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设计》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9.62 KB
- 文档页数:1
好运设计读后感《好运设计》是一本由美国作家吉姆·克拉姆撰写的畅销书,它深入探讨了成功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来吸引好运。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自助书籍,它更像是一本心灵指南,引领读者走向更加积极、成功和快乐的人生。
在《好运设计》中,克拉姆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向读者解释了成功和好运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吸引和创造的。
他认为,积极的态度、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行动是吸引好运的关键,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自我设计来实现。
首先,克拉姆强调了积极的思维对于吸引好运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命运,积极的思维会带来积极的结果,而消极的思维则会带来消极的结果。
因此,要想吸引好运,就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未来会更好,相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会让人更加乐观、自信,从而更容易吸引好运。
其次,克拉姆强调了坚定的信念对于吸引好运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必须要坚信自己有能力吸引好运,有能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人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而这种坚定的信念往往会成为吸引好运的关键,因为它会让人散发出一种强大的能量和魅力,吸引周围的人和事物向着自己的目标聚集。
最后,克拉姆强调了努力的行动对于吸引好运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行动,才能让好运真正降临在自己身上。
因此,要想吸引好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不断地努力、拼搏,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从而吸引更多的好运。
通过阅读《好运设计》,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成功和幸福并非取决于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在的思维和行为。
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行动,才能真正吸引好运,走向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因此,我决定要更加积极乐观,坚定信念,努力拼搏,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更加成功、更加幸福的人。
我与地坛后7章到12章节读后感我的梦想,好运设计,记忆
与印象
摘要:
一、读后感:对《我与地坛》后7 章到12 章的理解与感悟
二、我的梦想:对于未来的追求与期待
三、好运设计:如何设计自己的好运
四、记忆与印象:对文章中印象深刻的内容及原因
正文:
一、读后感:对《我与地坛》后7 章到12 章的理解与感悟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先生所著的一部散文集,通过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描述,以及对地坛公园的回忆,展现了作者从年轻时代到中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在阅读了后7 章到12 章之后,我深感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深入人心。
二、我的梦想:对于未来的追求与期待
在阅读《我与地坛》后,我深感自己的梦想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正如书中所说,梦想是生活的动力,是人类不断向前的源泉。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人工智能助手,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好运设计:如何设计自己的好运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提到了“好运设计”的概念,认为好运并非天赐,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设计。
对于我而言,好运设计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
首先,我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次,我需要保
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克服困难;最后,我需要善于抓住机遇,让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
四、记忆与印象:对文章中印象深刻的内容及原因
在《我与地坛》的后7 章到12 章中,有许多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地坛公园的描绘。
地坛公园是作者儿时的乐园,也是他成年后回忆过去的重要场所。
作者通过对地坛公园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史铁生散文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篇1史铁生是位特殊的作家。
毕业于清华附中,文革初期,18岁的他响应号召赴延安一带插队,过重的农活,恶劣的生活条件,伤害了他年轻的身体,有一次还淋了大雨,高烧不退。
回北京后,生日那天住进了友谊医院,从此再没能站起来。
瘫痪那年他才21岁,他写有一篇《我21岁那年》。
正值青春年少啊!用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里的话来说,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每周3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残疾到底给史铁生带来了些什么?有人说,他因为身体的残缺而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我想说,他发现了生命普遍的残缺,并用生命的眺望弥补了身体的残缺。
他在《给盲童朋友》一文里给盲童们解释“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
你们想看而不能看。
我呢,想走却不能走。
