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51 KB
- 文档页数:2
《汉明帝尊师》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汉明帝尊师》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试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译文: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这全部走上前眼泪2.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3.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译文】明帝自从当太子#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 end#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
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
”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
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
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
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注释汉明帝尊师文言文启示第二章宋明儒学尊师重道典故一、汉儒:尊师有余,重道不足自孔子后,历经春秋、战国,至秦始皇一统天下。
在这二三百年里,儒学为天下所知,儒生被天下所敬,但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贯彻实施。
秦尚法家,依法家兴起,以法家治国。
秦帝国的法律十分细密而严苛,这有利于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同时也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百姓对秦的严刑酷法怨声载道,而儒生们宣扬“仁政”,更照显了秦始皇的“不仁”,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
于是,秦朝首开先例,实行了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
很多儒家经典书籍被毁,众多儒生被坑杀。
秦始皇不仅“焚书坑儒”,还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达“挟书令”,凡藏有儒家书籍者皆治罪。
儒学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当时,有一个儒生叫伏生,他是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是秦王朝博士顾问团成员。
他冒着生命危险,暗中将《尚书》藏在房屋墙壁的夹层内,逃过了焚烧之难。
随后秦末大乱,伏生离乡背井,到处漂泊。
直到汉初世事安定后,伏生才回到家中,取出《尚书》。
由于水浸虫蛀,百篇《尚书》大多被毁,只剩下二十九篇。
伏生把残存的《尚书》抄录整理,广招弟子进行传授。
“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史记·儒林列传》)《尚书》亦称“《书经》”,是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之后成书的,原文一百篇,由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
它记载了春秋之前的上古历史,如尧、舜、禹的治国公文,以及夏、商、周三代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重要公务文书,这对研究上古文化、政治、历史意义非凡。
《尚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源泉,它每失传一篇,都是中华文明的巨大损失。
当时,若无伏生冒死拯救,《尚书》就可能如《乐经》一般遗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后来,若无伏生讲授,人们也很难领会其义。
正是“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1]。
汉朝初立,山河凋零,百废待兴。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汉明帝尊师译文)
摘要:
一、汉明帝尊师背景介绍
二、汉明帝尊师文言文原文
三、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
四、汉明帝尊师的意义及影响
正文:
【汉明帝尊师背景介绍】
汉明帝,即东汉的第二位皇帝刘庄,他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实行尊师重道的政策。
汉明帝尊师的故事,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展示了我国古代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原文】
汉明帝尝寝疾,而太子幼,忧之。
上师曰:“陛下疾,由太子幼弱,不能奉宗庙。
臣请以陛下身体不康,乞骸骨,以符国家之难。
”上曰:“善。
”师乞骸骨,上亲送之。
师出门,顾谓中庶子张恽曰:“太子幼,不可辅。
大臣未附,宜留意。
”恽顿首曰:“谨奉诏。
”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
汉明帝曾经患病在床,而太子年纪尚小,令他感到担忧。
太子的老师说:“陛下生病,是因为太子年纪幼小,无法承担起宗庙祭祀的重任。
我请求陛下以身体不适为由,让我告老还乡,以应对国家的困难。
”汉明帝答应了。
老师请求告老还乡,汉明帝亲自送他。
老师出门时,回头对中庶子张恽说:“太子年纪
幼小,无法辅佐国家。
大臣们尚未归附,你应该多加留意。
”张恽叩头说:“我一定遵从您的教诲。
”
【汉明帝尊师的意义及影响】
汉明帝尊师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社会,教师地位崇高,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受到统治者和民众的尊重。
汉明帝尊师,既是对教师个人的尊重,也是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送东阳马生序和汉明帝尊师的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和汉明帝尊师的启示如下:
1. 刻苦努力: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述了自己求学的艰辛经历,强调了刻苦努力的重要性。
这启示我们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进取。
2. 尊师重道:汉明帝刘庄尊师的故事体现了尊师重道的精神。
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老师,认真学习,珍惜教育的机会。
3. 诚信为人: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求学时必须以诚信为本,这启示我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以诚信待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汉明帝刘庄在求学过程中,不论严寒酷暑,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这启示我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
5. 谦虚谨慎,虚心求教: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求学时应以谦虚的态度,虚心向他人求教。
这启示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傲自满,善于向他人学习。
总之,《送东阳马生序》和汉明帝尊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需要我们具备刻苦努力、尊师重道、诚信为人、勤奋学习、谦虚
谨慎等优秀品质。
同时也要珍惜教育的机会,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汉明帝尊师译文)
摘要:
一、汉明帝尊师背景介绍
1.汉明帝简介
2.汉明帝尊师的起因
二、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
1.原文概述
2.详细翻译
三、汉明帝尊师的意义
1.体现尊师重道传统
2.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
汉明帝,即东汉第二位皇帝刘庄,他非常尊敬老师。
据史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为老师桓荣搭建了一座高台,并在高台上拜师。
这一事件体现了汉明帝尊师的诚意,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古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汉明帝尊师的意义】
汉明帝尊师的行为,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尊师重道的典范。
在古代,老师地位崇高,受到世人的尊敬。
汉明帝的举动,不仅表达了他对桓荣的敬意,同时也对教育者表示了极大的尊重。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教育者在社会中仍受到广泛的尊敬。
汉明帝尊师的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皇帝都效仿汉明帝,尊重老师,为世人树立了榜样。
此外,这一事件也激发了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及意义体现了古代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榜样。
汉明帝尊师
李敬尧
【期刊名称】《作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桓荣是太子少傅,是汉明帝刘庄的老师,刘庄做太子时,年逾八十的桓荣给他讲《尚书》。
