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结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时代进步的发展,历史地位逐渐提升,成为人们重要的组成部分。
八年级历史是初中历史的重要学段,它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历史的机会,还提供了重要的知识点供学生探究。
那么,本文就来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结构。
一、学科特点历史学是一门集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地理、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在学科特性上,历史学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融合了多个学科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知识架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包括早期人类文化、古代中国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多个篇章,具体如下:1.早期人类文化(1)人类起源(2)原始社会生活(3)文化的诞生和早期文明2.古代中国(1)夏、商、周的兴亡(2)春秋战国时期及其思想文化(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及其思想文化(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3. 世界史(1)中世纪的欧洲(2)日本的近代化(3)欧洲的殖民扩张(4)美国独立革命以上内容构成了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的主要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逐个篇章的学习,逐步理解并把握好整个体系的网络结构。
这样,可以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方便知识的衔接和调用。
三、知识点特点1. 青少年话题在八年级历史中,很多知识点都具备青少年话题的特点。
比如,中世纪欧洲、日本的近代化、美国的独立革命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 层次分明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内又有多个篇章。
每个篇章之间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和联系,知识层次分明。
3. 贯穿中外历史学是一门贯穿中外的知识体系,八年级历史知识点也贯穿中外。
既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又涉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教会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理解历史。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
其中,具体包括:1. 用图表示教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知名人物和相关文化,用图表来表示可以使知识点更直观、易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梳理素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一、单元知识结构导图
二、单元重点知识翻转性记忆
表一两次工业革命及时代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其内容
巴黎公社的性质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的时间、内容及作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表二
三、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2.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比较
3.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方式)
(1)革命的方式:如英国、法国等。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法国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民族独立运动:如美国。
美国通过1775年至1781年的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3)改革的方式:如俄国、日本。
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4)王朝战争的方式:如德国。
普鲁士宰相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从而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䜣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俄日是帮凶(俄国刚经历克里米亚战争,政局不稳;美国南北方矛盾尖锐,国家面临分裂)日本明治维新
1840-1842年1856-1860年
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1915-1919年1911—1912年1905年1900-1901年义和团运动1895-1898年1894-1895年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同盟会成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1914-1918年1919年1921年工人运动1924-1927年1927年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辟中国式革命道路
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九一八事变←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全面抗日战争(1937—1945年)西安事变1927—1937十年国共对峙中国七大←百团大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国共第二次合作←七七事变长征←反围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关系紧张美苏冷战开始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5年9月2日1946年6月1947年3月1947年夏1948年9月—1949年1月1949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大决战渡江战役
欧洲复兴、日本崛起
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发动越南战争侵略朝鲜的战争←美苏冷战,孤立封锁中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援越抗美抗美援朝新中国建立
改革开放开始中苏关系恶化第一个五年计划“一边倒”外交政策。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1840——1949)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侵略与反抗1林则徐虎门销烟2左宗棠收复新疆反抗3邓世昌命捐黄海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1840-—1919)学技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救亡图存近代化的探索学制度辛亥革命三民主义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开始: 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1、国民革命时期1、黄埔军校(第一次合作)(1924—1927)2、北伐战争1、南昌起义2、土地革命时期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937) 3、井冈山会师(第一次分裂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十年内战)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1919——1949)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1937—1945)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第二次合作)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3、揭开进攻序幕: 挺进大别山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1945—1949)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第二次分裂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三年内战)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 —-————--—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
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 民主法制: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 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1840——1949)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主要特征:屈辱与反抗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逐步沦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
侵略与反抗1林则徐虎门销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反抗3邓世昌命捐黄海
4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1840——1919)学技术(军事器物、经济):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近代化的探索学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开始:五四运动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1、国民革命时期1、黄埔军校(第一次合作)
(1924-1927) 2、北伐战争
1、南昌起义
2、土地革命时期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1937)3、井冈山会师
(第一次分裂4、长征(遵义会议生死攸关转折点)
十年内战)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
(1919——1949)3、抗日战争时期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1945)3、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1937)
(第二次合作) ①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4 抗战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③主动出击最大规模百团大战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
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防御转为进攻)
4、解放战争时期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
(1945-1949)4主力决战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第二次分裂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
三年内战)
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1949 ---------至今)
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
成立:
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
(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大跃进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
文化大革命时期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66----1976)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
经济
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
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
(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
50年代周恩来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
2001年,加入WTO
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