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山东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202.41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中医康复技术(二)专业代码 620503二、入学要求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专科上线的考生或中职学校毕业生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上线的考生三、修业年限全日制3年四、就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意志、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愿意贡献社会及服务人群。
(2)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有较强的法纪意识,遵纪守法,遵守医疗法律法规与康复诊疗常规。
(3)具有正义感、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有爱心和耐心,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精神。
(5)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具有理智、乐观、豁达的气质。
(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康复工作。
(7)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能力,体魄健康。
2.专业知识要求(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中医基础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残疾学等。
(2)具有中医康复和其他传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内外科常见疾病、神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方面的临床诊治知识。
(4)具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和假肢矫形器应用等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5)具有一定的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和康复医学相关政策法规与诊疗规范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7)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等。
3.职业技能要求(1)具有熟练运用毫针剌法、灸法等技术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
(2)具有熟练运用推拿技术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以及预防疾病、康复保健的能力。
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针灸推拿学)本科阶段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501k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知识,系统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诊疗技能,具备能胜任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及教育科研单位的针灸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与中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针灸推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6)系统地掌握西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7)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
2. 能力要求(1)具有熟练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3)具有熟练掌握经脉循行、腧穴定位及针灸推拿常用手法的能力。
(4)具有熟练运用针灸推拿相关知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的能力。
(5)具有运用西医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技能,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初步具有从事本专业翻译、研究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7)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具有较强跟踪本学科发展趋势、自主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
(8)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
3. 素质要求(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501K)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人才,并为其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培养要求1. 知识要求(1)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哲学、文学、史学等基本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基本知识。
(3)掌握中医经典理论,了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观点。
(4)掌握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等基本知识。
(6)掌握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7)掌握必要的药理学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8)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残障及心身康复、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9)熟悉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和防治原则,了解中医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方式。
(10)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2. 能力要求(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3)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
(4)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
语言康复师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背景语言康复师是指从事言语障碍、听力障碍、语言发育障碍、言语感知障碍及相关学习障碍等人群的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士。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言语障碍、听力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些人群来说,能够接受专业的语言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语言康复师成为了当务之急。
目前,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语言康复师在社会上工作,但是基本上都是依靠岗位培训或者自学获得的知识技能,并没有正规的专业化培训。
这就导致了康复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语言康复师培训计划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这样能够帮助提高康复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提升社会对康复师的认知,为言语障碍、听力障碍、语言发育障碍、言语感知障碍等人群提供更为专业的康复治疗。
二、培训目标1. 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言语障碍、听力障碍、语言发育障碍、言语感知障碍等问题的康复治疗的专业人才。
2. 增强康复师的沟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3. 提高康复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使其能够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康复服务。
4. 强化康复师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协作,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5. 提升康复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够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职业荣誉感。
三、培训内容1.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1)言语障碍的种类和表现特点;(2)听力障碍的种类和治疗方法;(3)语言发育障碍的病因与康复治疗;(4)言语感知障碍的治疗策略与方法;(5)康复师必备的沟通技巧;(6)康复师的心理治疗能力培养。
2. 临床实践与技能训练(1)康复师与患者之间的工作模式;(2)康复师的评估技能;(3)言语障碍、听力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问题的康复训练;(4)康复师的录入、记录和报告技能。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级)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代码:720408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3年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教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的一种教育理念。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较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具有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一定的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基层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如正常人体学、人体机能学、病理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等)。
(2)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特别是神经、骨科等方面的临床医学知识。
(3)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如中医推拿、针灸等)的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现代康复医学及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的基本知识。
(5)具有一定的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的残疾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基本知识。
(7)具有一定的康复功能评定基本知识。
(8)具有一门外语知识及医用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
(9)具有相关临床医疗政策法规与行业规范的知识,熟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等法规或行业指导。
2.能力要求(1)物理治疗技术能力1)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训练计划。
2)能对患者进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3)能对患者进行维持或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要求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继承与创新精神和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中医学人才。
基本培养要求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好的新安医学优良传统和学术素养。
2、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交流、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
3、能够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并且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具有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安全、有效、有道德地进行医疗活动的能力。
4、具有获取和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2、热爱中医事业,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尊重患者及家属,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4、在职业实践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5、具有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6、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7、尊重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8、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9、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谨慎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
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医学专业代码 1010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康复医学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并熟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有各科疾病康复治疗和评价工作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根据社会对人类健康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之现代公民”,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一)知识1.人文社科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人际沟通知识,满足社会交往和专业实践的需要。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康复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2.工具性知识掌握医学类英文科普文章的翻译,借助字典阅读护理学专业的英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并能进行文献检索和数据统计。