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健全人也有局限,这些局限也送给他们困苦和磨难。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健全人也有局限,他们想飞但不能飞”,是呀,如果能飞,谁不想飞呀?还有诸如健步如飞、事业腾飞、飞到心爱的人身边等等翱翔的人生愿望,可是身体再强壮、头脑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平地起飞。
人生而有缺陷,谁敢说自己的人生不会经历挫折和磨难,不会有痛苦和无法拥有?既然如此,那么健全人和残疾人一样都处在超越生命残缺的路上;其实生命是普遍的残缺,即使你是健全人。
他在《有关庙的回忆》写道:“无论再往哪儿去吧,都说明此地并非圆满。
丑弱的人和圆满的神,之间,是信者永远的路。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如果此岸的生命都圆满了,就没有信者去往彼岸,那人们心目中极乐的彼岸自然就因为毫无意义而坍塌了。
《我与地坛》好运设计读后感读完史铁生的中的“好运设计”这一部分,我心里像是被塞进了一团乱麻,乱糟糟的,却又有着一种别样的触动。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做了一场关于“好运”的美梦。
他带着我们设想了一个拥有着极致好运的人生,从出生到成长,从事业到爱情,一切都完美得不像话。
起初,我也跟着沉浸在这样的美梦里,心想,要是真能这样,那该多好啊!可随着文字的深入,我却渐渐品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滋味。
就说这设想中的好运人生吧,一出生就聪明漂亮,家境优越,父母疼爱。
上学了,成绩优异,老师喜欢,同学羡慕。
长大了,事业有成,爱情美满。
这看似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人生,可仔细想想,这样的人生真的就完美无缺了吗?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我参加了一个比赛,从一开始,我就顺风顺水。
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灵感不断,每次练习都表现出色。
到了比赛那天,一切也都格外顺利,题目正好是我擅长的,发挥也堪称完美。
毫无悬念,我拿了第一名。
当时的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被幸运女神眷顾的宠儿,心里那个美呀!可接下来的日子,却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赢得太轻松,我没有经历过挫折和挑战,所以当面对新的任务时,我竟然有些害怕失败,一点点困难就能把我打倒。
而且,因为没有经历过和伙伴们一起为了克服难题而努力的过程,我觉得那份胜利的喜悦也变得有些轻飘飘的,不那么实在。
再回过头来看这“好运设计”,突然就明白了史铁生想要说的。
一直走在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上,或许我们就会失去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能力,也无法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和珍贵。
而且,如果人生真的被设计得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澜起伏,那得多无聊啊!就像看一部电影,如果从开头就知道了结局,而且整个过程毫无悬念,没有冲突,没有转折,那估计看不了几分钟我们就会打瞌睡。
生活也是这样啊,正是那些不期而遇的挫折、困难,那些让我们伤心、失落的时刻,才让我们更加珍惜幸福和快乐的时光。
就像我那次比赛之后的经历,虽然失败让我难受,但也正是那些失败,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我与地坛》好运设计读后感1000字篇一: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题目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对于许多同龄人来说也亦是如此,因为这篇文章在小学初中课本里便有收录,但当我再重新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与地坛读后感1000字。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以前小的时候看这篇文章,压根就没有产生任何的感受。
作者围绕着地坛,用一种平和而坦然的语气叙述着那些与地坛相关的人与事。
诉说着那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诉说着淡褪了的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同时,对于在地坛里的那对多年来相濡以沫的老夫妇,对于那个热爱歌唱的小伙,对于那个不幸失聪的女孩,作者也用一种旁观者的眼光,静静的在一旁凝望着那一幕幕悄然发生在地坛中的不起眼的故事。
就像是这个园子的历史见证者。
很喜欢史铁生那细腻的笔触和那种娓娓道来的口气,没有过分的情感波动和浮夸,也许瘫痪的病痛让他煎熬过,愤恨过,最终认清了,接受了,平静了,形成一种看透了尘世的坦然和从容,那样的一种淡定,便渗透在文笔中了。
正因为如此,在那些文字中,时而透露着的睿智,时而又流露出真挚朴实的可爱。
人生经历了那么一遭,已经没有什么能让他生出愤怒和狭隘的情感了,因而就能坦荡荡的,随性表露任何他想表达的东西,大约是如此,才会动人。
对于史铁生而言,地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在文章的开头似乎便有了答案“??我常觉得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史铁生看来,他与地坛的相遇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结果,于是这么多年来他便再没有长久的离开过地坛了。
而读完了整篇文章,我更觉得那片荒芜的园地就是他的心灵的栖所,在作者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中,在他迷茫或消沉的日子里,他便摇着轮椅来到地坛,在那里久坐。
于是乎我开始羡慕史铁生能“拥有”一座地坛,大概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这样一个“地坛”,在那里,我们可以寄托一份喜悦,或者埋下过往的忧伤。
我与地坛五六章读后感第五章里那些关于“好运设计”的想法,特别有趣又充满哲理。
史铁生就像一个脑洞大开的梦想家,试图给生命设计出一种最完美的“好运”模式。
他想啊,要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一股脑儿地塞进一个人的命运里,那该多好。
可越往下想,越觉得不对劲。
就好比你想做一个超级豪华的蛋糕,把所有好吃的材料都堆上去,结果可能就成了一团糟。
这让我意识到,生命里那些磕磕绊绊、不完美的地方,也许才是让生活有滋有味的调料呢。
要是一切都顺风顺水,没有痛苦,没有挫折,那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滋味了。
就像一个从来没吃过苦的人,他大概也品不出甜的珍贵。
史铁生在这一章里把对生命的思考用这种看似诙谐的“好运设计”给抖搂出来,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到了第六章,他写关于“记忆与印象”的那些事儿,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回忆的旧箱子。
那些童年的、过去的回忆,就像一片片拼图,慢慢地拼成了他的生命画卷。
他的回忆里有那些普通又特别的人,那些琐碎又深刻的事儿。
我仿佛能看到他坐在地坛里,眯着眼睛,沉浸在那些回忆里,然后把这些回忆用文字编织成了一张温暖又带着淡淡忧伤的网。
他写母亲在那些记忆中的样子,让我特别感动。
