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常用行为动词
- 格式:xls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1
: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1、了解:说出、背诵、选出、举例、列举、熟记、读准、复述、写
下、会写、识别、学会等
2、理解:解释、说明、比较、分类、归纳、使用、区分、判断、收
集、整理、提供、估计等
3、应用: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证明、评价、解
决、撰写、应用、辩护等
技能:
1、技能:讲述、表达、阅读、复述、写出、倾听、观察、诵读、推
想、想象、扩写、改写、收集、笔算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解决、参与、安装等
3、迁移:联系、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寻找、交流、合作、分享、访问、体验、接触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应:遵守、认可、喜欢、体会、敢于、欣赏、品味、关心、克
服、支持等
2、领悟:养成、树立、领悟、坚持、具有、热爱、追求、确立、建
立等
亳城一中教导处
2009年2月11日。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教学目标行为动词是教学中用来明确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期应展现出的行为动作或能力的动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1. 掌握(master): 学生能熟练地理解、应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例句: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单词拼写和发音。
2. 理解(understand): 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原理和逻辑。
例句: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
3. 解释(explain): 学生能够以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解释所学的概念、事实或原理。
例句:学生能够解释地球是如何绕太阳运行的。
4. 应用(apply):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例句: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 分析(analyze): 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估所学知识、信息或观点,并提出合理的论证或结论。
例句:学生能够分析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6. 创造(create): 学生能够创造新的想法、观点、作品或解决方案。
例句:学生能够创造一个原创的故事。
7. 评价(evaluate): 学生能够评价和判定所学的知识、信息或观点的优劣,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改进方案。
例句:学生能够评价一种产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8. 讨论(discuss): 学生能够以开放性和合作性的方式讨论和交流所学的知识、观点或问题。
例句:学生能够就一个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9. 质疑(question): 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挑战或怀疑,并能够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
例句:学生能够质疑一个科学实验的结果,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10. 比较(compare): 学生能够比较和对比不同的事物、观点或解决方法,并发现它们的异同和优劣。
例句:学生能够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教学目标行为动词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来确定,以确保目标的明确和具体性。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学习举例行为动词水平语文数学1、了解:出,背、辨、回、出、、写、会用、、出、例、列、复述、描述、、再等会写、准、、学、学、了解、辨、描述、知2、理解:解、明、明、比、分、会、把握、了解、写下、熟、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概述、概括、判断、区、提供、猜、、理解、展示、展、使用、分得、懂、分、、比知估、推断、索、收集、整理等析、区分、判断、得、表、、排列、理解、解、判断、3、用:运用、使用、疑、、、解大、拓展、价、掌握、运、推断、估、、决、撰写、定、、划、、推广、明、用、懂得、系上下文、运用、掌握、理、推、价等明1、技能:模、重复、再、例、摹、述、表达、、复述、朗展、写等、写出、听、察、朗、技能2、独立操作:完成、表、制定、解决、定、推想、揣摩、想象、述、口算、算、量、察、操安装、制、量、、等述、、写、写、改写、作、、、笔算3、迁移:系、、灵活运用、一反三、、借助、捕捉、提取、收触旁通等集、修改感受、、体会、参加、程、感受、参加、参与、、找、、交表、意、提出、、、体、感受、交流、解决、与流、合作、分享、参、、考察、接触、体累、体、策划、分享、合、探索、感知、交意方法等作、探、沟通、1、反映:遵守、拒、可、同、承、接喜、有⋯⋯愿望、体会、情感受、同意、反、愿意、欣、喜、、感于、敢于、抵制、有趣、欣度趣、关心、关注、重、采用、采、支持、尊重、体会、欣、感受、养成、与价、珍惜、蔑、疑、摒弃、抵制、克服、、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立理解 ( 某人 ) 、辨、品味、关、帮助等2、悟:形成、养成、具有、、立、心养成、悟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学习水平行为动词举例语文数学知识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运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知道、写下、熟记。
理解、提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等。
评价、设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等。
认识、计算、会用、识别、说出、了解、辨认、描述等。
知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
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等技能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等。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沟通、组织等。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感知、交换意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
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感悟、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等。
行为动词名词解释教育学行为动词在教育学中通常指的是那些描述学生行为、活动或过程的动词,它们在课程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行为动词帮助明确学生应该能够做什么,以及他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为动词及其在教育学中的意义。
1.了解(Understand):指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够解释和描述概念、原理或信息。
2.掌握(Master):意味着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而且能够熟练地应用它,通常伴随着高水平的能力和技巧。
3.分析(Analyze):要求学生能够分解信息,识别其各个部分和要素,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4.应用(Apply):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或创造新的东西。
5.评估(Evaluate):学生能够判断或评价信息的价值、有效性或适用性。
6.创造(Create):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产生新的想法、解决方案或原创作品。
7.设计(Design):指学生能够规划或构思一个项目、实验或活动,以满足特定的目标或需求。
