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与叙事学分析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80
0177、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①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②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
③“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2)主要特征:①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结构主义文论要求以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②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结构主义文论把文学看成一个整体,强调文学系统和外在于文学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
③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主张凭借思想模式对事物内部的复杂而不可直观的关联进行考察、挖掘和建构,从而得到文学的深层结构。
④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结构主义注重对作品的结构作客观分析,被分析出的作品元素往往用某些符号来表示,这就使之在文学符号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主义认为叙事作品的结构比抒情作品复杂,因而较多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叙事学的研究在结构主义中占据一定分量。
0178、法国结构主义理论概述:(1)从文论史上看,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
(2)列维—斯特劳斯出版《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确立了思想主流地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法国。
(3)主要代表是前后“四子”和“五巨头”: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博瑞蒙。
前四子加上巴尔特被称作结构主义五巨头。
(4)评价影响:①拓宽了批评的功能,增强了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
②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自主性和整体性的过分强调,切断了社会、作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切断了文学之根,导致了后来解构主义文论从内部对其进行颠覆。
0179、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1)意识形态理论背景:①意识形态最早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是指与科学平行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关思想意识的人文学科。
《荒野猎人》的结构主义叙事学解读《荒野猎人》是由亚利桑德罗?伊纳里多于2014至2015年间执导的一部电影作品。
这是一部讲述美国建国之初西部发展的真实故事的影片,它一经面世便受到多方面的认可,先后在第73届金球奖和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多项大奖。
该片于2016年3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以来,票房两天过亿元,三天破2亿元,早早突破奥斯卡获奖影片在内地市场的票房纪录。
一部成功的影片,除了给予观者视觉上的审美体验外,还应当为其带来心灵上的触动。
而选择何种方式对《荒野猎人》进行解读,是理解影片主旨的关键。
“结构主义”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文本批评方法,它主张通过对文本的叙事结构分析,以达到阐明主题和挖掘深层意蕴的目的。
格雷马斯认为,世界上的叙事作品固然多种多样,但不同作品的叙事结构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他将叙事文本分为外显结构(或称语词层面)、表层结构(或称叙事层面)和深层结构(或称深层层面),[1]并引入“行动元模型”和“符号方阵”作为分析文本的工具。
本文将运用“行动元模型”和“符号方阵”,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层面对《荒野猎人》进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解读与阐释,剖析这部影片的叙事结构与主题意义的关系。
一、《荒野猎人》中的“行动元模型”勾勒行动元模型是格雷马斯将符号学与结构主义叙事分析相结合的成果,这一模型的理论基础来自普罗普的“叙事功能”和“行动范畴”概念。
普罗普认为,人物的“功能”是构成叙事文本的基本要素,不论由谁、以何种方式实现,它永远是故事中不变的因素。
他通过对一百多个民间故事的总结与分析,提炼了七种行动范畴。
[2]但普罗普只是单纯地对人物角色进行分类,没能考察“行动范畴”之间的互动方式及其对文本意义生产的作用。
格雷马斯更加关注文本中各行动元之间的互动关系,他简化、重组了普罗普的七个行动范畴,构建了由主体与客体、发送者与接受者、辅助者与反对者组成的行动元模型。
行动元模型中主体渴望得到某物或达到某种状态,客体则代表着被主体渴望的物或状态;辅助者对主体欲望起到促进作用,反对者则起到阻碍作用;而发送者与接受者则关系到客体的存在方式及最终归宿。
结构主义叙事学探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结构主义叙事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强调从文本的内在结构出发,解析叙事作品的深层意义和生成机制。
本文将首先概述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叙事结构、叙事语法、叙事逻辑等核心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如何影响我们对叙事作品的理解。
本文将详细分析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实际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工具来解读文本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品,以展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广泛适用性。
本文还将探讨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其他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与联系。
我们将分析结构主义叙事学与其他方法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形式主义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异同,以揭示各种文学批评方法的独特价值和局限性。
本文将总结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贡献与影响,以及其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前景。