一个母亲的爱,在儿子的回忆里是那么的细腻又深沉。
这也让我想到自己的老妈,可能平时那些唠叨啊、操心啊,在回忆里都会变成一种特别的爱。
而且他写那些过往的人,不管是曾经熟悉的还是只有一面之缘的,都像是在给这个世界的众生相画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
读这两章啊,感觉就像是跟着史铁生在他的心灵世界里闲逛。
一会儿被他那些奇思妙想逗得发笑,一会儿又被他那些对生命、对爱的感悟弄得心里酸酸的。
他就像一个老朋友,坐在你对面,跟你唠着那些人生里的大事小情,用他的经历和思考给你上一堂关于生命的课,可这堂课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惊喜和感动。
好运设计读后感《好运设计》读后感。
《好运设计》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励志书籍。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分享了许多关于成功的秘诀和心得。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书中强调了积极的心态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命运。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其次,书中提到了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作者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这让我意识到,要想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成功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作者认为,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够朝着成功的方向努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且制定详细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最后,书中提到了成功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作者认为,只有拥有坚定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这让我深受启发,意识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拥有坚定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好运设计》,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成功的道路上需要有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明确目标和计划、坚定决心和毅力这几个关键因素。
这本书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感谢《好运设计》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指引,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好运设计读后感《好运设计》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专业书籍,作者是刘欢。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思维方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对我的设计学习和实践有益的启发。
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设计的基本原理。
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平衡、对比、重复和对齐四个方面。
这四个原则是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
在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例,生动地解释了这些原则的应用和作用。
我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设计中的平衡和对比的重要性,以及重复和对齐的作用。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组织设计元素,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达力。
第二部分是关于设计方法的介绍。
设计方法是指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一些操作和步骤。
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设计师的工作流程、素描和草图的作用、构图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阅读这部分内容,让我对设计师的工作有了更具体和实践的认识。
我明白原创性、创意性和系统性是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深刻理解了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设计思维的介绍。
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用户中心的设计思维、敏捷开发的设计思维以及系统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对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明白了设计思维强调的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设计师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设计作品。
通过阅读《好运设计》,我不仅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获得了一些对我的设计学习和实践有益的启发。
首先,我明白了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不仅要关注美感,还要关注实用性和用户需求。
只有将这些方面充分考虑并融合到设计作品中,才能做出成功的设计作品。
其次,我学会了运用设计原理和方法来组织和表达我的设计思想。
好运设计读后感《好运设计》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和成功学的畅销书籍,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
这本书讲述了怀斯曼博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的一套成功的心理学方法,帮助读者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怀斯曼博士在书中提到了“好运设计”的概念,即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可以吸引好运气,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认为,好运气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的心态来吸引和创造的。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成功并非是一种偶然,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为来实现的。
