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汉译英概述及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34
汉英翻译的原则是首先不要犯错误,要简明扼要翻译有些时候需要逐字逐句,有些时候则应该重新组织句型;英翻汉时注意将长句子切割为断句,而汉翻英时可将断句合为长句。
口语翻译中如不小心漏掉什么东西,可以想办法在下段里适当增补上;有时突然说错主语或宾语时,不要改口,可以将就翻译成主动语态或被动语态。
如遇听不大明白时,可先不翻或中性一点,再听一下下一段话,也许问题就解决了。
一般情况下,英-汉翻译较为容易,汉-英翻译难度却大得多,所以汉-英翻译最好请高水平的翻译进行。
但到了北,却还是英译汉难。
所以我认为现在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价格差距太大,不太合理,高难度的英译汉应该贵过汉译英。
汉译英是理解原文容易,表达难。
汉-英翻译的原则是首先不要犯错误,要简明扼要,要让老外读的懂,不要产生歧义;其次,要选用最合适的英文表达方式,用英文习惯表达法,使自己的英文表述更正宗、更地道。
英译汉的难点主要在于理解习惯用法,特别是书本上查不到的东西,另外一个难点就是长段中的插入语,很多翻译一遇到长段落就傻眼了,所以说开卷考试更难。
其实只要找出插入语、修饰词句、弄清楚结构就可将其化解,有些东西在忠实原文的情况下可意译,一定要读透、吃透、译透,用内功将其化解。
有些翻译人员翻译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取得整体翻译效果。
弄懂意思翻译起来就好办多了,因为我们英译汉是将外语译成母语,表达起来很容易。
实在有问题时,可以采用模糊法,即尽量朝中性意思翻译,总比犯错好。
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一般来说应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尽量意译,当然对有些中国或外国特色的东西只有直译,读者读不懂的直译有时不光是语言问题,还有背景问题。
我曾经试着让外国专家修改汉译英的英文稿件,经改正后英文看来是漂亮多了,但完全不能真实表达原文的意思,特别是中国特色的一些东西。
我告诉他中文的意思对西方人来说就是有些别扭,这就是背景问题,所以汉译英文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脱离“外国味道”。
我认为内功深厚的翻译凭借丰富的积累更多的是进行意译,因为他更容易准确找到对应的表达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查字典。
在英国和美国的广泛影响下,现代英语在世界各地传播,通过各类这些国家的印刷和电子媒体,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主导语言之一,在许多地区和专业的环境下的语言也有主导地位,比如科学,导航和法律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一来,英汉互译是中外交流中需求最多的翻译服务,相比较其他外语来说,国人对于英语的熟悉度很高,但这并不代表着就能胜任英汉互译的任务,想要真正做好英汉互译,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也有很多基本准则需要了解,今天知行翻译公司就和大家谈谈在英汉互译中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基本标准。
首先,做英汉互译时需要遵循准确的基本标准。
在英汉互译时,译员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并且表述正确的观点,绝不能犯原则性错误。
而且在翻译前要深刻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容,找出难点,特别是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可以通过查字典和参考书,参考资料等。
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地把作者的思想,语气,风格,感情色彩再现出来,做到“信达雅”。
同时还需要注意在遵循这个标准时,要注意约定俗成的问题。
其次,做英汉互译时要遵循规范化的基本标准。
所谓译文规范化,就是指所用的词汇,短语,句子及语法都必须符合本语种的一般规范和习惯,否则就会出现中文西化,西文中化的毛病。
要使译文规范化,必须牢固而又清楚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然译文将晦涩难懂,很难达到互译的效果。
再者,做英汉互译时要遵循贴切传神的基本准则。
英语里有时一个句子较长,作者运用了形象比喻等手法,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语汇,这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者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作适当处理,但又不损失、冲淡甚至歪曲原意。
最后,在做英汉互译时要遵循词义对应的基本准则。
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一般都能找到相互对应或者近似的语汇。
但汉语多义词就比英语少,许多词都只有一两个意思。
英汉词汇意义有的可以完全对应,有的则只能部分对应,遇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不然很容易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以上就是知行翻译公司关于“英汉互译”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选择翻译服务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翻译公司合作。
英汉笔译翻译知识点总结一、翻译基本原则1.忠实原文:译员要尽量准确而精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忠实于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2.流畅通顺:译文的语言应该通顺自然,符合英语或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3.意译和直译:在保证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意译,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习俗和历史上的隐喻或难以直译的内容;4.语言风格:要根据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体特征来选择相应的汉语或英语表达方式,确保译文贴近原文的语言特点;5.语言规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遵守语言规范,不使用或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不规范或过时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6.专业术语:对于某些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专业术语,译员需要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翻译经验,确保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
二、语言对等1.词义对应: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或短语,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考虑到词语在语言文化中的习惯用法,避免歧义或误解;2.句式结构:要注意保持译文的语法结构和句式特点,尽量做到与原文相对应,并保持句子的逻辑关系和信息传递的连贯性;3.逻辑衔接:译文在表达所传达的信息时,要考虑到原文的表述方式和逻辑关系,保持原文的表达方式,确保译文的逻辑衔接和信息传达的清晰度。
三、文化因素1.习俗和习惯: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和习惯,尤其是涉及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意译或文化调整;2.历史背景:有些原文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可能涉及到特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背景,译员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3.惯用语和成语: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汉语和英语的惯用语和成语的差异,避免直译误解,尽量使用相近义的惯用语和成语,确保译文的自然流畅。
四、修辞手法1.隐喻和比喻:在翻译中,对于原文中的隐喻和比喻,译员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合适的意译,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色彩;2.排比和对仗: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注意原文中的排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选择相应的汉语或英语表达方式,保持原文的格调和艺术效果;3.修辞疑问:译员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在译文中保留相应的修辞特色,确保译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翻译原则与方法
英译汉原则:
英译汉是创造性地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
(1) 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而不是句子结构;
(2) 在翻译过程中,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
因此,在做英译汉的题目时,汉语所表达的意义应与原文保持一致,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只是为这一表达服务,而不应拘泥于原文。
