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办法(0907)

  • 格式:docx
  • 大小:16.8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1.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对此项工作特别重视,社会关注度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就业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

2.本办法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4〕7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13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

3.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统计标准和上级要求,及时准确统计数据信息。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对于弄虚作假的将根据情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章组织领导

4.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副校长对此项工作总体负责。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布置、对学院工作的督导、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统计数据汇总和上报工作。

5.学院行政一把手对此项工作负领导责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

记负工作责任,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各学院应安排相对固定的专职人员承担此项工作,确保工作连续性。

第三章统计分类

6.可以计入就业率的情况:

(1)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5)升学,包括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

(6)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7)毕业生参加者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7.不计入就业率的情况:

(1)待就业,指毕业生有就业或创业愿望,但尚未就业,主要包括求职中、签约中、拟参加各类招录考试、拟创业、拟应征入伍等。

(2)暂时不就业,主要包括暂时不想就业等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准备升学考试、准备出国出境学习或工作。

第四章就业情况统计

8.签订协议书就业

(1)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洽谈同意后在我校就业管理系统上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2)毕业生打印《就业备案表》,按照要求盖章。

(3)交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审核通过。

9.签署劳动合同或接收函就业

(1)毕业生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进行申报。

(2)毕业生向学校提供劳动合同或接收函原件进行审核。

10.灵活方式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

(1)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的须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提出申请。

(2)毕业生填写《自由职业认定诚信保证书》,并签名。

(3)学院审核同意后在《自由职业认定诚信保证书》上签字,交就业中心存档,保存时间自毕业之日起2年。

(4)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审核无误后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做出认定。

(5)毕业生从事自主创业的,提供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及股东证明,学院审查后交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做出认定。

11.升学、出国(出境)留学(工作)、国家地方基层项目

(1)毕业生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提交信息。

(2)提交录取通知书、调档证明、签证、录用通知等证明材料。

(3)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审核后在在学校就业管理系统做出认定。

第五章未就业情况统计

12.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调查统计。

13.按照未就业原因“求职中、签约中、拟参加公招考试、拟创业、拟应征入伍、暂不就业、拟升学、拟出国出境”等八种情况登记。

第六章全体毕业生就业状况核查

14.8月15日前各个学院完成对全体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第一次核查,就业创业中心依据核查结果完善数据信息上报教育部,完成一次就业率的上报。

15.12月15日前各个学院完成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第二次统计,就业创业中心依据核查结果完善数据信息上报教育部,完成年底就业率的上报。

16.两次核查结果须由院长或副书记签字,报就业创业中心备案。

第七章工作要求

17.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定,熟练掌握各种就业类别的区分认定,全面及时把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按时完成统计任务。

18.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指导、教育,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在就业信息、政策指导、手续办理等多方面给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帮助。

19.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不准将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20.加强对毕业生的诚信教育,要求毕业生如实申报个人就业状况,如实回答教育部第三方调查。若发现有毕业生有不诚信行为,将

对毕业生及相关学院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