之间的关系。
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单位从事建筑设计、研究与管理等工作,亦可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工作,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专业特色:建筑学作为人居环境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专业以建筑学科教育为核心,培养具备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三个学科通识基础与能力,并在建筑设计相关方向精专的设计与研究型人才。
课程体系包括前三年的学科通识课程与后两年的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宽阔的专业发展空间。
华南理工一流课程建筑学能力目标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一流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建筑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在建筑设计方面,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设计原理、空间构成、材料选择等知识,进行建筑方案设计。
同时,学生将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能。
在建筑技术方面,学生将深入了解建筑材料、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建筑智能化、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对建筑技术进行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方面,学生将系统学习中外建筑史、现代建筑思潮、建筑评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建筑发展的历程和规律。
同时,学生将掌握建筑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对建筑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一流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建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建筑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案计划(“2+1"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专(职)学校毕业生修业年限:三年三、人才培养规格(一)职业岗位要求l、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实用英语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信息技术、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知识;(4)掌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5)掌握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管理、质量检验、施工安全等专业技术知识;(6)具有建筑水电设备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7)了解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2、能力结构要求:(1)具有正确识读土建专业施工图的基本能力;(2)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3)具有一般结构构件计算、设计和验算的能力;(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处理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7)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能力;(8)具有一、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初步技能;(9)具有工程工程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10)具有社会交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11)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质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尧,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