(3)应付英译汉考试和一般的从事翻译创作不同,因为各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翻译创作的标准为“ 信、达、雅”,而英译汉考试则只要做到“ 忠实、通顺” 即可。
要做到忠实原文,就应该掌握好适度原则,即要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和歪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汉译英步骤: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根据意思选择句子结构,搭起基本框架;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手段,特别要按英语的表达逻辑来调整语句。
如“虽然?但是”,在译成英文时不能译成Although?but?,而只能译成Although he is poor, he is well contented.“他虽穷却能知足常乐。
”
3、最后审校。
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在最后审校时一定要对照原句,这样才能检查出译文在理解和表达上有什么问题,是否有错译和漏译,以便及时改正。
汉译英概述一、汉泽英与英译汉的比较汉泽英与英译汉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所以对它们的要求是大致相同,即都必须使译文忠实与原文的内容,语言通顺易懂,合乎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同时,尽量保持原作语言的风格。
但它们又毕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翻译,有相当大的差异,各自的重点和难点都是不尽相同。
翻译界一般都认为将汉语译成英语比将英语翻译成汉语要难,或者说将母语翻译成外语比将外语翻译成母语要难。
从翻译的两个基本过程——理解和表达来说,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译汉的主要难点在理解;汉译英的主要难点在表达。
在汉译英时,从选词到组词成句,再到布局谋篇,困难重重。
而译者自己往往难以断定自己的译文是否地道自然,是否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或者有无更贴切的译法。
因此常常出现Chinglish。
运用母语时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用外语表达则捉襟见肘,穷于应付,这就是汉译英与英译汉最大的差异,也是汉译英的主要困难所在。
二、汉英翻译标准汉英/英汉翻译有着同样的翻译标准,对它们的要求基本一致,即“忠实”,“通顺”。
(一)忠实的要求:1、译文要忠实原文内容,译者必须要把原文中的基本意义传达出来,不能有篡改,不能有遗漏,也不能任意增添原文所没有的内容。
初学者这方面容易犯的错误有:A.逐字逐句的死译,不了解英语的地道表达,导致英语译文汉化,形成“中式英语”(Chinglish or Chinese-style English)“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 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g.一小时内免费送机票上门烧纸钱中国的经济正在腾飞/经济腾飞投资热点拳头产品隐形眼镜洗牌他(徐霞客)在考察的过程中,从不盲目迷信书上的结论。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如:(1) 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
(省译物主代词)(2) 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
(省译物主代词)3、转换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经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亮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技巧的掌握帮助我们更好融入世界,翻译为我们搭起了各国之间的桥梁,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专业、革新、开放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施行基地和全国跨语言跨文化培训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国走向世界架桥铺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奉献。
2英语翻译学习技巧注意事项一. 翻译的技巧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
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
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教案章节一:英汉互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英汉互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实践。
教学内容:1. 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英汉互译的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提供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英汉互译的概念和定义。
2. 学生能够理解英汉互译的原则和标准。
3.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实践。
教案章节二:词汇与翻译1. 了解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能够准确翻译词汇和短语。
教学内容:1. 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常见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提供常见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实例。
4. 让学生进行词汇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词汇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常见词汇和短语。
教案章节三:语法与翻译教学目标:1. 了解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能够正确翻译句子和段落。
1. 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常见语法错误的分析和纠正。
教学活动:1. 引入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3. 提供常见语法错误的分析和纠正。
4. 让学生进行句子和段落的翻译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语法在英汉互译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英汉语法的差异和转换方法。
中英对译五大原则在中英对译中,有五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准确性、通顺性、简洁性、一致性和意译性。
下面将对这五大原则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准确性 (Accuracy)准确性是中英对译的基本原则。
对于翻译来说,首要目标是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结构和语法,并将其精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准确性的实现需要对双语语言的特点和语境进行充分的了解。
2. 通顺性 (Fluency)通顺性指的是译文在目标语言中的流畅度。
译文应具有好的语感和朗朗上口的特点,避免使用生硬或不自然的表达方式。
为了保持通顺性,译者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语法和修辞的运用,使译文与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相符合。
3. 简洁性 (Conciseness)简洁性是指译文应尽可能保持简洁明了。
在中英对译中,应该避免冗长或累赘的表达方式。
简洁性的实现需要对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方式的适当性进行平衡。
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译者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避免赘述或重复。
4. 一致性 (Consistency)一致性是指译文在整体上具有统一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中英对译中,如果同一种说法在源语言中出现多次,译文中应保持一致,避免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致性的实现需要译者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5. 意译性 (Idiomaticity)意译性是指译文在目标语言中具有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在中英对译中,有时直译无法完全传达源语言的意思,此时需要进行意译。
意译性的实现需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慣用語的了解,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直译,从而使译文更加地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总结:中英对译的五大原则为准确性、通顺性、简洁性、一致性和意译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原则,以确保译文贴近源语言的意义,流畅自然,简洁明了,统一一致,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实现优质的中英对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