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23.84 KB
- 文档页数:7
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两极世界的形成》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两极世界的形成,欢迎大家阅读。
两极世界的形成必考知识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一)消极影响: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在欧洲:导致柏林危机和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具体表现:(1)德国分裂:(冷、欧洲)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的分裂:(冷、亚洲)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古巴导弹危机(冷、美洲)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
战争一触即发。
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4)朝鲜战争——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热、亚洲)(5)越南战争——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热、亚洲)(二)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
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背景:
①二战改变了大国间力量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二战后期战后美苏领导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③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
(2)形成过程: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国家 1947年 1949年 1955年美国“杜鲁门主义“提出(冷战正式开始)马歇尔计划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苏联共产党和工人党九国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形成影响:
①引发美苏军备竞赛,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表现:1949年德国分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冷战); 1950-1953年朝鲜战争;1961-1975年越南战争(热战)
②美苏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学习借鉴,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面对两极对峙格局,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⑴ 成立联合国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6. 瓦解: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二: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美苏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二.美苏冷战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2.北约:1949年,美英法《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加剧了“冷战”3.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保加利亚等,为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4.华约: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但美苏没有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西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越南:二战后,越南共产党抗击法国殖民者。
1961年—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前言: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对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 共同性质: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从盟友到对⼿——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来源:学。
科。
⽹Z。
X。
X。
K]1.雅尔塔体系确⽴(1)概念:第⼆次世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2)基础:美苏均势(3)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范围)(4)意义: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 第⼆次世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量的对⽐:(1)⼆战后,西欧和⽇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苏联的实⼒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益增⼤,引起了西⽅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盾⽇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障碍。
⼆、美苏冷战1.冷战的最初信号:丘吉尔铁幕演说2.冷战含义:以美国为⾸的西⽅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切敌对⾏动。
3. 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战后美国欲称霸世界。
(2)以苏联为⾸的社会主义⼒量⽇益壮⼤,妨碍其称霸。
(3)苏联在军事政治上能与美抗衡,使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势⼒范围界限。
(4)兵戎相见并不符合双⽅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战争之苦的世界⼈民所反对。
4.美苏冷战的表现国家[来源:学科⽹ZXXK] 政策[来源:/doc/8e11422004.html][来源:Z#xx#/doc/8e11422004.html] 表现政治经济军事美国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苏联对抗苏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1.消极影响:(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
(2)两⼤阵营对峙,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3)美苏两个超级⼤国全⾯对抗,进⾏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高一历史必修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虽然从高一开始我们的历史难度增加了,但是实际上必修一历史的知识点是比较简单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1、原因:(1)雅尔塔体系确立: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从右至左)出席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
又称克里米亚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I.V.斯大林、美国总统F.D.罗斯福和英国首相W.L.S.丘吉尔以及3国外交部长、三军总参谋长和顾问们。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讨论了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
除雅尔塔会议外,美英苏三巨头在二战期间还召开了其他国际会议在1943年底召开了德黑兰会议,1945年7——8月间召开了波茨坦会议。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具体包括:美、苏、法、英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苏联租用旅顺和大连和海军基地,日本的千叶群岛(北方四岛)交给苏联等等。
◆基础:美苏均势“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
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在二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其中雅尔塔会议尤为重要,雅尔塔体制就是这些会议所签订的协定的总和。
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根底之上的,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它确实立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开场被以美苏为主导的新世界格局所取代,为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根底。
2、冷战“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也是雅尔塔体制进一步开展演变为两极格局的主要方式。
3、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1〕“冷战〞的公开信号: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以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3〕马歇尔方案的出台: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方案〞,即马歇尔方案。
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本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4〕苏联的还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5〕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场面的形成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冷战〞的影响消极影响:“冷战〞场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部分“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1〕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
〔2〕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开展,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部分战争不断〔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成立联合国
⑵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二: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
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⑵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⑶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⑷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A、资本主义阵营:①美国的强大②西欧的衰落
※美国的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⑴表现:
①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②经济上:大战期间,以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确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见课本材料)
③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军事基地分布世界各地。
率先掌握了核武器
⑵原因:①自身经济基础雄厚,本土未受战争破坏
②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⑶意图:世界蓝图称霸世界
※西欧的衰落:
⑴英:海外贸易、黄金储备、工业生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⑵法: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B、社会主义阵营:①苏联的崛起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③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实力大增: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⑴表现:①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国际威望大增
②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③领土也有扩大
※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①东欧八国:(建立政权的途径都得到苏联的帮助; 都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南、阿
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罗、匈、保、波、捷在苏联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东德
②亚洲四国:中、朝、越、蒙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苏为首的社义阵营形成
⑹标志:1949和1955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继成立
4.两极格局的特点:
①政治:表现为冷战
②经济: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
③军事:表现为局部战争
④意识形态: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三:疑难解析1、几个相关概念
⑴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⑵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
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⑶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因: 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⑷明确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关系
①同: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②异: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2、单元线索: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②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③冷战和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
④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终结
3、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相同点:
(1)建立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
(2)建立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
(3)实质: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结果: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5)内容: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6)作用: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其实根本矛盾都没有根本解决.
不同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背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主宰体系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意志体系美苏两大国意志
缓和调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暂时妥协
中心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性质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政治等多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