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洲
- 格式:docx
- 大小:16.05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洲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与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自然概况:.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甘蔗);农业生产特色——基塘农业。
3.地形:较低平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4.河流:珠江为主,由东、北、西向南边流5.自然灾害:夏季多台风、暴雨、洪涝;冬季容易出现咸潮6.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毗邻港澳、近东南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②人文因素:多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为主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初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后期:极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品消费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本区和港澳地区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珠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但此优势将会随着本区经济发展而消失,故必须要进行调整,努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如IT业等)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对外贸易型经济(特别是香港为自由贸易港)产品出口地区:(大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美国、台湾、香港等三、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八年级地理珠三角的知识点珠三角是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它包括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
以下是八年级地理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珠三角知识点。
一、珠三角的地理位置珠三角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东临福建,南接广西,西邻贵州和湖南,北部与江西相接。
同时,它还紧邻南海,与东南亚各国相连,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主要枢纽地区。
二、珠三角的气候特点珠三角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特点。
夏季炎热潮湿,多雨;冬季凉爽干燥,雨量较少。
在珠三角的各座城市中,广东省的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的气候比较类似,而广州城市的气候则略有不同。
三、珠三角的人文特色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它拥有较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其中包括广东省的岭南文化、澳门和香港的殖民文化、中山的孙中山文化、深圳的改革开放文化等。
四、珠三角的产业特色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大量的世界知名品牌都是产自珠三角地区的。
它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学制品等产业为支柱,同时珠三角地区近年来还涌现出很多互联网电商企业。
五、珠三角的交通特点珠三角地区是全国交通重要的枢纽地区,交通条件丰富便捷。
其中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以及航空交通。
通过珠三角地区,可以轻松到达中国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各地。
六、珠三角的环境特点珠三角的城市经历了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土地资源短缺等,同时也带来了水源、垃圾治理等问题。
因此,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进行珠三角的环境治理和保护。
结语:以上就是八年级地理必须掌握的珠三角知识点。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它拥有丰富的人文和产业资源,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等问题。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珠三角的知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地区,为珠三角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知识总结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珠江三角洲的成因: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江三角洲”。
2.位置及重要性: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3.地形:以平原为主。
4.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发展条件: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充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水运条件。
6.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组成:该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7.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1)政策条件:国家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的前沿(2)区位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3)人文条件:著名侨乡,便于吸引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1.区域经济特点: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2.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区域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
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这里不少企业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
3.发展成果: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4.主要城市及发展(1)广州:①广州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
②广州是著名的侨乡,华侨人数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③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汽车、电子、石油化学、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④广州长期作为外贸通商口岸,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巨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新兴的国家航空枢纽。
⑤广州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第三节知识能增加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搜集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珠江三角洲位置纬度位置: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温度带中的热带和亚热带,属五带中的北温带和热带。
海陆位置:南临南海,海上交通便利。
相对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十分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国际贸易发达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位于三角洲上。
与香港毗邻的深圳和与澳门毗邻的珠海,是我国优先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开发利用与海外特有经济联系,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本地区缺乏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各种能源和矿产。
在本区修建了两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
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轻工业非常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
轻工业指主要生产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工业。
如家用电器、食品、服装等。
5、广东、福建、海南是著名的侨乡。
广州市有侨城之称。
华侨、外籍华人通过赠送、投资、家人赡养、旅游探亲等方式,每年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大量钱财。
6、珠江三角洲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十分利于亚热带和热带作物的生长,一直是我国香蕉、龙眼、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7、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极少,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当地农民大力发展基塘农业。
这里的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生产也很发达,除满足广州、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地需求外,还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之珠江
三角洲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
南方地区位于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
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
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
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八年级地理《区域特征》知识点总结:南方地区
八年级地理《区域特征》知识点总结:北方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洲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洲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与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自然概况:1. 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甘蔗);农业生产特色——基塘农业。
3. 地形:较低平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4. 河流:珠江为主,由东、北、西向南边流5. 自然灾害:夏季多台风、暴雨、洪涝;冬季容易出现咸潮6. 对外开放的前沿:①区位因素:毗邻港澳、近东南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②人文因素:多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为主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初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后期:极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品消费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本区和港澳地区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珠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但此优势将会随着本区经济发展而消失,故必须要进行调整,努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如IT 业等)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对外贸易型经济(特别是香港为自由贸易港)产品出口地区:(大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美国、台湾、香港等三、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初二下册地理书本知识点总结:珠江三角洲期末考试来临,寒假还会远吗?准中考生们可不能白白浪费寒假假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二下册地理书本知识点总结,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抓紧时间预习吧!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香港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
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
洲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与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自然概况:
.
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甘蔗);农业生产特色——基塘农业。
3.
地形:较低平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4.
河流:珠江为主,由东、北、西向南边流
5.
自然灾害:夏季多台风、暴雨、洪涝;冬季容易出现咸潮
6.
对外开放的前沿:
①区位因素:毗邻港澳、近东南亚;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②人文因素:多著名的侨乡;
③政策因素: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为主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初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后期:极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品消费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本区和港澳地区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珠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但此优势将会随着本区经济发展而消失,故必须要进行调整,努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如IT业等)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对外贸易型经济(特别是香港为自由贸易港)
产品出口地区:(大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美国、台湾、香港等
三、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农业用地发展为城镇建筑用地)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向工业转变,人口从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主要表现: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本区城镇化的特色:①加工制造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②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交错分布。
产生的问题:(1)社会问题(治安、就业、教育、交通、住房等);(2)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