3. 专业知识掌握康复治疗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理论,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系统掌握康复治疗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掌握临床疾病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康复治疗常用的功能评定技术。
4.法律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遵守康复操作规程,学会在执业活动中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二)能力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多途径收集、分析、研究学习内容;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备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与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够很好的进行医患交流;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医患关系和适应工作环境;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康复技术(720408)二、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 3年四、职业面向动词(verb的缩写)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德育人,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康复居民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
(二)培训规范1。
素质(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重视医德,自觉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隐私。
(3)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公众健康利益为己任。
(5)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康复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康复服务。
2.知识(1)掌握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知识。
(3)掌握中医、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
(4)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疾病总结等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康复技术基础理论。
(5)掌握经络的基本理论,十四经的循行路线,起止点,常见的定位和主治。
(6)掌握按摩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情绪调节、娱乐疗法、传统物理疗法、传统运动疗法等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知识。
(7)掌握康复评估技术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运动治疗等现代康复技术的基础知识。
(8)掌握一定的中医养生、健康管理、社区康复、康复心理学、人际交往等知识。
(9)掌握临床康复的相关知识。
中医康复技术人才培养方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三年制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20503所属专业大类:医药卫生建设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院长:章杨杰、许银凤、王红卫专业负责人:郭村晓主要撰稿人:蔡芸蔓主要完成人:叶斌云南圣约翰医院院长陈奇刚昆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张敬学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副主任袁刺娟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康复教研室主任覃丝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中医康复教研室主任段红菊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张端莉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骨干教师保艳飞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宋麒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骨干教师朱瑞丹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应佰鸣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骨干教师一、学制全日制标准修业年限为3年。
弹性学习年限4年。
二、招生对象1.招生对象:(1)社会人员(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2)应往届高中生(3)应往届中职生2.学制:标准修业年限为3年,弹性学制为2-4年。
培养模式为:(1)全日制班(2)周末及法定节假日班(3)行业企业定向委托培养班三、学历层次高职专科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康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居民服务业、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的康复技师、中医技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中医特色康复治疗、保健调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五、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科、疗养院、康复保健中心、社会福利机构等行业的康复技师、中医技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群。
1.职业岗位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六、课程体系开发2.课程项目、情境每门专业课程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课程教学将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或任务训练中。
2022山东中医药大学康理报考指南超全专业课复习规划,复试备考,答应我一定要看完!山中医康理报考指南本文包括1.院校简介/报考及招生2.推免经验3.初复试经验4.研究生生活/未来展望干货较多,建议收藏。
(由康复治疗考研团队独家整理。
)一院校简介1、山东中医药大学概况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8 年,1978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 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
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2.康复医学院的前世今生山东中医药大学自 2005 年设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2010 年康复治疗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2 年中医康复学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同年增设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专业,2017 年 7 月学校成立康复学院,康复治疗学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进行发展,2019年该专业被评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2020 年康复学院更名为康复医学院。
学院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委单位、山东中医药学会康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山东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有省级特色专业 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 个,省级精品课程 1 门。
学院实训实习条件优良,建有高标准、现代化、学训一体的校内康复实训中心,面积 2000 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 2000 余万元,并拥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中医院等 40 余家省内外实习基地和韩国安东琉璃医疗财团海外实习基地。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代码620501所属专业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学分要求最低158学分·就业面向面向专科医院如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或脑科医院,以及康复专科医院的康复治疗岗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治疗岗位;特教学校或福利院康复治疗岗位养老院康复治疗岗位;省、市或县残联康复中心。
培养目标和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较快适应临床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辅修课程及实训环节考核合格,操行评定合格。
掌握康复功能评定和各种康复治疗(包括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开展临床康复服务。
二、培养规格(一)知识结构1.了解康复治疗技术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熟悉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2.掌握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4.掌握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治疗;5.掌握熟练掌握常见疾病康复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结构1.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较好的英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2.具有具有康复功能评价的能力;3.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4.具有具有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疗法等)的能力;5.具有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6.具有具有开展康复教育的能力;7.具有具有沟通协调的能力;(三)素质结构1.思想素质: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
2.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具有社会人际交流的能力。
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的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能从事中医学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富有创新意识的中医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定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规定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热爱中医药事业,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1.2关爱病人,将防止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1.3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对的解决的医疗问题,能积极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1.4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尊重他们的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充足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1.5在职业实践中重视伦理问题,使促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6结识到在应用各种也许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
1.7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具有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1.8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念,结识到连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具有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1.9树立辩证批判的创新观念,具有科学态度和一定的科研基础能力,具有纯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参与现代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2.专业知识、能力规定2.1掌握系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知识,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中医药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与能力;2.2掌握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3具有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能力和对急、难、重症的初步解决能力;2.4熟悉国家卫生和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2.5掌握医古文的基本知识,具有纯熟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2.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2.7掌握一门外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2.8纯熟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2.9了解中医药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