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_幸福_的五要素_马丁_塞利格曼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
持续的幸福读书心得5篇《持续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
塞利格曼不再关注传统心理学注重的“如何减轻人们的痛苦”,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并让幸福感持续下去持续的幸福读书心得1幸福是一种心境我用了一个多月,读完了积极心理学塞利格曼的《持续的幸福》,读完后感触颇深。
以前一直定义快乐就是幸福。
但是读完之后,我懂得,幸福一种心境,一种体验,一个过程。
书中教会我们能够投入的关心他人,关心自己,获得最丰盈的生活。
幸福是一种体验书中塞利格曼通过很过不同的实验案例,教会我们怎样拥有一个蓬勃的人生;教会我们如何看待生活,看到可能性,不受生活所限。
无论在我们的生活,或是在我们的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收到身边,我可能太过注意身边的坏事,而忽略了好事。
所以大部分人每天都在抱怨,每天都在感叹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
在书中塞利格曼的“三件好事练习”,就可以让我们轻松地找到自己的幸福。
非常简单:每天把自己当天的好事写下来,这些好事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这件事让自己开心,高兴。
于是我也按照此方法,记录了自己的好事,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比以前更乐观了。
幸福是一个过程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想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由于我们班长期质量指标排名末尾,什么方法都用尽,但是任然不见提升效果。
于是佳姐让我班全班员工,听取话务二部的同等效能下,但是质量比我班高的员工的录音,并要求员工记录下来听取后的优秀方法。
我班员工照此方法实施半月后,满意率明显提升。
佳姐告知我其实这是她使用书中三件好事的一个变通,当时不太理解,后来慢慢理解,原来佳姐让员工每次记录听录音后的三点优秀经验后,员工自己就会慢慢的跟着自己记录的优秀经验学习。
就像书里面写的:过得多的关注坏事,会更加的抑郁和忧虑。
避免这种情况的一个办法就是,更多的去关注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情。
幸福是一种收获在书中影响挺深的还有一个练习:“突出优势练习”,书中说到“要了解他们的优点,而不是一味是要改正他们的缺点”,我觉得班长在管理员工的时候,做这个练习是非常合适的。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这本书中的幸福理念是在《真实的幸福》一书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在书中,塞利格曼具体阐释了构建幸福的具体方法。
他提出,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5个元素(PERMA),即要有积极的情绪(positive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meaningandpurpose)、要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
一、“积极语言”导入,激活英语课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我们将探索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面,将积极语言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根据我校“积极语言下提高小学生幸福感课堂教学研究”,结合学校实际,以全校师生为主体展开研究,以积极语言下的幸福课堂建设为立足点和发展方向,研究教材文本的情感因素、师生课堂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和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平台、教学网络以及反思的方式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课堂。
“积极语言”与“五段教学法”:结合多年的实验,根据教师的实践积累,我们在此基础上逐渐总结出积极语言幸福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积极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体验学习的快乐。
余湛湛老师所授的五年级英语课《MyDream》通过口语、歌谣、游戏、愿望树——许愿几个环节的课堂设计,体现教学目标。
1.【教学片段1】展示不同职业的工作场景,先让学生感知各种职业的意义。
在oralEnglish的练习下,自然引入到职业,运用多媒体动画进入主题jobs,为新课的话题埋下伏笔。
T:Ifyouhurtyourfinger,whocanhelpyou?S:Doctor.T:Ifyoulikedancing,whatdoyouwanttobe?S:Dancer.…在新授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表现以加分的形式进行及时的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与肯定的感受。
幸福的指标有哪些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教授提出了幸福五要素,即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投入、积极成就、人生意义。
了解这些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自己的幸福感。
1、第一个就叫积极情绪;怎么培养积极情绪?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提升积极情绪;一个是调节消极情绪,就是怎么样规范恐惧、焦虑、压力、抑郁等等。
工具:培养积极情绪的日常做法:(1)经常面带微笑;(2)用自信的眼光去看人;(3)走路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4)多多的去运动。
附:迪香式的微笑有几个特点:笑容很饱满;牙齿露出,也可以抿着嘴;苹果肌浮起来;眼睛后面会起一些皱褶。
2、第二个是积极的关系;积极关系是我们人生幸福的重要的源泉之一。
