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9
科学八年级期末复习第一章1-3节练习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地球上的水含量最多的是( D)A.大气水B.河流水C.冰川水D.海洋水2、地球是一个水球,71%的面积被水体所覆盖。
而联合国却还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节水日,这是因为目前人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D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冰川水和地下水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3、下列四种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 A )A.水母 B.儿童 C.风干的种子 D.黄瓜4、下列不属于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B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通直流电时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通常在0℃时凝固成固态的冰 D.水一般在100℃时沸腾5、只有量筒,要取出21克汽油(汽油的密度为0.7×103千克/米3),下面几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 C )A.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厘米3的汽油 B.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厘米3的汽油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厘米3的汽油 D.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6、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它表示 ( D)A.每立方米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 B.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00千克/米 3 C.每立米铜的质量是8.9克。
D.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7、1米3的水结成冰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它的体积变小B、它的体积不变C、它的密度变小D、它的质量变小8.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B )A.地球引力 B.太阳辐射 C.雨 D.海洋9、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10、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B )A.氢气 B.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C.空气 D.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11、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水通常情况下是白色无味的 B.纯净水略带甜味C.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D.通常情况下,0℃时的水就是固态的1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铁块(ρ铜>ρ铁>ρ铝),分别放在三个杯子里,水面升高最多的是(水未满出) ( A )A.放铝块杯子 B.放铜块杯子 C.放铁块杯子 D.无法比较13.地球上最重要的一种水循环是:( B )A.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循环B.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C.陆地与陆地之间的循环D.海洋上空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循环14、甲、乙两个物体是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1:2,则它们密度之比是 ( D )A.1:2 B.2:1 C.1:4 D_4:115、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质量为750克,改装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 ( A )A.650克 B.750克 C.850克 D.875克16、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千克/米3,ρ铜=8.9×103千克/米3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C.铜球是实心的,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17.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液面如图所示,三种液体的关系是( B)A.ρ甲>ρ乙>ρ丙B. ρ丙>ρ甲>ρ乙C. ρ乙>ρ甲>ρ丙D. ρ丙>ρ乙>ρ甲18、一只最多能装下500克水的瓶子,也能装下500克的( D )A.柴油 B.酒精 C.汽油D.浓硫酸19、冬天,北方室外水管通常要用稻草包裹,这主要是因为水的哪个性质( C )A.水在4℃时密度最大B.水的凝固点是0℃C.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D. 水的沸点是100℃20、电解水实验中,阴极产生气体4㎝3,则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应为( C )A.16㎝3 B.2㎝3 C.4㎝3 D.1㎝ 321、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 A )A.量简、天平、烧杯 B.量筒、天平C.量简、直尺 D.量筒、天平、水22、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②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③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
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2024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 氧气B. 氢气C. 铁D. 水{答案:C}2. 下列哪种现象是物理变化?A. 木炭燃烧B. 钢铁生锈C. 冰融化D. 食物腐烂{答案:C}3. 下列哪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 氢B. 氧C. 铁D. 氯{答案:C}4.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A. 铜B. 氧气C. 铁D. 氯化钠{答案:B}5. 下列哪种现象是化学变化?A. 木炭燃烧B. 钢铁生锈C. 冰融化D. 食物腐烂{答案:A}二、填空题1. 水的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H2O}2. 铁是一种_______元素。
{答案:金属}3. 氧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O2}4. 冰是水的_______态。
{答案:固}5. 食物腐烂是一种_______变化。
{答案:化学}三、简答题1. 请简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答案: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观、形态、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 请列举三种金属元素。
{答案:铁、铜、铝}3. 请简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答案: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粒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
}四、计算题1. 有一瓶氧气,体积为2.24L,在标准状况下(0℃,1atm),求氧气的物质的量。
{答案:0.1mol}2. 有一块铁的质量为56g,求这块铁的物质的量。
{答案:1mol}3. 有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压强为3.0atm,温度为300K,求二氧化碳的体积。