在以往的生活中,我常常抱怨自己的不幸,认为自己没有好运气。
但是通过这本书的启发,我意识到,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和习惯,才能吸引好运气,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怀斯曼博士在书中提到了一些成功的心理学方法,帮助读者实现自己的梦想。
比如,他提到了“积极心态”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吸引好运气,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还提到了“目标设定”的方法,认为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才能有条不紊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在读完这些方法后,我深受启发,意识到只有通过正确的心态和行为习惯,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怀斯曼博士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故事,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观点。
比如,他讲述了一位成功的商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为习惯,吸引了好运气,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些案例和故事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为,才能吸引好运气,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的来说,《好运设计》是一本非常启发人的书籍,通过这本书的启发,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为,才能吸引好运气,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相信,只要我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受到它的启发,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好运设计》读后感《好运设计》读后感1看完《好运设计》后,还是很有些感触的,毕竟我好像也做过“好运设计”这样类似的事。
所谓类似的事,要从我玩过的一个叫“众生”的游戏说起。
这是一个单机的模拟人生游戏,里面有一个机制就是出生时性别、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以及各方面的天赋、学习能力甚至性格喜好的一部分都是随机的。
当然,游戏本身不是重点,我只是想聊一聊我的行为。
我发现我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种“好运设计”。
如果随机出的不是我满意的先天条件,我会选择重新开一局,其实也就相当于在设计人生中最初与生俱来的好运方面,执着于选择一个我满意的开局。
正如文中史铁生刚开始所想的那样——“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
但是我却发现了,这样子的人生是单调的。
因为毕竟我的性格会导致我一次次做出同样的选择,最后,每一个人物都活出了我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而我最初玩游戏的本意也没有达成——又把自己在现实中的经历重复一次,又有什么意思呢?其实说了这么多,也想表达一个意思:虽然说可以设计好运,确实是让人羡慕,但如果什么都设计好了,那么人生也未免太过无趣。
一个人的人生也不是说不能过得一帆风顺,但这不应该是设计好了的。
人生的有趣之处正在于其中会有许多意外,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果一直顺顺利利的下去,这哪是人生呢?我可以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顺顺遂遂的,但事实上,它最后一定不会是完全一帆风顺的。
《好运设计》读后感2看完这篇《好运设计》,我不禁想提这样一个问题:此作的基调究竟是欢乐还是忧伤?或许有人会说是欢乐,因为整篇散文文笔幽默,详尽地描摹着一个美好的有关理想人生的白日梦;尽管其中不无调侃,但也绝谈不上讽刺,反而能在一种逗乐中让人若有所悟,会心一笑。
或许也有人会说是忧伤,因为一个白日梦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人生的缺憾,这种缺憾越是以一种相反的形态表现出来,缺憾本身就越能让人在蓦然间体会到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
尽管作者在__的结尾于否定这个白日梦的同时,正面提出了另一个考察人生价值的指标——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倒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圆其说,犹如一块刻意掩饰伤口的创可贴。
史铁生散文读后感史铁生散文精选读后感1自嘲“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的史鐵生,他文字裏關於生命的思索給與我深深的感動,他的堅忍使我在遭遇崎嶇時亦能淡定從容。
他在病榻上創造出了大量優秀,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
他用他的*鼓勵無數的人,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他用他的筆,描繪出精彩的人生。
“職業是生病,业余是写作”這一句話,不僅是史鐵生自嘲的一句話,更是這句話給人帶來的感動卻是無窮的,他的事跡給人的影響卻是無限的。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他死了,他的脊髓,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點亮了我們精彩的世界。
史鐵生一生寫作了無數的散文。
如,著名的《我與地壇》《病隙碎笔》等。
《病隙碎笔》中。
史鐵生用生動而通俗易懂的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求和探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
《病隙碎笔》已不是單純數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隨筆集,而是一部充滿了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
《病隙碎笔》是作者以生命的追問方式不斷捕捉思想的火花而逐一寫成的,我們不難理解史鐵生在書中所說的一句話“生命本沒有意義,是我使我自己的生命獲得了意義。
”他的《病隙碎笔》作為2002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的思考着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