我们将强调结构主义叙事学对于深化我们对叙事作品的理解、推动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以及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叙事学,作为叙事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主张对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解析与研究。
其基本理论主要围绕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和叙事结构的深层规律展开。
结构主义叙事学强调叙事作品内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这些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故事的事件、角色、情节、时间、空间等。
结构主义者认为,这些要素在叙事作品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特定的关系相互连接,共同构成叙事的整体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关注叙事结构的深层规律。
它试图揭示叙事作品中共有的、普遍的结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了叙事作品的基本特征和逻辑。
结构主义者通过对大量叙事作品的分析,提炼出这些深层规律,如二元对立、叙事循环、情节推进等。
结构主义叙事学还注重叙事作品的功能和意义。
11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①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②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
③“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2)主要特征:①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结构主义文论要求以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②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结构主义文论把文学看成一个整体,强调文学系统和外在于文学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
③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主张凭借思想模式对事物内部的复杂而不可直观的关联进行考察、挖掘和建构,从而得到文学的深层结构。
④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结构主义注重对作品的结构作客观分析,被分析出的作品元素往往用某些符号来表示,这就使之在文学符号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主义认为叙事作品的结构比抒情作品复杂,因而较多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叙事学的研究在结构主义中占据一定分量。
2、法国结构主义理论概述:(1)从文论史上看,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
(2)列维—斯特劳斯出版《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确立了思想主流地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法国。
(3)主要代表是前后“四子”和“五巨头”: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博瑞蒙。
前四子加上巴尔特被称作结构主义五巨头。
(4)评价:拓宽了批评的功能,增强了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但是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自主性和整体性的过分强调,切断了社会、作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后来解构主义文论从内部对其进行颠覆。
3、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1)意识形态理论背景:①意识形态最早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是指与科学平行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关思想意识的人文学科。
0177、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和主要特征:(1)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背景:①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带来的革命性范式转换。
②维柯试图找出人文现象的普遍公式建立“人的物理学”。
③“深度模式”的寻求与人的主体性的消释。
(2)主要特征:①寻求批评的恒定模式。
结构主义文论要求以相对稳定的模式来把握文学,以达到有理性、有深度的认识。
②强调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结构主义文论把文学看成一个整体,强调文学系统和外在于文学的文化系统对具体作品解读的重要性。
③追踪文学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主张凭借思想模式对事物内部的复杂而不可直观的关联进行考察、挖掘和建构,从而得到文学的深层结构。
④在文学符号学和叙事学上有深入研究。
结构主义注重对作品的结构作客观分析,被分析出的作品元素往往用某些符号来表示,这就使之在文学符号学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构主义认为叙事作品的结构比抒情作品复杂,因而较多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因此叙事学的研究在结构主义中占据一定分量。
0178、法国结构主义理论概述:(1)从文论史上看,法国结构主义文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文论的逻辑延伸。
(2)列维—斯特劳斯出版《野性的思维》一书标志着结构主义取代了存在主义在法国确立了思想主流地位,也标志着结构主义思想的中心已经迁移到了法国。
(3)主要代表是前后“四子”和“五巨头”:前四子是列维—斯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博瑞蒙。
前四子加上巴尔特被称作结构主义五巨头。
(4)评价影响:①拓宽了批评的功能,增强了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
②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自主性和整体性的过分强调,切断了社会、作者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切断了文学之根,导致了后来解构主义文论从内部对其进行颠覆。
0179、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1)意识形态理论背景:①意识形态最早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特拉西,是指与科学平行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有关思想意识的人文学科。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简介一什么是结构主义?什么是叙事学?20世纪是一个思想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里,人类的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里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像走马灯一样频繁变幻的各种文艺理论和思潮也如繁星般璀璨了20世纪的文学天空。