包括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等,3、第三个是积极的投入:什么叫投入?就是我们以巨大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火热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让人对学习生活都有那种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那种状态叫心流。
4、第四个是积极的成就;我们人生要幸福,你不能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还是至少在一个领域要有所成就,干啥像啥有所成。
5、第五个是人生的意义。
幸福的殿堂是有五个支柱把它支起来的:我们要盖幸福的殿堂还应该有个地基叫品格优势与美德。
公正: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勇气:勇敢、坚韧、正直、活力人道:善良、爱、社会智能超越:希望、感恩、称赏美和卓越、幽默、灵性智慧:好学、思想开放性、洞察力、好奇心、创造力节制:宽恕、谦卑、自我规范、审慎一个人有平和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关注到某项事物中,取得一定的成就,找到人生的意义,这不就是幸福人生吗?。
营造幸福生活,把握精彩人生当今社会人们都在关注怎样成为幸福的人,前段时间央视也在追踪报道:“你幸福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幸福是什么,恐怕还没有一个完美的定义,但从古至今我们从没停止过追求幸福,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也各种各样,不尽相同。
马丁·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告诉了我们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决定幸福有五个要素,即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成就。
积极情绪是第一要素,也是整个理论的基石,它包含了主观幸福感的所有常见因素:高兴、狂喜、舒适、温暖等,而你在投入状态时,通常没有思想和感情,我们只会在回顾时说“那真好玩”或者“那真棒”。
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包含主观的感受又不止是主观的东西。
成就往往是一项终级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显然易见,积极很少见于孤独的时候,你上次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喜不自禁是什么时候,等等,这些都与他人有关,也就是跟你人际有关。
如何对待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
更有甚者,弗洛伊德学派坚称童年时期经历的创伤事件会对一个人的成年生活产生决定性的不良影响,长期以来,人们竟然对此都深信不疑,以致很多人沉溺于他们的过去而对未来采取被动的态度。
“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
青年演讲家邹越在全国巡回开展大型主题演讲《让生命充满爱》,场场都充满着泪水和激情,每一次演讲他都要教学生学会感恩,殊不知,也教给了学生建构自我幸福的途经。
PERMA幸福观是由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的一个幸福理论,它将幸福分为五个要素,分别是:
1.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指个体感受到的愉悦、满足、快乐等积极情感体验。
2. 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指个体对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感,以及对自己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
3. 成就感(Accomplishment):指个体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体验。
4. 社交关系(Relationships):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支持。
5. 生活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指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
PERMA幸福观强调,幸福不仅仅是短暂的快乐体验,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积极情感、生活意义、成就感、社交关系和生活环境等方面。
通过提升这些方面的体验和感受,个体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PERMA幸福观也提供了一些实践方法和工具,例如感恩日记、意义感日志、目标设定、社交互动等,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PERMA幸福观的要素,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塞利格曼新理论:幸福五要素
▼
10年前,在《真实幸福》一书中,塞利格曼教授提出幸福生活的三种模式或三要素:快乐的生活(pleasant life)、沉浸其中的生活(life of engagement)和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ful life)。
在2011年即将出版的新书《Flourish》一书中,塞利格曼教授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幸福生活的五要素或五个支柱(PERMA):
1.Positive Emotion(积极情绪)
2.Engagement(沉浸其中,参与)
3.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
4.Meaning(意义)
5.Accomplishment(成就)
什么是好的生活?快乐的、沉浸其中的、有意义的、有成就的和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
(What is the good life? It is pleasant, engaged, meaningful, achieving, and connected.)