{答案:6.72L}五、实验题1. 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1)将一个集气瓶充满水,记录瓶中水的体积V1。
(2)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至瓶中,记录瓶中氧气的体积V2。
2024年八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试卷内容本次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共分为三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请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或完成相应的题目。
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是地球的天然卫星?A. 月球B. 太阳C. 土星D. 火星2. 电流的单位是什么?A. 欧姆B. 瓦特C. 安培D. 伏特3. 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器官中?A. 叶片B. 根部C. 茎D. 果实...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 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学科。
2. 鸟类的骨骼中有空气腔,这有助于它们的__________。
3. 电流的方向是由__________ 极向__________ 极流动的。
4. 植物通过__________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5. 蜘蛛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
...解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解释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2. 请描述电流的流动方向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3. 什么是地球的磁场?它有什么作用?4. 解释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5. 请简要介绍蜘蛛的呼吸方式。
答案选择题答案1. A2. C3. A...填空题答案1. 地质学2. 飞行3. 正极,负极4. 叶绿素5. 气管解答题答案1. 地球形成于约46亿年前,是由原始星云演化而来的。
当原始星云中的物质逐渐聚集形成了太阳后,余下的物质形成了地球及其他行星。
2. 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正极向负极流动的。
电流的流动会使电路中的元件发生加热、发光、运动等现象。
3.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产生的,它能够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伤害,同时也是指南针的指向北极的原因。
4.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重要过程。
5. 蜘蛛的呼吸方式是通过体内的气管系统进行的。
浙教八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能源是不可再生的?A. 太阳能B. 风能C. 石油D. 生物质能2.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燃烧B. 腐烂C. 熔化D. 发酵3. 下列哪个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氨气D. 硫化氢4. 下列哪个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 氧B. 碳C. 氢D. 铁5. 下列哪个是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水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2.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3. 水的沸点是100℃。
()4. 食物链中,生产者总是处于最高营养级。
()5. 酸雨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3.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_______三个过程。
4.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_。
5. 在电路中,电阻的单位是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对应的温度范围。
2. 简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3. 简述人体的呼吸过程。
4.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现象。
5. 简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某物质的密度为2.5g/cm³,将其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吗?为什么?2. 如果一个电路中有两个电阻,分别为R1=10Ω和R2=20Ω,它们串联连接,求总电阻R。
3. 小明用2小时走了10公里,求他的平均速度。
4. 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 + O₂ → 2H₂O,如果反应物的量比为1:1,求物的量。
5.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kg,受到一个10N的力,求它的加速度。
科2023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抽测学素养试题卷(2023.12)注意事项:1.本卷共有3大题2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g 取10牛/千克3.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将答案做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将食盐水中的食盐完全分离出来的是2.为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某同学做了如表所示研究,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A .溶质种类 B .溶剂质量 C .溶质质量 D .外界温度3.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 20 30 40 50 60 70溶解度/g 0.1850.1760.1650.1530.1410.1380.1160.106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2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165%C .将5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 .60℃时,将1g 氢氧化钙投入到99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4.如图表示X 与Y 属于并列关系,X 与Z 、Y 与Z 属于包含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A .搅拌B .过滤C .蒸溶质 溶剂温度现象 食盐 水室温溶解 蔗糖 溶解消石灰不溶解5.消渴病是糖尿病的别称,早在唐代《外台秘要方》中就有记载。
下列情况中使人患消渴病可能性最大的是A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 .胰岛素分泌不足 C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D .肾上腺素分泌过多6.如图是我市某位中学生在科学拓展课上,观察记录自然笔记时在校园拍摄的一组照片。
分析照片中景象,可知当时是我市A .水稻收割的季节 B .全年气压最低的季节 C .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 D .受西北季风影响最大的季节7.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在我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为主,其中发热过程一般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一 、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题型复习:实验题一(含解析)示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装置。