当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的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的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的與未明事件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在《我的夢想》中,史鐵生把母親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對於史鐵生來說,應該沒有一個人比母親更重要吧。
好运设计逐段解析
《好运设计》是史铁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想象中的一次“好运设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首先,史铁生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如果可以设计自己的好运,人们会如何选择?然后,他展开想象,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场景:拥有健康、智慧、美丽和爱情的人生,每个人都生活在和谐与幸福中。
然而,史铁生并没有让这种想象成为一种逃避现实的避难所。
他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设计只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总是充满了不完美和遗憾。
但是,他强调,正是这些不完美和遗憾构成了人生的意义。
它们让我们学会了坚韧、勇敢和珍惜,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和乐观。
在最后,史铁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他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或物质,而在于追求和努力的过程。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好运设计》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洞见的散文,史铁生通过对想象和现实的探讨,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告诉我们,面对生
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和坚定,珍惜每一个过程,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所在。
《好运设计》读后感折线
《好运设计》是一本关于设计思维和创意灵感的书籍,通过讲述设计师们的故事和经验来探讨如何培养良好的设计能力和创作力。
读完这本书,我收获颇多。
首先,书中强调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设计过程中,观察和思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有通过观察和思考,设计师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和问题,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书中给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案例,让我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观察和思考,寻找设计的灵感。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
例如,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设计师整理思路和构建思维框架的工具,而头脑风暴则可以帮助设计师集思广益,激发创作灵感。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加系统地进行设计和创作,提高效率和质量。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设计的优雅和简洁的重要性。
优秀的设计应该是简洁而富有表达力的,能够直观地传递信息和激发情感。
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需要精确地把握视觉语言和形式表达的能力,书中给出了一些关于色彩、图形、字体等的设计原则和技巧,这对我在设计工作中很有帮助。
此外,《好运设计》还分享了一些设计师的思考和感悟。
其中许多设计师都强调了对设计的热爱和追求,他们认为设计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只有热爱并不断学习和探索,才能有所创
新和突破。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动力,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设计之路。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好运设计》,我了解到了设计思维和创意灵感的重要性,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以及一些关于设计原则和技巧的知识。
这对我在设计工作中提高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让我更加热爱设计并坚定了我的设计之路。
好运设计读后感《好运设计》读后感。
《好运设计》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撰写的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通过对心理学和运气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改善自己的心态,增加好运气。
在读完《好运设计》之后,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好运和心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案例和实例,通过这些案例,作者向读者解释了好运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逐渐明白了好运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方法来吸引和创造的。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帮助读者改善自己的心态,增加好运气。
比如,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吸引好运,通过设定目标和计划来创造好运,通过自我调节来提高自己的幸运感等等。
这些技巧都是非常实用的,可以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提高自己的幸运感。
除了心理学技巧,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好运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作者提到了“积极心态会吸引好运”的原理,他认为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从而吸引更多的好运。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目标和计划可以创造好运”的原理,他认为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制定周密的计划可以让人更加专注和坚定,从而创造更多的好运。