在新书中,塞利格曼教授用well-being替代了happiness来表示幸福,用human flourishing替代了life satisfaction来表示幸福感,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新的目的:the go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o increase flourishing.。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幸福心理学五要素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心理学由几个相互交织的要素构成,这五个要素可以缩写为的PERMA。
P=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E=投入EngagementR=人际关系 RelationshipsM=意义 MeaningA=成就 Achievements要将幸福感提升到理想水平,就要关注PERMA五要素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被触发,并且注意你可以创造哪些最佳的条件以追求目标、滋生热情以及培育坚毅。
P:积极情绪 Positive Emotions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杰出研究者之一。
她在一项已经获奖的研究中发现,当人们体验积极情绪时,会发生很多有利于人类这个物种延续下去的事情,包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扩展了对自身环境的认知,对别人更感到好奇,这反过来有助于构建人际关系。
幸福的“微小时刻”累加在一起,创造了一系列的积极性。
弗雷德里克森和其他研究者发现,若是我们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是消极情绪的五倍之多,那我们的人生将有更大的可能变得丰富多彩、积极主动、心怀使命、并且激情澎湃。
不幸福的人和幸福的人一样,身边都有许多积极的事情发生,但两者的差别是,幸福的人有意识地在美好事情发生时欢迎这些时刻,不让它们匆匆溜走。
E:投入Engagement快乐的人们会投入到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去,并且不会经常像不快乐的人那样感到厌倦或沮丧。
他们通常参与某些艰难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觉得时间仿佛停止了。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没有注意到身边发生了什么,或者我们觉得时光飞逝,那么,我们便是在做积极的事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同时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我们的目标与正在做的事情协调一致来提升投入感。
R: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在对幸福的研究中,最有力的成果之一是如果某人没能与他人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便不能认为是具有丰盈生活的人。
马丁·塞利格曼:幸福公式有史以来,人们对幸福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曾提出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指数=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 = S + C + V)。
假如这三点都做到最佳,人生就会幸福。
研究证明,如果天生具有抑郁倾向,就会对生活中的消极事件和阴暗面很敏感,容易被不好的事感染。
乐天的父母往往把乐观品质传递给孩子。
后天环境中的教养方式、婚姻生活等也会直接影响幸福。
但可惜的是,这两者我们几乎无法控制。
万幸,我们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是能随心改变的。
幸福公式: H = S + C + VH : 幸福持久度幸福度可以通过短期的刺激改变,然后持久度是很难短期刺激得到的。
S : 幸福的范围幸福分数有一半是由基因决定的,每个人天生就有一个幸福感的感觉范围。
每个人都会维持一个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比例,这个比例决定整体幸福程度。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幸福感会慢慢回到之前的感知范围。
它使你很快适应了好或坏的事情,然后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好的事情和坏的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一样,特别好的事情不会长期使人维持更好的幸福感,如中奖。
特别坏的事情却可以明显、长期降低幸福感,如极度贫穷、丧偶。
C :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可以影响幸福感,但改变生活环境很难、成本很高,甚至不切实际。
钱:对金钱的看法比金钱本身更影响幸福。
健康:与金钱类似,只有主观上的健康才会影响幸福感,当病痛很严重又拖了很久时,幸福感才会下降。
婚姻:婚姻与幸福的相关性并没有定论。
婚姻更像是幸福感的结果而原因。
幸福感高和美貌,社交面广是容易结婚的因素,没有幸福感的人必定因朋友少而不易结婚。
宗教:宗教会给信徒带来希望,因为对未来有希望,使得现在的生活有幸福感。
情绪: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只有一点负相关,而并不是一种反向关系。
消极情绪对幸福感的影响还没有定论。
智慧、教育、种族和性别都不会强烈影响幸福感。
心理学书籍《持续的幸福》心理学书籍——《持续的幸福》《持续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
塞里格曼今年在中国特别火,因为清华大学举办了积极心理学大会,塞里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
他的著作这几年被不断地被引进,这是最新的一本。
塞利格曼不再关注传统心理学注重的“如何减轻人们的痛苦”,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并让幸福感持续下去。
《持续的幸福》这本书中的幸福理念是在《真实的幸福》一书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在书中,塞利格曼具体阐释了构建幸福的具体方法。
他提出,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5个元素(PERMA),即,要有积极的情绪(positive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meaningand purpose)、要有成就感(acplishment)。
PERMA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意、满足,还能带来更好的生产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精神与物质结合,人们对“真实的幸福”与“持续的幸福”有着不同理解。
前者是用生活满意度作为度量的标准,后者则用积极的情绪、自主的投入追求人生的意义,处理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以及换取相应的成就来度量。
精彩书摘:1.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却随着精神的投入而有着不同的蓬勃程度。