(1)实验中, AB 棒的材料可能是 (选填“塑料”或“铁”或 “铝”)。
(2)我们可以通过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还可以通 过指针偏转的方向判断 。
(3)闭合开关,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表所示:次数 AB 棒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是否有感应电流 1 静止无 2 沿磁场方向运动(不切割磁感线运动) 无 3切割磁感线运动有根据实验现象, 初步得出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 在该运动过程中,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 能。
(4)若将此装置中灵敏电流计换成 ,可进一步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呢?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当导体 ab 静止悬挂起来后,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 (选填“有”或“无”)电流产生。
(2)小芳无意间碰到导体 ab,导体 ab 晃动起来,小明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就说:“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可产生电流。
”但小芳说:“不一定,还要看导体怎样运动。
”为验证猜想,他们继续探究,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序号 磁体摆放方向 ab 运动方向 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1 N 极在上 竖直上下运动 不偏转2 水平向左运动 向右偏转3 水平向右运动 向左偏转4 N 极在下 竖直上下运动 不偏转5 水平向左运动 向左偏转6 水平向右运动 向右偏转分析实验现象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小芳的观点是正确的。
比较第 2、3 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跟 有关;比较第 3、6 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还跟有关。
(3)在整理器材时,小明未断开开关,先撤去蹄形磁铁,有同学发现指针又偏转了!他们再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电流计的指针都偏转。
请教老师后得知,不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体运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科学试题(图片版)
2023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科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1)Cu(Au Ag Ta)(2)SiO2
17﹒(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这两个微粒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3)31
18﹒(1)A (2)木质部(或导管)
19﹒X 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压太小(磁性太弱等)
20﹒(1)大于舒张(2)甲
21﹒(1)AC (写C也全对)(2)NaCl (3)AD(写对一个得1分)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格2分,共28分)
22﹒(1)C (2)C (3)BC
23﹒(1)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无机盐
(2)1
(3)无机盐
24﹒(1)用手握住试管观察红色水滴能否向外移动
(2)对照或对比
(3)右
(4)不赞同,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
25﹒(1)导管口内水面上升
(2)2H2O2MnO22H2O+O2↑
(3)容器内压强的大小
(4)反应速率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科学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写明校名、班级、姓名和顺序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i-28,Cl-35.5,K-39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质量不同D.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2.下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铝合金 B.冰水 C.纯牛奶 D.加碘盐3.氯离子和氯原子属于()A.同一种元素B.同一种离子C.同一种物质D.同一种分子4.下列化学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H2B.1个氧化铁分子:FeOC.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Cu2+D.碳酸银:Ag2CO35.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
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6.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5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共有1551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病例99例。
“达菲”是治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C7H10O5)存在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克C.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D.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8.3%7.如下图所示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硫气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的二氧化碳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9.2004年国际粮农组织将中国独有的山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科学试题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月球表面有月壤。
其中绝大部分月壤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
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
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A.空气B.水C.腐殖质D.矿物质2.有一种“魔法磁泥”,当磁铁靠近时,它就会被拉丝般地吸起,如图所示。
制作“魔法磁泥”的磁化材料可以是()A.铁粉B.铜粉C.铝粉D.碳粉3.下列科学家和相应贡献匹配不正确...的是()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B.安培——最早指出地球是一个巨大磁体C.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4.20世纪60年代,美国细菌学家发现趋磁细菌,将磁铁置于细菌附近,细菌向磁铁的N极运动,如图所示。
