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库存管理之ABC分析法.ppt
- 格式:ppt
- 大小:758.52 KB
- 文档页数:18
库存管理ABC分类法产品分类,又称品种分类或ABC分类,是以类似的特征对产品进行分组,以便库存管理,其目的是要集中和增强库存管理的努力。
由于企业内部库存物资种类繁多,如果管理者对所有库存物资均匀地使用其精力,会使的有限的精力过度分散,只能进行落后的粗放式管理,管理效率低下。
ABC分类法帮助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着重加强对重点物资的管理。
这种分类思想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调查19世纪意大利城市米兰的社会财富状况时提出并应用的。
帕累托发现,米兰的社会财富的80%被占人口数20%的人占有,而占人口80%的人仅占20%的财富。
通常该现象也被称为“80/20规则”。
基于这种思想,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可以建立在各种不同的衡量指标上。
最常用的指标有销售量,利润贡献率,存货价值、使用比率等。
如有些企业以存货价值为衡量指标,发现A类产品占用库存资金可达到70%到80%,而品种数仅占产品总的种类的10%-20%;B类产品次之,占用库存资金15%到20%,种类占比为20%到25%,C类产品种类最多,占60%到65%,而资金占用仅达到5%到10%。
对以上ABC类产品,企业可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
对A类产品应加强监管,在不影响供应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库存量,同时对交付率和交付期限严格要求,避免缺货。
而对B类产品,可定量或定期订货,对C类产品,可大量订货以获得数量折扣。
某公司的产品有近万种规格,以往库存管理者对所有的产品一视同仁,在库存水平设定和监控方面采用同样的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事实上管理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通过实行ABC分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策略,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在关键的对象上,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某公司的产品和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简单的从产品的销售额贡献比率或产品的库存成本占比等角度进行ABC分类,都不能保证分类的合理性。
因为不论从单品的销售额还是单品的货值来看,没有明显符合帕累托法则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