当人生丰盈时,才会充满生机和充满快乐的情绪。
2.我将幸福分为三个不同的元素——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
这三个元素都比幸福更容易明确定义和测量。
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我把在此基础上成功的人生称为“愉悦的人生”。
第二个元素是投入,它与心流有关,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
我把以此为目标的人生称为“投入的人生”。
第三个元素是意义,人类不可避免地要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有意义的人生”意味着归属于某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并为之奋斗。
《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通用5篇)《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1幸福是所有人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幸福。
不幸福的也大有人在。
一个人幸福与否,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的定义,还有我们是否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就用一种通俗而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之前说实话是有些抵触的,以为它会像其他让人反感的自助心理学书籍那样教给我们“要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积极地看问题”、“要注重心灵的修养”简单、枯燥的教条。
读完却发觉不是,《真实的幸福》并不是一本心理学的教科书,而是生活实践中的幸福体验。
塞利格曼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精神和物质结合,提出关于幸福的新理念:当你的精神投入带来了生命的蓬勃和丰盈的时候,你才会觉得幸福。
书的内容不少而且有许多心理测试题,我就简单把它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来写:幸福的定义、幸福的公式和获得幸福的方法。
一、幸福的定义关于幸福的定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而作者在《真实的幸福》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对幸福的测量标准,那就是生活满意度。
他认为,真实的幸福包括积极情绪、自主的投入和对生活意义的追求这三个核心元素。
在他后来写的另一本书《持续的幸福》中,他又重新对幸福做了更新。
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的内涵应该涵盖所有人们在追求的东西,包括人际关系和成就。
作者说,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却随着精神的投入而有着不同的蓬勃程度。
当人生丰盈时,才会充满生机和快乐的情绪。
实现幸福人生应该具有五个元素,要有积极情绪、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要有成就感。
这五要素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足,还能带来更好的生产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72思维模型:幸福2.0理论一获得持久的幸福公式作者:老范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越容易抑郁?为什么有些人富有但不幸福?金钱的增加能不能带来幸福指数的增加?到底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呢?我相信这些问题你一定思考过。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幸福是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伟大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把这个世界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第二个世界是精神的世界,第三个世界是知识的世界。
我们每天努力的工作是在征服外在的物质世界,我们每天不断的学习是为了征服知识的世界,可是我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有没有关注精神的世界呢?如何才能征服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获得获得幸福的学科,而精神世界的征服从获得幸福开始。
心理学在过去的时间里,大部分是在研究如何治疗心理疾病,而很少关注如何获得幸福。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先生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学问,塞利格曼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根基,也帮助了更多人获得了幸福。
一、幸福2.0理论PERMA模型有些人认为,幸福就是每天开心快乐的生活,而每天开心快乐就是要拥有积极的情绪。
塞利格曼认为积极的情绪只能让你获得愉悦的人生,短暂的感官享受可以带来身体的愉悦。
例如吃美食、逛街购物、温暖、性行为可以带来暂时的愉悦,但这些愉悦并不能带来满意的人生。
满意的人生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获得相对长久的幸福。
塞利格曼把满意的人生,称之为幸福1.0理论。
而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的不断研究,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生活满意度,而是如何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
幸福2.0理论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蓬勃的人生。
幸福2.0由五个元素组成,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
构成了自由人的终极追求,每个元素都符合以下三个特征:特征1:有助于幸福;特征2:是终极追求;特征3:定义及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排他性)。
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一本需要我们一读再读的书追求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它是阳光的、蓬勃的、幸福的而又意义深远的。
本书中的幸福理念是在《真实的幸福》一书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在书中,塞利格曼具体阐释了构建幸福的具体方法。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说幸福是个无法衡量的定义,但是组成幸福的元素,必须是能衡量的,那就是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成就,简称PERMA,按照作者的理论,在这5个方面都得到很高的收获的人就是幸福的,至于为什么是这5个要素,作者进而提出3条特征,第一它对幸福有所贡献,第二许多人都把她当做终极最求,而非追求其他元素的途径;第三它的定义及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排他性)。