这些原理都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让我对好运和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好运设计》,我对好运和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明白了好运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方法来吸引和创造的。
我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可以帮助我改善自己的心态,增加好运气。
我相信这些技巧和原理会对我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乐观、自信,从而吸引更多的好运。
总的来说,《好运设计》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心理学著作。
通过对好运和心理学的深入探讨,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好运并非偶然,而是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方法来吸引和创造的。
2024年《好运设计》读后感折线《好运设计》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小说,作者在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节的转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这本小说读后让我深受触动,思考了许多人生的问题。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天的设计师。
李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才华,但他却一直追求着自己的设计梦想。
然而,在一次意外中,他失去了双腿,生活变得一蹶不振。
面对困境,李天选择了放弃,并选择了远离家乡去大城市寻找新的机会。
在大城市里,李天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一点一点地建立起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并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设计师。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却在他刚刚走上巅峰时出现了。
李天收到了一个神秘的任务,要他设计一种追求好运的产品。
这个任务让他陷入了沉思和挣扎,他开始思考人生中的意义和命运的不确定性。
在他的设计过程中,他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不同的追求和梦想,却都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命运转变。
小说通过李天的经历,探讨了人生中的种种难题。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了李天的内心世界。
书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饱满,他们的遭遇和选择让我深思。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以及如何面对挫折和不确定性。
《好运设计》还提出了一系列思考命运的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但他们的命运却不可预测。
这让我开始思考命运与努力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掌控一切,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
李天在书中的坚持和努力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积极面对着无法预测的未来。
《好运设计》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接受并适应变化,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梦想。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独特的折线,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起伏和坎坷,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会带来好运。
通过阅读《好运设计》,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史铁生的《好运设计》作者:金立群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1期看完这篇《好运设计》,我不禁想提这样一个问题:此作的基调究竟是欢乐还是忧伤?或许有人会说是欢乐,因为整篇散文文笔幽默,详尽地描摹着一个美好的有关理想人生的白日梦;尽管其中不无调侃,但也绝谈不上讽刺,反而能在一种逗乐中让人若有所悟,会心一笑。
或许也有人会说是忧伤,因为一个白日梦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人生的缺憾,这种缺憾越是以一种相反的形态表现出来,缺憾本身就越能让人在蓦然间体会到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
尽管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于否定这个白日梦的同时,正面提出了另一个考察人生价值的指标——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倒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圆其说,犹如一块刻意掩饰伤口的创可贴。
以上两种看法究竟何种准确呢?我以为都准确。
也正因为如此,这篇散文的基调究竟是欢乐还是忧伤便成为一桩说不清的事情。
“说不清”并非一件坏事,它是真实的人生。
而所谓纯文学和流行文学的主要不同也就在这里显现出来了。
流行文学作为一种“样式文学”,将人生的感受在强化中简化,以满足读者对某种特定情绪的消费需要:悲情的文字就是为了赚人眼泪,喜剧的情节就是为了逗人一笑。
而纯文学又“纯”在何处呢?纯就纯在它是对真实人生的纯粹的自我呈现,它不是刻意的“秀”,它最真实也最自然。
这篇散文其实是有关生命苦难的叙说。
但是作者并没有如许多或励志或煽情的文章那样写下许多睿智的格言、表明某种强烈的态度、记下一些刻骨铭心的事件。
作者仿佛是在自言自语,自己给自己解闷,自己开导自己。
人生的大幕就是在这样的随意自然中不经意地被拉开了一角。
在真实的人生中,欢乐与忧伤总是如影随形,它们难以分割地扭结在一起。
人生得闲,如作者那般天马行空地沉醉于白日梦中,设计自己理想的人生,并于其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种种境遇的看法,品评世事,不亦快哉!但是这种欢乐纯粹吗?它的背后有没有苦涩和无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的童年,当是莫大的缺憾。
