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研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61
第二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设计第一节问题的发现与课题的确定一、课题的来源与类型(一)课题来源1.纵向来源的课题纵向来源的课题,一般称为“纵向课题”,是指由国家、省(区)筝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或招标)、个人或集体申报、有部门及专家审在批准的项目。
这些课题大多由一些基金组织资助,项目执行过程中,要由有关管理部门和基金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项目结题时也要由这些部门组织专家鉴定。
纵向课题在内容上大多与社会热点问题有关,偏重于解决较为重大的实践问题和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重大理论问题。
2.横向来源的课题通常也称委托课题,是指由一些企事业单位或非直接的上级部门委托实施研究的项目,横向课题也十分重视项目研究的应用性,资助额度一般要比纵向课题大。
3.研究者自选课题这类来源的课题虽说主要是个人行为,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源,许多有价值的选题及成果出于其中。
绝大多数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属于自选课题;许多中小学教师在看似平凡的长期实践中悟出深刻道理或闪现灵感火花因而自觉地展开教育教学研究,也用于自选课题。
这类课题可能涉及很专很深的理论前沿问题,也可能针对很现实很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
(二)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及研究的目的,可把研究课题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两大类。
理论性课题又被称为基础性研究课题。
主要包括那些以研究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影响因素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新的领域等为基本任务的课题。
理论性课题是不可能都在同一层面上展开的,根据课题对理论不同程度,上的突破与发展,可以把课题分为三级。
凡是那些对构成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等作突破性研究的课题都属于一级课题。
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级课题是难度较高的研究课题。
这类课题具有开创性,又涉及全局。
它要求研究者有较强的批判思维能力、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较宽的知识面。
凡是对教育科学某一领域中已形成的概念、原则作进一步探讨(或使它更完善,或使它更具体细致)的课题均可列入二级课题。
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或实施计划。
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主要涉及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对象等环节。
研究设计要通盘考虑研究的每一步骤,对研究作出全面规划。
本章就如何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决定变量、下操作定义、抽样等作详细的描述。
第五节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
它是在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对象作为被试,这个过程也叫抽样。
一、什么是抽样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抽样是以概率论的大数定律作为理论基础。
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更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抽样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抽样的基本要求是: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抽样,首先要明确抽样的总体范围,通常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提的范围。
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的儿童。
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做出明确规定。
否则,会对抽样本和结果推断造成麻烦。
2.抽样的随机化随机化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不为零。
换句话说,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
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
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认为因素造成的偏差。
3.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代表性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
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影响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
4.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是指抽取样本的具体数量。
样本数量的多少,既要符合研究目的、内容,满足教育统计的要求,又要考虑抽样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一般来说,样本数越多,代表性越好;样本数过少,抽样误差较大,代表性也较差。
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有什么特点?答:教育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以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
教育研究的特点:从研究对象看,教育研究具有人文性;从研究过程看,具有系统性;从研究方法看,具有科学性;从研究目的看,具有成果的创造性;从研究的结论来看,具有客观性;从研究的质量看,具有可靠性。
2.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答:根据不同的维度,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
根据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研究方法的性质,教育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根据研究持续的时间不同,教育研究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根据研究的时间连续性不同,教育研究可以分现状研究、比较研究和发展研究。
3.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教育研究中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的研究步骤:选择与确定课题,查阅文献,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形成结论,撰写研究报告、鉴定评价研究成果,推广运用研究成果。
4.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主要有哪些?答: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教育研究方法可有以下几种分类。
(1)按研究过程的阶段分类,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的方法,包括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献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实施阶段的方法,包括形成事实的方法、形成理论的方法;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包括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方法、推广运用的方法。
(2)按问题的性质分类传统的观点将教育研究方法分为以下四类:理论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实证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实验研究方法,包括真实验、准实验等;历史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刘良华教授在根据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趋势,将教育研究分为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第二章教育研究设计一、简答题1.基础教育领域的课题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答:教育领域研究课题的来源:(1)从教育实践中选题,包括从实际工作面临的难题中选题,从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中选题,从被忽视的盲点问题中选题,从日常观察发现的问题中选题。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来源、要求与设计一、选题的主要来源(一)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教育问题。
当前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教育改革中与教育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急切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
(高考改革)(二)学科理论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理论不但可以用来解释已有的事物,而且还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发展,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产生了很多相关的交叉学科,出现了诸多值得研究的新领域。
(学科交叉、新旧理论的矛盾)(三)教育实践变革中产生的问题。
选题的最根本来源是个人在教育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教育研究者善于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教育研究的课题。
(四)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五)从国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的问题。
(六)研究者个人的喜好、偏向。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一)问题有研究价值。
所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在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相关领域有较高的外部价值。
(二)问题提出有现实性。
选题要基于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题要界限清晰,表述明确,内容范围宜小,且不能太笼统。
(四)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所选定的课题是能被研究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即要符合一定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和把握问题研究的时机。
(五)选题要有一定的新颖性。
选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最好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切忌生搬硬套。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一)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1.假设的含义与作用假设是指根据研究者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在进行研究前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变量之间关系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陈述,是一种预想的、暂定的、待验证的理论。
其作用如下:①假设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纲领性作用。
②假设能够集中反映前期探索的成果,它有助于后期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③假设为研究活动指明了方向,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