持续的幸福,也就是达到蓬勃的人生,必须有足够的PERMA。
这5个字母分别代表幸福人生的5个元素。
P=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E=投入(engagement)R=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M=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A=成就(accomplishment)想要得到持续的幸福,就要每天如一地去坚持做能够带给我们幸福的事情,比如乐观、微笑、积极向上、学会调节好心情、不对别人发火、不断积累知识和财富,万事要想到最坏的结果。
朝着幸福迈进,虽然路上可能会比较孤独和无聊,但是坚持到底,就会拥有别人到达不了的高度。
有时我们会恍然大悟幸福原来真的很简单,只是我们想的有些复杂,走了很多弯路,等我们绕回来时,却发现幸福已经在等我们了。
持续的幸福感是需要不间断地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智和正面情绪而获得的。
本书强化阐述了一个人的幸福感来源于一个人的优势,这些优势大致内容包括:智慧与知识、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洞察力、勇气、勇敢、毅力、正直、仁爱、仁慈、爱、正义、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节制、自我控制、谨慎、谦虚、精神卓越、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热忱,优势越多幸福感越强,修复力越大幸福感越持续。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幸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一个永恒话题,无论是古代的哲学家还是现代的心理学家,都对幸福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研究主要围绕幸福感理论和测评展开,通过分析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和测量方法,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幸福追求指南。
幸福感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幸福感产生的框架。
心理学家迈恩斯(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在流动体验理论中认为,当人们投入到一个有挑战性的活动中,且能够借着自身的能力良好应对此挑战时,就会体验到心流状态,心流状态是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而正面心理学的代表之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提出了“PERMA”模型,即积极情感、参与度、关系、意义和成就感这五个元素构成了幸福感。
积极情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个体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喜悦、满足和享受的正向情感。
积极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Christopher Peterson)和塞利格曼通过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和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因此,积极情感的培养可以成为提升个体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积极心理学通过锻炼感恩、快乐和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性格,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升幸福感。
参与度是指个体在某一活动或领域中的专注度和投入程度。
心理学家克劳利和克斯特(Edward L. Deci & Richard M. 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论认为,当人们在某项活动中能够感受到自主、能力和所属三方面的需求满足时,他们会体验到更高程度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幸福感。
因此,为了提升幸福感,个体应选择能够满足自主、能力和所属需求的活动,主动投入其中,并尽量避免被动参与或被强迫的状态。
关系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的互动和连接。
科内尔•鲍恩斯坦(Cornelius B. Baerveldt)的“层次之家”理论认为,个体的家庭和亲密关系是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
martin的满意度理论PERMA理论由“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
P:Positive emotion 积极情绪幸福2.0理论的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快乐的人生)。
这也是幸福1.0理论中的第一个元素。
它仍然是幸福2.0理论的基石,但有一个关键的改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从整个理论的目标,降低为包含在积极情绪里的一个因子。
E:Engagement 投入投入仍然是一个元素。
就像积极情绪一样,它也只能靠主观的评估。
(“有没有感觉到时间停止?”“你完全沉浸在任务中了吗?”“你忘了自我吗?”)积极情绪和投入是幸福2.0理论里两个靠主观来评估的元素。
积极情绪是快乐(或愉悦)的元素,包含了主观幸福感的所有常见因素:高兴、狂喜、舒适、温暖等。
不过要记住,处于心流状态时,通常没有思想和感情,我们只会在回顾时说“那真好玩”或者“那真棒”,因此,对快乐的主观感受是在现在,而对投入的主观感受只能靠回顾。
R:Relationship 人际关系有人曾经要求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弗·彼得斯(Christopher Peterson),用两个字来描述积极心理学讲的是什么,他回答说:“他人”。
积极很少见于孤独的时候。
你上一次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喜不自禁是什么时候?上一次感觉到深刻的意义和目的呢?上一次为成就而极端自豪呢?即使我不知道你在生活中何时经历过这些闪光点,我也能知道它们的特点——它们都与他人有关。
M:Meaning 意义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我保留它作为幸福的第三个元素。
意义有主观成分(“昨夜宿舍里有通宵畅谈难道不是最有意义的吗?”),因此它有可能被纳入积极情绪。
如前所述,主观成分是积极情绪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对自己的快乐、狂喜或舒适不会感觉错。
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
不过,意义则不是这样的:你可能会认为这个通宵卧谈会非常有意义,但是当多年以后,你在没吸大麻时重新想起它来,就会认识到它很显然只是青春的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