8.实施(Implement):学生能够将计划或想法付诸行动,进行实际的操作或执行。
9.解释(Explain):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事物的原因、意义或工作原理。
10.展示(Demonstrate):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或表演来展示他们的技能或知识。
11.讨论(Discuss):指学生能够就某个主题提出观点,与他人交流想法,并考虑不同的观点。
12.调查(Investigate):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研究或观察来收集信息,探索问题或现象。
这些行为动词帮助教育工作者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关于预期学习成果的清晰指导。
通过这些动词,教育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评估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标准。
具体的“行为动词”包括:1、知识性目标动词:了解水平---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理解水平---说明、列举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比较、描绘、查找应用水平---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2、技能性目标动词:独立操作水平: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模仿水平:尝试、模仿3、情感性目标水平:经历(感受)水平: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反应(认同)水平: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领悟(内化)水平:确立、形成、养成、决定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看,考察必修三这部分的知识点重点体现在试卷中的大部分试题对应的知识点都在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从2008年大约21%的比例上升到2012年大约为31%的比列,这部分知识点的考察偏重于“理解”和“应用”水平。
高考生物试卷都在强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同时,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同时,近些年的高考试卷也逐渐的体现出关注社会热点,利用社会事件作为背景,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或解释大家关注的社会事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是近年生物试卷的一大亮点。
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内容则是历年高考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部分之一。
如2007、选择题:1.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A.血浆CO2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解析】在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中 当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 血浆渗透压升高 刺激下丘脑压力感受器 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而产生渴觉 因此 渴觉产生说明血浆渗透压升高了 在运动中 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除了CO2和乳酸增加外 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量出汗而失水过多。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
(推荐)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在教育领域,教学目标是课程或项目的核心,它描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标准或成果。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需要使用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1.知识目标:•识别:学生能够识别、记住所学的重要概念、原理或事实。
•回忆:学生能够回忆所学的重要信息或细节。
•描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所学的概念、原理或过程。
•列举:学生能够列举出所学的概念、原理或事实的例子。
•说明: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解释所学的概念、原理或过程。
2.技能目标:•模仿:学生能够模仿教师的示范或样例进行操作。
•练习:学生能够反复练习所学技能,以达到熟练程度。
•执行: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技能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领域。
•评估:学生能够对所学技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3.情感目标:•接受: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
•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关注。
•喜欢: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产生强烈的喜好和偏好。
•欣赏: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中的美、艺术价值或文化内涵产生认同和欣赏。
•投入:学生积极参与到所学的活动或项目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些行为动词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地表述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这些动词也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使用这些行为动词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选择。
课程目标的描述-使用行为动词
*了解/理解知识:找出、辨认、命名、标示、排列、选择、列题纲、阐述、说/
答出具体事实,名称、地点、事件等;
*运用知识和发展技能:读懂,询问,描述,讲述,举例说明、做计划、表演,
展示,说明,推测,想像,创造,表达个人见解,写出,改编…
*发展认知和思维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知道为什么,区分,分类、比较、归纳与
概括、举例、推理、判断等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何种情感、态度,尝试运用何种策略
*学生能够运用本课所学新词汇和结构,通过什么方式或运用何种策略做什么事
情。
课堂内容安排注意:教学是基于主题和内容\语境\语言的教学.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可实现,可操作,可检验的.就是说每个目标的制定,都有相应的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流程中.
例如: 二年级Ann’s family. Lesson 1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图片、教学课件的帮助下听懂、读懂本单元的故事。
2)能认读单词me,并能借助图片理解词义。
3)能分角色朗读故事。
4)能初步运用句型This is my …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整体故事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观察、描述等方式,师生共同构建故事,达到理解故事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1)
2) 通过模仿读、自己读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进一步体验、理解语言。
(知识与技能目标2、3)
3) 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语言。
(知识与技能目标4)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介绍自己的家人,向学生进行爱家人的情感教育。
有不清楚的内容,我愿意和您共同研讨.。