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5
幻灯片1第三节波德莱尔幻灯片2一生平及著作●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
●1821年生于巴黎,6岁丧父,母亲一过服丧期就改嫁了。
波德莱尔自幼仇恨继父,并且把这种仇恨迁怒到母亲身上,养成了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幻灯片3●波德莱尔自幼才华出众,喜欢想象,中学毕业后于l839年进入文坛。
他喜欢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小说,也喜欢雨果、戈蒂耶、拜伦和雪莱的诗。
尤其推崇爱伦·坡,曾翻译爱伦·坡的作品长达17年。
爱伦·坡被奉为侦探小说鼻祖、科幻小说先驱、恐怖小说大师,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者,他影响了众多的作家,包括波德莱尔、马拉美、凡尔纳、史蒂文森等。
幻灯片4●早年生活放荡,晚景凄凉,1867年8月31日去世。
幻灯片5●他的代表作有诗集《恶之花》(它包括《忧郁和理想》、《巴黎画景》、《酒》、《恶之花》、《叛谫》和《死亡》六个诗组),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
文艺批评涉及到小说、诗歌、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
幻灯片6二感应论●波德莱尔认为,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之间,在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之间,有一种内在感应关系,彼此沟通,互为象征。
幻灯片7●他透过感应去理解世界,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彼此沟通的整体,大自然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暗示着多重复杂的含义,各种感官之间也存在相互沟通融合的通感关系,形、声、色、味交相感应,感觉间可以相互挪移,诗人对这种神秘深奥的感应心领神会,诗人的任务在于发现、感知和表现这种固有的象征关系和其中深藏的意蕴。
幻灯片8●他在十四行诗《感应》中,便表达了他的感应与象征统一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自然在冥冥之中发出神秘的信息,仿佛是人类自身的悠长的回音,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感应关系。
这种感应关系或者说神秘的象征关系是不可以直接呈现的。
因此,从象征理论的立场出发,波德莱尔否定了现实主义的摹仿说,他将摹仿自然看成是艺术对自然的拙劣的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