《好运设计》读后感800字作文“要是今生遗憾太多,在背运的当儿,尤其在背运之后情绪渐渐平静或麻木了,你独自待一会儿,抽支烟,不放想一想来世。
你不妨随心所欲地设想一下(甚至是设计一下)自己的来世。
你不妨试试。
在背运的时候,至少我觉得这不失为一剂良药——先可以安神,而后又可以振奋。
“是啊,在不如意之时,确实可以慢慢地设计一下自己的“来生”,这样,也能够减去你内心的愤懑。
在读完了《好运设计》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讲命运的不公。
“有的人生来肩宽腿长潇洒英俊(或者婀娜妩媚娉娉婷婷),生来就有一身好筋骨……可有的人却与此相反生来就样样不如人。
”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人一生下来就有走运和不走运的,但你说这可以怪他吗?他也没有办法,他也不想这样。
他生来没有得罪上帝,又没有在前世犯下什么无法弥补的滔天大罪,为何这总是落后于人的不幸的痛苦就因担在他身上?谁会希望自己天生就是那个被人嘲笑的不幸者?没有人。
那他所可以做的是什么呢?只有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可能还不一定会找到——但如果找到了,就将其发扬出来,显现出来。
仅此而已。
第二部分,是进行真正的“好运设计”。
作者心目中的“好运”是什么呢?我总结得出的结论是: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家境平凡,小时无拘无束,体态优美,爱好广泛,且你无论下决心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他在其中设计了一个真正的“上帝宠儿”,一个完美的男人形象,看起来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的理所当然。
但旋即,他又抛出了一个新问题。
“不过,这是不是可能的?你见没见过永远的胜利者?好吧,没见过并不说明这是不可能的,没见过的我们也可以设计,你,譬如说你就是一个永远的胜利者,那么最终你会碰见什么呢?死亡……这时候你必定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你会比一生不幸的人更痛苦。
”从来没有体会过失败的滋味,从来没有遇见过束手无策的困境,倘若我们一生只得了好运,在最后,在最后的最后,在你油尽灯枯之时,命运便会以一个无可逃避的困境——死亡,勾销你的一切胜利,抹杀你的一切荣耀,告诉你在这件事情上和所有人一样都不可避免也不能避免,最终你不仅没有能够幸福,反而会得到一个你一直“有幸”不曾碰到的一样事物——绝望。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1972年因双腿瘫痪于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病隙碎笔》。
在别人看来,史铁生这一生听坎坷的,但从他的文章里可以感受到他还是比较达观的。
《好运设计》是史铁生对于生命苦难的理解。
《好运设计》(1995年3月初版)作者运用第二人称手法,为想象中的“你”设计一帆风顺人生
文章一开始便提出,要是今生遗憾大多,在背运的时候,尤其在背运之后情绪渐渐平静了或麻木了的时候,不妨随心所欲地设想一下自己的来世。
这不失为一剂良药——先可以安神,而后又可以振奋,并举例说明“就像输惯了的赌徒把屡屡的败绩置于脑后,输光了裤子也还是对下一局存着饱满的好奇和必赢的冲动”。
作者认为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人一生下来就有走运的和不走运的,比如有的人生来就聪明,有的人就笨,有的人漂亮,而有的人丑陋,有人生来非常健康,而有的人就先天缺陷。
如果生来丑陋、愚笨、带有缺陷,这能怪你吗,不能,但这带来的一切后果却要你承担,你可能一辈子都饱受了轻蔑,和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设计要从出生开始,一出生就要占尽先天优势,如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
当然还有不错的家世,通情达理的父母等等,接着你就有了快乐的童年,可以肆意玩耍,饱享关爱,有了华丽的青年,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健硕俊美,刀枪剑戟无所不能,紧跟着就是令人羡慕不已的姻缘,那姑娘和你一样有才华,一样健美。
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你们毫无悬念的缔结秦晋之好。
至此你万事如意。
可是就这时候,作者有一点疑虑,感到了一点困惑了:
你能在一场如此称心、如此顺利、如此圆满的爱情和婚姻中饱尝幸福吗?也就是说,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望眼欲穿的企盼,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痛不欲生的痴癫与疯狂,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与等待,当成功到来之时你会有感慨万端的喜悦吗?在成功到来之后还会不会有刻骨铭心的幸福?或者,这喜悦能到什么程度?这幸福能被珍惜多久?会不会因为顺利而冲淡其魅力?会不会因为圆满而阻塞了渴望,而限制了想象,而丧失了激情,从而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变得麻木,心路荒芜,如死亡。
显然,如果这样就不能算好运了,没有痛苦和磨难你就不能强烈地感受到幸福。
那只是舒适只是平庸,不是好运不是幸福。
为了你的幸福不致贬值,必须调整一下设计,给你的生活增添一些不太大的坎坷和挫折,甚至是一些必要的痛苦和磨难,比如让你患场大病,健康没有了,婚姻也收到影响,然后在你绝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您完全恢复了健康,你又是那么精力旺盛健步如飞了,你同你所爱的人可以在一起,以前设计的那些好运气也都回来吧,劫难之后失而复得,现在你才真正是一个幸福的人了。
苦尽甜来,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好运道。
苦尽甜来之后呢,一直甜下去,是不是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了?显然是的。
因此只能再设计一些痛苦和坎坷,让你不断的苦尽甘来,这样看来不错,但是又有疑问了,坎坷都可以跨过去,死亡是无法避免的,命运在最后跟你算总账了(它的账目一向是收支平衡的),它以死亡这个无可逃避的困境勾销你的一切胜利,这怎么办?你唯一具有的就是过程,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
看来一生中不仅得给你小痛苦,还得给你大痛苦,不仅得给你一时的痛苦,还得给你永远的痛苦。
到此为止,这个设计算好运设计吗?最后作者说:我看出来了,我们的设计只能就这样了。
我不知道怎么办了,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上帝爱我!我们的设计只剩这一句话了,也许从来就只有这一句话吧。
文章这样结束了,整篇文章文笔诙谐幽默,详尽地描摹着一个美好的有关理想人生的白日梦;其中不无调侃,让人能在一种逗乐中若有所悟,会心一笑。
确实,人生中的缺憾、坎坷、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有了这些缺憾、坎坷、痛苦,有了战胜这些缺憾、坎坷、痛苦的过程,人生才显现出精彩,才领略到成功,才体会到幸福。
如风雨后才有彩虹,暗夜结束才有黎明,而生活如太极两仪,在这个圆圈里,有黑有白,周而复始,否极泰来的循环往复,才叫圆满。
其实幸福和苦难如塞翁是马,如暗夜星光,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