由此可见,在海洋中,地磁场将驱使这种细菌运动的方向为()A.由南向北B.由北向南C.由西向东D.由东向西5.竹笋是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芽,竹子中的物质X由叶运输到竹笋(如图),则下列关于物质X和运输结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X 运输X 的结构A 有机物韧皮部B 有机物木质部C 无机盐韧皮部D无机盐木质部A.A B.B C.C D.D6.据媒体报道,“金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15N 2,15N 的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8个中子。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1.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少用河流水D.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2.如图为小明自制“棒棒糖”的流程,下列烧杯内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A.甲、丁B.乙、丙C.甲、丙D.乙、丁3.图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A.管中的水使管底部橡皮膜向下凸出B.吸盘挂钩可吸附在光滑的墙面上C.充满热空气的瓶口的去壳熟鸡蛋进入瓶内D.硬纸片可以托住玻璃杯中的水不流出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现了很多像“候鸟”一样迁徙生活的人,他们在每年的冬天告别北方寒冷的家乡去海南过冬,到第二年的春天又回到家乡。
导致我国北方和海南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B.地形C.纬度位置D.季风5.工业制糖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
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
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时,应当采取()A.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B.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热C.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D.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6A.中间喷水,纸船相互靠拢B.水平吹气,水从玻璃管上端喷出C.飞机机翼做成图示形状D.用吸管将饮料吸入口中A7.下列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A.植物的茎总是向上生长B.酢浆草的叶片早上张开,傍晚闭合C.阳台上的盆景朝向窗外生长D.植物的根总朝向肥料多的地方生长8.某同学因身体不适居家休息,为判断是否患甲流,在家进行体温测量,下表为其一天的体温记录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时间7:0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体温/℃36.5 36.8 36.8 36.9 37.0 36.7A.该同学静躺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在10:00到13:00期间,该同学体内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C.人体内正常体温的维持,是通过小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和调节的D.冬天室内温度比较低,该同学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9.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电源被短路的电路是()A.B.C.D.10.为检测植物叶表面含水量的变化,科学家用条状石墨烯制成的湿敏电阻Rx附着在叶片,植物含水量变低,Rx变小,电表示数变小。
八年级期末考试科学试题第Ⅰ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2H B.H C.2H2 D.2H2O2.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B.促进植物的呼吸C.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功效 D.加快蒸腾作用3.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4.红磷燃烧时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5.“非典”时期,各大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多用臭氧机消毒。
而我们所学的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是因为它能:()A.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B.增强紫外线的杀菌能力C.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透过更多的紫外线6.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条件是:()A.比空气重,易溶于水 B.比空气重,不易溶于水C.比空气轻,不易溶于水 D.比空气轻,易溶于水7.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A.质量减少 B.质量增加 C.化学性质改变 D.化学性质不变8.交警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A.+3 B.+5 C.+6 D.+7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10.下列物质直接由离子构成的是:()A.CO2 B.O2 C.H2O D.NaCl11.下列方法均可以制取氧气,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B C DA.加热高锰酸钾 B.分离液态空气C.电解水 D.分解过氧化氢1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但原子的数目改变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但原子的数目不变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13.下列哪一个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A.实验室电解水制取氧气 B.白磷自燃C.钠在氯气中燃烧 D.铝在氧气中燃烧14..落在高压线上的鸟儿不会触电死亡,这是因为:()A.鸟儿爪上的角质层是绝缘的 B.鸟儿对电流的承受能力比较强C.鸟儿双脚落在同一根线上 D.高压线外面有绝缘层15.如图所示,磁铁AB跟软铁C接触,则接触后磁性最强的地方是:()A.A和B两处B.B和C两处C.A和C两处D.A、B、C三处16.下图是某同学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
ab是一根直铜丝,通过导线接在量程为3A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上,电流表指针指零。
当使ab迅速水平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明显偏转B.铜丝太细,换用铜棒便能使指针明显偏转C.应把ab改为向左运动D.应把ab改为上下运动17.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只能看到一直行相连细胞中的8个。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沿这行细胞的方向所能看到的细胞数是:()A.少于8个 B.8个 C.16个 D.32个18.在《电工手册》中,列出了白炽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其中灯泡不亮这项故障及其可能原因如右表所示。