明帝即位后,仍尊桓荣以师礼。
他还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
他还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
桓荣有病,明帝都派人慰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总页数】1页(P27)
【作者】李敬尧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21.04
【相关文献】
1.重教先尊师——重塑师道尊严——“师道尊严”应始于“尊师重教”
2.“尊师爱生”与“爱生尊师”
3.尊师重教是好事,不应把孔子诞辰设为尊师日
4.从“尊师重教”到“尊师重学”——论构建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与基本内涵
5.为学莫重于尊师r——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尊师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释】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阅读题目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出(限断三处)(3分)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太官、太医相望于道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帝以郁为侍中策之不以其道C.良久乃去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而悉以租入与之人不知而不愠小题3: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3分)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结合汉明帝和宋濂的`行为,说说古人在尊师方面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小题1: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小题2:C小题3:①不管地位有多么高,在老师面前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②一生之中都给予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③向老师请教时态度恭敬,礼节周到。
试题分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可不划,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九年级语文句子的排序、衔接训练题1、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2、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__;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___; 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3、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
①1983年,测得最低气温为零下89.2℃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4.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一光年。
②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③什么是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的长短。
④这种用时间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A.④②①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5.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一、前言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皇帝,其中包括了汉明帝。
汉明帝是汉朝中期的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改革帝国行政制度,消除了赋役制下的苛捐杂税,全面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疏解百姓负担,成为历代帝王中,备受尊崇的一位。
并且,汉明帝尊师重教,他常常把儒家经典《论语》奉为师范,颇具文化修养。
那么,汉明帝以怎样的方式阅读《论语》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二、汉明帝珍爱书籍汉明帝是一个文化素质很高的皇帝。
在他的治理时期,完善文化教育,修身养性被视为根本。
据记载,汉明帝身材魁梧,体格极佳,但他很少参加田猎和游猎等娱乐活动,却喜欢钻研经史子集。
汉明帝非常珍视书籍,这种态度甚至影响了他宫廷中的官员们。
他常告诉他的子孙曰:“仰天思文,据地思财。
”也就是说,仰望天空要学习知识,贪图地上的财富是没有出路的。
在汉明帝的支持下,钦定了七种刻式新字,开创了汉朝的印制业。
在文化环境的熏陶之下,汉明帝也非常注重教化百姓。
三、汉明帝的读书方式汉明帝尊师重教,热爱读书。
在处理事务之余,他常常抽出空闲时间阅读经典文献,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好地管理国家。
据史书记载,汉明帝常常认真地阅读儒家经典《论语》,并且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称为“三观法”。
这种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即:对一段文章先读三次,带着三种不同的心情去读,从而得出全面的认识。
那么,汉明帝如何具体实行这种读书方法呢?1.第一观:真情读第一遍阅读,《论语》应该带着真情去读。
汉明帝在第一遍时所用的秘籍,就是真情读。
这里的真情,意味着完全理解论语中的言辞。
对于论语中的每一条经典语录,汉明帝都会一遍一遍地重复,直到完全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他会用心感悟,把其中的生动故事、感人笔墨、高妙哲理,全盘吸收纳于心中。
2.第二观:空心读当汉明帝读完第一遍后,会进行第二遍的阅读,那就是空心读。
一般来说,空心读的目的就是回溯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自己的认识解构化,看看是不是有哪些地方理解偏颇或者是有误解的地方。
《尊师》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尊师【原文】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
圣人生於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选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注释】①学者:从事学习的人。
②达:知识通达。
③理:治理,整治。
④左、右:泛指所有地方。
⑤争:争着,力求获得或达到,这里可译成计较或看重。
⑥疾:急速,迅猛,敏捷,这里可译为努力。
【参考译文】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
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
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
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践、贫富了。
象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
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
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
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阅读训练】1.解释:(1)材:同“才”,才能。
(2)为:成为。
(3)是故:因此,所以。
(4)教:教导,教诲。
2.翻译: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译文: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3.从上文的论述看,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圣人呢?拜通达而又才能的人做老师,不计较他们的出身贵贱、贫富,努力跟从他们学习,接受理义。
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
导读: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
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
2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
参考答案:
21 这全部走上前眼泪
22 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3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
1.《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范文
2.汉明帝尊师原文
3.尊师的阅读答案
4.汉明帝尊师文言文翻译
5.《寻洪尊师不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6.《吕氏春秋尊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7.港人非常尊师阅读答案
8.《吕氏春秋·尊师》的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汉明帝尊师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