这些此起彼伏、不断翻新的文学批评流派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女权主义……结构主义和叙事学,是文学理论的星空中颇受关注、十分耀眼的明星。
结构主义,说到底是一种方法论。
正如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一种方法。
它对社会事实进行试验,把它们转移到实验室。
在这里,它首先注意的是关系,试图以模型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
”叙事学,则是运用了结构主义的方法,对叙事作品、叙述、叙事结构以及叙事性的理论进行研究的科学。
下面,我们将对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理论进行一个简明扼要的疏理和阐释。
一、结构主义1、结构主义有什么了不起?对于一般读者而言,结构主义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东东。
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结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
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
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
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
《影》的结构主义叙事学阐释《影》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于2018年上映。
这部电影通过一位女演员与她的影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艺术、自我认同、身份认同等主题。
本文将运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来对电影《影》的叙事结构进行阐释。
首先,结构主义叙事学认为叙事结构是由一系列二元对立概念组成的。
在《影》中,这些二元对立概念包括:现实与虚幻、自我与他者、真实与虚构等等。
这些概念的交织和对比构成了电影的叙事结构。
其次,结构主义叙事学强调符号的使用和符号之间的互动。
符号有着多种不同的层次和意义,它们经常被用来表达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在电影《影》中,黑色和白色就是非常重要的符号。
黑色被用来代表现实和真实,白色则被用来代表虚幻和虚构。
在电影中,黑白两色在场景设计、服装设计以及灯光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例如,黑白两色的对比在大量的场景描绘中表现得很明显,如运动场、电影院等,这些场景都有黑色和白色的分界线,强调了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对比。
同时,在服装设计上,女演员和女演员的影子穿着相似的白色衣服,表现了她们的彼此相似和关系密切。
但两者的运动及行程却不同,也分别代表着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对比。
最后,结构主义叙事学认为,媒介形式是影响叙事结构的因素之一。
在电影《影》中,导演通过对画面的布置、动作的设计、场景的选取,来表达电影中的主题。
导演使用了大量的视觉元素来表达影子的虚幻性和自我认同的困惑。
例如,影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镜子里,同时,电影还呈现出影子和女演员之间的复杂交互关系,表现了身份认同和自我认同之间的强烈关系。
另外,导演还巧妙地运用了电影中的元素,如光影、节奏和音效,来营造出紧张和诡异的氛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影》是一部充满多层次符号的电影,导演通过对符号的运用和叙事结构的设计,表现了现实与虚幻、自我与他者、真实与虚构等二元对立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达到了探讨主题的目的。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索绪尔(1857—1913)(一)“语言”和“言语”把人类的言语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前者是一套对言语活动的社会性的普遍规约,后者则是个人对这套规约的具体运用。
(二)“能指”和“所指”、“任意性”原则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由能指和所指构成,前者是指表示意义的形式(音响形象),后者是被表示的意义(概念)。
“任意性”是符号的本质属性,是指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联是任意的,能指和所指的生成也是任意的,它们都是对连续体进行任意划分的结果。
(三)“组合”与“聚合”符号不是通过它们内在的价值而是通过其相对位置起作用的,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
最重要的关系为“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句段关系(组合关系),是话语中各个要素一个接着一个所形成的线性关系。
句段关系不仅包括一个句段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括整体和部分间的关系,即连带关系。
联想关系(聚合关系),是话语之外有某种共同点的要素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贮存在人的头脑中,是潜在的记忆系列,可以说是词语在垂直方向与一些尚未出现的词语的关系。
句段关系是在现场的,联想关系却把不在现场的要素联合成潜在的记忆系列。
句段关系具有线性特征,联想关系并不表现出明确的顺序性。
语言符号的意义并不是由它们本身的内容所规定的,而是在一个纵横交织的关系网中被语言的结构所规定的。
(四)“历时”与“共时”语言学研究分为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前者是在一定时间内的静态的、断面的研究,后者则是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即演化性的研究。
语言是一个系统,因此共时性研究更为重要。
他主张先要研究同一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功能关系,其次才能研究系统与系统的更替问题。
附:乔姆斯基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由“深层结构”(语义,先天)和“表层结构”(语言的逻辑表现;能指)组成,语言就是探究如何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变。
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探析《三里湾》中的叙述语式王玉娇【摘要】结构主义叙事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小说\"怎么写\"上,注重小说中的叙述,叙述与语言和话语的关系密切,通过对小说中的语言研究,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文本作品.每个作家的叙述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正是通过对文本叙事的探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赵树理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这部小说是作者根据他在建社工作中的生活经验创作的.在叙事上,《三里湾》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者置身在外.因此,可以通过语式距离与叙述焦点两方面探讨《三里湾》叙述语式的特点.【期刊名称】《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6)004【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结构主义;叙事学;叙述语式;三里湾【作者】王玉娇【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结构主义是兴起于19 世纪的一种方法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重要知识来源,结构主义经过拉康、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发展与批判已成为当代世界的重要思潮。