这项故障现象的可能原因可以概括为: ( ).A.电路中出现短路B.电路中出现断路C.并联接成串联D.供电电压偏低19、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现象故障可能原因检修方法灯泡不亮1.灯泡的灯丝断了换新灯泡2.灯头内的电线断了换新线并接好3.开关等处的接线松动检查加固4.熔丝熔断更换熔丝()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线B.磁感线都有南北极C.磁感线都是弯曲的线D.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总跟磁感线方向相反20.闭合开关后,甲、乙两小磁针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它们的南极分别是:()A.a端和c端B.b端和d端C.a端和d端D.b端和c端21.在家庭电路中,下列安装方法正确的是:()A.三孔插座中,一孔接火线,一孔接零线,一孔接地B.开关可以接在火线上,也可以接在零线上C.险丝只可以接在零线上D.险丝用铜线代替会更保险22.若想增加光合作用产量,可适当增加下列哪种物质浓度:()A.O2B.CO2C.K+D.NH3 23.如下图所示,若甲代表H2O和CO2,那么,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乙是呼吸作用,丙是糖类和O2,丁是光合作用B.乙是光合作用,丙是糖类和O2,丁是呼吸作用C.乙是呼吸作用,丙是CO2和H2O,丁是光合作用D.乙是光合作用,丙是CO2和H2O,丁是呼吸作用24.设下图中a、b、c是3个相邻的植物细胞,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为a>b>c,它们之间水分渗透的方向是: ( )25.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蒸腾作用26.已知:R+2O2=CO2+2H2O,则关于R组成的叙述最恰当的是:()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27.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C.在屋内多放点花 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28.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种新的碳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
可用下列哪个图形表示:()29.在按下列百分比配置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A.砂粒20%粉沙粒40%粘粒40% B.砂粒10%粉沙粒40%粘粒50%C.砂粒10%粉沙粒30%粘粒60% D.砂粒20%粉沙粒50%粘粒30%30.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鱼缸里的主要目的是:()A.提供食物B.提供氧气C.提供能量 D.提供二氧化碳二、填充题(每空1分,共20分)31.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数相同,互为。
32.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再将该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是色。
33.电与磁的联系可以由以下三个实验来证实,如图甲、乙、丙所示。
(1)图甲所示实验证实了。
(2)图乙所示实验证实了。
(3)图丙所示实验证实了。
34.我国一些地方因“毒鼠强”中毒而造成了人员死亡,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已下令严禁生产和销售剧毒药物“毒鼠强”。
已知“毒鼠强”的化学式为C4H8N4S2O4,由此可知,“毒鼠强”是由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5.在横线上列举有关结论的一个事实。
[例]: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如: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
(1)CO2不支持燃烧。
如:。
A B C D甲乙丙(2)地球是个大磁体。
如:。
(3)塑料是绝缘体。
如:。
(4)米饭中有淀粉。
如:。
36.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
其中导管负责运输_,筛管运输_______。
37.“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传染病。
目前,“非典”疫情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
从目前对“非典”的了解,它属于传染病(填“消化道”或“呼吸道”);为了防止该病的传播,必须及时将“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例进行。
38.下图是电解水中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从水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你能得出什么样的规律或结论。
(1);(2);(3);三、简答题(10分)39.(4分)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1)曲线AB段表示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填“吸气”或“呼气”)(2)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
40.(2分)请写出任意两种判断某一物体是否被磁化的方法?41.(4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看了材料A,你认为汽车数量的增长对空气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为减少该后果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2分)(2)看了材料B,请从科学的角度简要分析区委区政府的做法对改善我们南山区的环境状况有何意义?(2分)四、实验题(10分)42.(6分)以下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描述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 。
(1分)(2)停止实验时,要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其原因是:。
(1分)(3)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排序:A 、给试管加热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C 、熄灭酒精灯D 、装高锰酸钾于试管E 、将导管移出水面F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G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且集气瓶注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正确的实验顺序是(填序号) (2分)(4)用收集的氧气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2分)请描述燃烧现象 方程式为43.(4分)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 部(上部)叶呈棕色,b 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1) 。
(填字母代号)A .光合作用需要光B .光合作用需要CO 2C .光合作用需要H 2OD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2) 。
(填字母代号)A .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B .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五、设计、计算题(10分)44.(6分)某同学在一台拉力机上通过实验来探究“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
这台拉力机可以逐渐增大固定在该机器上金属丝的拉力,可以读出金属丝拉断时的拉力大小。
提供的实验用金属丝有下表所列的9个品种(每个品种有许多根),请根据有关猜想选择实验用的金属丝。
a b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
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
(填金属丝代号)(2)猜想二:相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拉力相同。
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的金属丝为。
(填金属丝代号)(3)猜想三: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的拉力不同。
在猜想一、二都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为。
(填金属丝代号)45.实验室要制取160克的氧气,需要分解多少克的过氧化氢?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2.C3.D4.B5.A6.B7.D8.C9.B 10.D11.B 12.C 13.A 14.C 15.C 16.A 17.A 18.B 19.D 20.D21.A 22.B 23.B 24.A 25.D 26.B 27.C 28.D 29.C 30.B二、填充题(每空1分,共20分)31、质子(核电荷)数;同位素 32、隔绝空气(氧气);紫色33、(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3)电磁感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