结构主义与语言学的关系密切,语言意识在结构主义中显得尤为重要,结构主义语言学就是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结构主义叙事学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主要研究时间、语式以及叙述行为等因素构成的叙述模式与小说叙事的关系。
结构主义叙事学通过对小说的时间、语式、叙事行为等的研究,来说明小说是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对故事展开叙述以及这样的方式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叙述语式是结构主义叙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述语式又称叙事形式,结构主义叙事学通过叙述语式范畴研究叙述焦点、叙事方式等问题。
叙事学的语式范畴探讨叙述“表现”形态的问题,指叙事者在叙述故事时所采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叙事时与故事所保持的距离。
根据叙事者与故事之间距离的远近可以分为讲述和展示:讲述指叙事者介入的叙述;展示指叙事者不介入的叙述,更类似于对故事的客观描写,似乎感受不到叙事与故事之间的语式距离。
浅析结构主义叙事学摘要:结构主义叙事学,是20世纪结构主义文论的直接成果。
面对各具特色的理论,本文试图从故事层面,话语层面,故事和话语层面融合三个角度梳理叙事学的发展脉络,阐明叙事学的代表理论。
关键词:结构主义叙事学;故事;话语结构主义叙事学是结构主义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分析叙事体共有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发掘叙事体不变的深层结构,建立一套叙事学的普遍模式。
结构主义叙事学,是20世纪结构主义文论的直接成果。
1969年,法国当代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在《<十日谈>语法》里面,第一次提出“叙事学”(Narratology)这个称谓,标志着叙事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尽管叙事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时间至今才有30多年,但是其研究畴却发生了重大转移,其过程始于俄罗斯形式主义学者对故事和情节的区分。
俄罗斯形式主义学者史柯拉夫斯基将故事定义为“在时间链条上依序铺开的人物及行动型间的典型关系”,强调故事中的时间为发生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因果链,将“情节”一词解释为把因果、顺序性的事件做一番艺术上的组合或解体。
这种把“故事”(fabula)与“情节”(sjuzet)区分开来的“二分法”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研究畴的不同侧重。
本文试图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基础,采用“故事”和“话语的“二分法”以及“故事”“话语”的融合,将叙事学研究的发展阶段做一梳理分析。
一、对故事层面的研究无论是在素材中,还是在已经完成的作品中,“故事”总是最基本的方面。
所以早期叙事学家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多选择“故事”层面作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故事”结构的探索,始于形式主义学者普洛普,他所著的《民间故事形态学》开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先河。
普洛普的研究旨在从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中抽象出它们共同具有的模式,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
他从结构主义立场出发,认为民间故事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行为功能。
第四讲结构主义叙事学Narratology of Structualism20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邹洪锦概念“叙事学”(Narratology )也称“叙述学”,是20 世纪60 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文学理论,由于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前期又称“结构主义叙事学”。
主要探讨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叙事学诞生的标志是为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66 年第8 期,该期是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题的专刊,它通过一系列文章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诸于众。
但“叙事学”一词直到1969 年方始见于托多洛夫所著的《〈十日谈〉语法》一书。
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懂小说,可以看其是否懂“叙事”:即能否区分“故事”与“叙事”,除了明白作品是“写什么”的之外,是否清楚它是“怎么写”出来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
目录一、一般原则:“故事底下找故事”二、普洛普:三十一个“功能”与七个“角色”三、托多洛夫:叙事“句法”理论四、格雷马斯:“行动元”与“符号矩形”理论五、热奈特:“故事——叙事——叙述”理论六、结语一、一般原则:“故事底下找故事”在结构主义者眼中,符号“说”什么可以不必注意,关键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才具有意义的。
英国当代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伊格尔顿说:“你可以把一首诗作为一个‘结构 '来考察,而将它的每一项目仍然作为本身就有一定意义的东西来对待……但是,仅当你主张,每个意象的意义完全取决于它与其它意象的关系时,你才成为一个合格的结构主义者。
意象并不具有‘实体'的意义,而仅仅具有‘关系'的意义”。
举例他以一篇小说为例阐释上述观点。
小说情节如下:一个男孩与父亲吵架后离家出走,他步行穿过树林,结果落进一个深坑。
父亲出去寻找儿子。
他也来到坑边,向下探望,由于黑暗看不见儿子。
恰巧太阳升到当头,照亮坑底,使父亲救出儿子。
高兴和解之后,他们一起回家。
非结构主义批评的解读:社会学批评会认为这部作品反映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人际关系(代沟)之类的主题;精神分析会认为作品体现了俄狄浦斯情结(“落入坑中”是象征求助母亲的子宫,或象征自我惩罚——阉割);人道主义批评认为作品隐喻人类关系中的困境;也有人认为要从儿子”(sun)和太阳”(sun)两个词的相似关系入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